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书不入魏晋终是野道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9-23

学习书法,王羲之的书法是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几乎90%的书法家都会劝导你,一定要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书不入魏晋终是野道。就是说,你不学二王、钟繇的书法,你以后一定会流落到成为江湖体书家。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何在?我们从以下两点来解读。

 

 

一、历史事实造就了书圣的定位

许多人认为王羲之成为书圣,主要归功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反过来思考,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也是卓越不凡,能在书史上留名的书家。如果王羲之没有过人之处,怎能获得唐太宗李世民的青睐呢?

而且,在唐太宗之前的南北朝时期,王羲之已经是被非常推崇的一位书法家了。南朝宋的时候,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当时就已经对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极其推崇了,号称“二王”。

只不过当时对王献之的书法似乎评价要高于王羲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王献之)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钟繇),于逸少(王羲之)亦然”。

 

 

当时的书法位置排名大概是这样的:王献之——王羲之——钟繇。后来梁武帝萧衍曾经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于是,从此这个书法排位又变成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因为萧衍的地位,使得他的品评有着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到了唐代的时候,唐太宗却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甚至一度扬羲贬献,为什么这样呢?

唐太宗李世民,广为收罗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写赞辞,他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王羲之“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

 

 

自此之后,历代书法巨匠,例如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时期的杨凝式,宋代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文征明、王铎等等,不胜枚举,都是通过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这些书法家如同群星闪烁,点亮了中国书法历史的天空。

 

即使到了清代,提倡碑学,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也从未动摇。世代名家、巨子甚至皇帝,对王羲之的书法无不顶礼膜拜,视为瑰宝,称赞其书法如“天女散花,缀满人间”。

二、王羲之“今体”书法成就对历代书家的影响

王羲之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思想文化方面的不稳定导致了文人士大夫阶层信奉老庄思想,主张自我,向往山林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用现代话语来形容,就是非常“潇洒”和“新潮”。

 

 

在这个阶段,汉字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在王羲之之前,士族书家已经开始流行写作草书、行书和楷书。这种新体的笔法、结字相对较为成熟。例如,竖画变得更加长;横画采用侧笔紧勒,收笔时压尾而收敛;结字抑左扬右,改变了横扁的形态,呈现出纵势。

这种书写方式打破了隶书“奋笔轻举”、提按翻飞的笔法和“砥平绳直”“似崇台重宇”的字法,如同解散了它们原本的有序队列。

所以,王羲之的今体书法并不是凭空创造、横空出世的。在他之前,众多书家前辈已经为他提供了各种书写范式和技巧。而王羲之则将这些前人的成果汇总起来,技、道相合,去质增华,拓展了书写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新的妍丽书风,最终成为钟繇、张芝之后又一位宗师,而且影响更加深广久远。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这成了千百年来书家的共识。钟繇以楷书名扬天下,但他的楷书还带有浓重的隶书风味,而王羲之在钟繇的基础上“损益钟君之隶”,将楷书写得姿仪雅丽,显得矜庄严肃。他笔下的行书,多姿多态,引草法入行书,映带连绵,妙造俊逸之势;他的草书则融合了字势的横张与纵敛,婉转流贯,笔势雄劲,笔短意长,从而完成了章草向今草的转变。

正如我们所见,历史上的许多书法家各有所长,或擅长楷书,或行书,或草书,有的最多擅长其中两种,而王羲之在楷、行、草三种书体上都立下了新的法门。在他的总结和改造下,这三大书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结构姿态还是笔法体势,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优美和新奇。王羲之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新,为书法界带来了新的气象。

 

 

这种书风,从书法领域出发,对魏晋风度的完美展现和体现,并未走向疏狂极端,符合儒家所倡导的“文质彬彬”和“中和”的审美理念。相比之下,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则更加狂放无羁。这也正是唐太宗为何独推王羲之而贬低王献之的原因之一。

王羲之的新体书法犹如一座宏大的书法宝库,既有庄严肃穆的楷书,又有飘逸潇洒的草书;既有强烈的对比,又有和谐的统一;既有情感的流露,也有理智的约束;既有法度的规范,也有自由的创意。后世的各个书家,如同寻宝的探险家,以王羲之的书法为基础,结合各自的个性和审美追求,不断挖掘和探索,最终形成了古典的、浪漫的、唯美的、伦理的各种新书风。在这个博大的书法体系中,每个书家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犹如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有了书法界的一句名言:不入魏晋终落野道。而这里所提到的“魏”,主要是指钟繇。虽然钟繇留下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但真正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王羲之的书法。

所以,无论你是在哪个阶段开始学习书法,王羲之的书法都是我们最终的取法之地。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笔法、结构、章法等技巧,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无穷的启示和帮助。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独具风格,笔力千钧,气息沉稳,既有阳刚之气,又不乏柔美之姿,可谓是刚柔相济,形神兼备。他的书法造诣源自于他天赋异禀和勤学苦练,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笔法精髓,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更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通过学习他的书法,我们可以掌握古代文人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精髓,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因此,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都应该把王羲之的书法作为自己的取法之地。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领悟书法的真谛,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