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房

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曹辉 | 赵之谦尺牍临习管见一一以《日以不得书》为例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8-04



 

赵之谦尺牍灵临习管见——以《日以不得书》为例

 

曹辉

 

 

之谦尺《日以不得书》系赵之谦致魏稼孙的一封函札,凡十纸,计958字,于壬戌年(1862年)十月十四日在永嘉所书,时赵之谦34岁。同年底,赵首度赴京赶考。在30岁前后,赵之谦游历始多,广访碑刻,眼界大开。受邓石如、包世臣等人的碑学思想的影响,加之长期对六朝碑刻的收集整理、目染过手,其行书风格已逐渐由颜真卿转向北碑。此通信札正值赵之谦魏体行书风格逐渐形成的蜕变期,不少用笔和结字直取魏碑,与《章安杂说》手稿有异曲同工之妙。通篇看来,虽用笔略带些许生涩,但写来不慌不忙,如闲庭信步,悠然自得。既有“二王”的清雅流畅,亦有颜鲁公的厚实及魏碑的朴拙,风格含蓄内敛,奇崛烂漫,平中见奇,别具一格。愈是用心体会,愈能感觉其深不可测,着实令人玩之无穷,味之不厌。

临写此通信札前,需认真读帖。择帖如择偶,读帖如读书。宋代黄山谷曰:“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人神,则下笔时随人意。”清代姚孟起也说:“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人神。”“冷看古人用笔,不贵多写,贵无间断。”这些精辟之论无不强调读帖的重要性。没有经过专心虔诚的读帖就盲目提笔临写,很容易让人越临越麻木僵化而徒费年月。因此,要通过不断读帖,培养个人独有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读帖中,要多琢磨分析此帖不拘故常的用笔、结字方法和通篇透出来的气息,做到吃透原帖,了然于胸,切勿生吞活剥,不求甚解。鉴于此,需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要领。一是分析单字的构成,需探求读通各种笔画之间、偏旁部首之间的距离、位置、交叉、正欹和轮廓等关系,找准单字内交点和外廓点的特点、要领和规律。二是分析点画用笔,重点看取势、走势、换势,所谓“得势便已操胜算”(康有为语)。同时,把握提按使转和起、行、收笔的惯性、方式、方向、形状、角度、弧度、力度等。三是分析篇章结构,需重点研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节奏、气息、呼应、脉络乃至通篇信札的精神和气格。

临写时要有目的性、阶段性和指向性,切忌“蒙童背书”式地闷头抄帖和随性瞎临。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临写。

一是依字的数量临。比如选临:按照找珍珠的办法,先精选出50字,熟练后再拓展到100字、150字进行反复临写强记。选临首先要学会在宏观上抓大感觉,感觉不对,味道不纯,字形临得再像也只能是“鹦鹉学舌”,徒见皮毛。同时,亦需在细节的发掘和刻画上下功夫,但又不能故弄玄虚,画蛇添足。节临:选取比较精彩的字组、一个小节或一个片段临写,强化临帖的针对性。通临:从头至尾通篇临习,提升整体驾驭能力。通临尺牍谨防死抠细节,同样不能为求形似而忽视通篇的书写性。

二是依字的大小临。比如等临:按照该手札的原大临写,提高临帖的精准度。放临:放大或缩小临写,古人早有实践。赵之谦手札虽属小字,但颇具大字之体格气象,愈放大愈让人拍案叫绝。临写中,由于支撑其精神内涵的一些细腻、含蓄、曼妙之处,特别是一些含而不露的隐匿笔法往往容易被忽视而随意带过,因而更需放大观之,细细品之,记之于心,形之于笔。

三是依帖的印象临。比如空临:边读边用手在空中比画临写,强化记忆。闪临:瞬间用眼睛扫描原帖后便迅速写出,训练眼睛的捕捉和再现能力,进而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背临:尽量把精选出来的珍珠之字全部背下来,再作拓展训练。盲临:有时也可以闭上眼睛,凭感觉、依记忆放手临写,训练胆气。

四是依帖的想象临。清人朱和羹曰:“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规形似也。”临帖并非照搬照抄,更不能临死帖,死临帖,而是“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故而须充分发挥想象力,训练敏感度,运用多种方法,用心、用情、用意进行临创过渡。既可以从临帖过渡到创作,也可以根据个人审美取向有目的地从创作再返回到临帖,如此反复而升华,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是也。比如变临将大小、轻重、粗细、纵横等各种技法进行综合训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临之。意临:加己意,融他法,求意趣,重意韵。实临须防匠气,意临应见匠心。意临既要保留该信札的文气、静气、雅气乃至放大后所呈现出的金石气,也要把通篇字迹中洋溢的那种倔强劲和俏皮劲充分表达出来。作为日常书写,本通信札不大讲究墨色变化,意临时需强化这方面的单点训练,亦可参考其他时期信札。创临:综合运用其他元素、基因,通过选取珍珠之字、随机更换字帖中字或字组及事先预设书写内容等方式,以集字式、依托式的创作手法,对该帖甚至其他信札进行加工改良、零件置换、拆解重组直至生发新变。还可以采取横向参照、纵向溯源的方式,把魏碑、行草尤其是“二王”、颜真卿行书乃至章草、汉简的一些元素进行叠加训练,运用混搭式的方法创造性临写;不断提升化合能力,积累创作手法,为个人风格转换做好铺垫。

综上,力争“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写出思想,写出灵魂,写出性情,写出高格。

 

转自《书法报》202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