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外书法
叶欣 | 王羲之书法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5-18
王羲之书法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叶欣
纵观历史,因为地理上和文化上的各种因素,全世界和中国的书体发展几乎保持同步的,只有朝鲜半岛(朝鲜和韩国)。文化的传播一向都是互鉴的,中国中原地区的书法文化在向周边传播的同时,那里也会有当地的文化逆向影响中国的中原地区。了解朝鲜半岛的书法史,对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将大有脾益。
王羲之在中国,被称为“书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具有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王羲之书法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最早的只能追溯到统一新罗时期(公元668年-公元918年),这也佐证了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以前,其影响力并没有后来那么大的事实。
下面就现今保留下来的朝鲜半岛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碑帖,来解析王羲之书法在朝鲜和韩国的传播,以及对其书法发展的影响。
统一新罗时期(公元668年-公元935年),唐和新罗联军分别于660年和668年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朝鲜半岛第一次统一,历史上称为统一新罗时代。尽管自公元668年至公元733年唐罗两国关系紧张,但自公元734年两国罢战言和以后,两国交往极为密切,有新罗一代,共派遣赴唐使者就达117次。在先进的唐文化强大光环笼罩下,新罗采取了几乎是全盘唐化的政策。这对其在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备的国家管理体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就书法艺术来讲,这一时期也是名家辈出。纵观统一新罗时期现在可以见到的碑碣、名家笔迹,几乎都是受到王羲之和欧阳询的影响。其中被称为统一新罗第一名笔的金生既是书写王羲之书法的代表。统一新罗时期最为流行的书体,楷书是欧阳询,行书是王羲之,当然,颜真卿和柳公权、裴休等书家的楷书也有一定的影响。
金生(公元711年-约公元791年),字知瑞,号玖,一生专攻书法,自古有“海东书圣”之称。《三国史记》有这样的记载:“金生父母微,不知其世系,生于景云二年(唐睿宗年号),自幼能书,平生不攻他艺,年逾八十,犹操笔不休,隶书行草皆入神,至今往往有遗迹,学者传宝之。”“崇宁中学士洪灌,随进奉使入宋,馆托卞京。时翰林待诏杨球、李革奉帝敕至馆,书图簇,洪灌以金生行草一卷示之,二人大骇曰:‘不图今日得见王右军手书。’洪灌曰:‘非是,此乃新罗人金生所书也。’二人笑曰:‘天下除右军,焉有妙笔如此哉?’洪灌屡言之,终不信。”高丽李奎报在《东国李相国集》中评东方神品有四人,金生第一。没有金生墨迹传世,现在被学界公认是金生书迹的有:《朗空大师白月栖云塔碑》、《昌林碑》、《田游岩山家序》、《庐山瀑布诗》。其中《朗空大师白月栖云塔碑》是崔仁渷撰文,释端目集金生字于公元954年刻成的,是研究金生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其书结构阴阳向背、曲直粗细千变万化;运笔集三国时代诸金石古拙雄健、庄重流丽于一炉。清代言朝标撰《金石粹编》谈及该碑时,言其别体字皆六朝之遗法,文体书体皆整练浑厚如初唐。该碑很早就名扬海内外,《药泉集》中便记载了明宗7年(公元1552年)中国人不远千里,到朝鲜拓本数千之事:“奉化古寺遗墟有集金生书《白月栖云碑》,中宗已巳荣川郡守李沆移置本郡之民楼下。明宗壬子,唐人来此久留,昼夜摸打几千本,时值日寒墨冻,故加以炽炭,多伤。”
