文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萧华 | 一生只做一件事——《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萧华卷》后记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7-21

 

一生只做一件事

——《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萧华卷》后记

 

萧华

 

余家湖南新化,古乃蚩尤故里。民风纯朴彪悍,崇文尚武。有武术,书法,诗词,山歌之乡美誉。

余少时家贫,思衣不能遮其体,思食不能济其饥。六岁下厨做饭,七岁竹筒挑水,八岁上山砍柴。龆之年,涂鸦翰墨,宗祠题匾门联,乡间摹崖勒石,心摹手追,背记于心。然秦砖汉瓦,颜柳欧赵,古人法帖,穷山僻壤,所见甚少。二十二岁,负笈京华,拜见京城名家,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学习。朝拜三希堂,暮游荣宝斋。赏古人法帖真迹,观悬针垂露之异,体藏头护尾之趣,察使传纵横之势,品颜筋柳骨之神。发乎幽情,舒散怀抱。乐之,歌之,舞之,蹈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入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门下,得恩师亲承善诱,口诀手授,教以笔法。心悟手从,言忘意得。常觉豁然心胸,下笔无滞。每观先生作书,气定神闲,纵横使转、钩环盘纡,乍显乍晦,若行若藏,变起伏于锋杪,穷变态于毫端,如春江潮水,似大江东去,雍容雄浑,磅礴壮阔,回味悠长。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品先生翰墨之浩气,滋余书法之精神,废寝忘食,几入“三月不知肉味”之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04年,余求学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聆听北大导师传道授业解惑,感受百年学府大师之风,循北大文化书法精神,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上追钟张二王,下觅苏黄米蔡,临金文石鼓、书汉隶草章。秉守正创新,弘正大气象。始京华,下羊城,赴潇湘,奔南海办个人书法展,天南地北,传播北大文化书法正大气象。四海知音,褒扬首肯,溢乎篇章,给予在下诸多鞭策。

1993年,余在京城创办萧华书法大教室,并开设书法免费爱心班,传道授业,坚守与传承书艺。三十年来,弟子遍布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海内诸名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利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等海外著名学府亦不乏其人。手栽桃李全球艳,慰我平生种树心。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犹记自1991年正月初八来京,到如今转眼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也。一瓢饮,一箪食,居陋巷,春去秋来,早生华发。往事点点滴滴,如梦如幻,不觉涌上心头:有租个破单车五元一月租金的心酸,有一分钱掰做两分钱用的穷囧。期间亦曾目睹股票六千点,全民都炒股之疯狂,有北京房价一天两涨半夜排队的心动,有翡翠珍宝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畅想。如此等等,都为我耳闻目濡。曾有不少好心亲友,看我活得太苦,生活不易,劝我换换脑筋,放下执念,下海改行。古人云:富贵非我不欲也,是我舍此无他能也。所以,余一直坚守初心,书法大教室亦得以弦歌不辍。

文化乃国家之魂,书法乃文化之核。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在其漫长艰难的发展历程中,用智慧创造了篆隶草行楷众多书体,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名碑名帖,书法承载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当今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笔歌新时代,用书法传承经典,正当其时也。吾辈当勉之,虽山高路远,亦当上下求索,使命在肩,恨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萧华卷》即将付梓之际,写此短序以纪念,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亦以此与同道者共勉!

二〇二三年七月酷暑于京西天著春秋曲水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