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美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价值所在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2-06-05

 

 
美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价值所在

王岳川

 
时间:2014年8月23日
地点:首都图书馆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进入正题《中国文化与美丽书法》,包括两个内容,文化其实在中国主要指的国学,国学在汉朝时候没有,在唐朝也没有,这个名称出现在晚清,当一个国家处于为难之中,他的学问将被西学所吞噬和边缘化的时候,国学才产生。所以我们的书法和文化的命运紧密相关,书法和国学紧密相关。今天我不可能逐字逐句解释中国文化的经典,只能从宏观方面,来看一下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文化包括什么?我想一言以蔽之,它包括的主体部分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剩下的一些部分,包括的是三教九流的九流,然后是厚黑学,和一些节日文化及民间文化,所以毫无疑问主体部分是儒家,它的补充部分是道和佛。
  第二个问题,儒、道、佛是不是像鲁迅先生所批评或者是批判的那样,是吃人的?我不同意,我认为儒家强调的是和谐,听听成为一个大人,或者一个大人之学的最高境界叫做什么?叫做格、自、诚、振、修、齐、治、平,格物、自治、诚意、振兴,做好内圣。然后出来外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请问那个“平”是踏平吗?不是,是让天下太平。听听家庭伦理,家和万事兴;听听经商伦理,和气生财;听听知识分子伦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全民讲“和”和讲“平”的国家,它就是和谐,所以孔子悟道,一言以蔽之,仁者爱人,他的哲学称为“仁”学,就是爱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起来等于别人立起来,自己发达了等于别人发达,所以习近平同志最近把这句话翻译成了,中国人要过好日子,也让全世界别的国家过好日子,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代。
  道家强调的是什么呢?退后一步,天地宽阔。我这儿想说明一下,我们经常在用一个词,这个词来自于庄子,叫做“相濡以沫”。似乎就是鱼在离开水的时候,互相吐着泡泡,苟延残喘几分钟。错,庄子下面那句话没完,还有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就是说相濡以沫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庄子认为是互相遗忘,可以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空间很大。举两个例子,东晋有两位遭到了上司的不公待遇。一位叫王羲之,他的上司叫王述,按照今天的说法,上司对自己不好,采取什么方式,告状上访、割腕自焚等等。王羲之不这么玩,一纸辞呈,然后率领自个儿孙跪在父母亲的墓前发誓永不为官,中国官吏史上少了一位王右军,中国书法家史上多了一个书圣王羲之。还有一位陶渊明,他的上司对他很不好,所以陶渊明下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自我退让,不在蝇头小利、蜗角功名掐个你死我活的做法,难道不是高调的吗?善,佛家慈悲为怀,众生平等,悲欣交集,善。
  第三个问题,儒、道、佛的差异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儿讲儒道佛,因为书法跟儒道佛三家紧密相关,后面会讲到。儒家刚才谈到最高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治国。看看中国的儒家有多少。比如说屈原,上下求索,九死未毁,当他知道自个儿首都被秦国攻占,身捆大石头,划一叶小舟到湖心,投水自尽。看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的时候还不到60岁,他是过劳死。再看看岳飞,他的武功应该与林冲不相上下,甚至还高一些。但是他却被十二道虚假金牌束缚,他当然知道,他完全可以有千种理由,像林冲一样逼上梁山,他没有,他身首异处,年仅39岁。