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书法申遗与中国形象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7-20
书法申遗与中国形象
1、记者: 书法目前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是越来越兴旺还是越来越濒危?
王岳川:从表面上看,书法很热闹,写书法的人很多,但是,经过二十年普及书法以后,中国书法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就本质而言,当代书法水准整体提升并不明显。而且,就书法的国际地位而言,中国书法现在的国际地位值得关注,中国书法在众多的书法国中被“边缘化”。韩国、日本、新加坡已经质疑当代中国书法的水准和价值。新加坡在1988年就成立了国际书法家协会,中国只是会员国而不是原创国。而韩国人认为,中国书法在十年之后因其对传统整体疏离而逊于韩国。日本人到现在都认为在面对西方时只有日本的现代书法得到西方认同,比如手岛右卿的《崩坏》,认为中国书法手札在重视展厅的视觉冲击力的担待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书法当然不可关着门充老大,相反要清醒地看着世界,反省自己的书法文化观和市场观,进行书法艺术“文化突围”,恢复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应有的“文化席位”。在国内塑造新的书法大家的品牌意识,文化意识,创新意识。对书法个人而言,就是要让每个人练成强兵强将,然后在国际上形成一个高端。
2、 记者: 这种兴旺或者衰弱是如何体现的?是书法绝对人口的增加(削减)?是书法理论研究的大幅度发展?还是您所认为的别的什么表现?
王岳川:表面上的兴旺不能表明国家书法水准的整体高度,相反,这种不太正常或者不深刻的书法虚火,有可能将浮躁的病灶掩盖了,将表面热闹现象当成正常现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泥沙俱下,市场至上,大师不彰,有的人越写越俗,越写越烂,越写越品位低。那些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思维,遵循自己的学术旨趣和书法的审美趣味去发现自己的人文深度,力争突破自己的樊笼,够达到超越自己乃至超越时代的高水平的真正书法家,并不多见。大体上说,中国书法人口是很多的,但书法大家不多,书法高度不够。据我所知,中国书协的会员有六千多人,各省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有十万人,全国各个县的书法家协会会员有百万人,全国喜欢书法学习书法的不少于一亿人。所以书法在中国有广阔的群众基础,这是它的长处之一。但是,由普及到提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普及广大的群众基础书法和书法大家水平之间出现了空洞,因此当代书法家中书法大师气象仍不多见。第二,书法观念注重传统精神,但也有过分西化的倾向。大部分人在写字的时候,都较自觉地按照经典,但也有少数人按照西方的先锋派前卫意识去模仿,形成一些怪异的书法。第三,书法的技术追求成为主要追求,但容易走向唯技术化。中国书法进入现代以来,硬笔书法、钢笔字、电脑打字等,使得毛笔书法的阵地在缩小,反过来人们比较自觉地把书法的艺术追求变成书法的主要追求,而不是把一般的写信,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往的实用性当成第一位。突出书法的艺术性,就是突出了它的展厅性,就有可能偏离了文化和精神了。第四,中国当代书法批评和理论审视不够,书法家可以说成千上万,而批评家、理论家屈指可数,使得中国的书法现在的发展变得创作与批评失衡,缺乏一种真正清明的理性。
3、记者: 书法兴旺或者式微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客观环境的改善还是书法人不懈的努力?或者是您所认为的其他什么原因。
王岳川:中国书法这三十年的历程,可以称之为“书法的自觉”或者叫做“书法复兴运动”,主要指是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创新心态。过去学书法存在问题,很多人写字没有将其同文化思潮和文化复兴联系起来,仅仅是为写字而写字,甚至是老人退休以后的休闲活动而已。到了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思想解放,文化勃兴,文艺复兴,很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人的问题。书法也开始复兴,有书法的观念的复兴,每个人通过书法寻找自己的情感体验,将书法看成是人的精神解放的艺术表征,将这一国粹艺术铸造成时代精神的体现,进而推进了书法的国际交往力和世界化进程。
古人对书法的看法,比当代人高得多,书法在他们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一,他参加科举考试,字是敲门砖,字需写好。第二,字好代表这个人的学问好,因为字如其人, “心正则笔正”,心都不正笔就不正,是歪斜的,但当代专门有人写偏锋,写病笔。书法在古代很重要,是因为书法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保持情义的一种方式。王羲之的书法是不展出的,但写给对方以后往往就珍藏起来,成为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而今天一些人做的书法是为了搞一个展出,为了拿到金奖。这样的书法已经忽略了日常交流,忽略了社会之间真正的心对心的人文关怀。
4、记者:现在书法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像过去那样的重要了,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电脑打字取代了手书习惯。于是,有些人抱怨现代科技对于书法产生了负面影响。请问您觉得现代科技对于书法这种状况应该负主要责任么?或者说,现代科技难道带给书法的仅仅是这些负面的影响么?为什么?现代生活还需要书法么?
