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思想

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王岳川访谈录】坚守经典任重道远的文化书法(上)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4-19



访谈录:坚守经典任重道远的文化书法(上)

 

  方寸之间有万千气象,浓淡之中见人世炎凉。书法,不仅是一种精粹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协调天人、体悟自然、涵养情性、感发志气的重要文化方式。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书体沿革流变,书家俊采星驰,共同组成了中国书法史的光辉篇章。书法何以成为书法?历代法帖,其受到推崇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鉴赏书法艺术?书法与文化和美育有何关系?文化书法的精神指向如何?书法文化未来将如何发展?记者拜访了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国书法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岳川教授,在长篇访谈中,王教授将带领我们一起穿越“书法之技”的迷雾而领悟澄澈之书法之道”。

 

记者:王教授您好!您是国学家、美学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今天想和您讨论的话题是关于中国经典书法文化和当代书法问题。在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上,书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王岳川:我不是什么,只是国学、美学研究者、书法研究和书写者。法国哲学家、书法家熊秉明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一观点得到了书论家韩玉涛的肯定,在《中国书学》一书中韩先生曾用这句话作了该书的楔子。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唯一还能够成为活化石,被今天认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看一下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首先,古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古代的书面文字,国家已经灭亡了,距今大约5500年。其次,古埃及文字和文化已经灭亡,距今大约5000年。再次,古印度的梵文——古代印度的文字,距今4000多年,只有少数的像季羡林教授这样的名家才可以辨认。而中华民族的甲骨文距今3500年,却能够被全国人民所识别,相当一部分文字从甲骨文到汉代隶书、楷书、草书等,再到今天文字形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说,中华民族古文字被历代国人所辨识,书法起到了保护文字、弘扬文字、发展文字的重要功效。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文字没有发展出一种艺术形态——书法(Calligraphy)而走向消亡。中华文字发展出高妙的书法文化,历经数千年仍然生生不息地存在着。中国书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存在的书写文字的艺术形式,无疑中国书法保护了中国的文字,可谓功莫大焉!

第二,为什么说书法是国学或者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呢?因为中华民族是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就不像筷子文化圈,它是以文字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对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很多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有非常深刻地影响,是一个汉文化辐射圈汉字文化圈。其实,书法的字首要含义就是汉字,第二个含义的才是书写。当今很多书法家没搞明白,书法是典雅国学内容的优雅形式书写。那种认为仅仅书写就是书法的看法,无疑是对于书法的浅化和误解,它只是第二个层面的含义,离开文字和内容,书法就不再是书法。可以说汉字精深内容优美书写的书法,捍卫了汉字文化圈,捍卫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重要的文化地位。进一步看,中国历朝政府上至皇帝、中至大臣、下至书生对中国书法都非常重视,并且将其纳入考试制度。在中国历朝历代,书法是作为高等考试的门槛,如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书法成了敲门砖。在中国的文化史、艺术史上,应该说书法处于极高的地位。因此我同意熊秉明先生说的,书法是中国文化包括国学核心的核心。

记者:书法形而上的超越性透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精神气质?

王岳川:中国书法是直指心性的艺术,其超越性体现在书法意象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人们创作和欣赏书法,并非只是发怀古之幽思或伸展林间笛音般的淡远情思,而是以这种直指心性的艺术,把人还原成历史、传统、文化的倾听者和追问者,使人们沉潜到文化的深层去人生对话、古今问答、释疑解惑。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珍贵地保存文化经典的本体存在。今天打开各种媒体都是白话文的,唯独有一门艺术——书法,至今坚定地保存着文言文书写形态。正是书法把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神以及非常重要的经典传承下来,超越了历史而传承到了当代,并且通过书法的斗方、对联、条屏、扇面等形式送入千家万户。中华民族没有一家没有书法,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门口贴对联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整个民族对中国书法的文化认同。书法的形而中气质是必须用笔书写,而且还是以各种高妙技法来书写。同时它也通达书法的形而上的气质,把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法自然、浩然之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等这种精神的超越性,送入千家万户,让其陶冶精神而脱离日常生活的低级趣味,让经典文化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登高行远。

记者:那如何透过书法去解悟华夏美学精神的所在呢?您认为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在哪里?

王岳川:中国书法之所以为历代文人钟情,因其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哲学阴阳、虚实、动静、疏密等辩证关系,并在笔墨线条中呈现出生命踪迹和文化大道。我长期研究中西美学,注意到华夏美学和西方美学的根本性不同。这种美学上的根本性不同就是东方的线条艺术,而书法更是文字线条艺术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化价值就中国美学或者华夏美学而言,就必须有书法这重要一维。绘画的游走线条、参差笔法都和中国书法线条无限丰富性相关。看到中国艺术的构架,包括书法、美术、舞蹈,都有充满韵味的线条艺术。中华民族不是特别强调对对象的精准模仿,而是强调写意性的艺术,其中书法是汪洋恣肆最为写意的。