所以儒家有八个字,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儒家多烈士。他们为治国而前赴后继。苏东坡其实也一样,也是为了探求中国何处去,后来被流放到黄州,才写出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道家和儒家不一样,儒家积极进取,积极入世。道家退后一步,既然退后一步,矛盾就没有那么焦灼,所以道家普遍长寿,举三个人的例子。第一是庄子,您知道庄子穷得叮当响,连见王都是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但是庄子却活了84岁。孔子食不厌精,做过司寇高官,你看看割不正不吃、酱不好不吃、隔夜肉不吃、街上买的东西不吃,这不吃那不吃,他还懂得养生,只活了73岁。所以这两个伟大的寿命,变成中国男人的定数,“73、84,阎王不请自个儿去”。庄子活了84,他心态极好,老婆比他先死,穷,没有钱埋葬,结果就找了一张席子,把老婆裹了埋了,请不起唱哀乐的班,就自个儿找了一个陶盆,鼓盆而歌,把老婆埋了。庄子的寓言特别多,他长寿。
  比庄子更长寿的是一位更加伟大的哲学家,叫老子。司马迁写《老子传》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这个人从春秋末期活到了战国中期,前后加起来,年龄160岁。司马迁是一个信使,他如实写下来,我相信老子活了160岁,今天全世界活的最长的人,大概120岁左右,可见中国古人很厉害。
  道家长寿,佛教治心,治每个人的贪婪心。我曾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副司长,居然把1.2吨,一个亿的人民币搁在家里,我就觉得弱水三千,他取了六千瓢饮,各位知道中国人创造字根本的意思吗?我们的工资在古代叫什么,叫薪水,什么叫薪,柴火,你用来煮今天晚上的饭,什么叫做水,淘米煮饭的水,维持我们生命再活下去。而很多人把薪水变成海水,海水三千,取一万瓢饮,自个儿先被淹死了。第二治功名心,有些人追求功名不择手段。第三治侥幸心。拿、贪、偷、盗,以为没有因果关系,有因就有果,一些宗教称之为报应,而我认为哲学称为因果。佛教、道家、儒家从治国治身治心把我们都治了,我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我认为中国文化有它美丽的一面,不过我们还要往深里讲。习近平同志今年五四来到我们母校北京大学,进门见到青年学生,就说了这样一段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源自四书的第一本书《大学》,曾参,孔子的学生写的这本书,了不起啊。曾子用九个字把中国儒家的三大纲领说得清清楚楚,而我们今天在微博、飞信、博客短信上写了千兵万马,说清楚了吗?我们写了那么多的东西,有哪一本书能够和《大学》这本书相比,还有哪本书可以超过《论语》、《道德经》,思考一下,所以我们要去重新领悟“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因为今天的讲课叫做中国文化与美丽书法,所以我要把文化稍微讲一讲。
  也有朋友跟我讲,我们听文化要听创新的文化,老说古代。好,我们看一下,作为北京市民大家都很开心,我们的很多地方都写着北京精神,八个字:“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您仔细瞧瞧,这四个词可跟大学之道紧密相关。明明德和厚德相关;亲民,朱熹加一个“斤”字,就变成新民,新旧的“新”和创新相关,连人都要创新,何况创新世界。那么止于至善和谁相关呢?我认为和爱国相关,理由如下。刚才谈到,格、自、诚、振、修、齐、治、平,就是曾子的三纲以后的八步,八个步骤。我们看一下他要求儒家先认识科学——格物,了解事物的规律,尊重事物的规律。“诚意”,不欺人不自欺。“振兴”,要举一个例子,东汉有一个太守叫杨震,杨震秉公提拔了一位下级官员,古代的说法是县令。一位太守提了一位县令很正常。这个县令晚上拿了一个包袱皮,裹着一份重重的礼品,去送给自个儿的恩公。杨震接过来,以为是平常的一些心意,学生送的一点小小的礼物,拿起来很重,他赶紧问这是什么东西?学生悄悄告诉他,十斤黄金,杨震马上说了几个“不要、不要”。这位下级官员一眼就明白上级那点心思,不就怕监察方面的人员吗,古代也有,今天叫纪委,古代叫监察部门。好,怎么着,他说了四个字“你知我知”,领导放心,没有别人知道。万万没想到杨震大吼一声:“天知地知!”中国东汉时期廉政建设就已经知道四个字,知道四个重要的字:“天知地知。”而今天很多的贪腐官员,仅仅知道其他四个字:“你知我知。”杨震之所以说天和地,就在于他心很正,而那个县令心不正,只知道你知我知,当然他的官很快被拿下了。