《田游岩山家序》笔画较细,行草书。结字独特,如“居”字,先写右边的“居”,后写左边的撇;“时”字先写“十”,后写“日”,再写“寸”;“鹦鹉”二字,先写左边的“婴”和“武”,再写右边的“鸟”字等。《庐山瀑布诗》是流传下来唯一的金生书大字帖。书写的是李白诗《庐山瀑布》,但其中有15字已脱落,后面另刻有“峰”、“弟”二字。该帖布白奇妙,气势宏大,结体奇特,风格类似颜真卿的《送裴将军诗》。
在唐有怀仁集王右军字《兰亭序》,在统一新罗也有金陆珍集王羲之字立的碑-《鍪藏寺阿弥陀佛如来造像事迹碑》、金薳集王羲之字立的碑-《沙林寺弘觉禅师碑铭》等,不但有集王羲之字的碑,还有集唐太宗字的碑《兴法寺真空大师塔碑铭》,可见当时王羲之书风对统一新罗影响之大。
金陆珍,真骨出身,官大阿飡,据《旧唐书》他曾于元和4年(公元809年)赴唐朝贡。《海东金石总目》记载:“鍪藏寺碑年月泐,书,在庆州。”《鍪藏寺碑》是金陆珍于哀庄王2年(公元801年)撰并集王羲之字而成的。有金正喜考证内容刻于碑侧:“此碑,旧只一段而已,余来此穷搜,又得断石一段于荒莽中,不胜惊喜叫绝也。仍使两石壁合珠联,移置寺之后廊,俾免风雨。此石书品,当在白月碑上,兰亭之崇字三点,唯此石特全,翁覃溪(翁方纲)先生以此碑为证,东方文献之见称于中国,无如此碑。余摩挲三复,重有感于星原之无以见下段也。丁丑四月二十九日,金正喜题识。”(吴世昌《槿域书画征》p.6,启明俱乐部,昭和三年)与《怀仁集圣教序》相比,《鍪藏寺碑》每个字成行成列,是学习王羲之单字很好的参考资料。
释灵业,《海东金石总目》中有一段关于灵业的记载:“宪德王四年癸巳建,《断俗寺神行禅师碑》(813年),伊于金献贞撰,沙门灵业书,在晋州智异山。”但原碑已佚,仅存拓本流传于世,朝鲜时期书法大家金正喜评其书法高金生一筹,
高丽时期(公元918年-公元1392年),高丽时代书法活动十分活跃,与中国的各种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出现了包括高丽太祖王建(877-942)在内的许多大书法家,据记载就有140名,而相比新罗却只有20余名。高丽初期欧阳询书体盛行,以李奂相(李桓枢)为代表。此外,颜真卿、柳公权书法也约于初期(950-975)出现,代表作有张瑞说所书的《慧真塔碑》。中期,书法更加繁荣发展,出现了擅长王羲之书法的释坦然(1069-1158)、柳伸(1104-?)等大家。末期,受元朝影响较大,其中崔怡(?-1249),善真、草、行,书风自然,被誉为神品四贤之一,金恂的《桐华寺碑》,得赵孟頫之神韵的李兆年、郑梦周、李齐贤等都是这时期的佼佼者。
释坦然(1069-1158):号默庵,姓孙,赐号大鑑国师。善王羲之行书,被评为神品第二。
朝鲜时期(公元1392年-公元1910年),到朝鲜初期,由于赵孟頫书法的大量流入,朝鲜半岛的书风基本上是在赵体字笼罩之下。在世宗的王世子安平大君李瑢的带领下,更是掀起学习赵体书法的热潮。
自统一新罗,经高丽,乃至朝鲜时代,以王羲之为宗的书风一直在书坛占有重要的位置。朝鲜初期伊始便是王羲之和赵孟頫的法帖同时大量流行于世。中宗反政?(1506)以后,一部分学者追求将理想主义的政治理赋予现实政治当中,结果招来了己卯士祸(1519)而成为牺牲羊,他们就是所谓的“己卯名贤”,得到了后世的敬仰。他们在政治上的理想主义思潮反映到书法上,就是反对当时书坛只是模仿赵孟頫书法的妍媚外形,上溯其源,带有明显的追求王羲之晋朝书风的复古主义色彩,使处于衰微局面的书坛,出现一股纯正典雅的复古书风。其中的代表书家有金絿(1488-1534)、成守琛(1493-1564)、李滉(1501-1570)、宋寅(1516-1584)、成浑(1535-1598)、李珥(1536-1584)等。成守琛和李滉是奠定朝鲜时期朱子性理学基础的大儒,他们的书风对后世影响巨大。