王岳川:书法是很古老的艺术,但它在全世界的定位跟西方所有艺术都不一样。书法影响了西方整个二十世纪抽象艺术。可以说,书法面对西方来说,具有更新的吸引力,让西方人感觉到东方的艺术魅力。当代社会中,我想书法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抱怨科技,而且人类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书写工具了,人对工具的正确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科技力量的介入也可以成为推广书法艺术的重要方式,比如书法作品的网上检索、网上展示等等。在现代世界,书法的实用性固然不多了,但书法艺术性的凸显对人性的关怀却突出了。挥毫泼墨所产生的万千变化会让人意识到自然的神奇。写书法是处在一种很静心的环境中,去书写古典文化诗词警句,饱含一种文化关切和人生况味。所以,我认为书法在现代科技化生活不是不重要,而是很重要,只是需要我们重新发现,而不是一味追求视觉刺激、感官刺激,而是追求一种内心的感动。
5 、记者:书法真的需要申遗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简单地进行了一下分类,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作答。
王岳川:书法申遗是有其必要性的。中国书法界对书法申遗有不同的声音。支持者的看法是,中国热爱书法的人数有千万大军,但电脑则使书法的普及和延续受到相当的影响,通过申遗可以让国民重视书法文化。异议者的看法是,书法与中华民族和汉字同在,只要汉字存在,书法申遗似乎意义不大。我赞同中国书法申遗。因为不能仅仅汉字与书法的关系,而忽略书法国际之间的微妙“文化战争”关系。在我看来,如果书法被韩国或日本抢先成功申遗,我们再去跟人家争谁是书法的原创国,这将是使所有中国人蒙羞的事情。
6、记者:如果您认为书法需要申遗且您对第1题的回答是书法越来越兴旺,您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书法越来越兴旺的前提下,书法仍然需要申遗保护,这两个结论看起来是矛盾的。
王岳川:书法在表面上是兴旺的。但这个兴旺无法掩盖书法内部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如各类书法大规模引进西方形式,创造了非汉字书法、行为书法、装置书法、后殖民书法等等,越来越远离了书法本身。在此情况下,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现实的挑战,但从申遗上说,书法的定位应该是传统的、文化的和精神的,否则现代的各类艺术形式都要申遗了。书法申遗是将书法传承千年的精神传统和文化血脉展现出来,它具有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而不仅仅是因为当代书法问题。所以,在我看来表面兴旺和书法申遗之间应该是不矛盾的。
7、记者: 如果您认为书法需要申遗且您对第1题的回答是书法越来越濒危,请您谈谈申遗对于书法有哪些切实的好处。
王岳川:书法濒危,倒没有这么危言耸听,实际上书法在悄悄发生着某种变化。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副校长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调查,这个调查就是向欧洲、美国等海外人士发行卷子十万份,请他们谈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是什么,结果书法当选,成为超越了京剧的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所以,书法,只要走在海外的街上,碰到中国书法的笔墨,你就知道它是东方的,是中国的。那么,中国国内呢?教育部第一次确认了在全国实行书法考级,也是把书法这门艺术纳入到教育制度之内。有了制度性的保证,我相信中国书法的未来,东亚书法的未来,乃至我们整个人类书法的未来是光明的。在我看来,中、日、韩三国的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书法的最高水平,但也有各自的问题。因此,申遗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书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推出悠久的书法文化传统,连接数千年的书法精神史,就此而言书法申遗不仅对书法有益,对文化也有益。
8、记者: 如果您认为书法不需要申遗且您对第1题的回答是书法越来越兴旺,请您就韩国人把抢先将端午祭作为自己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下来了谈谈您的看法?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汉字书法遭遇到同样的情况,请问您将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王岳川:端午祭的问题有不同的书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不过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韩国这种行为的确让我们感到了危机,别人都很重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重视呢?如果汉字书法韩国去申遗的话,这就更加令中国书法被动不堪了。书法申遗是中国书法自觉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体现,这种努力是真诚的也是可贵的,它标识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凝聚力,这在当代尤显珍贵。在这个意义上,新世纪中国书法申遗反映了三方面的文化症候:首先,中国文化在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仍然被遮蔽,我们被挡在了日本、韩国等现代化国家后面。日本现代书法兴起之后,西方只认可日本的少字数书法。最近韩国对申遗特别积极,比如将中医申遗。不管是端午节,还是《兰亭序》的用纸,还是主张废除“书法”“书道”而统一为“书艺”,都说明韩国具有一种文化大国的东方意识。这一点,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所自警并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其次,中国书法申遗势在必行。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中国再也不是“中心之国”,而是诸多国家当中的一员,当邻国们纷纷供出自个的祖先牌位,甚至把我们祖先的原创变成他们的东西时,我们应当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书法申遗是主动应对文化危机,值得重视。再次,应当重新认识书法在文化战略中的位置。近20年,中国主要以经济为中心,长期以来对文化重视不够。今天中国已成为GDP世界第四的大国,文化战略问题值得思考。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军事和经济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孙子曾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凭什么攻心,凭文化!