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巩绪发 | 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的使命与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5-24
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的使命与愿景
巩绪发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255049)
[摘要] 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承担着高擎中华民族文化旗帜,引领中国文化赢得更多话语权的重大使命。中国书法的民族异质性和普世性使其有资格有能力承担这一使命。全球化时代新技术支持下的中国书法将在大众化和纯艺术化方向获得重大进展。我们应当直面当下书坛繁荣背后的缺失,着力营造文化书法,通过书法教育,借助现代科技,降低书法学习与普及的难度,积极推进书法在海内外的传播。我们必须树立坚定的民族文化立场,促使书法美成为人类共同的审美经验,促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参照。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异质性;普世性;软件书法;书法全球化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到全球化时代。在这波澜壮阔又咄咄逼人的全球化较力场上,中国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更应具备强有力的文化话语权,成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在当下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语境下,最具华夏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书法理应坚定而充满自信地高擎起民族文化的旗帜,利用全球化提供的契机,激发潜力,创新发展,营造书法全球化的新景观,使书法美成为人类共同的审美经验和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并以此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各民族所认同和接受。
一、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担当的艰巨使命
(一)全球化的现状与中国书法的使命。如果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相互渗透、合作与竞争,那么文化全球化则是一个逐渐尊重并认同差异文化的过程。在和平共处特色互补中,共建姹紫嫣红、和谐文明的多元化文化大花园,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美美与共”, 这是人类共同进步的基本保证。然而,现实并没有按照人类的美好愿望向前推进。冷战结束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军事对抗的减弱,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文化力量与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同样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哪个国家的文化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就意味着哪个国家将成为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基于对文化软实力的这一清醒认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不断加强文化战略研究,通过其文化的强力扩张,以看似和平的方式,将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强加给他国,企图同化他国文化,实现从文化上、精神上控制世界的战略图谋。【1】而事实上,当下文化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信息传播状态,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正开足马力驶向全球每一个角落。布热津斯基明确指出,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性大国,除了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等优势外,离不开“来自美国生活方式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很重要的文化上的吸引力,和来自美国的社会和政治精英十足的活力和固有的竞争力”。【2】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中国,20国峰会凸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与此相适应,中国文化也理应在国际社会呈现出应有的大国风采,应该在当今乃至未来世界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并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参照。可是,西学东渐以后,尤其是信息化引领的全球化时代以来,在长期西风美雨的吹打下,中国文化的身份特征渐趋模糊甚而难以辨析,我们常常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可是当我们回首我们的民族文化时,我们的“民族性”究竟还有多少?中华民族曾经长期悠闲安详地生活在自足的文化体系中,但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已经不允许我们再自说自话。清理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重新为之梳洗打扮,让其在全球化的世界大舞台上,再现光芒和魅力,让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充满自信地再次亮剑,赢得我们应有的话语权,这是中国各种门类文化艺术的共有责任。然而,西方话语已经渗透到中国的影视、小说、诗歌、美术、建筑、音乐、戏剧等各个文化艺术领域,或许只有中国书法依旧有资格有能力高擎民族文化的大旗,在全球化时代挥写着我们悠久文明的印记,凸显着我们永远不改的肤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和指纹。同时,几千年优雅快意诗性的中国书法在自我发展之外,更需开疆拓土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享的世界性审美经验,从而引领中国文化庄严自信地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理应承担的文化使命。
(二)中国书法的民族异质性使其有资格承担如此使命。书法的载体是汉字,汉字独特的象形性和表意性是衍生书法现象的根本原因。汉字奠定了中国书法的民族性根基,决定了中国书法与西方艺术的根本区别。书法以华夏民族文化体系为中心,不仅是汉字书写的艺术,还是记录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缆绳,它是一条绵延千年不断的绳索,把整个中国文化串联起来”,【3】它沉积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的缩影。书法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神经中枢,渗透到了中国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中的明珠,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这一事实说明中国书法自身具备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两色穷极了线条和章法的变化,暗合中国哲学的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一为道也”。中国书法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玄妙恰好是世界各国所缺乏的。书法是汉字文化圈的一种高妙的文化精神活动,是世界上唯一的用毛笔书写的文字艺术,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最高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艺术精神,【4】240书法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感觉、思维方式的重要秘密。【5】通过书法通道能够到达中国文化核心,诸如对立统一,诸如天人合一,都能在笔墨线条中找到呼应。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书法的精神内核和美学标准则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液中,是西方未能收编的最后的文化精灵,是中国的文化指纹和身份表征。