  剩下的问题就是修身,修言词,修仪容,修规范。东倒西歪,跷二郎腿,剔着牙,打着嗝儿,都不是修身的状态,所以古人文质彬彬然后君臣。好了,修身以后齐家很难,皇帝搞定三军易,搞定后宫三千难。清官可断天下事,唯独断不了家务事。恩格斯说得好,家是私有制最后一个堡垒。所以一个官员如果没有把私心彻底扼杀就出来治国,把国变成家,就会变成贪腐的巨贪。所以当你治国平天下,一定要把私心扼杀住,天下为公。好了,您都治国了还不爱国,所以止于至善就是爱国。
  翻开《孝经》可以看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轻易毁损,这是孝之初也。孝之中就是光宗耀祖、光耀门庭。那最高的境界,我认为是对国家的爱护,一个人自己的身体发肤保持很好,也很孝敬父母,但就是一个汉奸、一个卖国贼,还能用吗?不可以。所以爱国就是中华民族所说的止于至善。好了,居然21世纪的北京精神,有70%左右来自古代的经典。还有30%左右来自100年前的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提出的校训,八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个善于传递自己民族精神和美德的国家,就有辉煌的未来;一个像过去“五四”把自个儿的民族全部糟蹋,甚至把孔子说成吃人的做法,一定会对自己的国家有所损害。我们要进入一个比较深的层次,那就是什么叫明明德?德是什么意思?如果不了解清楚,我们在写它的时候就会出问题。
  中国之所以叫汉字,如今我们对汉字的本意已经知道很少了,我看到不仅仅是老百姓,中央电视台播的一些广告,随便把一些成语改变字序,甚至很多学者也不严谨,把一些字说偏了,说成了心灵鸡汤,我们还是应该回到真正的学问的本根。看一下什么叫“德”。先看“德”的左边是双立人,相同的一个字还有行动的“行”,甲骨文就是四个尖角向对,就像我们给一个朋友画了一个十字路口的示意图,双立人我们姑且可以把它看成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什么意思?有人给送了十斤黄金,一百多万,你拿还是不拿?这时该怎么做。看看“德”的上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边有一座天平,原来有一个更高的良知,更高的法律,双重的杠杆,武装我们的眼睛,盯着我们的贪婪心、侥幸心、功名心、是非心。这样我们以目观心,三省吾身,就不犯错误,原来“德”不是管住别人,而是管住自己。明明德中间这个“明”是儒家的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叫做小小的德性。第一个“明”是大学的功能,这个地方“大学”其实是大人之学,而不是今天拿一个文凭就可以出去找职业的大学。明明德的意思就变成了原来的小德,用今天的话,就是自我启蒙,把蒙昧去掉,独善其身以后就要兼济天下。
  所以儒家马上规定第二条,心明,原文是亲民,朱熹解释成新民,那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新,左边一棵树右边一把火字,这就很难了。“新”是什么意思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得很好,新,砍树也,取木,就是砍树,砍下的树就叫新的本意。这就更让人迷惑,“新”怎么跟砍树有关系?刚才说过,我们有一个词叫“薪水”,原来那个“薪”就是柴火,这个词的本意就是砍下来的树,就是我们烧饭的那个柴,由于其后比如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渐用多了,这个“薪”变成新旧的“新”,但它的本意还是柴火的意思。
今天有的中国人不自信,认为“新”就是把老祖宗不要的,把别人的东西,比如西方全盘西化的东西搬过来,那叫“新”。错,中国古人称之为邪。我们看一下“新”,就是从汉代以前到唐宋元明清到今天,无数个火把,把我们的文化火种传下去,那个叫“新”。 “新”不是把国家全盘西化,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替代自己的血脉。我相信中国人都懂,自己的血脉、血肉、NDA是一定要传下去,容不得他人染指。“新民”也就是说拿自己的文化精髓去教育自己的民众,这就叫“新民”也叫启蒙大众。
  第三个字更难了,看看甲骨文叫“止”,西方人看到“止”,大脑中就会联想停止的帝国,不作为的人民,好吃懒做的老百姓。错,我们看一下“止”是一只脚,脚后跟,几个脚指头。鲁迅说的好,天下本无路,脚踩上去就叫道,很多的脚踩上去就叫“道”。道家一提升,就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国的道就是路的意思,那么我们看看朱熹怎么解释呢?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止”必须达到一个美好的地方,不再迁,很简单。孟母三迁,先迁到郊区,风和日丽,发现小孟子吃嗟来之食,从坟上拿起那些祭品就吃,不行,赶紧搬。搬到市场,发现小孟子斤斤计较,精于计算,心眼很小,赶紧搬。最后搬到一个学校旁边,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启发到孟子,孟子豁然开朗,浩然之气也。孟母三迁迁了这么个地方,迁到一个美好的地方才不迁,难道不正好说明要到一个好地方才止,它意味着要知道尽善尽美,而不能越雷池,越深渊,去贪婪,去霸权。
