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庆旭 | 张芝《冠军帖》早期书体“一笔书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8-04



 

张芝《冠军帖》早期书体“一笔书”

 

庆旭

 

张芝在草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后人谓之为“草圣”。对于张芝的草书成就,王羲之评:“顷寻诸名书,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

对张芝草书的评定多指其所创的“今草”。当然,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若论今草为张芝个人独创是有问题的,就像程邈创隶书、刘德升创行书一个道理。他们都是在总结、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恰当的历史节点,猛推一个助力而已,但皆功不可没。今草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道路上一个质的飞跃,它极大地拓展了书法审美与技术表现的空间。我们知道章草为隶书的草写、快写,虽然字内有连笔呼应,但其点画依然保留隶书波磔特性,体态扁方,在行气贯注上还是字字独立。而今草则在形貌和气韵两个方面与章草大大拉开距离。张怀瓘《书断》云:“(张芝)学崔杜之法,因而复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张芝是书法史上一位勤奋用功的典范,王羲之对张芝的功夫是极为肯定的。他说:“吾书比之锺、张,锤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余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梁武帝云:“张芝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也。”庾肩吾在《书品》中把张芝、锺繇、王羲之作比较,他认为张芝第一:“……惟张有道、锤元常、王右军其人也。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锺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锺,工夫过之。”这种观念跟王羲之本人看法也相似。张芝曾著有《笔心论》五篇,已佚。宋《宣和书谱》载宋内府曾收入张芝草书《冠军帖》《消息帖》。冠军帖》是张芝之典型的富于时代气息的今草作品,刊于《淳化阁帖》。

从用笔上看,《冠军帖》已具备草书最根本的笔法——圆线使转的特质。因运动轨迹的特殊性,圆转较之方折易于速度的提高,但快速使转又容易使线条轻薄飘忽,缺乏冷静沉着,常谓“不入纸”。有经验的书写者往往能够胸有成竹驾驭速度的快慢及提按的力度分配。这样即可避免笔道肥肿、纤弱无力等病象,使得粗线刚健,细线道韧,各得其美。朱和羹云:“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遇低调低字,要婉转清澈,仍须有棱角,不可含糊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另一方面,圆转还可以增加行气的贯注,表达一种显著的笔势。张芝这种笔势是安静的、典雅的。安静典雅来自圆线熟练的使转、力度变化的渐进舒缓。

线条连接形式的丰富性、自如性在《冠军帖》中也得到精彩的展现,随着笔势或者一笔而成,或者戛然而止。二字相连、三字相连、四字相连已极为熟练,像“也冠”“畅释”“病来”“可恨吾”“不辨行动”。今日书坛字组、字群这些时尚名词,早在汉代其实已经出现了。张芝还善于在连续使转中适时放入一个断点,这样就使一个运动过程显得非常有节奏感。最后一行的“耳”字占据常规四五字的空间。可以说,张芝今草为王献之带来多方面的技法暗示,由此又使得这种富有活力的草书在变革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