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罗燕飞 |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文化书法教学理念的思考与探讨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6-29
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文化书法教学理念的思考与探讨
罗燕飞
乙巳夏月,吾为书艺精进,与友齐聚京华之地,求学于北大。初闻此为书法高研班之三期也,此次参训者九十又五,皆起于四方而归于一处。后有幸遇良师王岳川,听其言闻其其志之文化书法者,正大气象也,令吾敬佩不已,沉思良久,有些许拙见,有感而言之。
——题记
正如王教授所说,当今书法圈之怪相、乱象者,频频有之且愈演愈烈。丑书、吼书、射墨书法、拖把书法等总能以高姿态出现在互联网之热搜,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和取向,让纯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变成一个笑话,充满了滑稽和无知。我虽学识浅薄,但也当独善其身,知对错,辨正斜,并努力去践行。些许拙见,与大家分享:
一、回归经典,以古为师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而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当沐浴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丰富自身,一方面以优秀的古帖为长期学习范本,回归到经典之中,心怀敬畏,懂传承,知历史;另一方面,学习古人的德行修养、诗词文赋等,以书法为载体,让自己肚中有丘壑,手上有传承。
二、文化与书法当相辅相成
很多时候,书法被狭义的理解是写字,真是如此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仅仅是写字,为了写字而写字,那是最初级的。书法的初级阶段技法是关键,如五体各家各派的基本写法、结构形式、用笔结体等;到了中期,除了巩固技法以外,需要了解更多的经史子集、诗词做法和散文写法,让腹中有文墨滋养和沉淀,才终会形成独属自己、标新立异的大书法作品;而在后期,更加需要深入了解古代书法创作格局和文化,并创作新的东西。因此,文化与书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足够的沉淀融合,路终将走不远。
三、修身养德,做德艺双馨书法人
书法艺术不仅是笔墨技法的呈现,更是书家人格修为的镜像。作为书法人,我们需数十年如一日锤炼技法,更应当以笔墨教化人心,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以德铸魂、以艺弘道。“德”是书家安身立命之本,“艺”是技艺才能的外显。若德行不立,纵有精妙笔墨,亦难有大乘气象。古人云“书如其人”,唯有德艺并重,方能臻于“德艺双馨”之境。
四、守正方能创新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快餐文化的社会,什么都讲究一个“快”与“异”,因此很多时候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西方艺术与审美成为主流,让我们盲目的追逐和模仿,但书法作为中国人独有的传统文化形式,不能盲目的西化,应当抵制守“歪”创新,守“西”创新等各种盲目的、消极的负能量,坚持传统的“正”,经典的“正”。在“正”的基础之上融合个人的经历、情感、学识等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守正创新”。
此次的高研班让我从内心到技艺都获益颇多,王岳川教授的学识渊博、身体力行,程郁缀教授的口吐莲花、道德修养,时胜勋教授的学者风骨,王稼丰老师对书法史的信手拈来…… 等等,我们应当以老师们为榜样,践行“文化书法”,时刻牢记“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这十六字理念,真正把书法“学进去”。
腹有诗书者,气自华也!(作者系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