成守琛和他培养出的成石璘、成任、成世昌、成浑等形成具有苍古气象的昌宁成氏派;以追求王羲之端庄典雅书风的李滉和他的追随者,形成岭南学派;宋寅在赵孟頫书法的基础上,又大量临习当时的碑文,其书法端庄凝重,和其后与李滉被称为朝鲜性理学双璧的李珥,以及追随他们学风的赵宪、金长生等形成畿湖学派。
李滉是忠实地接受朱子理学的理气二元论,而李珥是在朱子理学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主张理气一元论,奠定了朱子理论朝鲜化的基础。
承袭李珥学风的韩濩在复古王羲之书风的基础上,又参以传统的赵体特征,形成了端雅正丽的石峰体,自此,从王室到写字官,无不学习石峰体书法,石峰体成为国书体。
栗谷(李珥)学派首领——宋时烈(1607-1689)和宋浚吉(1606-1672),继承了他的书风,成为当时的一代师表。被称为“两宋体”的书风清劲端雅,风靡于真景时代。
东国真体从玉洞李漵(1662-1723)开始。他以《周易》理论为基础诠释笔法, 把当时盛行的经学思考体系反映到书论中,著述了鲜明阐述自身思想的《笔诀》,展现了与王体不同的东国真体;朝鲜理学主导的时代精神可以看作是真景文化的产物,而且,玉洞作为建立朝鲜实学派的星湖李瀷的家兄,一生都是在野文人,玉洞的书风从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中得笔力,融入朝鲜化的松雪体,韩石峰体的书风和北宋米芾的书法,创出了新的书风。因从东晋书风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说他的书风应叫“东国晋体”才对的说法,我认为这是形式上的看法。在此基础之上,尹淳(1680-1741)吸收明文征明的特征;李匡师(1705-1737 圆峤)继而将其发扬光大,形成被称为“东国真体”书风的雏形。所谓的“蜀体”就是朝鲜化了的赵体书法;“韩体”就是“韩石峰体”书法;“晋体”就是朝鲜化了的“王羲之体”书法。这里的“晋体”是尹淳模仿从清燕京购得的王羲之《黄庭经》、《遗教经》、《曹娥碑》、《三藏圣教序》等写成的书法。李匡师继承其书风,而成“东国真体”,“东国真体”其实是“东国晋体”的误写。
英祖大王师承书画大师郑鄯(1676-1759),18岁便得到父王肃宗(1661-1720)的赞赏,其书法主要是当时流行的晋体和蜀体,英祖之外孙金颐柱(1730-1797)得其真传。另一方面,英祖的第一驸马——金正喜的曾祖父月城尉金汉荩亦擅长蜀体。
金正喜(1786年-1856年)是韩国书法史上创立“秋史体”的大书法家,他精通经学、考证学、金石学、绘画、天文、地理、儒学、佛教、历史、音律、诸子百家等,是朝鲜后期的一代通儒。特别是他所创的“秋史体”书法,个性鲜明,格调高古,独树一帜,将韩国书法推向巅峰,对后世影响深远,金正喜真可谓韩国书法史上的“书圣”。在秋史的各种书体当中,他的隶书和行书最具个性,深入研究“秋史体”书法的形成背景及根源,对我们学习书的方法和创作,认识韩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中韩书法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近现代(1910年至今),尽管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和朝鲜半岛曾经有几十年没有书法方面的交流,但是,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书法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当代韩国书法家的作品,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几乎都能看到王羲之书法的影子,由此可见王羲之对韩国书法影响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