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刘立霞 | 以文化为翼,展书法教学美学新程——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6-29
以文化为翼,展书法教学美学新程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
刘立霞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既是技艺的锤炼,更是精神的传承。很荣幸能在北京大学第三届书法高研班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书法”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王岳川教授提出的“文化书法”强调书法与文学、美学的融通,而程郁缀教授则以唐诗宋词的讲解为纽带,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笔墨之间。本文结合高研班的学习体悟,探讨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以期对当代书法教育有所启示。
一、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以文养书,以书载道
王岳川教授在授课中始终强调,书法绝非单纯的技巧表现,而是“文化精神的视觉化”。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将书法史与文学史、思想史紧密结合,从甲骨文的巫觋神秘到二王书风的魏晋风度,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到苏轼的“寒食帖”,每一件经典作品都被置于宏大的文化语境中解读。例如,在分析《兰亭序》时,他不仅讲解笔法章法,更深入剖析王羲之背后的玄学思想与东晋文人的生命情调,使学员领悟到“书文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教学理念打破了“为写字而写字”的功利化倾向,要求书法教育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王岳川教授常言:“无文学底蕴的书法如同无源之水。”他鼓励学员精读经典,从《论语》《庄子》到唐宋诗词,甚至西方美学理论,皆可化为书法创作的养分。在高研班的临摹实践中,我们不仅临写字形,更需研读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使笔墨与文心共鸣。
二、美学品格的构建:诗性与哲思的交融
文化书法的美学品格,在于其兼具诗性的抒情与哲思的深邃。这一特点在程郁缀教授的课堂上得到生动诠释。程教授讲授唐诗宋词时,不仅逐字解析格律与意象,更以饱满的激情吟诵诗句,将杜甫的沉郁、李白的飘逸、苏轼的超然融入声音与神态之中。他提到:“书法与诗词同源,皆以‘意境’为终极追求。”在示范“白日依山尽”的书写时,他刻意以苍劲的笔触表现黄河的磅礴,又以飞白展现“更上一层楼”的辽远,令学员直观感受到文学与书法的美学同构。
这种“诗书一体”的训练,使得书法创作超越形式层面,进入“以手写心”的境界。程教授强调,书法美学品格的提升,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两种力量:一是唐诗的“兴象玲珑”,培养对自然与生命的敏感;二是宋词的“理趣盎然”,锤炼思辨与表达的精微。例如,书写李清照“寻寻觅觅”时,需以顿挫的笔法传递孤寂;而表现辛弃疾“气吞万里如虎”时,则需以雄浑的线条构建张力。
三、文化书法的当代教育实践
在高研班的教学中,老师们以“言传身教”为文化书法的实践提供了范本。王岳川教授通过“经典精读+笔墨转化”的模式,要求学员在临摹《圣教序》前先研读玄奘传记,这种教学方式直指当下书法教育的两大弊端:一是重技轻文,导致作品空洞;二是脱离时代,缺乏人文关怀。
文化书法的当代意义,正在于其“守正创新”的路径。我们既要回归传统,如王教授所言“从先秦到民国,无一不可学”;也要立足当下,将书法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媒介。例如,在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借鉴颜体楷书的庄重,赋予时代内容以古典美感。
此次北京大学书法高研班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书法教育,是文化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王岳川教授以学养书、程郁缀教授以诗润书的实践,为“文化书法”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书法教育者,我们应当以文化为根基,以美学为羽翼,让书法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灯塔。(作者系北京大学书法文化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