书法与六书的关系紧密。六书之说出现很早。六书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一步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书法在汉字六书中通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的意义凸显中国书法的精神气质,是对华夏美学和文字精神的精神领悟性的创造。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特殊贡献,除了线条的艺术以外,和八面出锋、阴阳向背、中和之道、不偏不倚的辩证法大有关系。中国艺术不重野蛮、暴力、夸诞、变态的因素,更多强调的是书法的典雅温润和不偏不倚的人文美雅。唐太宗在《王羲之评传》中评价王羲之书法时,说是高妙之中和之美:详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这些充满敬仰之词中不难看出,唐太宗对中国美学中的王羲之人文美雅之书境评价是极高的。

记者:书法是特具中华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请问书法的真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

王岳川:书法的精髓和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书法是汉字书写的大雅大美的文化形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文明的核心是文字。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唯独中华民族的汉字传到21世纪。今天全世界掌握汉字汉语的有17亿人,占整个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四大古老文明唯有中国文化和文字不死,就是因为有一门艺术长达三千年热爱它、保护它,这门艺术就是书法!不难看到,书法的一端挑着中国文字。如前所述,书法的,详细说来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文字,字体。《荀子·解蔽》有云: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又引申为六艺中的六书之学,《周礼·地官·大司徒》有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贾公彦疏曰:六书者,先郑云: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书·艺文志》曰: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第二层是书写,书法。《易·系辞上》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墨子·兼爱》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说文解字》曰:著于竹帛谓之书。唐代孙过庭《书谱》曰: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后世以墨写于纸。《尚书序》疏曰:书者,以笔画记之辞。第三层是书籍,著作。《论语·先进》曰: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曰: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中国汉字又分为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书(書)字上面一支(聿),下面一个字,是用笔说话的意思。你的书法身份是什么?在家里写代表自己,走进校园代表大学,走出国门代表中华民族。中国的文字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化演进的历史,从初民一直贯穿到当代,把一个民族文化记忆贯穿其中。不仅如此,中华民族的汉字还成为汉字魔方,数量非常惊人,从甲骨文有3500字,到《康熙字典》50000多字,《中华大辞典》97000多字,国人造字的激情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字的涵盖性具有民族凝聚力和文化感召力,而书法是逐渐恢复汉字文化圈的重要途径,担当了中国思想传承输出的历史重任。

其二,中国书法真髓体现在具有永恒精神魅力的书法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上。书法的另一头挑的是文化经典。书法内容除了书写个人生命体验的诗文以外,更重要的是有国学经典,诸如儒家写经、道家写经、佛家写经。中国历朝书法家都写过经,王羲之写道家的《黄庭经》,颜真卿写《多宝塔》,柳公权写《玄秘塔经》,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都写过经,历代的学者文人也写经,老百姓也写经,历代的僧人、尼姑也写经。在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都依赖于书法保存传播最精粹的经文思想。另外还有书法与文学、书法与音乐、书法与美术、书法与建筑、书法与文人、书法与兵家、书法与日常生活等,中国书法与文化多维联系,书法因为文化而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其三,书法是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迹化,是最具东方哲学意味的艺术。在现代文化转型的新世纪,中国书法必将焕发新的光彩。历史上每一卷书法珍品都是一个人性的深度,都向我们叙述那个世界的故事并使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本真意义。

记者:中国历代经典法帖,对于学书之人而言尤为关键。请您谈一谈历史上书法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特殊之处是什么?书法经典有何意义?

王岳川:历史上的经典性书法作品,皆由独立充满审美意味的线条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完美统一而成。书法经典代表那个时代书法美学最高点,其书法点线按字形结构进行全新的创构,使书法作品在空间构成中充盈着时间的动感,而成为有独立生命的运动的时空形式。书法意境产生于文字线条墨象的无穷变化之中,产生于走笔运墨所诞生的笔意情性之中。因此,那种泯灭书法的线性特征而与绘画合流的做法,是违背书法本体特性的。同样,那种一味追新以致抛弃文字形态而走纯线条之路的试验,也是难以成功的。因为它们违背了书法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规律,与书法精神背道而驰。

对心灵境界的高标追求是中国书法经典成为经典的特殊之处。在我看来,经典作品的境界高迈的原因在于书家审美本质,在创造意境过程之中揭示生命的谜底,寻求作为过程的人生的意义和作为永恒的宇宙的根据。艺术经典将人的瞬息存在的书写与永恒生命之道结合起来,这一结合是基于一种人生哲思的冲动。于是书法以其一线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游走的墨迹,体现出那超越于言象之上的玄妙之意与幽深之理。

书法经典的意义在于:历代经典书法总结出的一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精神高度的书法文化规范和书法美学范式,并且成为书法的高峰让后人低下骄傲的头。经典书法具有文人气和金石气,呈现出书法家文化心理特征和感情状态的祥瑞气息,让后学思之再三。经典书法中的金石气重于形质技法,书卷气重于流派炫技。经典书法文人的精神禀赋给书法增添了新的气韵,体现了书法文人化的审美特征。书法融生命本体存在之意而非外在物象形迹于笔墨线条律动浑化之中,不拘滞于形迹而忘形忘质。这种以线条表意明道,以简略之迹传神造境的观念,正是中国书法指向幽深之境的美学精神之所在。

