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高校书法

时胜勋 | 南宋书论家姜夔的身世与文艺、学术成就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2-09-08



 

南宋书论家姜夔的身世与文艺、学术成就

 

时胜勋

 

姜夔1155-1221[1]字尧章,饶州鄱阳(古籍中亦作番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2]主要活动于南宋中期光宗(1163-1189)、宁宗(1189-1194)、理宗(1194-1224)三朝,因居于浙江湖州弁山白石洞天,故称白石道人自称白石生

姜夔一生坎坷,年轻时孤苦无依,仕途上一事无成。早年,姜夔父亲姜噩(宋高宗朝进士)在湖北汉阳做官,从小随父在湖北长大。十四岁(1168)时父亲去世此后姜夔又随大姊汉川(汉阳西北)居住,大约6年20岁(1174)以后,姜夔就开始在当时南宋王朝的中心地区扬州、江淮一带游历。大约在30岁(1184)以后,他先后结识了当时的诗人萧德藻千岩老人、杨万里诚斋)、范成大石湖)、辛弃疾稼轩,并与他们有酬唱赠答这些对姜夔的才华都很赞赏。其中,萧德藻尤为看中姜夔,对姜夔有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的评价,并把侄女嫁给姜夔姜夔在中年时经常来往于江苏、安徽和浙江一带,与社会名流、达官贵人交游,并得到他们的资助维持生活。当时的社会名流、名将张浚的孙子张鉴、张镃兄弟曾想为他捐官,被他谢绝了。可见姜夔为人还是非常有自己的追求,有晋宋人格意味。虽然姜夔在政治上没有陆游、辛弃疾那种济世救国的雄心壮志,也从未涉足政坛,但为人洒脱,不愿意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他选择的是清高脱俗的雅士道路在南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南宋周密(1232-1298)《齐东野语》卷十二录有《姜尧章自叙》一文,从中可知姜夔交友与为人:

 

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内翰梁公,于某为乡曲,爱其诗似唐人,谓长短句妙天下。枢使郑公[3],爱其文,使坐上为之,因击节称赏。参政范公[4],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待制杨公[5],以为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6],于是为忘年友。复州萧公[7],世所谓千岩先生者也,以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待制朱公[8],既爱其文,又爱其深于礼乐。丞相京公[9],不特称其礼乐之书,又爱其骈俪之文。丞相谢公[10],爱其乐书,使次子来谒焉。稼轩辛公[11],深服其长短句如二卿[12]。孙公从之、胡氏应期、江陵杨公、南州张公、金陵吴公,及吴德夫、项平甫、徐渊子[13]、曾幼度[14]、商翚仲[15]、王晦叔、易彦章[16]之徒,皆当世俊士,不可悉数,或爱其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或折节交之。若东州之士则楼公大防[17],叶公正则[18],则尤所赏激者。嗟乎!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19]。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关念。平甫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某辞谢不愿,又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惜乎平甫下世,今惘惘然若有所失。人生百年有几?宾主如某与平甫者复有几?抚事感慨,不能为怀。平甫既殁,稚子甚幼,入其门则必为之凄然,终日独坐,逡巡而归。思欲舍去,则念平甫垂绝之言,何忍言去!留而不去,则既无主人矣,其能久乎?同时,黄白石景说[20]之言曰:造物者不欲以富贵凂尧章,使之声名焜燿于无穷也。此意甚厚。又,杨伯子长孺[21]之言曰:先君在朝列时,薄海英才,云次鳞集,亦不少矣,而布衣中得一人焉,曰姜尧章。呜呼!尧章一布衣耳,乃得盛名于天壤间,若此则轩冕钟鼎,真可敝屣矣。[22]

 

