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从金山岭长城杯看书法评审改革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8-25
从金山岭长城杯看书法评审改革
李彬
备受书坛关注的“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评选,8月20日下午18:00点终于在北京落下帷幕。
先说说金山岭长城,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并不熟悉也不太清楚这段长城。说起中央电视台,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上的片头长城,那就是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为抵御倭寇入侵,使得刚刚建立的明朝大业能够长治久安,洪武元年(1368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东北部密云县和承德市滦平县交界处,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
再说说这次评审,中国书协的评审在经历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后,已经非常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了,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评审体系。作为此次展览的承办单位北京徽文化书法艺术学会的执行会长和大展组织者,我见证了评选的全部流程。评选是在严格、严肃、严密环境里,公平、公正、阳光的程序中对来自全国各地的11698件作品进行了认真、审慎、规范的初评、终评和交叉评选。东道主河北省收到稿件2149件,占总投稿件数的近五分之一,入选数25件占总入选数300件的十二分之一。这是历届展览中唯一一次没有东道主现象的一次展览评选,投稿量比例最高,入选数比例最少,实属罕见。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天象玄机。金山岭长城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称帝后第一年修建的最早一段长城。“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的评选也是在中国书协分党组洪武书记主政书协工作后主持的第一次全国书法展评选,也算是洪武元年。当洪武元年修建的金山岭长城遇上洪武元年主持的“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评选,其严厉和规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由此,对评审中的一些现象和思考和广大的书法界朋友共同探讨。
第一东道主现象。关于东道主现象这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都是存在的,也是正常的。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男足被誉为中国最臭的国脚,依照实际水平打进奥运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作为一种鼓励、一种鞭策、一次学习,中国足球队还是走进了奥运赛场。这因该算是公开的认可的东道主现象,也算是对主办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回报和鼓励。
对于书法展赛的东道主我想是正常的,产生东道主现象至少有三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
其一是承办方领导因素。因为是东道主,主办方领导都非常的重视,为了体现中国人最讲究的面子和自尊心,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举办的活动给予专门的扶持,进行专门的培训,重点的讲评。力争在自己家门口的展赛上取得最好成绩,取得好成绩也感觉脸上有光,特有面子。
其二是承办方书协因素。承办方省级书法家协会会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和机遇,组织全部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的创作集训、培训、讲评,所在省级书法家协会对各地市级书协组织会下达组稿任务,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组稿点评作品,了解和熟悉当下书法评审主流审美取向,当下展览创作的形式和要求,力争缩小地方作者的书法创作水平与国展高水平作者的差距。从这次投稿量来看,河北省2149件占了总投稿数的近五分之一,入选数却只有十二分之一。
其三是投资方因素。一个展览全部办下来,投资方总投入数百万元。数十个人占用近一年的时间忙里忙外,付出的汗水和占用的时间较多,总希望能够对当地的书法事业能够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总希望在支出数百万巨资和付出辛勤劳动之后能够照顾到几个入展指标。如果承办方作者水平在中间线以上适当照顾未尚不可,如果让承办方看不到一点希望,得不到一点点鼓励,也有伤承办方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不利于书法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改革之一:取消承办单位的评委监委人选。从这次的展览评审之中评委和监委来看,中国书协没有照顾承办方的上述几个要素。按照惯例,联合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既要有评委,也要有监委。但是这一次全部取消了。滦平县委县政府、北京徽文化书法艺术学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既没有评委,也没有监委。同时连河北籍的专家学者都没有进入到评委、监委之列。
如此这样,新的问题出来了。既然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任何人以及所在省籍贯的专家学者都不允许进入二委队伍,那么如何考量到别的省份的评委?因为一个评委注定会有一个籍贯省份,非承办单位为何可以有评委和监委?他们进入二委和承办单位的二委有什么区别?难道是说只有承办单位的评委和监委就能徇私舞弊?就能网开一面?就能弄虚作假?其他省籍贯的二委进入是否是对各自省份的作者就没有感情照顾?承办方省份的二委进入就凸显不公平?不公正?这些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后如何解决?