  我们看看屈原,这是屈原的《渔父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屈原被流放了,在江潭旁边,踱来踱去,吟诵了自己的诗,“颜色憔悴”,脸色很难看。“形容枯槁”,身材很消瘦。老渔夫就问他,您怎么混成这个样子呢?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位渔夫就好心劝他,您干吗不与世推移,按今天的说法,就是跟着这个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嘛。而且还给他出了一个具体的主意,你比别人把水搅得更浑,比别人喝得更加酩酊大醉,不就安全了嘛。听听屈原怎么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洗头,新洗了头发,要把帽子上的灰弹掉,新浴者必振衣,我洗了澡,必须把衣服抖干净。我岂能用干净洁白的躯体去同流合污吗?他发誓,他说与其如此,“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结果大家都知道,他终于投江,葬于河鱼之腹。老百姓划小船去救他,结果演变成今天的端午节赛龙舟;老百姓扔下米团子,怕鱼儿吃了屈原,就演变成今天吃粽子。这位伟大的人物,完全达到了尽善尽美。何以见得?我这儿说一句,我们知道孔子已经很伟大,但是孔子此处不留爷,怎么着?周游列国,去了很多国家。而屈原一辈子没离开他的国家——楚国。这就是做到了极限。
  书法有线的飞动,墨的润滑,抒情写意,划出了中国文化的深沉精神轨迹。首先我们来看看甲骨文,它刻在牛的肩胛骨和龟的甲壳,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时间已经是3500年。那么我们今天认识的甲骨文还很有限,我们知道出土了十几万片,把它的字全部总结起来,总字数,指的不是重复的字,五千个字。被考古学家认识的字,一千五百个左右,。过去有一种说法,说甲骨文的线条不好,不能叫书法,今天中华民族更加成熟,认为“运笔境界,刀痕遒劲,雄健宏大,气势不败”,它是书法。今天我们到书店去看有很多甲骨文书法的书出版。第二是金文。“金”指的青铜器。青铜器和甲骨文不一样,甲骨文是占卜的文字居多。青铜器铭文属于帝王或者王要公布自己的重大的决定,或者做重大的社论纪念。这些文字更加代表官方的一种色彩,更加规范。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字体跟甲骨文相仿。金文发现的单字三千多个,现在可以阅读的有两千余字,它分成“款”和“识”,“款”指凹下去的阴文,“识”指凸起来的阳文。那么再看看金文,我们认为是非常珍贵的书法。
  第三就是石鼓文大篆,在陕西宝鸡出了十个石鼓,上面写了这样的字,这个大篆和小篆的区分在于,大篆的字体比较方。篆书指大篆、小篆,其实广义还包括甲骨文和金文,它们今天都被称之为正书。小篆秦始皇派李斯把六国文字统一起来变成小篆,小篆变成长形。到了汉朝出现了隶书,字体开始变扁,然后还出现了楷书,字体变方,当然这是唐朝。其实汉朝,我们说的汉魏晋,钟繇、王羲之都有楷书。比如《黄庭经》等等。楷书,前面几项都称之为实用书法,可以出公文,可以出讣告,可以出布告,可以出到行书和草书,就是人性情之书。
  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介于楷草之间,生动流美,且平易近人,容易辨认。最难最难的是草书,来看看,这是汉代,张芝的草书。我们知道,王羲之不断地说自己可以跟钟繇可以抗衡,就是说他写楷书可以跟钟繇并驾齐驱,或能过之,但是他跟张芝草书相比,当雁行,大雁南飞,排着一排排,其实这个意思就说,自己还没有张芝写得那么好。
  这是天下最早的一幅草书,它名字叫《冠军帖》,我们今天写书法的如果不临写这幅作品,难道不是很遗憾吗?写草书,写得更加厉害的是王铎,给大家看一下王铎的一幅书法,《豹奴帖》。因为前面有“豹奴”两字,豹奴是一个人的名字,王铎是临摹的王羲之、王献之的,看他的线条多么神俊、连续统一。
我最近受到佛教谈十方的启发,佛教指有十大方向,集天、地、东西、南北、生死、过去、未来,这是佛教囊括了天下、未来、生死,老百姓把它说小了一些,就谈东西南北,还有一些写书法的,只看到一方,说书法就是线条结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那么什么叫“十方”?