姜夔《自叙》约作于嘉泰三年(1203),时年约49岁。在自序中,姜夔提到自己的经历、交友,以及友朋时人对其文学、书法、音乐等的欣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姜夔还表达了对人生无富无贵的一些感叹。不过,稍晚于姜夔的陈郁(1184-1275)曾对姜夔有一段评论,他说:作诗作文非多历贫愁者决不入圣处。三闾阨而骚独步,杜少陵愁而诗冠古今,退之欲人辍一饮之费以活已而文起八代、上窥至阃,孟郊斫山耕水,贾岛薪米俱无,穷尤甚焉,其诗清绝髙远,非常人可到,良有以也。然后就论到了他心仪的姜夔: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充栋汗牛。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23]这段对比和立意使得姜夔的形象跃然纸上,姜夔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关于姜夔的个人(包括艺术)评价历来有正反两种不同意见正面评价是大多人的意见,周济、王国维等持负面评价。王国维说: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之计,此其所以可鄙也。(《人间词话·未刊手稿》)东坡远远高于姜夔,就在于姜夔人品道德卑劣(可鄙)。又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无内美但有修能则白石耳。(《人间词话·未刊手稿》)王国维批评姜夔词(在貌无内美等),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此绝对地以人品来评价词品似仍欠妥当,[24]况且也不能将姜夔人品等同于王衍之流,毕竟姜夔的人品还是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的。对此,郑晓华就反批评王国维:王国维批评姜夔暗营三窟(指两次上书希望见用)一句,笔者冒犯一言:王氏是大户子弟,家资巨万,他可以衣食无忧做学问;姜夔一生漂泊,就算欲为五斗米折腰,何可鄙之有?[25]尽管这不无道理,但似乎也不能根本消除王国维的批评。实际上,上书礼乐的深层目的并非就是获得见用,而是有着更大的文化责任感,对此也不可不察。姜夔作为一介布衣,流落江湖,通过自己的才艺维持生存,[26]不应该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评价姜夔,其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更何况,在《续书谱》中,姜夔直言风神的第一条就是人品高。因此,大体来说,姜夔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成就基本上是公认的。

姜夔所取得的成就在其早年就奠定了。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20出头的姜夔写下了著名的《扬州慢》,一时广为传颂该词还有小序,从予怀怆然,感慨今昔还能感受少年词人的志向。

《扬州慢》之后,姜夔的词作一发不可收拾,获得了文坛赞誉。元末明初文人张羽(1333-1385)说望之若神仙中人,善言论有物,工翰墨,尤精鉴书法古器;东南人士无不倾慕于夔,夔之名殆满于天下。[27]虽然姜夔终生未出仕,不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但其艺术造诣却堪称独步,他在文学、音乐、书法上所取得成就,使其成为难得的通才,可以说是宋代文坛继苏轼之后的另一奇才。姜夔的诗词音乐书画作品,有空灵含蓄之美这既是南宋文艺精神的体现,也是姜夔个人精神的体现。当代著名姜夔研究专家贾文昭评价云:姜夔是南宋文坛的一颗巨星,是古代文苑中不可多得的全才和天才。[28]

他的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传世。《四库提要评价其诗:运思精密而风格高秀,诚有拔于宋人之外者,傲视诸家,有以也。[29]他的词在豪放、婉约之外,另辟清雅(清空骚雅)一派,与辛弃疾等齐名对南宋后期影响很大。刘熙载说: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艺概·词曲概》)陈廷焯评价姜夔词时说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又说: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白雨斋词话》卷二)朱彝尊《黑蝶斋诗余序》指出: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楫、卢祖皋、史达祖、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朱彝尊竹垞文十七说姜夔是南宋后期词坛宗主一点也不为过。不仅如此,在明清时期,姜词备受尊崇,尤其在清代,姜夔是浙派词风的鼻祖和宗主,影响很大。姜夔词在明清评价甚高,被誉为词中之圣词极于姜词仙等,不乏溢美之辞。[30]这是姜夔做梦也想不到的殊荣。[31]

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1),姜夔先后向朝廷进献《大乐议》和《圣宋铙歌鼓吹曲》十二章,议论朝廷音乐,但并未获得过官职[32]姜夔的音乐造诣极高。好友苏泂在《到马塍哭尧章》中说除却乐书谁殉葬,一琴一砚一《兰亭》,这是对姜夔音乐成就的认可,而一砚一《兰亭》则是对姜夔书法与书学成就的认可。

姜夔是一位书法家早年学习单炜(两宋之交人)[33]单炜师法二王,字画遒劲,合乎法度[34]其后姜夔又跟随单丙文(字明远,名一说为丙父),在《保母志跋》(1202)中自谓学书三十年,晚年得笔法于单丙文[35]二单都属于二王体系,这姜夔以深刻影响。宋张世南撰《游宦纪闻》(《钦定四库全书》本)卷七记载:单虽西班,[36]乃中原故家,居黔阳,好古博雅,所蓄奇玩甚富,仍精于别辨。平生俸入,尽费于此。学小王书,笔法尤妙,始习补之梅,[37]而自成一家。吾乡姜尧章,学书于单。姜帖今亦少有。世南尝藏姜一帖,正与单论刘次庄辈十数家释帖非是。元陆友仁《研北杂志》认为姜夔是当时学钟法成就最高的五人之一,就此而言,姜夔的书法应为钟王一派,不过稍微偏王羲之。其《落水本兰亭序跋》被认为是有王羲之遗韵:此跋虽寥寥数行,而楷书运笔遒劲,自首至尾无一笔松懈,故观者若放大十数倍亦当有波澜益壮之感。学晋人书,笔笔送到,点画皆可独立,而坚实淳静,脱尽尘俗,清气盎然,实不可多得。[38]姜夔的书法成就突出,姜夔传世墨迹有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39]用笔精到有力,洒落俊爽,有魏晋风度在南宋可谓是独具特色姜夔书法宗法魏晋,但《跋王献之〈保母帖〉》却有欧阳询楷书的风范。南宋谢采伯评价姜夔书法运笔遒劲,波澜老成,经常为后世称引。

