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房

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徐艺窈 | 宋代姜夔书论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7-22

 

宋代姜夔书论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徐艺窈

 

夔是继北宋的苏轼之后,南宋时期出现的艺术全才,他在诗词、书法和音乐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非凡的才华。《续书谱》作为姜夔的重要书论,在书法学术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书论因其深刻的书学洞见和精湛的笔法要义而受到推崇,对书法研究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续书谱》中推崇的审美与追求,及其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续书谱》分为十八个部分,虽然其结构和形式借鉴了孙过庭的《书谱》,但内容上却充满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性思考。姜夔在书中强调,书法创作时,如果过分模仿古人,往往会失去作品的灵动和神韵。《续书谱》这部著作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真书、行书和草书这几种书体,以及它们各自所体现的书法美学理念。

《续书谱》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书法作品“风神”的论述,即书法作品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自然之美代表了精致工艺美学的巅峰,而这种美首先体现风神中。[2]关于《续书谱》中的风神,他指出八条标准: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3]

因此,《续书谱》中的风神论不仅关注书法的外在形式,更深入探讨了书法作品的内在精神和艺术境界。一个作品能否达到风神的境界,这涉及书法家的个人修养、才华、笔墨运用技巧,以及其对汲古创新能力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1]唐代张怀瑾曾云:“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3]姜夔与此论所结合,则人品高、襟韵高,也是书家能创作出精品之作的必要条件。[1]而这也鞭策了当代书家,以精进书法创作。

通过这种深入的分析,姜夔在《续书谱》中为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视角。在《续书谱》中,姜夔特别强调了对“性情”的追求,这一点在《情性》一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姜夔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孙过庭在《书谱》中的论述,但他进一步肯定了“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3]的观点。姜夔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与书法家的个性和精神紧密相连的,不同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也造就了书法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在论及书法的创作问题上,姜夔提出:“……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3]在临摹问题上指出“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3]在用笔上“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3]对于这些看似相悖的问题,姜夔的态度为融合,在书法的审美上追求中和之美[4]

在美学上,姜夔崇尚魏晋书法的“飘逸之气”,反对唐人的“科举之气”。在书法的形态与结构上,姜夔主张应根据笔画的多少来调整字体的肥瘦,以达到和谐。他认为魏晋时期的书法之所以卓越,是因为它不追求刻意的工整,而是顺应字体的自然规律,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姜夔反对唐代书法家过分拘泥于间架结构规范的做法,

认为这限制了书法的多变化和生动性,这表明他反对过分刻意的雕琢,推崇自然而流畅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方法。通过这些书法理念,我们可以理解姜夔所追求的是一种接近魏晋书法的萧散自然之气。《续书谱》中所体现的"飘逸之气"、"风神萧散"、"自然天成"等审美追求,以及整体的美学思想,总体上反映了姜夔尚中致和的艺术审美理念和理想境界。[4]而姜夔所指的“中和”,并不代表四平八稳、无冲突的书法风格。姜夔推崇的书法风格,是钟繇、王羲之所展现的那种既自由奔放又遵循规范的“潇洒纵横”。这种风格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姜夔所向往的中和之美。

过去,学者们对《续书谱》的探讨往往集中于书法技巧的层面。然而,这部作品实际上还深刻地反映了姜夔的书法审美偏好和评价标准,展现了他对传统艺术审美理念的继承与发展[1],也对后人至当今的书法学习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便当今书法以非自然书写之产物,但自然之气仍为现代书家所需追求。通过对《续书谱》中审美与价值观的分析,不难看出其风神、中和、汲古创新等理念对当今书法的创作与审美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系北大第二届书法文化高研班学员)

 

参考文献

[1]刘禹鹏.从《续书谱》看姜夔书论审美取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2):180-183.

[2]时胜勋.《续书谱》自然风神的书法艺术境界[EB/OL]//北大文化书法网.(2023).http://shufa.pku.edu.cn/btwf/1359473.htm.

[3]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张瑞君.论姜夔诗论与书论的审美倾向[J].中国书法,2011(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