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思想

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施一苇: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之十八)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6-27

 

 

文化书法的教学理念与美学品格(之十八)

  

施一苇

 

 

书法是中国文化很关键的一块拼图,不同于其他古代器皿的立体展现,让人一眼惊叹。书法更像是一坛美酒,需要细品再细品,入口回甘,浅看不觉所以,再看已进入书者案旁,似与书者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直击心灵的审美愉悦。

书法能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源于书法是一门艺术,而不单单是一门技艺。书者并不只是拿起毛笔随意涂抹两个字,就能成为书法。书法有它的高度和内涵,而这就不能离开我们五千多年来的文明,流传至今的经典是滋养书法赋予创造力的关键。

这次在北京大学聆听了众多学者的讲座,受益匪浅。课程的安排也体现了文化书法的理念,并不是纯技法的练习,而是从国学入手,贯穿美学理念,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书法与人文的关系。书法的线条是优美的多变的,言恭达教授从《周易》阴阳上给我们阐释了线条的两个面,也从《说文解字》中展示了中国人造字的奇妙,不同于外文的冰冷,汉字本身就带有温暖。书法最终是人格的体现,所以将人格意识作为审美原则,是不容置疑的。而中国长久以来的审美范式绕不开:向内、重和、尚简、贵神。在《文学研究》中,“意境的解释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虚静坐忘就是禅宗里很重要的一个境界,而书法同样也需要高的境界才能达到逸品,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绝对价值,是各种风格、审美、感受,多重意境所产生的。前面说到书法最终是人格的体现,它体现在笔墨性——风韵难及、诗性——意象渲染、时代性——为人生而艺术。所以说书写者必定是需要多方面的学习,还需有好的人文涵养,书写之路是静心的抒发,从来不是浮躁的喧嚣。在程郁缀教授的课堂上,从诗歌的角度上理解人文精神,举了陶渊明为例。我认为他的诗文因为承载了生命本体的直下承当,而呈现为他的生活日常,故而具有生命意识的审美呈现,乃至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而入于天命之谓性的无限。当然,陶渊明诗歌生命意识的审美呈现,并非横空出世,而与文化传统有深厚的渊源。他虽与王羲之的生活背景不同,但无疑他们在诗歌和书法中都体现了一种清净玄远”的意味,是一种大气胸襟的表达。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与王羲之开创的写意书风在历史的长河的冲刷中能立住脚跟,都离不开本人的气格体现。

王岳川教授由“书法文化的理念进而倡导文化书法,将书法作为重心,提出了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短短十六个字,蕴含了对历史的沉淀,对未来的展望,没有墨守成规,但也不是标新立异。

“回归经典”是立于是西周时期的制度,是对权利的区分,但我们并不是说单纯制度本身,而是本身的厚重感,经典上体现为经史子集的学习,是人文中最具分量的一部分。在书法上体现为章法、字法、虚实,章法切勿如排算子”“死蛇挂树,规规矩矩没有大小分行布局,字法上是对古帖的临摹应到达背临的程度,虚实是字生动的关键,要轻重并序,将阴阳展现在笔锋的婉转中。综合起来,书法的内容应该是源于经典,方法也应该是从古代书者的墨迹中找寻答案。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更多的人喜热闹,字没有笔法,形式更是出奇的夸张,引得路人连连称赞,将丑书作为时代的创新,无疑是对传统的反叛,要知道热闹的背后是沙漠,唯有致虚静守静笃”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走进魏晋”指走进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魏晋是一个不同于汉代大一统的时代,政治格局被重新构建,而与其他朝代分裂不同的是,一直以来的主流思想意识被打破,众多文士处于人格的分离与重建中。随着朝代的变迁,由经术取士转变为文史,是整个社会学术思想的转变,也是由两汉累世经学的家法到人人有集的高门风范的转变。此时的文士的品格可以用甘于淡”来概括,讲究追求自然。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看到了洒脱的书写,内容写了雅集的盛况,但又没有局限在一次游会上,后文体现了对生死地追叹。用笔之老辣,章法之连贯,字法之奇绝,是书品和人品的高度结合,才能在后世的传承中占据一角,这也是推崇王羲之书风的关键,学书也是学做人。

“守正创新”畏天命,生命的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命是天的命令,天既赋予人的生命,也赋予人的本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原来是接近的,但外在环境的熏染,会形成不同的习气”。习气远离本性,演为诸多乱象,在人与自然紧密关联时,不好用善、恶来界定人的本性,但当人渐渐远离自然,甚至于觉得可以从自然中独立出来后,善、恶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这也与前面魏晋时崇尚自然一脉相传。同理,在书法上,用笔的软性要体现出来。虽在短短的毫毛间,但不能拘泥,方寸即是天地,笔与人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正大气象”关系人本身,人的性格是多样的,但绝不是萎靡无力的,一个人走出来应该要有朝气。人要有真性情,见性情,而不是情识分别。书法也是如此,小字不能被拘禁,而是小中见大。大字不是越大越好,也应该遵照笔法,下笔如有神。在魏晋的碑帖中,诸如《二谢帖》《丧乱帖》《中秋帖》,笔力雄厚行云流水,展现了刚健清新的魏晋书风,值得我们学习。

总而言之,书法绝不仅仅是写字那么简单,应扎根过去立足未来,在经典中不断学习精进。修己身,提高自己的审美层次,写书法亦是写人,用笔墨线条的美来体现人文精神。(作者系北大首届书法文化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