经典书法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世界正在兴起一种回归经典的文化大潮。经典书法美是多层次的,包括笔法呈现线条美,字法呈现结构美,章法展示布白美,墨法展示墨韵美,刻印烘托印章美,整体和合意境美,这些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大美世界。

记者:今天社会上关于书法艺术有一些争议,尤其是书写行为的艺术试验让大众非常困惑。另外,也有一些较少书法修养的民众表示看不懂书法,不知如何欣赏书法。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当代书法的情况,以及书法艺术到底应该如何欣赏。

王岳川:您提出的问题很尖锐,我们必须面对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人们在守正创新中体认到,深厚的传统根基和经典传承是书法出新的必然前提,丧失这一前提的所谓创新都是死路。当前的书法界的种种混乱现象,可以让我们在震惊中怀疑、在怀疑中反省,并对一切严肃的书法经典守持报以敬佩和欣赏态度,对在把握经典基础上的出新持多元开放兼容并包的态度。

近些年书法界有些人将古代没有经过书法训练的民间书艺拔得很高,将一些民间人士写就的瓦当、墓志等,作为对峙经典书法的书法新流行风向。他们所谓的书法其实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写字,但被埋在地下过了几百年上千年,挖出来以后,一些书家觉得要反抗精英经典书法、文人文化书法,就把这些东西集中整合起来,然后变成一些反二王经典的世俗书法。这类反经典书法的当代任性书写,没有书法韵味的随意泼墨,我不太认同。如此定位的所谓书法,大抵只是中国书法的支流旁流和补充形态而已。

另一方面,有些美学美育从业人员藐视美育而鼓吹丑育,认为美育不是教学生欣赏美,而是要欣赏丑甚至丑诞之书……真可谓丧失立场,美丑颠倒。持客观态度的邱曙东在《丑书及其意涵辨析》中说:试着给当下的丑书初步下一个定义。所谓丑书,是指当今包括业界精英在内的一切书者借书法之名,采取诸如吼书、射书、乱书、江湖杂耍、胡乱作势等庸俗书写行为,呈现出包括但不限于摧毁汉字符号结构特征,使得汉字笔画扭曲、破损、离散和混乱,或者完全脱离汉字符号结构的点线和碎块墨迹堆积的一切书写效果,而且这种书写行为和效果给人们带来的审美观感,均表现为丑陋、不适甚至厌恶。相对于现代以前的书法史上的丑书来说,当今时代的丑书才是真正的丑书。人们可以看到一些所谓书法大展,其实是曾经嚣张年代的大字报笔墨展。而一些恶心丑陋的字纳入电脑字库,影响青少年,恶不可赦。应该警惕丑恶的横行霸道,比之黑恶势力更具有时代精神伤害性。对此,李更盛在《中国古代丑学思想简论》中认为一是形式拙劣,如矮小、皱曲、粗糙、枯槁、污浊、不匀称、不流畅等二是本质(内容)上的丑恶,则可能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危害,如暴虐、恶毒、贪婪、虚伪、不道德等。这些看法实在值得美育工作者重视。多年前的一天,我去见季羡林先生,谈到最近媒体频频出现丑怪字、脏乱俗的字。他说:我一看到这样的东西,就仿佛看见了文革黑压压的大字报!真可谓一针见血!

有人说审美不仅仅审美还要审丑、审怪。这有点西方现代后现代丑学追随者的味道。确实,当代审美范畴空前扩大,过去是”“优雅”“和谐,今天却可以有荒诞”“黑色幽默”“白色写作”“丑陋”“恶心等。借用光谱学来说,过去主要是红黄色暖色调倾向,而今已经有诸多阴暗的冷色调出现。从负面来看,这些冷暗色调如果成为时代主色调,那么人性良知和神性光辉就有可能被掩盖。在我看来,更应该关注审美主流之美(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古雅美等),而不是变态地为丑张目,而剑走偏锋走向偏流之恶(荒诞、怪异、丑陋、恶心)。蔡元培老校长以美育代宗教在今天书法界之所以难以落实,是一些从业砖家忘记了美学美育培根固本之根本,是书法家理论家的精神生态生病出了问题!