  第一个维度,书法的书就是文字。看一下每个字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到楷书的发展。中国的文字充满了的神奇,一个字就是一个世界。从甲骨文到草书,漫长的一千多年的发展,我们受其恩惠到21世纪。中国的文字充满了奇妙,而我们对它知之甚少,这难道不是一个遗憾吗?我们今天来重新认识书法当中文字的意义,来讲大人之学,汉朝叫太学,含义非常深刻
  第二个维度当然是书法的线条、结构。这个线条结构必须要有气息。
  第三个维度就是书法要有内容。有人跟我说内容与书法无关,我不敢苟同。
  第四个维度是书法的精神。等会儿我会讲,王羲之为什么写《兰亭序》,为什么会感动一代一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有《寒食帖》,里面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第五个维度是书法的境界。大家都去追风,现在什么字吃香,大家都去写。听听王国维真正最高的境界: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私人独憔悴、高处不胜寒的地方,而不是你追我赶热闹的地方。
  第六个维度,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写书法?你说你想写书法,你知道吗?你写三分钟,要被人看一千年。可能吗?可能。我们看一下敦煌很多保存下来的手记,并不是当时获奖,或者获奖的记者写的,抄经的留言条,它居然超越了时空传到了今天,我想说王羲之这辈子写了究竟多少字,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知道一个皇帝,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今天我想问问在座的朋友,哪一个能背两个首。而张若虚写了两三诗,而《春江花月夜》无人不晓,就这么简单。所以你写两三分钟,被别人看两千年,接受历史是他人平等对话。
  第七个维度叫书法的评判性。我们知道古代一幅书法,刻在大山的石头上,有些人看了不过如此,仔细看看写得很好,就说明了欣赏是一个逐渐加深,有些人看一幅书法,动辄就说不过如此,我想告诉他,前者不觉其深,深者不觉其浅,书法的评判性是专业、职业的评判性的,它要经过更高的一个要求。
  第八个维度,你写得书法究竟有什么价值。
  第九个维度,书法跟文化紧密相关,因为你的书法写好了,比如说苏东坡《寒食帖》写好了以后,他的哥们儿黄庭坚在后面拿着笔开始题跋。现在我想跟你说,你看见一幅著名的书法,我递给你一只笔,你要题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敢下笔,因为你要稍微一思考,就要用文言文把这幅字的真假评判,它的价值所在,然后你为什么、用什么样的心情来题跋等等说清楚。何况还有更重要的,你要写对联,写律诗,还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所以书法不仅仅是线条。
  第十个维度,书法作品最严格的审判官:历史。你以为可以青史留名,可不是这样。宋朝有多少书法家,可惜我们记住的大概也就是宋四家,稍微多一点,历史不是记住谁,而是淘汰谁,很多人淘走了。所以多一些文化,就能多了解书法。那么首当其冲的文化就是宗教文化,我们看看儒家道家和佛教与宗教文化有没有关系。
  首先书法跟儒家紧密相关,儒家提出了书品人品,要求的标准叫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书法和儒学,来看看杨雄说得多好,书心画也,它就是你的心电图。看看刘熙载,清朝的一位理论家说得多好,书者如也:如其学,你有多少学问,就暴露多少学问;如其才,有多少才华,就暴露多少才华;如其志,你有多大的志向,你如果是一个委琐的小人,是一个卖国贼,你写的字一定是委琐的。总之书如其人。今天有些人不同意,说书法和人没关系,汉奸也可以把书法写好,是的,汉奸可以写好,包括我们刚才说的王铎,王铎其实最后是投降清朝变成二臣,但他字也写得很好,所以这点是现代理性主义的胜利,人品和书风有些时候不一定完全等同。但是我不相信,你的墙上,你的祖先牌位前挂的是一个卖国贼的书法,每天看着很舒服吗,那么你去想一想你的立场和身份。
  柳公权劝皇帝,心正则笔正。所以我们说文质彬彬、君子。孙过庭说,你要学习古代,也不要和现代脱离太多,学习今天,但是不要像过分流行的东西,有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弊端。你看看说得多好。
