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衡为民 | 论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7-22

 

◎论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

 

衡为民

 

一、引言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当下,文化书法理念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王岳川老师提出“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十六字理念,为书法教学指引了方向。其中“回归经典”要求我们追寻书法历史中的经典之作,从中汲取养分;“走进魏晋”引领我们深入探究魏晋时期书法的神韵与精髓,把握书法发展的关键脉络。

在此基础上,书法教学应回归文化本源,将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汉字的诞生相传源于仓颉造字,这一伟大创举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每一个字都有着不同的能量,我们要对汉字书写有足够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智慧的敬仰和对文化根源的追溯与坚守。同时,书法的书写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规律,对书写形式的尊重,是传承书法艺术真谛的必要前提,决不可急功近利哗众取宠。

《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为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提供了深邃的智慧指引。“无为”并非消极怠惰、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之道,不妄为、不强求。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无为”思想启示我们,应避免过度干预学生的自然创作状态,不过分强调技巧的训练和功利性目标,让学生在顺应书法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自由地探索与表达。

“守正创新”则强调在坚守传统正道以古为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正大气象”要求培养学生作品中展现出浩然正气与宏大的艺术格局。教师应如同春风化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线条的律动、结构的和谐以及墨韵的韵味,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让书法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和内心的需求及精神的追求,而非外在的压力与负担。

 

三、文化书法的美学品格

文化书法的美学品格,体现在对自然、和谐、意境的极致追求。书法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结构、每一处布局,都应如自然万物般顺应天道、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质朴而本真的自然之美。

同时,书法作品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呼应,彼此交融共生,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之美,犹如《道德经》中所描述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矛盾对立中实现统一,展现出一种平衡、稳定的艺术美感。

在意境营造方面,书法作品透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刚柔疏密以及布局的虚实相生,传递出一种深远、含蓄、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书法的意境之美往往超越了具体的形式与表象,给观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心灵共鸣的契机,使观者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精神体验。

 

四、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感悟

有幸参加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使我得以在文化书法的广袤天地中深入探寻与思索。在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在技法上得到了系统的训练与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深刻领悟到了书法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哲学智慧。

聆听恩师王岳川教授的教诲,如醍醐灌顶,使我对“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理念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与把握,也对文化书法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在这里找到了对美学的认知,每一个汉字的创造都有着它的使命,那些不尊重汉字射书脑袋书,以及各种杂耍的丑书绝对不是书法更谈不上文化,在与同窗学友的相互交流与切磋中,深刻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与强大生命力。

通过此次研修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将文化书法的理念融入今后的学习、创作与实践中的决心与信念,努力影响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怀的书法人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九十位文化书法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乃至全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结论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共同推动着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深入汲取王岳川教授等专家学者的智慧精华,将《道德经》中的“无为”等思想与文化书法理念有机融合,遵循自然之道,尊重汉字书写与书写形式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规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审美境界,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书法艺术这一民族瑰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文化书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作者系北大第二届书法文化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