值得警惕的是,当代一些书家以西人与日人为崇拜对象。鼓吹日本少字数多么好,吹捧西方后现代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拼贴艺术、概念艺术、后现代性艺术多么时髦时尚。中国书法不应以这样的二手西化日化形象出现在当今世界!今日种种书法二手拿来进入一个尴尬的非文化境地。人们何时可能以何种方式达到书法文化突围?盲目跟风,一些书法水墨淋漓夹杂狂怪线条到处飞舞。他们的原则就是:你写优美的,我就写恶心丑陋的;你写典雅的,我就写嬉皮式搞笑的;你坚持书法的正大气象,我就专搞与中国传统命脉相违背丑脏泛滥的东西……其实这种冲天牛劲和西方大量财团乃至国内拍卖行的巨额资金操盘怂恿分不开,也和一些美术院校现代派系统紧跟西方美术后现代风大有干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国内怪书除了与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文化侵蚀有关系以外,与日本丑书家井上有一等对中国文化侵入存在关联与影响。日人井上有一是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催生的日胎。他将书法从严格规则和审美框架中拉出来,其书法不被日本书界认同,难以进展获奖后出奇出邪,以粗犷滥垮、结构张扬、布局怪诞,对抗传统书法的规范形态,被评论家和观众称为丑书。对井上有一国际书法界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直呼是变态书风,认为其作品丑怪粗俗,难以理解;也有国人将其捧为去膜拜复制。于是,日人井上的书法对中国书法人产生了奇怪影响,被视为书法扬名捷径,一些人受到启发复制甚至抄袭类似的实验,想打破书法有法的规范,弄出形式风格荒诞丑怪的墨书。然而,这类实验在中国的接受度并不一致,它在获得小部分润人圈人支持叫好的同时,也遭到了众多批评者的质疑和反对。批评者认为此类作品偏离了中国书法的美学根基,缺乏书法技术功底和文化内涵,甚为担忧抄袭日人的二手怪书对传统书法的传承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有人认为日本书法家推广丑书是为了毁掉中国书法。这种观点体现了对丑书现象背后动机的猜测和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极大担忧。怪书在中国书法界内部和公众舆论中存在分歧,揭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经典书法遭受西方后现代和日本后现代双重夹击。因此,坚守中国审美身份和立场的文化安全文化自强,可谓任重道远。

进一步看,某些从事书法教学人员玩技巧将书法美术化,把书法丰厚的国学文化内容砍掉,将书法深厚的历史脉络去掉,只剩下一堆零散片断的炫技。他们还通过各种办班讲座、书法展出、书法夏令营等,大规模将俗字私货塞入各高校和中小学,影响恶劣。美盲众多,美丑不分,网暴迭起,水军汹涌。现实生活中,我们还看到一些影视肥皂剧和娱乐节目胡编乱造娱乐至死;一些影星制造一些花边新闻而形象受损,似乎美不再重要,美被恶俗丑怪所屏蔽。

书法当然讲求技巧的教学和作用,诸如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之类,以及楷书写法、隶书写法、篆书写法、行书写法、草书写法、临摹法、创作法、用墨法等等。但是技法并不是书法的全部,技法只是书法的基础。在技法基础上还要扩大学生对书法经典的体验,对书法大家生命书写体验的感同身受,对文字的正确认识和书写,对诗词曲赋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将其转变为书法书写的内容。随着书写经、史、子、集国学内容拓展,完整地展现书法历史和人文想象空间。在书法与精神生命的互动中,使学生面对高级审美价值的优秀书法作品时,产生层出不穷、奇丽瑰美、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美感体验,提升人的整体精神境界。

记者: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载体。您近年提出了文化书法的主张。请问文化书法的要义是什么?

王岳川: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大会上,我提出北大书法应是文化书法,其要义是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十六字教学理念。这意味着北大书法教育要坚守书法的经典性,尤其要坚守二王的书法正脉及其美学精神。书法人的书法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身份立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书法的内涵是从文字、经史子集、个人身份、国家立场中显示出来的文化重量。

简单地说,回归经典,强调对经典的尊崇和虔敬;走进魏晋,强调对王羲之王献之大雅书法加以传承和弘扬;守正创新,在走正路正道中做出自己的推陈出新的正能量创新;正大气象,分别为正、大、气、象四个极重要审美范畴所组成,确定文化书法弘扬崇高美的美学原则,以及典雅美的美学创作标准。

文化书法注重国学经史子集内容,大美大雅的美学格调形式。书法是汉字历史和人文意味的审美体现,是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是中国文化身份的集中体现。文化身份意味着只有通过自我的文化身份的重新书写,才能确认自己真正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这种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身份认同,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也是拒斥文化霸权的前提条件。只有禀有了文化身份意识和文化自我审视力,才可能在全球化的张力结构中正确地对自我定位,在新的多元文化圈中具有自己正当的文化身份。中国文化身份是我们认同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指纹。华夏祖先、语言、历史、价值、习俗等,已经界定了我们在家国社群、民族身份、文化深度上认同中华文明精神,并在中国哲学、美学、艺术语境中不断获得身份重塑,进而寻找中国文化身份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位置和重建之路。事实上,当代中国形象已获得了自己的坚定强大的身份立场、多元开放的文化眼光和宽容高迈的文化精神,这为当代中国文化身份的全新确立和中国文化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文化书法提出的话语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文化书法?为什么要坚持文化书法的精神高度?