在我看来,在所有艺术门类里,惟有书法是西方比不过中国的,因此书法在国际文化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9、记者:如果您认为书法不需要申遗且您对第1题的回答是书法越来越衰微,请问您作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王岳川:书法有衰微的一面,这不可否认。我在1998年去日本东京大学拜访一个日本教授,他从床底拿出一捆字,非常不屑地说你们中国当代书法不行了,你们祖宗的书法还不错。我说何以见得?他就把他的那些书法打开,我一看,真是脏、乱、差。我再仔细一看,还有很多是假的,是在北京旧物市场卖的假货冒充大师。也有一些名家的作品,但写得很差。后来又在广西机场碰见一个书法家,他把书法作品集送给我以后,在飞机上我翻了五六页以后再也不敢看了。他的字是集天下脏、乱、差之大成,把最差最难看的那些书法败笔,全都写到一幅字里边去了。他命名他的书法说成最具有“创新”的“后现代书法”。我很疑惑,难道日本人真的不知道书法的好坏了吗?为什么这样的假书法家却能够如此风行天下?而一些真的好书法家却没有人过问呢?如此的败笔书法能够挣得大钱,也是把我们的书法真是丢人丢到国外了。这说明这个世界缺乏理性的分析、缺乏理直气壮的理论批评家。
10、记者: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都要具备一个重要条件即目前这种艺术的处境濒临灭绝。无论您是否认为书法濒临灭绝,但是目前在书法界确实有人提出了要书法申遗。请问这种书法申遗的呼声是否体现了在中国书法界内部,确实存在着部分人对书法本身没有信心。
王岳川:申遗是国际性是造成的,是我们在一心抓经济建设忽略国际文化战争造成的,如果还井底之蛙,忽略文化的重要,今后的问题会接踵而至。《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艺术的阴谋》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不能有些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将天下看成太平无事的。我坚持认为,凡是不珍惜的终将失去。书法也是这样。书法技术化导致的书法边缘化,以及书法商品化导致的观念化使书法困境出现,值得关注。
申遗反应了书法界的某种心声。实际上,书法是一个人的心电图。手岛右卿“崩坏”代表的是现代人对天地坍塌、礼崩乐坏的感受,其内心已经处于生病的边缘。韩国金炳基教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讲的是一个科学家拿一杯水,给这杯水演奏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乐曲,结果这杯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它的分子结构组合变得极其的优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当音乐换成摇滚乐,换成非常尖锐的声音,尤其是换成电锯锯木头和磨金属的声音时,水分子的结构发生了类似癌变的分子结构变化。由此可以想,我们创造的艺术是应该让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的90%是水――成为癌细胞的聚居地呢,还是应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有生机勃勃呢?由此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书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赚钱吗?今天中国有很多书法家都梦想着一夜成名,这样自己的书法就可以卖大价钱。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书法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人、为了人自身的完美而创造的。书法申遗或许可以说是基于某种精神上的自我文化认同和自信。
11、记者:关于书法申遗,也有人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与其嚷嚷着让书法变成遗产,反而不如现在花大力气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我们的书法,请问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说法?
王岳川: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看,首先,书法是人类性的艺术,推广到全世界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书法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式,这种形式的内在精神正在流失,申遗也有其必要性。二者并不是矛盾关系,而且也没有定于一尊的方向和路线。中国书法在短短十年当中,传统书法、现代书法、后现代书法、后殖民书法、学院派书法、民间书法、艺术书法、新古典主义书法层出不穷,但书法的美丽精神也在飘逝。书法申遗有不同的意见,但不能因为有不同的意见就不去做。新世纪书法申遗有其合理性,不能一概否定。
12、记者:书法曾经对中国人生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在书法在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却越来越被弱化。如今中国书法更像是在博物馆中生活。您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王岳川:正因为我们遭遇到全球化,而全球化是西方强加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只能用回应的办法来面对全球化,所以人类共同性审美形式不是我们主动提出来的,我们是被动提出来的。因为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意味着我们今后就没有家园,没有可以欣赏的艺术,我们丧失了自己文化的地基而成为博物馆文化。人们听从美国的“三片文化”——薯片,麦当劳,快餐的东西;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而我们只能以书法提供一些东方的趣味,为现代生活提供某种精神营养素。书法实用功能退化并不意味着它的精神功能也消失了,这是特别要注意的。
13、请问是博物馆生存状态还是一种平民广泛使用状态对书法发展更有好处?或者说是阳春白雪的贵族书法更有生命力还是草根式的书法更具活力。
王岳川:两种状态都有其特点,博物馆给人的感觉是高度、水准,平民状态则更加原生态,有很多鲜活的东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胸襟,开拓一种多元的书法呈现状态。自古以来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都是互动的,而不是绝缘的,高雅艺术有走向极端的一面,民间艺术也同样会流于表面而没有文化深度。在此意义上,二者的有机结合是书法发展的重要保证。
14、请问,如果书法以同升学考试挂钩的方式来吸引青少年来学习,请问您觉得这对书法的发展是件好事情么。为什么呢?
