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刘锦涛: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之二十)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6-27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之二十)
刘锦涛
现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西方的艺术理念也在逐渐涌入国内,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的书法的展览上可以看到,展览的作者重视作品的形式,而忽略了作品中的内容,错字落字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当今展览书法的一大弊病,这一现象的发生也与文化功底较差所引起的。另一现象就是丑书也在出现,而这一现象的发生与西方的艺术观有着一定的联系,背离了传统书法,去开拓新的书法样貌和形式。随着国家对文艺事业的注重,大力提倡文化自信,书法作为文艺的一部分,也应该让国人知晓文化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在当下书法的发展中,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文化对于书法的重要性,文化书法教学理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让当下学书者注重人文品格的修养,重视国学对于书法重要性,还在书法界中树立了正脉的标杆。
文化书法的十六字教学理念,“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对于书法的学习首先要确立自己的取法对象,这需要对书法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历朝历代的书法发展状况是怎么样,例如对于经典需要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何为经典?文辞优美,技法精湛,格调高雅,意境深远,这是经典作品不可缺少的。东晋是一个文艺繁荣发展的时期,老庄玄学的盛行,使得道教兴盛,这也就引申出“道”“气”等美学范畴,而这些最终归属到阴阳二者。
老子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史的起点,提出了“道”“气”“象”等一列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品评风气盛行,随时间发展,这种风气进入到了书画作品之中,其代表的内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多以“气韵”一词来作为艺术审美的最高标准,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便是对老子“道”“气”“象”这一思想的概括。“气”由“道”生,代表着书画作品中的生命力总体,“韵”从“气”来,乃是作品中生命力个体的指代。因此对“气韵”的追求实际是超出了具体的作品之外,虽然需要通过真实的艺术形象进行把握,但最终则要取象之外,探索感受其中的意蕴。具体来说,我们观赏魏晋时期门人士族的书法作品时会发现,用笔自然、中宫阔绰、不囿法度、笔短趣长是这时期书法作品的一大特点,因此,学习书法要由技进道,在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之后,还要去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真正地去品味、感悟魏晋书法的内涵。“因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繁复的形式风格技法,成为书法的审美表达,而是精神本体构成书法的价值本源”。
文化书法的真正含义在于将中华传统文化推向全民,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书法,书法并不是简单的写毛笔字,而文化书法的背后需要国学的支撑,需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中,沉浸于国学之中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这需要有着一颗安静沉着的内心,正大气象的书法有着安静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的意境美和格调才能从其中慢慢显露出来,正是这种学习书法的理念的提出,无疑给中国书坛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作者系北大首届书法文化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