王岳川:说来话长,2002年3月,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作品展,参展的学者有季羡林、启功、张中行、文怀沙、徐邦达、任继愈、周汝昌、史树青、冯其庸、欧阳中石、沈鹏、刘正成等十几位学者。我在中国美术馆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作品展总序中写道: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意趣超迈的书法表现出中国艺术潇洒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示出书家空灵的艺术趣味和精神人格价值。正是书法艺术这一独特的精神魅力,使之在众多的东方艺术门类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精神追求的东方艺术。学者书法在当代中国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人们将在读其书观其字中,感到他们道德文章和艺术境界的双重高远。举办首届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作品展,意在张扬学者文化资源对书法艺术品格的提升,倡导全民爱好书法珍惜书法并不断拓展书法文化精神,这无疑对当代中国书法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世纪中国书法之路是多元宽阔的,愿新世纪中国书法走向新的辉煌。总序中提出了学者书法的概念,并将中国书法史上的文人书法和当代学者书法区分开来。

2003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于是我在文人书法”“学者书法基础上,提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高级书法人才教育目标和纲领是文化书法,而教学方针或理念是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于是,文化书法这一全新观念在书法界成为论争和认同的文化博弈。最初批评的声音攻击的姿态不少,我气定神闲地看全盘西化者的反文化表演,并对他们的低俗攻击文章不予理睬,只是在他们自相矛盾中最后著文加以批驳。

回想21年前的2002年,我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一部影响不小的著作——《发现东方》,提出整个世界21世纪的主要工作是重新发现东方大国——中国,而中国学者的主要工作文化输出”——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我想,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当数书法,而且,汉字文化圈中最重要的艺术就是书法,书法书写的正是捍卫汉字文化圈和扩展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如果让中国文字、思想、艺术走向世界——普世化、全球化的重要的方法非书法莫属。甚至可以说,书法是中国文化输出并让世界发现东方大国——中国的第一步。实践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海外孔子学院1000多所不断扩展,从星星之火直到燎原之势,到目前已经有1亿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有100多个国家将汉语作为大学必修课,并列入高等教育升学考试体系。这是我将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第一步的重要原因,也是我进一步提出文化书法”——书法必须有大国气象,才能成为世界可以直观了解中国形象的审美表达。

2003年,我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后的繁重的教学工作中,一直在探索综合性大学书法所书法文化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向季羡林、金开诚等前辈多次讨论请教,在多年前提出书法文化”“学者书风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书法的概念,作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生教学的某种探索。于是文化书法的理念更为明确,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成为文化书法美学内在规律的进一步总结,并运用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生教学中,逐渐成为北大书法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几届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书法所教授团体和研究生们的不断充实和认同支持,并逐渐成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教学指导思想,并被同学们简称为十六字方针。然而从提出文化书法开始,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误读,我认为这很正常。只要是善意的批评,我们都虚心接受并不断反省改进自己。而对于充满火药味的全盘否定肆意攻讦,我们则看成道不同不相与谋而不予理睬。老子说得好: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诚哉斯言!

我在30年前与金开诚教授共同主编出版的260万字的《中国书法文化大观》(1993年编,1995年出版),提出书法文化时也遭到某些人的恶意攻击。二十多年过去了,书法文化已经成为书法界和文化界的共识,那些攻击者的声音已经消失殆尽。文化书法接续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书法传统。从文字诞生并被书写时开始,书法就从来不是单纯的艺术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文化书法提出具有六个方面的价值诉求:

一、强调文化书法是北京大学的特色,文化书法是大学书法教育的纲领,意在恢复传统中有生命力的经典仪式、生活方式和书法感受方式;

二、强调文化书法书法文化的紧密关系,注重中西艺术文化整合的创新;

三、强调文化书法与传统守成和未来拓展的关系;

四、强调文化书法对当今书法出现的问题有加以反思的要求,文化书法必得要纠正时尚书法的书法唯技术主义、书法唯美术主义、书法唯民间主义、书法唯视觉主义、书法唯本能主义、书法媚外主义、书法消费主义、书法拜金主义、书法部落主义、书法市场主义等;

五、强调文化书法关系到中国文化形象,不能全盘西化,而是要不断拓展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六、强调在大国崛起而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时刻,进一步坚持书法文化创新。

推出文化书法,就是要从一个世纪的文化虚无主义中走出来,从主体性的误区——小我一己的狂妄中走出来,进一步坚持创新书法的文化高境界。文化书法是否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这自然不是那些目光短浅者所能展望的、希望看到的。文化书法不管反对者是否充满敌意,都已经定位为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办学纲领。知易行难,我不仅提出文化书法的理论,而且也长期身体力行,为自己的理想联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打造出了一个实践基地。我相信,高等学府培养高端书法精英人才,对中国书法界长期从业余自学走向大学体制专业训练,有百利而近乎无一害。可以说,必要的学术文化训练可以修正书法界的急功近利倾向,还可以为真正的书法家提供将文史哲考古作为中国知识型阐释的文化平台。文化书法意在重视书法的文化修为和文化软实力的海外传播。近些年来,书法高等教育的蓬勃兴起,书法本科、书法硕士、书法博士和博士后教育的展开,以及教育部将书法列为一级学科,都表明中国作为书法原创国重兴国粹、再创辉煌的文化自信力和体制性保证。因此,当代书家不应只满足于技术性的创新或拓展,而应该使自己文化化。书法不仅仅是技术,它更是一种,最高的书法境界是哲学。只有具备了超越性精神境界,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学术文化精神的书法家。

