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思想

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从汉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访甲骨文学者、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6-29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1978年的6月29日,时年29岁的黄天树因为《光明日报》当天刊登的一篇名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记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裘锡圭》的文章,对甲骨文研究产生了兴趣,从此与甲骨文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75岁高龄的黄天树作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仍在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研究。2022年,其十年磨一剑主编的著作《甲骨文摹本大系》出版,被学界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记者就文字与文化传承、文化自信问题对黄天树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汉字独一无二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在方寸之间彰显着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
黄天树介绍,在甲骨文中,“文”的写法就像一个大字形正面的人,在人身上打了个叉,这个叉是人身上的花纹或刺青。后来,“文”的意思引申为文字、文化、文明、文采等等。
“中国的汉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黄天树谈道,汉字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使用的拼音文字不同,在汉字中除了使用音符之外还有形符,形声字就是一半表形,一半表音。
黄天树表示,汉字还具有延续性,今天的中国人是古代中国人的继续,今天的中国汉字是古代甲骨文的继续。“在文化传承上,我们汉字本身能够从甲骨文一直延续到今天,3500年没有中断,这就说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传承。”
中国汉字有很多优点 我们要有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我们的汉字有很多优点,这是拼音文字所没有的,我们要有自信,也应该自信。”黄天树说,拼音文字和汉字这两种文字体系各有优势,汉字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元素。汉字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价值,比如,有利于国家统一、文化传承等。
黄天树介绍,世界上自源的、在自己的土地上慢慢创造出来的古文字并不多,比如,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还有中国的甲骨文,如今只有汉字从甲骨文一直延绵到今天,仍在使用。
黄天树谈道,汉字的基本构件达到了300个左右,比拼音文字的字母要多10倍。声符易变,形符不变。汉字形符的稳定有利于文化传承,让现今的我们也可以读懂先秦书籍。这就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必须重视地下出土文献
黄天树介绍,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尤其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些985高校中还专门开设了古文字学强基班,那些曾被视为冷门绝学的甲骨学、金文学等学科,因为强基班的设立,让很多年轻人经过学习后已逐渐掌握阅读出土文献的能力。
“先秦文字与后来的楷书不一样,虽然看起来写法都很象形,但是对于将来的研究可能会有好处。”黄天树表示,从事文史哲以及艺术等领域,凡是与中国文化挂钩的研究,对于地下出土的文献都不能撇开不管。
黄天树以甲骨文为例谈道,甲骨文有16万片,如果每一片按10个字算就是160万字。儒家典籍《十三经》为65万字左右,甲骨文的字数远远超过了它,数量很大。
“地下出土的甲骨文材料这么多,这么多新的材料,东汉学者、《说文解字》著作者许慎,也没有眼福看到这批东西。”黄天树表示,我们现在和将来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学者,不管是哪个领域,必须要重视利用地下出土的文献来进行研究。 (光明网记者 邱晓琴)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