(三)中国书法的普世性使其有能力承担如此使命。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说:“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书法绝非简单的写字,实用之外,中国书法独具的表情达意功能,致使无数中国文人钟情于它的艺术性,举国同好,千古一风。历代中国文人通过书法表达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并以此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消除杂念,从而开阔胸襟提高修养提升境界。书法文化能够调适人的心理,抚平人类生存的焦虑,调适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弥合西方竞争文化带来的对抗、反抗、暴力和自我戕害。书法通过线条的美,墨色的美,结构的美,气势的美,节奏的美,气韵的美,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触动,产生审美经验的共鸣,因而中国书法是一种诗性文化、和谐文化和幸福文化。以中和美为至境的中国书法使人宁静平和,一管在握俗虑全消。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和情感依托,它的这种普世性审美经验也同样有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审美经验,为人类提供差异性的文化认同。中国书法的形而上价值在西方现代性面前凸显出来,并将成为对人类灵魂的安顿和终极关怀,成为解决西方世界技术理性冲突的钥匙。普世性的中国书法有能力担当重要使命。
二、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发展愿景
全球化时代书法网站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书法视野,为书法资源的充分共享提供了捷径,为书法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不妨对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的发展愿景再作如下预想。
(一)通过对书法元素的数字化处理,开发书法软件,从而使软件书法走向泛化、大众化。人们可以通过对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以及虚实、浓淡、粗细、刚柔、疏密等书法元素的数字化处理,将历代名家墨迹开发为书写应用软件,通过自动识别提取,并组合笔划,制作书法作品。值得期待的是,在软件的研制及开发中,软件使用者更可对各名家笔迹进行局部修补,使其更趋完美。【6】
同时,软件书法脱离了传统书法赖以存在的笔墨纸砚等传统的基本物质条件。人们凭借一台电脑、一个软件就能“创造”出书法作品来,书法的手工技艺的界面将大大缩小。书法软件的广泛使用必将降低书法学习的门槛,有利于书法的普及。全球化时代书法的实用功能降低了,书法却不会因此走向终结,信息技术与书法艺术的相互结合、相互支持,将促使书法更加走进大众,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走向泛化、大众化。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人们即使不用毛笔甚至不懂书法,但是只要你喜欢书法或者需要书法,你就能借助书法软件在电脑里“创造”出书法作品来。依据庞大的字库,遍选天下书法大师为我用,使用者只需输入汉字,并根据需要、爱好选择书家书体和风格,人们可以凭借技术制作书法,可以批量生产书法作品,不论什么性格与学养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钟爱和归宿,人们的趋雅心理、装饰心理将从此得到满足。
(二)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将走向纯艺术化。如上所述,全球化时代书法将走向泛化、大众化,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书法。我手写我心的中国书法是极端个性化的行为,人类创造艺术的目的在于抒情写意,在于表达、表现人类对于美的种种追求。就书法而言,书者挥毫以寄意,观者赏之而动情,人的精神美成为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内涵。显然,软件书法还不能做到这些,因为泛化的书法缺少生命意蕴,缺少人类特有的精神美。软件书法不是从线条(笔画)、结体到章法一气贯注,一气呵成,而是把字拆开来再重新组合,是制作,是拼凑。这种作品内涵贫乏,缺乏生气,布局更是难以避免程式化,换言之,软件书法所呈现的冰冷呆板的机器面孔和金属味道使人类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找不到诗意的寄托。
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情感如离情别绪思亲怀友在技术理性面前日趋淡漠,人类可能更多地依靠机器、依靠数字而生存。数字技术可以淡化人类的某些情感,但是却并不能让人类的丰富感情消失,相反,恰恰因为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情感与想象的挤压,面对面情感交流的减少,必将导致人类心理的强烈反弹,从反方面促使人类更迫切地寻求情感的释放、宣泄与获取。从这个意义上讲,凭借线条表达人类情感的中国书法将得到充分的用武之地。诗意的书法 “取诸怀抱”,“因寄所托” ,【7】人们可以借助它表达自己真实丰富的情感,促使书法真正走向满足人们情感需要的纯粹的艺术化状态,从而逼近书法作为人类艺术的本质,满足人们不同的情感需求。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将沿着大众化与纯艺术化两个方向滚滚向前。大众化能满足人们的装饰心理、趋雅心理,而纯艺术化将使中国书法更接近其作为艺术的本质。
(三)全球化时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通过国人的不断努力,传统的中国书法必将走出国门,不断开疆拓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受到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喜爱,迎来书法全球化的新景观。
三、中国书法的生存现状与措施应对
1980年代以来,中国书法进入了新的繁荣期,书法走出了传统的存在形态,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以文化全球化视角观照中国书法,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一)国人太过关注书法的经济价值而缺乏对书法的深层认知,低估甚至没有意识到书法的使命和能量。我们的确不需要继续把持着“君子固穷”的清高,但中国书法毕竟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情怀,它的使命也绝非单纯的经济价值可以衡量。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书法的发展,但对于经济价值的过分关注,忽视书法在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意义、文化意义和全球化意义,则是我们时代的失误。