文化书法尽管在众多书法流派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流派的风格,但从本质上说并不想成为一种派别,而是一种对技术中心主义的抵制和对书法文化价值提升的文化诉求。文化书法强调书法的文化内涵,摈弃任何形式的本能创作,抵制各种后现代的低俗文化。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书法不仅仅是单纯的形式,而是一种沟通人与我的文化之道载体。书法的精神内容和形式结构都有其文化性,但在形式方面应警惕非文化和泛文化的倾向,而精神内容上则要注重书写内容的完整性、意义的超越性、心性的纯真性,这应变成书法创作中最不可缺少的要素。贫乏的语汇和平庸的才情表明书家阅读的匮乏和笔下的单薄。可以说,没有文字学、音韵学、诗词学的文化背景,很难创作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相对于技法而言,精神、心性、气质、学养上的问题更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

文化书法是面对全盘西化的现代派、后现代派书法的文化纠偏。提倡文化书法表明从现在开始,我们将用书法的全球播撒来打破世界审美感性单一化倾向。文化界和书法界的一些全盘西化者,无视中国大国崛起的事实,坚持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听到中国元素就指责为封建保守,见到中国经验就称为民族主义,谁提出书法文化身份就给谁扣上文化保守主义的帽子,谁坚持书法文化输出就认定谁反对现代性。这种文化虚无与文化失败的情结与去中国化的逻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记者:那么,文化书法理论实行20年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在哪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王岳川: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20年来取得了一些学术成绩,这里展示三组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106年,什么意思呢?自老校长蔡元培在1917年成立北大书法研究会,任命沈尹默教授主持,到今天已经是106年了。这次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20周年书法展,昨天布展统计作品正好106幅,或许表明要我们坚定不移地传承北京大学百年前的国学传统、美学传统,书法传统。我们知道,沈尹默担任北大书法研究会会长,成为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中最早的最高学府书法研究者。沈尹默与现代中国书法文化复兴紧密相关,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中第一位书法研究会的领导人。沈尹默以丰厚的国学学问和文化视野涵养了书法,这正是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提出文化书法十六字方针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坚持传承北大美育历史和中国书法中和美雅历史的意义之所在。

第二个数字是茫茫9派流中国。可以看一下20年前书法所成立的这张老照片,里边囊括了中国书法界9个派别代表人物。我们请大家到北大来砥砺北大书法的发展,说明了北京大学书法所创立之初就坚持贯彻北大校训: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换言之,各类书法派别代表人物都在照片当中,显示北京大学广泛团结书法界的朋友之初心。但是需要申明的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包容、宽容,但是我们的包容不是包容错误,我们的宽容不是宽容低俗。换言之,我们包容的是睿智的不同新锐思想,我们宽容的是那些知错能改三省吾身的人。

第三个数字是书法所成立后大浪淘沙的20年。一些人离经叛道离我们而去,一些人渐行渐远难以为伍。而我们排除各种干扰一步步从一个初创诸事待兴的研究所,变成一个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在中国教育体制中,本科是属于最基础的教育,其上是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还有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的培养。全国有100多所实力不太强的普通学校主要着重书法专业本科招生,而只有综合性的实力雄强的985大学,才能大规模进行书法硕士、博士、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的培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不招收本科生,我们只招收高端人才——硕士、博士、博士后,这是综合性的大学责任之所在。20年来,我们招收了书法硕士、博士和文艺美学硕士、博士100多人,招收了研究生班、精英班和高研班学员一共600多人,招收了书法高级访问学者100多人,出版书法研究著作和教材100多部。我们相信,北京大学书法所再发展10年乃至20年,我们将成为一个具有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聚集众多名家的大研究所!

记者:为什么真切地重建文化身份?为什么提出文化书法的文化输出策略?

王岳川:那些连当代最重要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关键词文化身份都不知道的人,其学术研究的浮浅颇为让人生疑。其实,文化身份是当前国际学术和艺术批评的重要原则。文化身份意味着一种文化只有通过自己文化身份的重新书写,才能确认自己真正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这种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身份认同,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也是拒斥文化霸权的前提条件。文化身份是他者在自我文化的对照中出现的。文化身份隐藏在社会的各种力量和抗争之中,由内部差异决定,如性别、种族、阶级、年龄、语言、和平、消费网络,以及个别存在价值等都与文化身份紧密相关。同时,文化身份还同若干词语紧密相关,如身份体系”“身份建构”“身份重建”“身份危机”“身份冲突”“身份认同等。(参王岳川著《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如今,文化身份已然成为第三世界争取自身合法性并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角色认同。就中国而言,现代身份的重新书写首先遭遇到一种阐释的焦虑,即东方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成为西方文化凝视(gaze)中的次等文化。在西方虚构出的东方形象中,中国文化被屡屡误读和误解,因此,在对自我身份的阐释和对当今世界文化的阐释的双重焦虑中,难以正确书写自我身份。只有破除这种阐释焦虑,使自己获得正确的阐释角度、健康的阐释心理,以及对对象(西方)和自我(东方)的正确定位,才可能真正进入确认身份时期。文化身份是后殖民时代书法书写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也是分析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一个关键性范畴。文化身份在不断地修改并重新书写,如果书写得成功,他就获得新的文化认同;书写得不成功,他就产生文化自卑,最后偏离西方中心的身份认同,而成为一个对西方的批评者或者是西方的边缘人物。

