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5-03-27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
秦山枫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生于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享年78岁。东晋著名女书法家,相传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卫夫人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书法世家。曾祖父卫觊、祖父卫瓘、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很有影响。书法的家学渊源,为她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女书法家奠定了基础。
她从小勤奋好学,酷嗜书法艺术,擅长隶书和正书(楷书),隶书尤为规矩。关于她的师承关系,据《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说,是由蔡邕传之崔瑗以及蔡女文姬,蔡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也就是说,卫铄是师法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相传正书始于汉代,到了钟繇手中,书写法度已臻完备,为正书之祖;而卫铄妙传其法,据她自述:“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她的代表作是《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钟繇曾称颂她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唐代韦续《在墨薮》中更是对她推崇备至,称赞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又与钟繇迥异其趣。这是卫夫人结合自身气质特点,在学习钟繇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创造。韦续因此将卫夫人归入著名书法家,列为上品之下,即第一等第三级。唐代李嗣真对此持相同意见,并指出卫夫人“正体尤绝”。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甚至把卫夫人的书法归入妙品,仅仅屈居最高一等神品寥寥数人之下。卫夫人不但在书法艺术实践上有突出成就,不让须眉,而且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重大的建树。她撰有《笔阵图》一卷传世,为《宋史·艺文志》所著录。这是一本论述写字笔法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画的写法。卫夫人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注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此外,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还提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也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卫夫人概括她对书法艺术总体的认识,提出了“多力丰筋”理论。她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力筋”之说,给后世学书者、评书者指出了一个较好的书法艺术标准。这实质上是卫夫人毕生从事书法艺术实践所得,代表了她对书法艺术理论总的认识,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径,也成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尽管卫夫人的《笔阵图》参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论点,但卫夫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功不可没。后来王羲之写了一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的文章,对卫夫人的书法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
作为一名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震动当时书苑。王羲之年少时就曾跟随卫夫人学过书法。据传,王羲之7岁已能写得一手好字,到了12岁那年,发现父亲枕头中藏有一本《前代笔论》便偷偷地拿出来阅读,经过一番苦心揣摩,书法在有长进。事情瞒不过他的启蒙老师卫夫人。卫铄对太常王策说:“这个孩子一定发现和研究过笔诀。我近来觉察到他的书法已经开始老练起来了。”她甚至判断出,王羲之在她面前保守秘密,把那本《前代笔论》的书名隐瞒了。尽管王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法造诣超越了他的老师,然而从他的书风中,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卫夫人风格的痕迹来。
卫夫人成年后嫁给汝阴太守、汀州刺史李矩为妻。其子李充,官至中书侍郎,受其母影响,亦颇有书名。永和三年,李充携家至剡县(今嵊州)上任,卫夫人同来剡县,卒后葬于剡县独秀山。
(转自: 绍兴县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