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刘思思 |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实践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7-22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实践

 

刘思思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作为当代中国书法界的重要领军人物,不仅以其卓越的书法技艺闻名于世,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书法教学理念备受推崇。王岳川教授不仅在追求书法形式上的美感,更在内容上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将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文化书法”的理念,其中又以“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十六字为方针。“文化书法”不仅提升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内涵和高度,也为书法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文化书法教学十六字理念的重要性

1、回归经典——文化书法的艺术源头

“回归经典”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通过回归经典来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将历经百代而不衰的书法经典作为标尺,尊重经典,走进经典,感受经典,接近经典。

经典书法作品承载着历代书法家的智慧和精神,是书法艺术的根基。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具有一种浑然天成、洗练含蓄的美,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字字挺拔、笔笔奔放、圆劲激越,锋芒咄咄逼人,渴笔和萦带历历在目,可使人看到行笔的过程和转折处笔锋变换之妙,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笔迹匀净流丽、锋实墨饱、字势开张,行距疏朗空阔,给人以“端庄杂流丽,刚健复婀娜”的审美感受,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可以认为,只有这样的兼具笔法和内容的兼具时代情怀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书法经典。

王岳川教授在书法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对经典作品临习中关于笔法、字法和章法的训练,而且在每一次临帖开始之前,王教授都会悉心解读帖文的背景、内容以及文人创作时的心境。他认为,书法家需要学者化,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书法家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才能在书法创作中融入文化内涵,让书法作品成为文化修养的体现。在临习的过程中,王岳川教授还激发大家的创造力,理解经典,承袭经典,再有自我性情的展现,实现古今统一,使书法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走进魏晋——追寻书法的自由与神韵

将魏晋“二王”这一“书法自觉时代”“书法高峰时代”作为文化书法领略的审美风貌。如果说,思想的轴心时代是先秦诸子的话,那么书法的轴心时代就是魏晋。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活跃、哲学繁荣的时期,书法家们受老庄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他们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心境的宁静和心灵的自由,强调“书如其人”、“人书俱老”的艺术理念。这种哲学思想的融入,使魏晋书法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从形式到内容凸显经典意义:他把隶书、章草、草书揉合为行书,使行书书写规范化和写意化,将其在艺术上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强调线条的浑厚生动,以一种艺术感极强的随机态度对待提按、顿挫,绞转和行笔的力度、方向、节奏和空间切割,使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坚柔、光润滞湿的墨痕,传达出人的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感意绪。王羲之美学上强调“意”,空前注重书家的心性情感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认为书法可以表现人的内心的悲喜哀乐和意绪情操。而且这“意”必须融入笔墨之中:“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书论》)书“意”还指书法的意趣笔韵,讲求飞动美、错落美、中和美,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

可以说,魏晋时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书法家们追求自由、表达个性,作品呈现出潇洒飘逸、自然天成的风格,使得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因风格多样化、个人风格突出、技法创新、书法与文学及哲学的结合等特点,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魏晋书法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在内容和精神上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3、“守正创新”——书法发展的正道

将“守正”作为“创新”的前提,强调中国书法不能守西创新、守日创新、守诞创新、守俗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书法艺术需要在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进行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但创新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的出新、出怪,理应在守住传统书法的根基之上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守正”是指保持和传承书法的传统技法和精神,包括笔法、字形、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和美学原则。守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文化传承: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守正,可以确保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得到有效传承;2技法规范:传统书法技法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演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守正能够帮助书法家掌握和巩固这些基本技法,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水平;3美学价值:传统书法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和谐、均衡、对称等原则。通过守正,可以保持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守正创新,这才是守住了书法艺术的根本。

4、“正大气象”——文化书法的精神境界

在书法美学风格上追求“正大气象”,一要“正”——正宗、正脉、正统;二要“大”,作为书法大国文化大国,仅仅搞小趣味小技巧有什么用?三要有浩然之“气”,四有大国气“象”,不能仅仅沉浸在清代民国衰败之象中,而要上追“晋唐气象”乃至先秦“孔颜气象”。只有守正创新才能获得正大气象,只有坚持正大气象才能守正创新。我们这一代如果不守正不创新,肯定成为盲人瞎马,其行不远!书法的“正大气象”是指书法作品所呈现出的端庄、雄伟、磅礴的气度和格局。这种气象是书法艺术的高层次表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要求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如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即书法创作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例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承载了他对叛军的义愤和对为国献身侄儿的悲痛,体现了其情感与气节。

