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袁行霈 | 体 志 气 韵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11-01



 

体 志 气 韵

 

袁行霈

 

作者简介袁行霈,1936年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部原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

 

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

《馀师录》曰:“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 高远 ,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此所谓“体”“志”“气”“韵”,其含义可意会而难言传。如果要试着做一简单的说明,似乎可以这样说:“体”是主体、本体的体,包括体性、体貌、体势、体器等意思,是诗文的总体面貌。体贵在“正大”,不偏不倚,不局不促,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志”是诗文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贵在“高远”。古人有“诗言志”的说法,志有高下之分、远近之别,高远才是上乘。“气”是作家平时的精神境界(人格、性情、才调)和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激情、冲动、勇气等)在作品中的表现,气以雄浑为贵。雄浑,是形容气的充盈有力。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曰:“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有雄浑之气,才能有磅礴之文。“韵”是指韵味、情韵,语言之外令人回味无穷的意蕴,久久荡漾在读者心中的回响。韵当然以隽永为妙,隽永则令人永志不忘,具有长远的艺术效果。

体、志、气、韵,可以作为我们欣赏、评价诗文的标准。文中之佳作,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等,莫非如此。诗中之佳作,如李白《关山月》、杜甫《秋兴》、陆游《书愤》、文天祥《正气歌》亦莫非如此。其实,又何止诗文呢?书画也是如此。

王羲之 的《兰亭序》就是体、志、气、韵四者兼备的作品,每读此帖,辄深感其正大、高远、雄浑、隽永之兼备而且达到了极致。特别是那气韵,体现着魏晋士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玄远意味,后人是难以学到的。

唐代的颜真卿、 柳公权 ,他们的书法之所以成为后人的楷模,也由于这四者很好地协调在一起。即以颜真卿而论,他的楷书结体端庄雄秀,天骨开张,用笔浑厚强劲而又饶见筋骨,雄力内含,大气磅礴,具有盛唐气象。他的行草,如《祭侄文稿》,结体沉着,笔画飞扬,其浩然、凛然之正气贯穿于始终,读之回肠荡气。

画家当中早的,如李成、范宽、马远、夏圭且不必说,即如我所喜欢的元代画家高克恭,其《云横秀岭图》设色画云山烟树,溪水茅亭,白云横岭,树木葱茏,气韵之勃郁流润,直欲溢出画面之外。

忽然想到,“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这四句话不是也可以用来评论人物、修养自我吗?正大,遂能有气象;高远,遂能成大事;雄浑,遂能有力量;隽永,遂能得恒久。艺术之道和为人之道,原是可以相通的,艺术的至境和道德的至境也是相近的。从艺术欣赏中可以悟出做人的道理,从修身中也可以得到艺术欣赏的眼光。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经典普及编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