姜夔也是一位书法鉴定学家书法批评家,有《绛帖评》(一作《绛帖平》,原二十卷,今存六卷,《四库全书》本)张世南撰《游宦纪闻》卷七记载姜夔的话:吾帖中只张芝《秋凉帖》、锺繇《宣示帖》、皇象《文武帖》、王廙《小字二表》,皆在右军之上。张世南评价其说尤亲(新),可见其鉴赏功力。姜夔以王羲之为宗,对王羲之崇拜有加,在《绛帖评》中给王羲之以高度评价,认为王羲之真书咄咄逼人,笔势洞精,字体遒媚[40]他评价王羲之《建安帖》(行书)、《此诸贤帖》(草书)、《里人帖》(草书)为书有顿挫,锋势雄劲[41]周密《齐东野语》评《绛帖评》:尧章考古极精,有《绛帖评》十卷行于世,审订深妙,人服其赡。[42]在这段评述里,周密提到三点,一是对姜夔鉴定功力的认可,考古极精,二是对《绛帖评》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审订深妙,其三,说明了《绛帖评》的后世影响很大,人服其赡。除了《绛帖评》,姜夔还有《落水本兰亭序跋》、《禊帖偏旁考》等著述,是兰亭学的重要推进者。《禊帖偏旁考》最早收录于《齐东野语》,周密说:又尝于故家见其所书《禊帖偏旁考》亦奇,因识于此,与好古者共之。[43]周密对《禊帖偏旁考》的评价是,可谓神来之笔,这说明姜夔的创新之处。《禊帖偏旁考》是对《兰亭序》偏旁的分析,细致入微,非常有功底,有范式创新的意义。清代永瑢、纪昀等四库管臣认为,传世桑世昌《兰亭考》卷四八法一门,以《书苑》、《禁经》诸条,专属之《兰亭》,尤不若姜夔《禊帖偏傍考》之为精密,是以曾宏父、陶宗仪诸家,皆称姜考而不用是书[44]当代美国汉学家林顺夫对姜夔的《禊帖偏旁考》做了讨论,对其细致的字形分析极为赞赏,并给予高度评价。[45]

 


[1] 姜夔《宋史》无传,生卒年不详,依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生于1155年,卒于1221。陈尚君考证认为姜夔卒于1209年夏至1210年嘉定二年(1209)可能大些;束景南考证认为姜夔卒于嘉定二年(1209);韩立平考证认为姜夔卒于开禧三年(1207)前后;王睿考证认为姜夔卒于嘉定元年(1208)陈尚君姜夔卒年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束景南《白石姜夔卒年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4期;韩立平姜夔卒年考辨》,《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王睿《姜夔卒年新考》,《文学遗产》2010年第3期。

[2] 今天,在当地有姜夔纪念馆、姜夔公园、姜夔大道,还设立姜夔文艺奖等,可见姜夔在当代的文化效应。

[3] 枢使郑公郑侨(1132-1202),乾道五年(1169)殿试状元仕至参知政事。

[4] 参政范公范成大(1126-1193),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南宋诗人。

[5] 待制杨公杨万里(1127-1206),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南宋诗人。

[6] 陆天随,陆龟蒙(?-约881),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晚唐文学家姜夔非常赞赏陆龟蒙

[7] 复州萧公萧德藻,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南宋诗人。

[8] 待制朱公朱熹(1130-1200),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南宋思想家。《宋史》卷一三一志第八四记载姜夔和朱熹的乐议,一前一后,也可见朱熹与姜夔对礼乐持相似立场。

[9] 丞相京公京镗(1138-1200),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仕至左丞相。

[10] 丞相谢公谢深甫(1139-1204),乾道二年(1166)进士,仕至参知政事。

[11] 稼轩辛公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12] 二卿所指未详,或指柳永(字耆卿)、史达祖(字邦卿)。

