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房

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20世纪的圆朱文印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8-13



20世纪的圆朱文印

 

 

冯宝麟
 

  一、辉煌成就及其史学意义概说

 

  圆朱文印这一艺术形式,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尤其是20世纪上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篆刻家,他们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同时,作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索实践,使这一艺术形式审美取向更加明晰,技法语言更加纯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艺术境界更加高妙……崇尚典雅、追求唯美的圆朱文一隅,群星璀璨,佳作迭出,成为20世纪印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说:“元亮之时,印学滥觞未久,猛利、和平虽复殊途,而所诣未及。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缶老,和平至赵叔老,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这是前辈站在印学发展史的高度得出的结论,说明20世纪篆刻艺术大繁荣的内在原因,即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使然。仅就圆朱文印而言,这一风格路数的形成是人们在印章这一艺术天地里追求优美、典雅审美理想的结果,而这种追求伴随篆刻艺术发展的全过程,从现在已知的古玺印实物中便能见到大量具有这种风格倾向的作品,只是由于用途及使用方式所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朱文印远不及白文印发达,也就影响到“圆朱文”风格的发展。宋元以降,文人篆刻兴起,机缘所至,圆朱大兴,并由“所诣未及”向着风格化前进,渐成一种极富个性、审美追求明确的风格范式。“阴阳谓之道”,“安吉吴氏(昌硕)之雄浑,则太阳也;吾乡赵氏(时)之肃穆,则太阴也”(沙孟海语)。典雅风格、写意风格所分别代表的“阴、阳”两极共同构建了20世纪篆刻艺术“和谐的繁荣”。

 

  当然,在20世纪的一百年间,由于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篆刻艺术(当然也包括圆朱文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高度繁荣、巨匠迭出的世纪上叶,走向式微、苟延残喘的六七十年代,思想解放、全面复兴的八九十年代。大的社会环境、意识形态、思想潮流极大地影响着艺术的发展进程。下面,我们概述一下这三个阶段中圆朱文印的发展之路。

 

  二、世纪上叶的繁荣发展

 

  20世纪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文化艺术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激流之中,其本身的求变求发展便渐成气候。而在这时,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等相继进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他们在集大成式地总结和继承前人的同时,努力地开拓进取,在个性化的道路上渐入佳境。

 

  赵叔孺及其高足陈巨来,以宋元细朱文印为蓝本,创作中更多地保留秦小篆的原生形态,在此基础上力求清新隽秀,文字结体轻盈曼妙,印面空灵剔透,线条光洁无瑕。尤其陈巨来,将圆朱文印的形式之美发掘到极致,故有“圆朱文近代第一”的时誉,被后人视为“广陵散式的世纪绝响”。极富学养的王福庵先生及其众多的亲传、私淑弟子如吴朴堂、韩登安等,则走了一条与赵、陈不同的路径,他们借鉴汉摹印篆的字法特点,将入印文字大胆“印化”,使印作结构缜密严谨,用字端庄典雅,线条带燥求润。而且,王福庵的作品量极大,创作中广泛涉猎诸多表现形式,又都能以个性出之,可谓真正的“集大成者”。赵叔孺、陈巨来一脉与王福庵、吴朴堂一脉分别代表了圆朱文的两个亚类:圆朱、铁线。他们的杰出创造各有千秋,共同丰富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经典宝库。

 

  王福庵、陈巨来是20世纪圆朱文印高度繁荣的显性标志,像两座极地高峰,令人景仰。王福庵的艺术特色是:理性基础上的丰富与典雅。陈巨来的艺术特色是:感性基础上的简约与唯美。还可以更简练一些:王福庵,典雅;陈巨来,唯美。王福庵之作重内蕴,追求一个“雅”字;陈巨来之作重神采,强调一个“美”字。王福庵广搜博取旨在丰富创作形式,陈巨来取精用宏旨在提高艺术品格。所以,其后相当长的时期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从事圆朱文印创作的篆刻家仍然汲取着两位先贤的“法乳”。由此可见,他们的影响是巨大而且深远的。

 

  三、世纪中期的式微

 

  这一时期,社会政体的改变,影响到了艺术家的生存环境,也就影响到了他们的艺术创作。艺术家被纳入各种文化机制、文艺机构之中,“个性”要服从于“集体意志”,加上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使创作者变为“被动主体”,这一问题至“文革”时期发展到极点,造成了各艺术门类的“灾难”,篆刻也未能幸免。

 

  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有很多痴迷于斯者作“传薪火”的努力,但大都是清末民国时期艺术风格的延续,在前贤的影子里讨生活,于偏僻一隅苟延残喘,更遑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发展了。出于无奈,有人试图“改造传统”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出现了以简化字入印,以“革命内容”治印的《新印谱》,其中也不乏以圆朱文风格进行的创作。然而,违背艺术的本质属性,无视艺术的审美功能及自身发展规律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在今天看来,当时的“改造”,造就了许多“畸形儿”。

 

  四、世纪末的复兴

 

  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艺术门类得到全面的复兴,篆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旅。然而,圆朱文印面对新的机遇、新的环境,却有诸多的“不适应”,因此,在这一时期,写意印红火热闹,而典雅一路印风则寂寥清冷,虽然有很多人从事这一风格的创作,但照抄前人,千印一面,未能产生独标高致、引领风骚的篆刻大家。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我们不妨简单地分析一下。首先,圆朱文印由于受到其审美追求、特有属性的局限,发展的空间不能无限度地扩展,真正具有独立意识的探索尚需时间和机缘。其次,社会风尚的巨变、经济大潮的冲击、展览机制的建立、审美取向的转移都让这一重体现而轻表现、求儒雅而避狂野、求唯美而忌杂芜、缺乏抒情功能而又没有强烈感官刺激的风格样式不能“适应环境”,也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另外,囿于成说,不敢越雷池半步,也是造成这一时期继承途径单一、印面效果雷同、作品缺乏思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同时造成了欣赏者对圆朱文印艺术性的质疑。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着正反两个侧面。虽然我们上面列举了世纪末圆朱文印创作中的诸多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也在很多有思想、有责任感的印人中进行着,而且随着这种“反思”的不断深入,创作也发生着变化。1.受现代思潮的影响,印人的创造意识开始觉醒。观念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现代、继承、创新的认知方式,这无疑从思想层面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觉醒后的圆朱文印创作,主题性更为突出,更注重美学原理的利用,这无疑将对传统的创作模式产生冲击,有利于印人们走出前人经典风格圈囿,释放更多的个性元素。3.传媒的发达、印人视野的开阔,使创作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人们的创作素材变得更加丰富,对入印文字领域的拓宽,对自然之美的萃取提纯,都有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五、结语

 

  圆朱文印在20世纪的繁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先贤的经典之作,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宝库。虽然,这一艺术形式刚刚到达鼎盛期,一些新的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探索尚未展开便跌入了几十年的“低谷”,而世纪末的“复兴”之路又充满坎坷,艰难蹀躞,但这丝毫不会影响20世纪的圆朱文印创作在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而且,世纪末的思想解放运动、门户开放政策,让文明古国的人们得以享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对传统资源的深度挖掘,对新资源的汲取利用,都将拓宽圆朱文印的发展空间,新的艺术家、新的表现手法也必然会“应运而生”。虽然这一切刚露端倪,还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20世纪末的有益探索肯定会在21世纪得以延续,“星星之火”会在新的世纪形成“燎原之势”。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