  再看看道家。我们知道李白是道家,王羲之是道家,道家就是法贵天真自然,刚才我说的庄子是那么天真自然的人,来看看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最大的一句话道法自然。李白把它做形象化的阐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再看看人在气中,气在人中,通天下一气也。拿着杆毛笔就是将军,你不能哆哆嗦嗦,拿着笔墨就不要去想,这幅字卖多少钱,这幅字获多少奖,去掉杂念,安心于笔和纸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气韵生动,道法自然。笔不能虚,做行草,最贵虚实并进,虚实并见,虚实相生。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再听听佛家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我们知道,中国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抄过佛经,全中国的和尚没抄写过佛经的没有;抄经不仅是一个修为,是一个功德,而且也可以提升我们书法。智永和尚,抄佛经不多,却写了《真草千字文》八百卷。还有一本传到日本,传到了今天。怀素是一个和尚,却写了《自叙帖》。赵孟頫不是和尚,但是由于他曾经了犯过重要的错误,就写心经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李叔同,后来叫弘一法师。大家唱过那首“长亭外古道边”,他演过话剧,会小提琴、风琴、作曲、画油画,突然有一天,天启般地遁入佛门,诸艺都不要,只留书法,他写了心经,想一想,书法在李叔同心里面就近似于佛,他近似于佛教的本质,因为他把所有的红蓝绿黄七色去掉,只留下黑色和白纸构成我们双鱼图。大家还记得太极图嘛,一条白鱼,一条黑鱼轮回转动。道就是万物归一,归万为一那个“一”就是黑色。有人说黑就是道吗?当然熟读老子就知道,玄而又玄,什么是玄色?黑色。
再往后看,可能进入更加艰难的一部分,中国的流派很多,我说的国学不是汉代、唐朝宋代明朝提出的,而是晚清提出来,中国文化快灭绝之前,为了重振中国的学问,保持文脉国脉才立下国学。书法也是这样,中国书法越来越没有文化,我把中国的当代书法,分成九派,下面重点叙述一下第一派中的三大代表作。
  第一派大家非常熟悉,传统经典派。它的特点对古代经典碑帖,直接继承弘扬。那么主要的古代代表经典就是《兰亭序》、《祭侄稿》和《寒食帖》,我这儿给大家简单地看一下。王羲之《兰亭序》因为时间关系我简单讲一讲。
  王羲之有四十多个朋友,聚集在绍兴。写了一上午的诗,诗成以后,朋友们看见王羲之已经微醺,请他写一个序,所以叫《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像不像人民日报五个W,时间、地点、干什么?原来在绍兴山阴兰亭这个地方,做三月三日的一个重要活动,洗清自己,然迎接春天。群贤毕至,那些有身份的人都来了。少长咸集,老少排好。“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描写景色。“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觞就是酒杯,把酒杯搁到一个蜿蜒的小河里边,里面倒上一点点黄酒,酒杯沿着渠水往前流动时候,撞在墙壁上,坐在水渠壁旁的诗人就饮干以后,口赞一绝写一首诗。古代很好玩的一个游乐项目。水的上游放很多的酒,因为河流是弯曲,杯子就容易碰到小溪的壁,之后便喝酒。“列坐其次”,按照身份年龄坐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喝一杯酒,写一首诗,吟诵一首诗。“足以畅叙幽情”,多么好玩。“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宇宙天高地阔,再看天下万物欣欣向荣。厉害呀,王羲之比小沈阳更聪慧,小沈阳一闭眼一睁眼,算一天,一闭眼不睁,就算一辈子,王羲之说一仰一俯就是一天,在什么地方?“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俯一仰就是一辈子,这是多么具有生命感。
