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师精英班
浅谈“书写”与“书法”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5-07
浅谈“书写”与“书法”
刘庆红 刘斌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书写是形成汉字的基本方法,汉字是源于人们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抽象和表达,书法之美是汉字的艺术化,书法的载体是汉字,
书法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家对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的理解和诠释。因此,欣赏传统经典书法作品不仅是在欣赏艺术,更是在品味历史和文化。
书法是文字的艺术化,即按照文字特点和含义,以其书体、字体,用相应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创作书法作品。书法艺术是对世界万物内在规律的抽象概括,书法作品中艺术化的文字表现出绘画所具有的空间造型美,构成文字的线条表现出抽象美,整幅作品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境。线条抽象的特征保证了书法家可以最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才,文字造型的特征决定了书法家的创作离不开既定文字结构的约束,丰富多彩的意境表现出书法家对自然、人生或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
书法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书法内容是其文字内容,每一副书法作品都有具体的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有文本意义。书法形式是美的规律,是有意味的形式即艺术化的文字,它包括线条、结字、章法和空白,是书法家创造的艺术形象。书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同时形成,同时展现的。
书法意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法作品中汉字本身传递信息的功能,词意是文学意境;二是,动态、循环的书法意象营造出的一种艺术的意境。如果意象是公园里的山水花草,那么意境就是整个公园。具体来说,书法的意境通过构图、线条、章法、用墨和留白等许多方面的处理来营造,是书法家以优美的字体、独特的笔触、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分间布白的章法展现出的的意象。
传情,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抒发情感,把情感写进书法作品里,把自己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表现固化在书法作品里。二是,大家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提炼出相关信息,感受书法作品带有的情愫,感受到作者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从而引发欣赏者情感变化,起兴感情享受。
达意主要是指写意,写作者胸中意气,作者通过书法作品表现自己的意趣,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感悟,把这些意趣和感悟固化在书法作品里,通过书法作品明确地展现出来。大家欣赏书法作品,品读书法作品所表达的信息,感受到作者的精神表达和意趣,从而引发大家无限想象,无尽意趣。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书法是艺术化的汉字。“书写”和“书法”是汉字书写的两种方式,“书写”是书写汉字,“书法”是艺术创作。汉字传达文本信息,艺术化的汉字表现美、传情达意。“书写”是统称,通常指使用工具(如硬笔、粉笔、毛笔、刷子等)在纸、布或其他材料上书写汉字的行为,书写虽然也强调汉字的美感,但主要侧重于汉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书写的速度和效率。书写是人们日常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方法,如日常记录、信息传递等。“书法”是艺术创作,“书法”是特指,指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创作。书法是书写的艺术升华,书法通过一定的笔法、结字和章法来表现汉字的美感,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趣味。书法不仅是汉字的传递工具,更是作者文化、审美和情感的表达,书法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每一种书体,如甲骨文、金文、篆书,以及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它们都始于实用书写,大部分终于实用,一部分有艺术性的作品最终成为艺术品。唐以前,“书写”和“书法”都是基于实用的,书法经典是人们选择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唐至明,“书写”和“书法”若即若离,出现了楷书大家;明以后,“书写”和“书法”逐步分离,书法开始向纯艺术发展,书法作品逐渐开始上墙展示;近代,“书写”和“书法”逐步分化,书写是汉字记录,但是好的记录汉字仍然是书法作品。书法是艺术创作,出现了职业书法家,“书写”和“书法”相对独立发展;今天,“书写”和“书法”完全分离,各自独立发展。打印机的出现,使汉字“书写”出现了新的方式,汉字的形成形式有“书写”、“书法”和打印,实用书写在减少,“书法”中展览体盛行,打印汉字占有很大部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书法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相结合,书写简化字书法,“书写”和“书法”逐步统一,辅以“打印”,形成现代社会的汉字特色。
