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海外书法

王岳川 | 梁披云诗词与书法的双重境界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5-25



梁披云诗词与书法的双重境界

 

王岳川

 

梁披云先生1907-2010,澳门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创办著名刊物《书谱》,主编出版《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篆刻大辞典》等。20022月获澳门特别行政区颁发的银莲花勋章,2007年获澳门特别行政区颁发的大莲花勋章。看这位百岁老人的书法作品和书论,具有极为浓厚的中国文化意味,梁披云先生的书法境界正是因此而独树一帜。他作为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的著名诗人,他又有一双诗意的眼睛洞悉世界。这使得他的书法和诗词境界,具有了合则双美的四个重要的文化美学特性,而成为澳门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大凡甘于面对清贫的人,骨子里都蕴藏着一股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他们简朴的生活有着更加高贵的价值。心正则笔正。凡是能打动人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人性和揭示人内心思想与灵魂世界的。书法作为书法家思想载体,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人格的力量。真正的书法家能在作品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梁披云先生将自己的诗意思想融入书法艺术之中,吸取碑、帖之精髓,广征博采,自成一格。

梁披云先生颇得恩师于右任书法之精髓,经过几十个春秋的伏案临池,形成自己博采众长大朴无华古雅凝重的书法风格。步入耄耋之年,梁老人书俱老遒劲传神,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梁先生用毛笔蘸着饱满的墨汁,在宣纸上书写自己的诗歌感怀。梁披云先生对书法经典临习不辍,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路途上,可谓书法艺术硕果累累。

梁披云先生将生活与艺术、思想与诗歌等看成相通相关相合的,因而他的书法凝聚了多个领域的文化因子,渐渐形成一种郁郁乎文的精神气质。对诗词沉醉赋予了梁披云先生更为深广的视野,诗词的魅力触手可及。诗词与书法是姐妹艺术,在梁披云先生的笔下,以诗言志又以书达情——诗词与书法互为映照璀璨生辉。大体上说,梁老的诗大都感时观世,直抒胸臆、淡泊高远。1991年出版《雪庐诗稿》,梁老以行书手录而成,其书法气象之高古通达,诗词境界之从容深情,令海内外诗坛注目。全书收录他1928年至1988年所写的旧体诗400多首,分梦痕心影集”“瀛海啸歌集”“秋鸿嘴爪集三部分传达出梁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生命意义。梁披云先生认为:当今之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也在逐步提高。这样,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生根本意义仍然应珍藏心中。梁老在书法上融韵、法、意、朴为一炉,从而创造出当代中国书法史中独立高标的作品。

梁披云先生笔法刚毅,字体潇洒,帖派灵活不拙,碑派拙而不活,梁披云先生整合两者的优势,用笔沉凝奔放,用墨酣畅遒劲,意态洒脱,气韵高远。古代士人或有家学渊源或出身科举,都有着丰厚的文化修养根基,使书法在古代中国达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整合。梁老的书法在当代中国书法流派众多中,超越技法结构层面的艺术话语,坚持以文化胜心性胜的书法文化本源,以文化写书法,以书法表达文化,强调心性修为的价值显现,凸显了自己书法的深刻文化内涵。

不仅如此,梁披云先生于1974年在香港创办《书谱》社,出版双月刊,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大力弘扬中华书法艺术文化,有深远的国际影响。他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1984年版)在我国属于开创之举。作为一部集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专业辞书,共收辞目13000余条,220余万字,附图2500幅,堪称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之津梁,考索东方书法艺术之瑰宝,在汉字文化圈有持久不衰的文化影响力。

几年前,梁老在与我的书法文化对话中认为:中国书法绝不能一味追新潮,更不能按照西方的路子把书法写成非书法,而应该张扬中国文化的个性,表现东方艺术美的完整性、境界的高迈性和文化的和谐性。当代书法如果一味讲求技术性形式性结构性,而忽略了文化性精神性和人格心性的提炼,那么青年一代真有可能抛弃书法。这些深切精警的看法,具有相当的当代文化高度。

梁披云先生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影响了中国书法界,影响了汉字文化圈。在未来的岁月中,他的经典书法思想和诗词的历史厚重感,会给汉字文化圈的诗人和书家以全新的文化互动意义。梁老也透过其人生的世纪风云,折射出他那具有双重境界的艺术人格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