  我们来看看,把前面两句说完,游目骋怀,眼睛像宽银幕,沿着天高地阔,我的胸襟使天地也变得开阔。足以极视听之娱,我把它视觉听觉达到极限。“夫”这个地方是虚词,引起他发议论了,人之相与,人和人打交道,俯仰一世,一俯一仰就是一辈子,说明时光之快。我们再看一下怎么样“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有些人很内向,喜欢在一个房间里边,探讨天下大事。有些人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些人胸有大志喜欢到外面的空间去感受自己宽阔胸襟的美好。趣舍万殊,他们的兴趣爱好完全不一样。“静躁不同”个性的安静和个性的开朗也不同。当其欣于所遇,他对一个东西感兴趣,暂得于己,昂然自足,注意有两种解释,一种叫快然可以,一种昂然也可以。不知老之降至,我看见了自己心仪的好东西,心情无限的美好,甚至连老之降至都不知道了。“及其所之既倦”过去所爱好的东西,已经产生审美疲劳。情随事迁,情感发生了变化。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过去所喜欢的,俯仰之间,再来了一次,已为陈迹,成了历史。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我还找不到一种言词把这种失落的感觉说出来,况修短随化,长寿和短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看自然的造化。终期于尽,不管活多么长,最终都会走的。终期于尽,注意,前面是多么的开心,娱信可乐也,说到这儿的时候,这一位王羲之,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开始痛了,前面是乐,后面开始痛,这就是哲学。
  我们要感谢王羲之,给我们留下一份瑰宝,居然写一篇序,可以阐发哲学,王羲之面对这么多的人,他本身就是书圣,他却先喜后悲,他具有历史的厚度。“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我每次看到前人开心感慨他那种原由跟我心心相印。未尝不临文嗟悼,我拍桌子,感觉到感动莫名。不能喻之于怀,找不到言词来表达,但是我深深地知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那些庄子说的死和生是一样的,是错误的。齐彭殇为妄作,说长寿和短命都是一样,错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看从乐,从痛,到悲,王羲之写完这个序,于是回到家,第二天早上打开一看,惊若天书,他又写好几幅,都无法达到这么高的水准,他证明了一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羲之这幅序变成了哲学,它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英汉对照的哲学课本当中,它代表一个书法家,随便写一个词,居然变成了哲学。
  第二个那就是我们伟大的天下第二行书,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经过安史之乱以后,中华大地从长安到河北到山东,都被安史之乱搅混了,很多的郡县都投降了,唯独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坚持不投降,而且开始起义,过去投降的人也纷纷倒戈,准备要收复失地,这个时候惨痛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哥哥被叛军活捉,他的侄儿被叛军抓住砍脑袋,侄儿的头辗转经过很多的艰难,送到了颜真卿的案桌上。颜真卿看着案桌上侄儿的首级,拿着毛笔,五脏六腑都在流血,写了这篇《祭侄文稿》。你看看从前面开始落笔的时候,写的几乎像行书,写到中间的时候,把前面那一段五个W,就是来龙去脉说清楚以后,于是称兵犯顺,而后常山作郡,然后土门既开,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他把这个历史表现得多么惨痛,但是我还是想请各位仔细看看,孤城围逼的“逼”字,写得多么理性。巢倾卵覆的“覆”字写得多么颜体。它说明了颜真卿就是泰山压顶,他都不弯腰。他可以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放到今天的一些书法家写这几个字,还不满地打滚,还不满纸都是墨点,颜真卿没有,所以中国古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强。