在评委构成上是否可以聘请一些五十岁以上,七十岁以内的资深老评委,因为这些评委他的眼力眼界、经历经验、水平水准都相对比较宽泛、稳定、丰富和整齐,对于发挥主观独立见解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年龄大的评委在体力上和精力上会有所差异,可以适当延长评审时间加以解决。
改革之二:初评之后进行交叉评选。如何交叉?就是第一、二、三初评组和第四复查组每组评选出的二百件共八百件作品进入终评之后,然后组织各组评委进行交叉评选。第一组的评委到第二组评选出的作品组里寻找评委认为水平相对较差的作品,第二组的评委到第三组评选出的作品组里寻找评委认为水平相对较差的作品,以此类推,反复寻找。几轮下来,有一批作品被评委挥刀斩落马下,最多一个组在这一轮交叉评选中斩落数十件作品之多,这在过去是没有遇到过的。按照程序来讲,进入二百件的作品是经过评委评选出来的,来之不易,不能因为评委一己之见痛失良机,应该集体评议为准,因为还有终评进入三百的集体再次投票。
改革之三:专门查超规错字。这在以往历届评审中有程序安排,但是没有给出专门的半天时间。此次评选评委先是在各自小组里找,然后依次各组交叉寻找。评委找错字、漏字、别字,监委查超长、超宽作品,查重复投稿作品,查代笔作品。从这一轮情况来看,又有数十件作品与展览失之交臂,可见展览评选的严肃性和残酷性。
改革之四:终评分书体评选。在分书体评审中,问题出来了。什么问题显而易见?就是雷同和近似作品一目了然。行书和楷书组里出现了近似雷同作品,在评审过程中没有对河北和承办方滦平给予照顾,反而更加严厉。河北有几个作者的楷书作品因为书写同一种风格,书体十分雷同,被评委集体表决拿下,并没有因为是河北的给予照顾。二件行书作品也因为近似,请作者当天下午赶到现场考核,证实作者真伪。此类情况提示投稿作者,在投稿参加展赛时,不要出现同一种书体同一种风格的近似于同一人创作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有代笔之嫌,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鼓励多样性多风格来看,这在展赛投稿上是不鼓励和不提倡书体和风格雷同作品的。
改革的启示是:展览提倡学术性,原创性;追求水平至上,风格至上;作品既要体现有传承、有共性,也要体现有个性、有性情、有神采。同时作品规格要求一定要符合展览要求。
值得思考的是:通过这次主题性展览的评审,我们的书法创作没有很好的体现主题性和文化性。“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览,竟然只有一件书写长城的内容进入三百之列。在第一轮初评进入终评作品里,我大致数了一下,有二三十件之多是书写关于金山岭长城或长城之类的诗词歌赋作品,可惜,在接下来的几轮中都被评委惨遭淘汰。愚认为,同等水平,应当优先提倡书写主题性内容的作品,即使这些作品的诗词歌赋不是他撰写的,但是,起码他是专门为这次主题性展览而创作,也是一次创作和学习的全新过程。
当代书法写什么?年复一年的唐诗宋词?以文载道,以书焕彩如何体现?中华书法史上经久传承的第一第二第三行书《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为何有如此高的历史评价?在此就不作一一分析和解读。但是这三大行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题性书写,书文合一、书情合一、书意合一、书境合一。这是天然去雕饰之后,无意于佳乃佳的最佳状态,这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流露。四合交臻,神融笔畅。在这种四合下书写的作品才能更有文化深意,脱离了主题性书写就减少了他的文化功能。
当下书法的展览应当提倡主题性书写,届展也应当有主题性书写。兰亭奖写什么主题内容?国展写什么主题内容?单项展写什么主题内容?不仅仅是一种书体的划分,更应该是一种主题内容的划分。这样的展览创作更能给历史留下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