[13] 徐渊子,名似道,乾道二年(1166)进士。

[14] 曾幼度(1142-?),名丰,乾道五年(1169进士,南宋诗人。

[15] 商翚仲商飞卿,淳熙二年(1175)进士,仕至户部侍郎。

[16] 易彦章宁宗朝状元。

[17] 大防,楼钥(1137-1213),隆兴元年(1163)进士,朱熹后学仕至参知政事。

[18] 叶公正则叶适(1150-1223),淳熙五年(1178年)榜眼南宋思想家,永嘉学派代表

[19] 张兄平甫鉴(?-1202),字平甫。张鉴去世后,姜夔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支撑。姜夔悼诗将军家世出臞儒,合上青云作计疏。吴下宅成花未种,湖边地吉草新锄。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他日石羊芳草路,弟兄来此一沾裾

[20] 黄景说字岩老号白石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21] 杨长孺(1157-1236原名寿仁,字伯子,号东山,杨万里子。

[22] 周密撰《齐东野语》卷十二,《钦定四库全书》本,第1-3页。

[23] 陈郁撰《藏一话腴》卷下,《钦定四库全书》本,第1页

[24] 张宏生认为王国维的批评似乎有了一定的根据,但有失牵强,是一种酷评当然,王国维的初衷是强调真性情,不要过于重视形式,因此也不必过于在意王国维对个别艺术家的批评。张宏生《隔与不隔:谈王国维对姜夔的批评》,《古籍研究》2021年第1期。

[25] 郑晓华《布衣词人姜夔和他的〈续书谱〉》,《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6日13版。

[26] 夏承焘认为姜夔在合肥时期即以卖字为活,其依据是陈造《次韵姜尧章钱南卿》(作于1189年,淳熙十六年)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稇载珠玑肯分我,北关当有合肥船。但是,细考陈造送行之诗,其意思是对姜夔才华(珠玑)的认可、羡慕。尽管九万笺的典故来自于王羲之(故事见《语林》)他勤于书法,用纸量惊人,谢安向时任会稽太守的王羲之求纸,王羲之就把这些纸(九万笺)给了他。九万笺的意思主要是说王羲之勤奋用功,直接等同于书法似乎过于生硬此外,陈造还提到的姜夔的诗文才华:诗传侯王家,翰墨到省寺。姜郎粲然文,群蜚见孔翠。(《次姜尧章赠诗卷中韵》,作于1198年,庆元四年)。这里侯王即张鉴家,而翰墨到省寺表面上和书法有关,但省寺主要是政府机构(尚书省),很可能指的就是姜夔进献《大乐议》一事(1197年,庆元三年),未必就指书法。比如曹丕《典论·论文》有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这里的翰墨就指文章。当然,虽然姜夔并非以书法为主要生活来源,但姜夔以诗文等为主要生活来源则是确定的,其中可能包含书法,但主要不是书法。

[27] 夏承焘笺校《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21页。

[28] 贾文昭编姜夔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1年版,前言,第1页。

[29] 姜夔撰《白石道人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提要第1页。

[30] 贾文昭编姜夔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页。

[31] 当然,也有批评之声,近代词学大家王国维就说姜夔词失之于,在《人间词话》中多有批评。这可以从另一方面了解姜夔词在人眼中的差异,不可将姜夔神圣化,但也不必酷评化

[32] 《宋史》卷一三一志第八四收入了姜夔的《大乐议》和《圣宋铙歌曲》姜夔虽《宋史》无传,却以音乐而收入《宋史》,可见其乐论之重要

[33] 郭锋马丽梅姜夔师事单丙文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6期。

[34] 夏承焘笺校《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98页。

[35] 夏承焘笺校《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98页。

[36] 单炜非西班人,董更《书录》始误,影响后世,张世南即受此影响。

[37] 补之或指杨无咎(1097-1171)补之擅长,书学欧阳询

[38]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6页。

[39] 关于此跋,也有学者认为并非姜夔所书。比如启功从鉴定学角度提出质疑,此跋应为金应桂所书。曹宝麟也未提及此跋为姜夔墨迹,他认为仅存的姜夔墨迹是《落水本兰亭序跋》。对照此此跋《落水本兰亭序跋》及赵孟頫《乐善堂帖》中收录的姜夔二卷刻本,风格不类,有些字的写法(比如观、廿、武、刻等字亦迥异推而言之,《保母志跋》恐非姜夔真本。

[40] 姜夔《绛帖平》卷一,钦定四库全书,第11页

[41] 姜夔《绛帖平》卷六,《钦定四库全书》本,第5页

[42] 周密撰《齐东野语》卷十二,《钦定四库全书》本,第3页

[43] 周密撰《齐东野语》卷十二,《钦定四库全书》本,第3页

[44] 永瑢纪昀等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六史部目录类二,第17页。

[45] Lin Shuen-fu. Chiang Kʼueiʼs Treatises on Poetry and Calligraphy.ˮ In Theories of the Arts in China, ed. Susan Bush and Christian Murck.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3, p.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