  好了,第三幅字,那就是我们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我们看一下苏东坡被朝廷贬到黄州,为什么贬呢?他没有贪腐,也没有一些生活作风问题,他就是因北宋“中国何处去”与陈孝、王安石发生了重大的分歧,于是他和司马光一样被边缘化,司马光倒很好,回到自个儿的家,老老实实写《资治通鉴》,写成了。而苏东坡作为一个文人,就在诗文里边攻击王安石及其皇上的硬着陆的改革,所以被抓起来,乌台诗案把他关了103天,并且流放到今天的黄州,宋朝的黄冈,湖北黄冈,一流放就是整整五年。到了第三年,他饿得皮包骨头,写了两首诗。其中第二首诗我们温习一下。“春江欲入户”,春天的江水快涌进我的门口了,“雨势来不已”大雨还在疯狂地下。“小屋如渔舟”,我的四面都是白花花的浪,我的房子像船一样。“蒙蒙水云里”,天上地上都是水。笔峰一转,转到室内,“空庖煮寒菜”空空的厨房煮了几棵野菜。破灶,几个石头垒的破灶,烧的是潮湿的芦苇点不着。那知是寒食,今天是介子推的忌日,是个纪念忠诚的寒食节,于是他不能开火,他自个儿把火灭了,坐在门口,朝门外望去,望到了世界末日。但见乌衔纸,什么叫乌衔纸,成群结队的乌鸦哇哇叫着,衔着坟墓上没有烧毁的,沾湿水的那些钱纸,惨不惨痛,请各位看看这个“衔”字词写得爽不爽,妖不妖娆。看看这个“纸”字,写得神不神俊,一笔而下,我们知道苏东坡的执笔是有点问题的,他像是执钢笔的执法,左右横写很方便,所以苏东坡的字都很偏扁,你看看“寒”字、看看“坟”字都是扁写。但是要把它立起来写很难,所以我想他写的这个纸的上面部分,到了下面突然抬腕,往下一摔,我想说明什么,居然写得这么惨痛绝伦的,比杜甫的诗歌更惨痛的字,苏东坡还写得这么神俊,说明这个人就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潇洒促成的一位淡定自若的苏东坡,如果中国文人中间少了这么一位,那我们就惨了,他被前前后后流放了三个地点,黄州、岭南和今天的海南岛,一共流放了16年,他活过来,而我们今天有一些当官的,刚刚有点蛛丝马迹,立马跳楼的跳楼,跳水的跳水,跳车的跳车,可见他们的内心和中国古代的文人相比,是多么脆弱。
  君门深九重,看到没有,皇帝把我赶出来了,给了九重天。坟墓在万里,我的祖坟在万里之外的四川。他的含义就是,我上不能尽忠,下不能尽孝。已经在我们祖坟里面埋的父母,也拟哭途穷,像阮籍嵇康一样,穷途而哭,可惜死灰吹不起。这首诗写得如此的惨痛,可苏东坡却没有被灾难压倒。
  好了,刚才我们看到中国历朝历代的三大行书。
  我们知道传统经典派,他们有自个儿的特点,他们的继承者也不错。来看看我的老校长蔡元培,写的字当然不如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但是他那份文人气还是有的。看看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他说明了一个知识分子不好好练字,就可能字不够专业,所以不是说学问大,就能把字写好,学问和书法还是两套体系。还有一位那就是学问和书法都做得很好,而且人品也很好,多么开心,他就是著名的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今天有些人对启功先生的书法很鄙夷,说不就是黑白字,不就是粉笔字。他的粉笔字就犹如“文革”中国阴霾天上的一个风轻月影,他重要的历史意义,就有点像经过“文革”以后一种轻轻唱的歌,所以启功先生带来一种清新的书法气象。
  最后一个是我提出来的文化书法,就像提出国学,不是说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国学,而我们的国学快被西学压倒打散,我不是说书法没有文化,而是今天的文化变成了技巧,变成了一种获奖项目,所以我要重提书法,我把它命为文化书法。我说得很简单,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书法是文化的审美体现,如果没有文化的书法,就变成一些可怕的书法,我认为书法应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当然要把握技术,要把握形式。就像我们演奏二胡,你没有达到十级,演奏不好《新婚别》,演奏不好《长城随想》。中极阶段就要写人物和精神,就像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像苏东坡的《寒食帖》。最高阶段,当您走出国门,去欧洲美洲去各个国家讲中国文化的时候,代表着中国形象。如果出去写着下三滥的书法,写得很卑微,甚至一种很苟且的书法,那不是对中国的赞美,而是对自己国运的一种消减。
  中国的书法,写的就是汉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善待它、珍惜它。当这个社会鄙意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清理书法的文化价值;当这个世界以粗鲁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书法,我们要找到书法的文化精神。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弘扬正气,文质彬彬,让汉字文化圈重新恢复,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