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李彬 | 思想、学术与书法的文化互动——《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李彬卷》后记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7-21
思想、学术与书法的文化互动
——《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李彬卷》后记
李彬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20年过去了。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于2003年11月8日正式成立,它标志着北京大学第一次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教育体系和教育体制当中。正是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使得我们走进了北大的校门,走入了北大的怀抱!
思绪把我拉回到了20年前的那一幕,那天我从单位收发室拿到一期新的《书法报》和《书法导报》,翻阅之间,忽然被一篇访谈文章深深吸引了。这是一篇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王岳川教授接受媒体的访谈,就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成立和规划,以及接下来的教学招生计划进行了阐述。我感觉到,王岳川教授在回答中国书法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担当的时代之问,王岳川教授的访谈是宣言书,是集结号。如今,王岳川教授二十年前的召唤仿佛还在我的耳边久久回响,让我心潮澎湃,魂牵梦萦。我憧憬着未名湖的优雅、图书馆的神圣、博雅塔的精神,尤其是王岳川教授守正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正大气象的文化方向,这让我看到了他思想灯塔所发出的耀眼的光芒,我以一颗虔诚的向佛之心匍匐在北大面前,匍匐在金开诚教授和王岳川教授面前。这是我的初心,亦将始终伴随我的使命和担当。
北大作为我国最高学府,始终领跑和引领着我国教育的方向。从蔡元培校长1918年创办的“书法研究会”——这是中国高校第一个书法教育组织——到时隔85年之后的2003年创办的“书法研究所”——这标志着北大书法续接上了传承的文脉,标志着北大书法的觉醒,更标志着中国书法的觉醒。王岳川教授接过了北大先贤沈尹默教授书法教育的接力棒,并在新时代吹响守正创新的文化书法号角。
2004年金秋,北京大学首届美术学(书法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开课,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聘请了沈鹏、欧阳中石等专业书法家为客座教授,延请文怀沙、周汝昌、冯其庸、任继愈、汤一介、李学勤、葛兆光、阎步克等教授以及港澳台地区和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美国等著名的艺术家、学者授,课程涉及书法美学、书法文化学、书法文字学、书法与传统文化、海外书法的文化研究、书法专题、中国书论、画论、乐论研究、中国书法与其他文化形态比较研究等。我们在北大这个有着百年文化底蕴的校园里,经历了思想的浸润和专业的训练,从书法基础理论到专业创作水平都有着全面提升。
直到今天,我依然秉持着文化书法的理念,依然坚守着文化书法的初心。2007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出版了系列丛书《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作品精选集》,我荣幸入选,终于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2013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又出版了系列丛书《北京大学书法访问学者作品精选集》,我又成为其中一卷。2023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将二十年的教学成果结集为《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出版,我再一次荣幸入选。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出版作品集,惯例分临帖和创作两个部分,这是贯彻王岳川教授提出的“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出新,正大气象”十六字教学方针。临帖部分,前两次结集出版,我分别临写了《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二谢帖》《张黑女》《石门颂》《集王羲之圣教序》黄庭坚诸帖等,这一次我选择上有所区别,以前选过的就不上了,选了甲骨文、散氏、褚遂良《圣教序》、马王堆帛书、王羲之手札、《平复贴》、王铎诸帖等。创作部分,我写了甲骨文对联、金文大字对联、金文斗方、金文八尺整纸、融合简帛特征的隶书、取法褚遂良风格的楷书、碑帖兼容的大字行书对联等,以及小草、行草、章草、大草。行草书占比较大,其中主要是一些信手草就的小作品,它们更能体现出我在行草书的追求。大字行书、草书少字作品也较有特色,它们体现了以神采为上的追求,避开大字作品最易出现的聚墨成型、积点成线的通病,如:行草《吼声》(248×880cm),这件作品用7张八尺整张的宣纸横着拼接在一起,是在海拔3800米左右,走路快点都喘不过气的地方,是在西藏森林消防总队的训练大厅现场书写的,用一支特大毛笔,蘸上墨有四五十斤,一气呵成。我把“吼声”两个字夸大处理,把国歌内容作为款文题写,作品大气磅礴,线条如万岁之枯藤苍劲有力,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大草单字《龙》(97×180cm),点画线条有鸾舞蛇惊之态、奔雷坠石之奇,强调了一气呵成,突出了笔速和笔势的关系,让作品有飞龙在天、蛟龙入海的气势。款文中有几件作品署名为“阿里”,其一,我在走边关慰问公安边检站时,去往阿里地区的途中有一段海拔五千多米高的盘山公路上,有一个艰难的缺氧高反经历,以此为纪念;其二,取“阿李”谐音,也算是别名。
《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精品集》系列丛书的出版,是对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20周年的献礼,也是向社会各界的一次成果展示和集中汇报。
北大广博的文化思想资源,必将成为当代中国书法领域中的重要资源,从而形成思想、学术与书法的文化互动,这也正是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2023年9月于青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