书法创作“写”的过程,是在一个时间段完成的,在这个时间过程中书法线条按一定的顺序有节奏地绵延,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条在流动,流动的线条(墨迹)记录了毛笔的运行过程,同时构成了一个个的汉字。书法线条在流走中,线条前后之间气脉贯通,字与字之间前后关系通过字形、字势以及线条牵丝引带等表现。在静态字体楷、隶、篆书中,这种连贯与衔接相对含蓄,在动态字体行草书中较明显,字与字、行与行、列与列之间有先后顺序,协调呼应,如流水般先后相承,展现出一种自然运动状态。
书法线条有意蕴是书法家“写”的结果,写者,泻也,书法是艺术化的汉字,汉字艺术化的关键就是“写”,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有一个书“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书法家将内在情绪、感受、意志、趣味等融入笔端,“写”入线条之中。线条是书法家思想的载体,同时线条是时间的载体,书法线条记录了书法家创作的整个运行过程,记录了书法家很多的信息和感情,记录了书法家的每个当下。创作中,随着线条的流淌,线条构成单字,单字组成文章,字的线条和空间造型随时间展开,书法家思想活动与情绪起伏随时间流动,书法线条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同时推进,最终书法家意识、情绪固化在书法作品线条里,固化在书法作品的文字里,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同步产生,最终完成一幅书法作品。从既成的书法作品线条以及字和章法构架出发可以去回溯创作过程,甚至可以追想古人的创作情态。
书法线条意蕴是书法家的“心画”,书法线条有意蕴,书法家的笔是其手指的延伸,运笔的徐缓、疾驰、飞动、顿挫,都受书法家的驱使,线条墨迹是书法家思想、情绪发泄的痕迹,书法家心内所想所念流泻在变化万端的墨迹里,留在有意蕴线条里。创作中,书法家通过强烈的感情活动与丰富的想象,整体布局安排,运用线条形态、线条墨色的变化,千变万化的结字,调整单字、行、列之间的关系,构成和谐统一的章法,每幅作品都能营造出具体的书法意境,表现书法家对世界的认知,抒发自己的心灵。所以,书法家能够通过书法作品把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展现于书法作品中。通常有“书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
书法线条有意蕴是书法写意的基础,书法写意具有明确的方向和主题,书法文字内容是书法作品的文本意义,艺术化的文字是书法的形式,书法写意强调书写内容与书法形式的和谐统一。书法作品的文本意义,是书法家通过书写诗词、歌赋、文章等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见解和思想。艺术化的文字是书法的形式,书法形式模拟自然界的物象,蔡邕《笔论》讲:“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书法写意,不仅传达了文字的信息,更深入地展现了书法形式之美。
有意蕴的书法线条传达某种特殊的情感,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相同,人心中的情绪变化能够用书法线条的意蕴表示出来。书法家写出与内心的某种情绪感受相适应的线条时,就能把内心的情绪传达出来,固化在书法线条里,人们一见到这些有意蕴的线条就会引起与之相应的感情体验,并在读者心中引起大致相同的情绪体验。这样,书法家不仅通过字迹来展示文字的意义,更通过有意蕴的书法线条,通过运笔、墨色和布局来传达个人的感情和心境。
书法线条模拟自然界的物象,书法线条有具体的意蕴。每一件书法作品,书法线条的意蕴、有意蕴的结字和章法,作品的文字内容,对读者审美联想已经有了一个方向和主题的界定。书法意境会唤起读者对某一类自然物象的联想,读者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联想起相同的自然物象。西方人说,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觉得,我们有“读不完”的《红楼梦》。读者对作品意境理解的差异和联想性,使书法意境的审美意蕴有无限丰富性,这是书法作品极可宝贵的品格。
欣赏书法作品时读者凝神静观有意蕴的线条和字形的空间结构,遵从时间先后顺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地推移目光,根据纸上的墨迹流走做出历时性的心摹手追,看作者如何起笔,如何运笔,线条意蕴怎样。线条如何接,如何转,如何结字,墨色变化,看中锋用笔、提按使转、章法布局等等,读者从既成的作品线条意蕴、结字特征、章法构架出发回溯创作过程,能够追想到古人的创作状态书法不仅有效地保持了造型艺术的空间本色,还具有音乐艺术那样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书写”和“书法”之间的联系是:两者都以汉字为载体进行书写,书法是在书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书法丰富了书写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书写也为书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无论是书写还是书法,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和汉字知识。区别是:书写着重于实用的需要,关注书法则是书家性情和思想的抒发,是为了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注重艺术性。书法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书写”是书法的基础和前提,“书法”是在“书写”基础上的艺术升华。“书写”注重汉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书法”注重汉字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书写”和“书法”在学习、技法、表现、展示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有着鲜明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