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思想

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颜頔 | 汉字——书法艺术的载体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7-22

 

◎汉字——书法艺术的载体

 

颜頔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我们都知道象形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方法,但又有多少人了解过英文字母的创造方式也是象形呢?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汉字为象形字,而英语却为象形构型词。汉字是以字为单位,而英语则以词为单位,这就是时老师课上提到的“字思维”。在理论学习时,王老师也讲授了“书法”的内涵、“乐”的含义,这里我从汉字的角度来谈谈文化书法与美学品格的关系。

世界上那么多文字,每一种文字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为什么只有中国汉字能够成为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呢?这还得从汉字本身来讨论了。

 

一、汉字的线条艺术

许多学书者称书法是一门线条的艺术,但书法或汉字的线条与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几何线条不同,第一,它具有一定的含义,如甲骨文中的“人”字,古人用一根线条来表示人的头、背和腿,又用另外一条短线来代表人的手,而现代人称“人”的左一撇右一捺为人的双腿,显然是不恰当的;第二,它有一定的笔法,在书法中,一条线的写法会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篆书的“藏头护尾”、隶书的“蚕头燕尾”等,无一不丰富了书法线条的艺术表达;第三,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素描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拉线,而汉字隶变之后,由于“蚕头燕尾”的出现,书法线条形成了向右性的原则,毕竟用左手写“蚕头燕尾”或从右往左写“蚕头燕尾”都有一定的难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线条是分割空间而存在的一种载体,它是虚的。从分割线的角度出发,我们又可以把汉字视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用线条(书法线条)将其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空间,由于分割线的摆动不同,它所分割出来的空间模块不同。

 

 

 

二、汉字的形意美学

“书画同源”,汉字的产生源于象形,它最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种图形,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外国人通常将写汉字的过程看似画画的过程,更直接体现出了汉字中的形;上文中我们谈到书法线条,汉字中的每一根线条都具有一定的含义,这就是汉字的意,也是汉字最早的形意关系。汉字中的形意美学还体现在汉字的识读方面。

回忆小时候识字的场景,我们发现:我们对新字的理解是从发音开始的,每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最先探究的是这个字的读音,随后才是这个字的含义,而甲骨文,即使我们不认识这个字,我们也能通过判断该字的形状、联想其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从而判断出它的含义,但并不看重其读音,这便是中国汉字从甲骨文的见形知意到现代汉字的见形而并不知其意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不正是中国汉字从形到意的变化吗?

中国汉字从形到意转变的例子还有许多,如:甲骨文“2329_2320031”、“IMG_256”、“IMG_256”与“IMG_256”;再如:“IMG_256”、“IMG_256”、“IMG_256”与“IMG_256”,它们都由“IMG_256”与“IMG_256”或“IMG_256”与“IMG_256”组成,但妙的是,由于“IMG_256”的位置、“IMG_256”的方向不同,它们所表示的汉字也不相同,这种由于位置、方向等变化导致形状的变化,最终导致其含义的变化,也是甲骨文中从形到意的转变。

汉字除了从形到意的转变之外,也有从意到形的变化,我们来看看甲骨文“从”的写法。

甲骨文中,“从”,“IMG_256”,由两个甲骨文“人”组成,与现代汉字一样,但为什么“从”的繁体字是“從”呢?《说文解字》中对“从”的解释为“二人,随行也。”现如今,“从”字的含义不仅仅是一前一后,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人行走,它还可以表示时间、地理位置上的变化等,因此,古人为了还原“从”原本的含义,才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表示行走的“彳”与“止”,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从”的繁体字,而这种因引申义的产生导致汉字形状的变化便是汉字中从意到形的转变。

 

三、汉字的空间美学

在上文的叙述中,我们谈论汉字的分割线特征,提及汉字空间范围的概念,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可引申出空间的概念,如:“口”。“口”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说就是吃,在汉字的取义中,“口”多半取“说”的含义,当“口”表示“吃”的含义时,便可引申出空间的概念,我们对比一下“IMG_256”与“IMG_256”。

IMG_256”,动词,拘禁犯罪或奴隶。

IMG_256”,动词,躺在席子上。

这两个字都是全包围的结构,其四框便是“口”字的衍生,都指代着空间,但不同的是,“IMG_256”的四框指的是一个封闭式的空间,即三维空间;而“IMG_256”的四框指的是席子,为二维空间,至于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我们可以对比中文与英文,想想看,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看到英文字母的竖式排版?

 

 

 

除了“口”以外,再比如:“自”。“自”指的是鼻子,而鼻子呼吸空气,空气进入鼻腔内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又“白”,“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凡白之属皆从白。疾二切。”因此,空白也可视为空间,这里的空间可分为①客观空间(黑白):自然的客观实在,以人的经验感知;②视觉空间(虚实):人眼中的自然,为透视空间,以人的视觉感知;③未知空间(阴阳):人既无法依靠经验得到,也难以用视觉感知的自然存在。

上述是我对汉字以及文化书法的理解。如今,不少书家缺少了文化书法的学习,对汉字的书写不准确。

 

一、现代汉字相同,但甲骨文不同

在现代,有许多文字写起来是一样的,但在古时,它们却不同,像王老师提到的“云”字,只有当“云”表示“云朵”时,它才能写作“雲”;再如:“后”,当“后”表示“皇后”的含义时可没有繁体字,这就是古今书写的差异,然而,现代人由于对文字认识的缺失,他们在使用文字中通常出错。

古今书写差异还不仅仅是简繁那么简单,如:“俞”与“前”。我们先来看看历代书家的写法,为什么“俞”的“刂”可以写成“/Users/yan/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40719224444/output_1.pngoutput_1”,而“前”的“刂”却不能呢?在《说文解字》中,称“俞”:“空中木爲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小篆作“IMG_256”;“前”:“齐断也。从刀。”原来古人早已将答案告诉了我们。

 

 

 

二、书写不准确

一个汉字不仅仅是它自身具备一定的艺术魅力,还可折射出一种文字系统,比如:图片中的“读”字,从字形看,它属于楚文字,“读”字繁体字下面的“贝”应该怎样写呢?

 

 

楚系文字

 

IMG_2161IMG_2161

 

IMG_2161

 

通过归纳、整理,我们可以看出,图片中“读”字中的“贝”字写的不准确,在楚系文字中,这是“见”字的写法。

一个个汉字竟能折射出如此多的学问!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AI逐渐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AI技术的强大却无法在书法上得以体现,目前,它还无法制作出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这或许也跟我们的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文字学的学习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系北大第二届书法文化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