(二)书法的创新与民族文化立场。书法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放弃汉字,不是丢掉书法赖以存在的根本。当下部分书法工作者以书法创新之名,将中国书法引向非汉字化的歧路,放弃了书法基本的美学原则,带着迎合西方策展人口味的目的,运用从西方书籍和画册中移植过来的观念与手法,一味向西方现代性艺术看齐,邀宠献媚,惟西方马首是瞻,精神迷茫,与西方美术同步,放弃自我立场,扰乱中国传统文化。这无疑暗合了西方世界妄图消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精神魅力,使中国文化西方化的图谋。应当清醒地看到,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准是政治第一艺术第二,我们必须在未来的世界中坚守民族文化身份立场,拥有自己的文化地位。
(三)中国书法主动输出意识不够,制约了书法在全球的影响力。尽管中国书法会偶尔出现在西方的展览馆里,但必须承认我们的主动推介、宣传、输出很不够。中国书法与世界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被选择的结果,由此导致按照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艺术标准选择中国艺术,而且往往将中国艺术套上他们的文化政治观念,按照他们的艺术理论的逻辑去解读,致使中国艺术在世界上仍然被指认为是西方“文化权利”的产物。【8】154
(四)当下书法在技术化、专业化、形式表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技法、新材料使用、书法教育与传播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尝试,尤其是频繁的书法展览极大地繁荣了当代书坛。但是对于形式的过分重视, 对“展厅效应”的片面追求,使得创作主体的人格魅力与作品的文化含量大大衰落。热闹与喧嚣的背后,文化缺失,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审美薄弱,内不足则外张,成为当下书坛的通病。
(五)书法家对全球化时代的新技术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学习开发利用的主动性,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全球化进程。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只有当中国文明的精髓引导人类文化前进时,世界历史才找到真正的归宿”。显然,中国书法要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参照,进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担起全球化时代的艰巨使命,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树立正确的书法创作价值观,大力倡导文化书法。大众化、娱乐化不是艺术和文化的核心价值,艺术和文化最重要的功能是体现一个民族的社会内在价值和精神超越性,是反抗生命异化和感觉沉沦的重要方式。因此,打着大众化旗号使文化和艺术浅表化、低能化,是对艺术精神和文化命脉的摧根。【9】217无论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多大影响,洋溢着诗意和人文精神的文化书法依然是中国书法的主流。在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充斥下的全球化时代,一切书法工作者都应该摒弃浮躁,淡泊名利,耐得寂寞,修养心性,扎根传统,放弃实用主义创作观,在继承古代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文化涵养、艺术素养和道德修养,这是当代书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明确中国书法立场,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艺术,确认中国在书法领域的霸主地位。文化缺失其实是对文化不自信的一种变相反映,书法家没有文化或者说文化缺失,一方面是书法家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的,同时也是书法家在外来文化面前不自信的文化心态的自然显现。在当前日、韩等国书法取得较快发展的态势下,面对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行为,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立场,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心,确信并确立中国在书法领域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三)书法传播与普及。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书法在海外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应该承认书法还很难走出汉字文化圈。当务之急,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方式和途径向西方展示中国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西方对学习汉字感兴趣,对用毛笔书写汉字感兴趣,认同和接受东方文化的审美趣味。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培养人才,推出大师。不仅要培养在国内挥毫的书法家,更要培养能够用来写从事对外书法教育的涉外书法教育家,就像我们的乒乓国球一样,让我们的“书法教练”也遍布全球,也同样形成中国书法的海外兵团,西方逐渐感受书法美,让西方尊重接受由东方向西方传输的美学范式和审美习惯。
(四)着力促进书法家与计算机专家联姻,让书法家精通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让计算机专家精通书法,彼此携手,形成合力,使传统书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制作出更多的书法软件,开拓出更多有效的传播方式,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和兴趣,降低学习书法的难度,促进书法的大众化。
法国书法家柯乃柏说书法是生命的艺术,是文化的表达,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书法会显示出更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意义。【10】14中国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表征。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东方汉字的毛笔书写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的病态西化中,中国书法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了群体和睦、人类和谐、世界和平,为理想的文化全球化而勇敢地站出来。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必将有大的发展,并逐渐为世界所接受,成为人类共享的审美经验。
[参 考 文 献]
[1]朱波:全球化与中国的现代化——对全球化的文化哲学思考,独立摘要之第1页,中国知网。
[2]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3]余秋雨语,见中国书画网之余秋雨对话录。
[4][8][9][10]王岳川:《书法身份》,2008年4月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40页。
[5]邱振中:《神居何所》,2005年6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85页。
[6]中华书法网·数字化的发展空间。
[7]王羲之·兰亭序。
作者简介:
巩绪发(1965-),男。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书法美学硕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