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招生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招生

杨兰 | 回归经典,守正创新——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7-19



回归经典,守正创新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

 

杨兰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既承载着千年文脉,又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北京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倡导的文化书法理念,以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为核心,既强调对传统精髓的深刻把握,又注重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本文将从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两个维度,探讨文化书法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发展。

 

一、教学理念:回归经典,守正创新

 

1回归经典:以魏晋风骨为根基

走进魏晋是文化书法教学的重要路径。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王羲之、王献之等大家开创的尚韵书风,奠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基调。文化书法教学强调对魏晋经典的深入研习,不仅要求学员精准临摹《兰亭序》《十七帖》等名作,更注重领悟其背后的精神气质——自由、超逸、率真。这种回归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通过对经典的深度解读,汲取其艺术精髓,使学员在笔墨实践中建立高标准的审美自觉。

2 守正创新:传统与时代的辩证统一

守正意味着坚守书法的根本法则,如笔法、结字、章法的基本规律;创新则是在此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文化书法教学反对盲目求变,而是鼓励学员在深入传统后,结合个人性情与当代审美进行创作。例如,在篆隶课程中,学员不仅学习秦汉碑刻的厚重古朴,还可尝试以现代构成思维重新演绎,使古典书风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教学方式既避免了因袭守旧,又防止了脱离根基的标新立异。

3 正大气象:人格修养与艺术境界的统一

正大不仅指书风的雄浑端正,更强调书法家的人格气象。文化书法教学注重书以载道,将书法练习与人文修养紧密结合。在课程设计中,除了技法训练,还融入国学经典、艺术理论等内容,使学员在提升技艺的同时,涵养浩然之气。正如苏轼所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文化书法追求的正是这种技艺与精神的双重升华。

 

二、美学品格:尚韵求意,气象恢弘

 

1尚韵:魏晋美学的当代回响

是魏晋书法的核心审美范畴,指作品所流露出的超然意趣与生命节奏。文化书法继承这一传统,强调笔墨不仅要有形质之美,更要有内在气韵。例如,在行草书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员体会王羲之《丧乱帖》中笔势的起伏跌宕,感受其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非仅仅追求外形的相似。这种尚韵的美学追求,使书法超越单纯的形式艺术,成为心灵的外化。

2   求意:文人书法的精神传承

文化书法注重的表达,即通过笔墨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工匠式的技法堆砌不同,文人书法更看重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然书写。在教学过程中,学员被鼓励在临摹经典后,尝试以诗文言志,以书法达意。例如,书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时,需先理解其隐逸情怀,再以疏淡的笔调表现,使作品形神兼备。这种以文养书,以书化文的方式,正是文化书法独特的美学路径。

3气象:雄浑与清雅的辩证统一

正大气象是文化书法的终极美学理想。它既包含颜真卿楷书的雄强刚健,也涵盖董其昌行书的清雅飘逸。在教学实践中,学员需根据不同文体、内容选择相应的表现风格——写庙堂碑文当厚重端严,作小品题跋可萧散随意。这种辩证的美学观,避免了风格上的单一化,使书法艺术在多元表达中保持崇高的精神格调。

 

三、结语:文化书法的当代意义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的文化书法理念,以回归经典为根基,以守正创新为方法,以正大气象为归宿,构建了一套兼具深度与活力的教学体系。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今天,这一理念不仅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更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具有启示意义——在快速变迁的时代,唯有深入传统,才能找到真正的创新力量;唯有涵养正气,才能成就大美的艺术境界。文化书法,正是这样一条连接古今、通向未来的桥梁。(作者系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