正是从生态文化发展的意义上,我在传统文人书法式微之后提出新世纪文化书法的理念,并坚持认为:就目前中国书坛而言,强调书法的中和品格、创新意识、生命体验、高妙境界等的紧密关联,对中国书法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身份提升其意义谁也抹杀不了。在村落式狭隘的批评者看来,书法就是自我一伙人把玩赚钱的东西,没有什么国际视野和文化输出问题,将极为重要的书法文化输出看成完全多余的,此说危害甚大!其实,稍微有点国际文化视野的人都清楚,中国书法在国际书法艺术界中遭遇长期去中国化的过程。去中国化现状隐含着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横加干预的文化政治企图。国际书法领域的去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文字上的非汉字化乃至废除汉字;二、形式上将西方现代性无限拔高,将中国风格整体贬低,将西式美术风格全面强加在书法形式上,突显现代性的霸权话语,从而将书法形式去中国化;三、认为中国历史和当代上没有任何创造,只能跟随听从西方后殖民话语。

我长期在国外教学和巡回讲演,努力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尽绵薄之力。在国际书法活动中,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文化战争火药味。我坚持宣传中国学术文化和中国文化书法,为中国文化的崛起和文化身份重建而尽力。我在国际书法文化争端方面站出来反驳韩国人所认为的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蚕茧纸是高丽纸的说法,还反对韩国学者提出的取消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的名称而统一为韩国的书艺的说法;韩国在成功端午祭申遗之后开始了书法申遗,我则坚决支持中国书法申遗;反驳韩国说甲骨文乃韩国人发明,反对韩国人所说的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等,反对老子、孔子、李时珍是韩国人的说法等。我不仅出国在国际会议上严肃驳斥对方,而且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的讲演中一再申说,努力维护中国文化的尊严和书法原创国的历史真实。如今却有人跳出来说,文化输出虚幻而无必要,其话语动机和行为背景颇令人吃惊!

在我看来,书法作为大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应该在当今文化重大转折中凸显中国文化立场。新世纪的国际文化景观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对此,我们应该在可持续的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态平衡中,将东方书法文化的和谐精神不断播撒整个世界,在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使中国书法文化整体创新成果逐渐世界化,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东方精神元素。

中国文化在新世纪当然要整合世界优秀的文化,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包括文化书法在内的中国文化的主体仍然必须是中国人自己创造或创新,那种等着西方他者给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文化输出的呼吁已经成了防止文化战争文化国策”——君不见中国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已经遍布世界各国,它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而我这些年足迹遍及欧美长期巡讲,顶着压力坚持输出包括文化书法在内的中国当代创新文化。(参见王岳川著《文化输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东西方书法文化真正互相学习的时代,在季羡林提倡、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多年努力下逐渐成为现实,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却为此而痛心疾首?其立场所在昭然若揭。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文化书法群体注重输出中国书法文化理念以建立东方书法形象。文化书法的当代意义在于,提升作为人类新感知方式的媒体平台,改造世界单一西方化的审美知觉。文化书法呼吁中国书法复兴,其新世纪意义不能被肆意抹杀。因为,书法是汉字历史和人文意味的审美体现,书法是经史子集的意义呈现,书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我从半个世纪的书法临习和创作中深切地体悟到:书法在初级阶段是写技法重结体,中级阶段是写情感,高级阶段是写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墙上悬挂着季羡林先生的书法题词文化书法。我的耳畔响起了季老给北大《文化书法》刊物的题词: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将海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团结起来,在深邃的北大文化土壤中培养新一代的书法博士和研究生,这实在是令人欣慰的事。北大应该坚持文化书法的方向。因为,大学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也是学者们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从研究生们作品集充满文化气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北京大学书法的文化风貌和学术精神。

记者:那么,文化书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及中外文明对话有何意义?