同时,书法家的创作格局也需正大。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不只是技术,更是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创造出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需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入研究书法传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精神的提炼融入其中,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内在的精神品格。

 

二、文化书法的美学实践及其21世纪重要意义

王岳川教授提出的“文化书法”大书法大美学概念及其十六字方针,强调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美学表达方式。书法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心灵的艺术,通过书法的创作,书法家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

北大文化书法十六字方针教学理念确立后,为培养人才计,北大书法所开始大量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根据统计,二十年来,招收了硕士研究生班共四届将近260多人,招收书法精英班共三届220多人,招收高研班近200人,招收书法与美学访问学者100多人,全部加起来二十年来共培养800多书法专业人才。学员中有近60名先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中,中书协理事有近十名。

不仅如此,为坚持大美大雅的美育传统和书法守正创新理念,北大书法所还致力于科研工作,据统计出版书法学术研究著作《北京大学书法所“文化书法”丛书》7本(北大出版社),主编出版书法教材近40部(人民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北大学术书法研究生书法精品集》20本(荣宝斋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创办北大书法刊物《书法中国》五期(公开发行);召开国际书法会议和举办国际书法展三十几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组织师生出访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瑞士、捷克、印尼、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国并举办书法展和书法文化讲座,传播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还同其他高校书法所联合多次举办书法高峰论坛,以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得到著名学者、书法家的现场指导。组织北大师生书法国内各省市巡展,传播文化书法理念。总之,尽力弘扬中国书法正能量!

可以看到,北大文化书法不仅在理论上创新,而且在书法实践上坚定不移地前行,得到了书法界、学术界、文化界的普遍认同。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跟随北大文化书法创作实践和美学原则。“文化书法”这一理念定位上,追求向上升华超越的文化超越性和向下寻根的文化根基;强调书法是超越技法直指心性的文化审美形式;针对书法界存在的书法乱象,具有文化突围的意义;具备国际眼光,标志着东方文化身份与汉字审美价值;发掘“魏晋书法风骨”,加强书法文化学术性研修提升;内容上涉及经史子集等,实现书法灵性并贯穿中庸精神;风格上典雅清正、简淡流美。这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书法强调对古代经典书法应该有虔敬之情,这建立在二重体验的欣赏书法上。恰切书法欣赏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是一个人生不断修为不断提升的过程。蔡小石在《拜石房词》序里形容意境层次极为精妙:“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也,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悠悠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最初看书法是平淡无奇,然后看出门道——内容和形式是否统一,然后看出这个人格境界高度,最终看出书法家的是否有正大气象。正可谓:浅者不觉其深,深者不觉其浅!庄子《庄子·人世间》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可谓目击道存!

文化书法强调书家出经入史,使书法内容在自己创作的诗文以外也多书经写史。文化书法强调精神与形式的统一。书法的精神内容和形式解构都有其文化性,但在形式方面应警惕非文化和泛文化的倾向,而精神内容上则要注重书写内容的完整性、意义的超越性、心性的合拍性,这应变成书法创作中最不可缺少的要素。书法是与中国人的心性联系在一起的,在优秀书法作品中不仅能看到灵动飞舞的线条,更能感受到中国文化中独特的阴阳节奏。

在全球多元多极化的21世纪,在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相生相荡中,文化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通过文化对话这一美学软权力“化干戈为玉帛”,使得文化书法书写汉字而促使“汉字文化圈”逐渐成为和谐友谊的文化圈,而不是战争硝烟的包围圈。人类历史已然表明,是世界各地人类共同缔造了世界文化。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完全封闭而脱离世界,中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文化并改造和丰富着世界文化。中国书法包括文化书法不仅是亚洲的,更是世界命运共同体的!

总体上看,文化书法在21世纪初(2003年)提出,强调书法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美丽精神和大雅大美的审美吁求,有助于在国际上树立东方文化身份与汉字审美价值,维护书法的国际正能量创新播撒文化软实力。北大“文化书法”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书法文化、促进书法理论发展等方面的重大贡献,在未来的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会日益显现它那耀眼的美学光芒!(作者系北大第二届书法文化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