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高校书法

政治书法背后的人脉权力依赖症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8-21



政治书法背后的人脉权力依赖症

 

 

在中国官场,官员们基于权力与金钱的各种题词,已形成了一个不规范的“政治工具”,甚至成为腐败的温床,而官员落马后,往往又“字随人倒”,各级地方当年“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如今避之唯恐不及,这体现了怎样的“权利人脉依附症”?

 

中国石油大学的“去周行动”

 

7月29日,鉴于“大老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过去二十多年,中央一级未曾有常委丧失人身自由,从这一点来看,传说中的“刑不上常委”潜规则由此被打破。据文汇报消息,周永康落马的新闻爆出后,作为母校的中国石油大学即刻反应,力推“去周”行动:先是用火箭模型遮挡住周永康“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题字署名,近日也将学校新闻网上有关“周永康”的报道悉数删除。

在中国石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硕大的周永康题词被分别镌刻两条柱上,这是2012年9月周为石油大学题写的校训。“开物成务”这部分有周永康的署名,如今不知有意或无意,署名恰好被校方放置的一枚火箭模型遮挡,需换个角度才能看到题词人是谁。

而去年10月1日,周现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视察,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这次露面一度令外界以为他“安全着陆”,石油大学网站也一口气发布11条图文并茂的消息,报道了“周永康校友”回校参加60周年校庆的消息,直至7月29日周永康被宣布调查当天,消息仍未删除。不过目前在中国石油大学的官网上已找不到相关信息。

 

 

曾因报道“周永康回母校参加60周年校庆”而名声大噪的中国石油大学,随着 “特大老虎”落马,该校力推“去周”行动:刻意遮挡周的题字署名。

官员落马,中国式去除印记行动

 

在内地政坛,高官落马后常伴随着“中国式去除印记”行动。薄熙来落马后,重庆的“红歌运动”迅速的销声匿迹,另据《南都周刊》的报道,王立军事发后不久,在重庆市公安局内,王立军题名“剑”“盾”的硕大圆石被磨去字样,毛主席诗词墙上的老鹰也被去掉。“警营文化沙龙”改头换面,所有王立军的照片都被取下。标志性的“三面旗”已被换成“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民警核心价值观。“红梅赞”烈士墙也早已卸下,正门内两侧的高校与警局科研合作的四块基地铭石也早被搬走,“世界警察博览”也被还原成本来的车库。

“在中国的官场中,喜欢挥毫泼墨的官员不在少数,在职的官员在不同的场合留下了不同的印记。官员们基于权力与金钱的各种题词,已形成了一个不规范的“政治工具”,甚至成为腐败的温床,而官员落马后,往往又“字随人倒”,各级地方当年“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如今避之唯恐不及。”

尽管早在2012年提出的“八项规定”中,就有要求明确规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题词、题字,但这个原则在实际中的把握中仍有模糊之处,题字和题词仍是相关领导的敛财方式。

2013年12月6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据《廉政瞭望》周刊报道,陈安众在湖南、江西官场素有“才子”之名,喜欢题字,在其主政过的地方经常能看到他的各种题词,但在其落马的消息公布后,江西省内许多单位都在忙着同一件事:撤下陈安众的题词。陈安众落马后,有人拿他当年的一首旧作“理想信念牢记心,反腐倡廉率先行,阳光运行作风硬,乐受监督修品行”开涮。

另有一例是,2002年被公开审理的湖北省天门市的“五毒书记”张二江作为七八级武汉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练毛笔字,在天门、丹江口等地任职期间,张二江营造了不少显赫的“形象工程”。同时从政府机关到闹市旺铺,他的书法更是处处可见。某装裱店老板曾对媒体爆料称,以前很多人拿张二江的字来裱,多是招牌名,现在基本均全部更换。

若再往前推进,曾任江西省原副省长、省人大代表的胡长清,于2000年3月因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被依法执行死刑,其在任时就已热衷题词而广为人知,许多企业老板和下级官员都以重金求其书法——倒台后,该市多数酒店、商场、汽车站、夜总会、药铺等纷纷“铲字”。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权力依附症

 

 

2013年10月1日,是中国石油大学60周年校庆的日子。周永康回到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参观并题词。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官方网站

“政治书法”及“围观领导表演政治书法”几乎成为了一门艺术,为何单位、企业喜欢同高权位的领导合影?这种“政治书法”流行,其背后的目的与逻辑并不难懂。某些地方的低级官员以获得市委书记的一幅字为升官进阶的信号,而许多企业通过与领导的合照和题词来获利和创富,领导则可通过题词实现“权力变现”。

2011年,江苏某县委专门发文“谈领导题词”,不仅将其定位为“领导的工作方法”,并称“适当应用有利于开展和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领导题词不仅要力求“风格、格式和提名对象协调一致”,还称“决定领导题词分量和价值的因素是领导者的身份和威望”。领导题字的背后,也衍生出了一条“造假链条”,据京华时报2008年的报道,为了扩大自己主创的电影剧本在拍成电影后的影响,河南省商丘市委组织部听从制片方的建议,通过中间人找领导题写片名。最终,中间人伪造领导题字,骗走了商丘市委组织部9万元的“润笔费”。

有了中国式“政治书法”,也就相应而生了“中国式的题字围观”。有网友戏谑下级围观上级题字的方式:领导开始写的时候,你必须保持肃静。领导写了第一个字完毕,可以轻声叫好,声音不能太高,不能吵到领导,声音不能太低,至少要让领导知道是你叫的。领导写完要赶紧鼓掌,还要加几句“气韵生动”之类有技术含量的赞语。

徐迅雷的《领导题词背后的萨伊定理》指出,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的命题——即“生产出来就不愁找不到买主”的萨伊定理。作为权力中人,一些领导的“题词生产流水线”上的“书法作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找不到买主”;“萨伊定理”是一种粘性法则,它能自动产生对自己的需求,并强力地传递出去。

为遏制暗中的利益输送,或官员靠题字敛财,早在2006年,经昆明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明确规定,昆明市政府的领导干部,一般不得为会议和活动等发贺信、题字。2008年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则规定,“国务院领导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在某些地区已经出台制度安排,比如北京市政府工作规则规定市领导题词要经过审批。2012年12月,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第七条更是规定:“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不题词、题字是统一的硬性约束,官员必须遵守。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建设市场经济,人们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反观一些国家的单位、高校、企业如此需要“领导题词”,以显示自己的政治背景,寻求特权的庇护,官员的肖像和笔迹经常被用来做“乘凉的大树”,一旦官员倒下,又匆匆抹除印记,实属中国特色。

踏雪无痕,润物无声,高官从神坛上重重摔下后,其辉煌时期的印记被瞬间抹除和掩盖。在“政治书法”盛行依靠的是“政治权力依附症”的推动。如果不对将推上“神坛”的因素做认真思考,对“政治书法”不做彻底的反思,对现行制度和司法体制不做变革,那么,新一轮的造神和破神仍将持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