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2.8亿元鸡缸杯被指洗钱引争议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8-09
2.8亿元鸡缸杯被指洗钱引争议
陆斯嘉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上海商人刘益谦前不久用2.8亿港元购得的鸡缸杯公开喝下一口茶后大概没想到,没几天,一篇《2.8亿鸡缸杯背后的合法洗钱》文章渐渐成为艺术圈热议的焦点之一。且不论文章本身观点,此文受到热议,与当下各类贪腐现象以及层出不穷的洗钱现象受到关注或不无关系。
当事人、鸡缸杯拥有者刘益谦7月底宣布委托律师追查并通过司法途径追究文章作者江因风刑责。8月3日,苏富比也发表公开声明否认以鸡缸杯洗钱,称文章内容不乏失实及误导之陈述。保利等拍卖公司此前也发表公开声明,澄清文中涉及其公司的假拍和拍假之说,并表示保留追求法律责任的权利。
《2.8亿鸡缸杯背后的合法洗钱》文章作者质疑刘益谦通过在苏富比拍下2.8亿港元鸡缸杯进行“合法洗钱”,并认为:“《功甫帖》伪作事件动摇了整个中国的收藏信用,刘益谦倒下,则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会有大量炒高文物字画来循环抵押融资骗贷的合法洗钱收藏家们破产,所以一帮面临破产的收藏家抱团取暖,力挺面临破产危机的刘益谦,鸡缸杯是《功甫帖》伪作事件后面临破产危机的收藏家们的一个救命稻草,所以就上演了一场疯狂的鸡缸杯表演SHOW。”
原文作者江因风在接受《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收到任何诉讼消息,“我的文章并不牵扯到法律问题,罗列的案例和事迹都是经过大量的公共媒体报道的。”对于拍卖公司的表态,他认为一些措辞的意思就是以和为贵。一位沪上投资人向《艺术评论》表示,几年前,他曾买过一款巨额信托产品,即与刘益谦有关。不过,利用金融杠杆获得资金在一些财经界人士眼中其实是正常之事,“这样的信托产品并不能说明刘益谦缺钱。”
“合法洗钱”论,惹恼刘益谦
这篇文章原本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中,随后被大量转载。江因风认为,“《功甫帖》伪作事件苏富比一天内从调查(到)改口不调查,刘益谦是要报大恩的。苏富比调查可能会引致美国司法介入,一些在中国盖得住的事情在美国是盖不住的,《功甫帖》伪作内幕曝光那是要毁掉一大批人的……刘益谦是没有多少钱的,能拿出来炒股的钱也就几个亿,通过循环重复质押信贷一共借了几十亿炒股,股市一直低迷不涨,光贷款利息每年就要还好几亿,刘益谦哪里来钱还利息?”
文章称,一些个人或团体,通过所谓“合法洗钱”的方式,炒高文物艺术品价格,通过金融化手段,谋取更大的利益,而代价则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被绑架、被吞噬。“只要国宝帮拼命炒高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刘益谦等人就会源源不断地来钱。道理和股市是一样的。”作者称,所谓的“合法洗钱”在现阶段的法律框架下是完全合法的,甚至连一点法律风险都没有,而且法律还严格保护合法洗钱。”他列举的合法洗钱途径包括炒高艺术品、再通过艺术品金融方式,例如艺术信托的估值、包装,坐实被爆炒出天价的艺术品“价格”。
在江的文章中,《艺术评论》记者留意到,有一段专门讨论了“非法洗钱中的真假艺术品抵押融资”。
近几年来,人们对艺术品金融化的认识逐步提升,艺术品转变为银行贷款、信托产品、艺术品基金甚至已被打压殆尽的“文交所份额化产品”,早不是新鲜事了。
江文提到,地产商王耀辉于2010年以4.3亿元拍下一件被普遍认定为黄庭坚伪作的《砥柱铭》。“在作品还没有付款交割的情况下,就被王耀辉抵押给自己的信托公司,从合作银行获得2.5亿(元)的信托基金融资而转投地产……为什么(王耀辉)热衷于天价买下?因为王耀辉缺钱,王耀辉利用雅盈堂和吉林信托建构的艺术信托质押融资产业链,通过发行艺术信托基金产品,成功融资16亿元转投地产。”
文章被疯转几天后,刘益谦最初尚较为淡定,并表示,“江因风小同学写我都有几年了。当年他想出名……希望江因风小盆(朋)友写我三十年。”然而不过一两天后,刘益谦即公开表示此文涉嫌诽谤,已委托律师追究刑责。他在接受相关采访时表示,收藏鸡缸杯是对国宝的爱惜,也是其美术馆严肃的收藏行为,却不幸被他人扭曲为洗钱。
对于刘益谦此次欲诉讼文章作者的行为,与刘关系密切的部分市场人士表示支持;也有观点认为无必要如此大动干戈。
据悉,江因风对艺术圈评论已有多年,其中批评徐悲鸿齐白石等的文章被一些评论界人士认为哗众取宠,而对于艺术市场的观察分析文章则褒贬不一。
刘益谦曾发信托,未涉艺术
刘益谦在投身艺术品买卖前一直以在资本市场的呼风唤雨而闻名。对于此次文章涉及的“缺钱”、“洗钱”等说法,记者多次用手机与固定电话拨打刘益谦的手机,均处于忙音状态。
2011年12月10日《新快报》报道称,2011年,刘益谦的新理益集团因为做局操控股价而被证监会罚款521万元,纵观刘益谦20年来在资本市场的历程,几乎是一部中国资本投机史的范例教材:从倒卖国库券,到第一批吃螃蟹的股民;从法人股大王,到定增专业户;从第一牛散,到收藏巨头。刘益谦一步一步从一个单纯的投机客,成长为利用众多投融资手段进行资本运作的高手。