王岳川:至少会让他们去接近书法,但我更强调书法应该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考试是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目的。考试在中国古已有之,关键是让这种考试具有灵活性、变通性,而不要太注重标准性,尤其是艺术,更应该认真考虑考试的多元多样形式。
15、相比较云锦织造技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古琴艺术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目前至少似乎还不存在着后继无人的危险。与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保护书法,还不如去保护一些真正需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王岳川:有的时候不能等到后继无人才来去保护,如果我们在它存在的时候就不去珍惜,那就谈不上保护了。当然,这里也不是要保护书法,只是一种心灵上的爱护。书法有其价值,其他非物质遗产也有其价值,我们可以统筹兼顾,对任何艺术都应基于相应的关怀,这些都是不矛盾的。
16、书法人提出让书法申遗,会不会是故步自封的表现?为什么书法人没有说让中国书法走向市场,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来盘活书法?
王岳川:书法申遗是一种保护,但也是公众的视野,应该是具有开放性。走向市场只是一种形式和过程,而且市场本身也有其弊端,市场经济还需要宏观调控,更何况是艺术性的市场,更应强调人文性、艺术性和精神性的调节,使市场走向良性发展。让书法活起来,市场是一个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17、如果中国书法申遗失败了,您认为会对中国书法有什么影响?
王岳川:一些人会无所谓,一些人会感到遗憾,一些人会有失落感,但是地球还会转下去。我认为,中国书法今天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再也不能仅仅因袭西方。如果仅仅模仿西方,就会出现像有一次书法展竟请了一位德国人做书法总评委那样尴尬的事情,那个被我们中国人推为总评委的德国人根本就不懂书法、不懂笔墨、不懂线条,他根本没书法基础的传统。令人尴尬的是,这个德国总评委说,当你们中国的书法让我们外国人来说好的时候,你们的路线就错了。难道我们中国书法不应该深思吗?难道我们中国书法连自我意识都没有吗?在我的理解中书法申遗是个好事情,但是不是体育竞争,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只是想通过申遗,使大家比过去更多重视一点书法的良心发展,多一点书法国际眼光和中国立场,多一点出精品的意识,少一些书法暴富的情结,少一些非书法因素对书法的健康发展的阻扰,少一些国际上对中国作为书法原创过的的有意忽略。如此而已。
18、您觉得目前来说,保护、发展中国书法最应该做的是些什么工作?
王岳川:可做的工作会很多,诸如高等书法教育、书法国际交流合作、书法理论创新研究等等。主要就是发现书法在新时代的价值。亚洲的价值将在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代表世界发展方向、注重“和”的精神的先进文化。西方人现在开始学习汉字和汉语了。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统计,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口,已经由几年前的几百万人,增加到了将近八千万人。这八千万学习汉语的人,最终都将会拿起毛笔,学习汉字书法。书法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而是诸多国家都可以来做的事情。
15 受到电脑等现代冲击的并不是书法,而只是写字的方式。即用毛笔写字的人少了,而书法爱好者、书法练习者并没有少,反而比过去更多了。书法的处境并不是那样的岌岌可危。请问您怎样看这种说法?
王岳川: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当代却面临诸多的危机。首先,国际上对书法的理解有限。国际上的中国书法数量不足,层次低,质量差,严重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国际形象。第二,国际书法的审美共识还未建立,这方面日本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应该积极建立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应对书法的文字变化、形式变化和内容变化。第三,书法普及之后的书法大家的推出还未引起人的足够重视。所以,要从重视书法普及到重视书法提高,这方面大学书法教育责无旁贷。第四,书法的生存环境问题。书法脱离日常性,书法在当代失落了。青年一代不再用笔写字,周围又那么多的艺术,特别是大众文化艺术的浸染,书法如何走进青年一代的心中。如果书法一味地追求艺术性、技术性和形式性,而忽略了文化性、精神性和人格心性的提炼,那么青年一代就真的可能抛弃书法。正因为书法如同诗歌、哲学、思想一样,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在消费时代才有着特殊的精神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