王岳川:在我看来,文化书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意义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对书法领域以美为丑、以丑为美的风气加以激浊扬清拨乱反正。书法的文化性在于书写正能量。中国书法是所有艺术当中最干净的艺术,小说有黄色的,电影有黄色的,绘画有垃圾的、不堪入目的,唯独书法没有一个人敢于书写一幅黄色书法悬挂展馆。书法必须终止哈日、哈美、哈韩的后现代闹剧,还书法干净纯净的人文风格,书写中国精神中对国民有激励作用、对民族有提升作用的文化正能量。书法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的文化标杆,不可自我摧毁。

其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书法不是少数职业人的饭碗专利,书法具有广阔的人类文化空间——书法与亭台楼阁、书法与园林、书法与文庙、书法与道观、书法与佛庙等。书法的广阔空间还表征在千家万户写书法,孩童写书法、中年人写书法、老年人写书法;历代皇帝酷爱书法,秦始皇任命李斯以秦篆统一六国文字,从梁武帝到唐太宗都酷爱王羲之书法,从武则天到乾隆都酷爱书法;中国历朝历代文官、武将也都会写书法。书法代表着文化传承不绝的精神和实践,书法是生命的净化器,书法是引领人们提升前行之道。文化书法的含义就是倡导整个民族在经济大潮中提升民族文化趣味。书法是中国所有艺术中民众接受度最高,传播速度最快,而且深入千家万户最广的艺术。文化书法就是在书法雅化中倡导人民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书法美,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有千家万户将最干净的书法艺术呈现到自己家中。家国一体,书法兴则文化净!

其三,书法不是某种反汉字书法的试验场。书法必须篆隶行楷草五体皆备,不可有钻利心态,而要具有书法的文化心态。说一句比较通透的话,一个楷书家和一个识字者的区别在于:一个识字者认识3000字可以开始读书,而一个写楷书的书法家,要精熟2万字才可以开始写字,什么意思呢?书法家看一眼就知道是欧阳询的字体,是欧体,知道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精熟王羲之1000字、智永1000字、欧阳询1000字、虞世南1000字、褚遂良1000字、柳公权1000字、赵孟1000字等等,等到他看了10位、20位、30位楷书大家,临摹熟悉每人1000字的时候,他的所有认知、辨别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如果一个所谓的书法家连锺繇、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赵孟的字辨别不了,临写不了,就称不上书法家。今日书法界很多所谓的书家是不真实不可信的,文化的滞后和趣味浅俗使得其书法精神大打折扣。今日书法成为中国艺术中入门级别最低的一种艺术形式,似乎会写自己名字的人都敢称自己是书法家,这导致书法变成了良莠不分一团乱麻。我们要恢复书法的清洁空气,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复书法的文化属性。首先要认字,其次要有正确的书写,再次感受到书法国学内容的宏伟壮丽!书法文化是很重要的,不可买椟还珠!

其四,书法不是技巧形式的显摆,或者行为艺术的吸人眼球。书法人必须有文化,要懂得经史子集,要拓宽文化视野,多写经史子集。分成十三经,起码要读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还要书写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还必须了解二十五史,了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个不懂历史、不懂国学、分不清历史朝代的书匠,那是很可笑的。至于书写的形式美,要求书写典雅优美的书风,传承中国文人书法和学者书法的命脉——书法文化精神!

其五,书法界不是少数人营造轰动效应的平台,国家对书法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拨乱反正,消除有高原缺高峰、有书家缺大师的现状。要推动健康的书法活动和书法市场,将书法文化与文化软实力、文化经济力结合起来。更要推动并鼓励大众在书法欣赏后,收藏有家教、家训的书法佳作,这对提高青少年精神修养大有裨益。书法创作的目的是审美欣赏。书法作品写经、史、子、集等中国文化精粹,挂在屋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意义。每日凝视,日积月累,历代经典通过家中书法成为修身座右铭,能让每个家族具有向上升华发展的正能量。可以认为,收藏书法具有四大效能:书法为贵人所书吉语佳句、家风家训,乃人之衣冠,家之气象,有文化兴家之效;书法在家庭文化传承中是聆听圣贤之言、祖宗之训,有室雅人和,代代传福之效;书法励志自强,修齐治平、提升家境,起兴旺发达之效;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可惊天地泣鬼神!所以家中书法有祈福趋吉家庭和满之效。

第六,文化书法对中外文明对话之意义在于:书法是文化外交和输出的重要途径。书法的国际性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重要。中国书法曾经影响过东亚、东南亚,影响过汉语文化圈。如今这些汉字文化圈成员(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等)都纷纷背离中国,背叛中国的文化,投向美国,汉字文化圈正在消散。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要成为全球的大国强国,邓小平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必须重视。当前仅仅在经济、科技上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大在文化、教育上的投入,否则汉字文化圈就会变成花圈。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和对全球影响的普世性,就会变成一个乌托邦。

文化书法强调书法是跨国跨文化书法,是书法外交和书法国际对话的大平台。今天中国的孔子学院在海外教过认识汉字的外国人达到了1亿多人,全世界有一百多国家开设中国文化课,而且还要纳入他们国家的高等考试制度。既然外国人都这么向往和努力学习中国文化,我们更应该向海外输出高精尖的大学书法、文人书法、学者书法、文化书法,重新恢复汉字文化圈。这一过程不管有多大的压力,我都会弘毅坚守,鞠躬尽瘁。

毋庸置疑,在中国崛起的新世纪,输出中国文化和文字,是中国文化战胜全盘西化走向东化的重要途径。而且,只有再中国化重建汉字文化圈,才能证明强国文化身份重建与中国文化复兴成功;只有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才能成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无疑,书法将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契机中,展示自己的艺术美学风采。(待续)

 

IMG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