7月31日上午,一位沪上投资人接受《艺术评论》独家采访时表示,几年前,他作为建设银行的VIP客户,看中了建行的一款信托产品,产品门槛为300万元人民币。这位投资人通过各方打听,了解到这款信托产品背后的人叫做刘益谦。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刘益谦的名字。”一年不到,产品提前清算,这位投资人获得了8%的信托产品收益。“当时的信托市场还是有利可图的,现在如果再让我买同样的产品,我会十分谨慎,不会贸然去买。我也听说了王耀辉与《砥柱铭》的事情了(王耀辉的公司以古代书法《砥柱铭》为抵押品的一款信托圈了4.5亿元信托资金)。”这位投资人说。
不过,利用金融杠杆获得资金在财经界人士眼中其实是正常之事,“这样的信托产品并不能说明刘益谦缺钱。”
记者获得了这份信托计划的产品说明书。这款信托的规模为10.45亿元人民币,信托资金用于受让的是证券,而非艺术品。在“信托计划概况”中写有——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受托人)将全体委托人交付的信托资金用于受让刘益谦持有的9171.971万股浦发银行(证券代码600000)限售流通股(“股权资产包”)的股权受益权,并以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形成的收入作为信托利益的来源,为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
一位上海某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上海的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于抵押融资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通常不会直接做艺术品的抵押融资。银行的质押率为30%。“不过,在受监管比较薄弱或操作灵活的信托公司、影子银行,那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只要钱多,能想的金融操作手段就多了。”
这位银行界人士进一步表示,第一,可以做资产抵押,市场上的抵押率可以做到五至六成。第二,创新意识强的话,可以“资产化”,即将抵押物包装成信托产品卖出去,1亿元可以包装成2亿元的信托产品。“前几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就是这样产生并最终崩盘的。”
在运作证券以外,刘益谦近几年在艺术品市场被称为直接助推中国艺术品拍卖进入“亿元时代”的人,从而引发各方关注。以2011年为例,刘益谦出手的高价艺术品有——4.255亿元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江因风文章中称作品对联“是刘益谦从自己的道明拍卖公司买下送拍”)。此外,文章中还透露,“同一幅陈逸飞《山地风》油画,刘益谦重复买了3次,当然价格也‘买’高了几十倍。”
2011年谈及艺术品买卖,刘益谦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说:“今年上半年,买了六七个亿,也卖了六七个亿,基本持平。”雅昌网2011年12月31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当年秋拍,在北京匡时以1.012亿元成交的《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的买家也是刘益谦。而北京匡时正是刘益谦和他人合办的公司。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苏富比频频为买家举行高价艺术品成交发布会。除了刘益谦外,瓷器艺术品商翟建民也在苏富比高调亮相。一位接近艺术品市场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曾听闻翟建民参与艺术品基金的项目。
“如果他的确操作或参与顾问艺术基金,苏富比的新闻发布会简直是一次太大的广告了。”一位资深拍卖界人士对《艺术评论》记者表示,“所以,刘益谦为了《功甫帖》真伪和上海博物馆打起了这么大一场江湖官司,他总得给股东投资人有个说法。”
《艺术评论》记者采访上海、北京以及海外的3位资深艺术市场人士,他们均表示,“没听说过刘益谦有艺术品信托或基金。”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刘在其投资的拍卖公司参与买卖艺术品,是否有假拍不得而知。
一个曾经有文章被指哗众取宠的作者所写的《2.8亿鸡缸杯背后的合法洗钱》一文却引发了如此关注,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些圈内人士认为,不仅是拍卖炒作文物,影视剧制作、慈善捐赠中也有洗钱行为,这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表面上似乎发展迅速,但其实非常混乱,假拍、假藏品、假成交的现象并非个案,艺术品收藏也已部分成为行贿和贪官掠取财富或洗钱的一种方式,衍生出一条秘而不宣的黑色产业链。■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