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当代观察:近期书法界重要活动评述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1-09-18
当代观察:近期书法界重要活动评述
“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中国书协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1年8月26日上午,中国书协在京召开“修身守正立心铸魂——中国书协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座谈会”,旨在针对“饭圈”文化、“顶流”现象和近期文艺领域集中出现的违法失德现象,上下联动,加强思想引领,团结引导广大书法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是非、守底线、遵法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崇德尚艺、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努力营造崇德尚艺风清气正的书坛生态,合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出于自身行业的特点,“饭圈”文化、“顶流”现象并未在书法领域形成风气,但当代书法界存在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包装炒作、哗众取宠、制造噱头、粗制滥造等不良现象,影响恶劣,流毒不浅。强调德艺关系,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座谈会上,李昕书记指出,新时代书家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应有责任和担当,要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孙晓云主席从国家文化安全高度看待行风建设,认为“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保持中国文字与书法的纯洁性,保护中国文化的根基不受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李刚田、朱培尔等代表指出加强文艺批评的必要性。座谈会上还宣读了《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与会书法工作者在《倡议书》上签名。
“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在京开幕
2021年6月19日,由中国文联、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协共同举办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在京开幕。作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的重要活动,展览以“百年辉煌”“崇高信仰”“光昭九域”“地方系列展”四大篇章纪实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奋斗历程。
和去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相近,本次展览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展览的主题性,采用了集体化的创作模式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展览叙事手法。以往书法展览当中的古诗文不见了,代之以融汇了时代语汇的记录着血与火的奋斗历程的文本(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其中“崇高理想”部分的文本是书家到当地深入采访、挖掘革命先烈事迹后撰写完成的)。展厅不再是一件件书法作品的摆放陈设,而是由可读可赏的作品序列构成的一件意义更加丰满完整的大作品。书家的创作不再是书斋中的独乐孤赏,而是需要浸染在精神理想的崇高、历史责任的厚重和社会实践的真实的心理氛围当中进行。不难看出,文字内容和创作心态的转变,也影响到许多书家的笔墨形式。这样一种展览的主题和模式,将书法创作与个体、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凸显出来。对于许多书法创作者和欣赏者来说,可将这两次展览看作是进一步重新理解认识书法艺术本质的一个新的契机和开端。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系列活动在绍兴举办
4月14日,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系列活动在浙江绍兴拉开序幕。第七届书法兰亭奖以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为评奖导向,共评选出孙慰祖、崔寒柏等69位获奖及入选作者。在颁奖仪式和作品展开幕式结束后的兰亭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平安和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李刚田,分别作题为“从美学看书法”“伴着汉字起舞——谈文字守正与书法创新”“七届兰亭奖与当下书法创作”主题演讲。
作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理应对中国书法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兰亭奖将用力点放在创作者的文字素养上,文学素养上,乃至创作者是否明显“失德”上,这些都有一定的外在标准可以依循,也因此明确易行。相比较来说,书法的“传统”和“创新”的标准却不易把握,将传统风貌的再现作为“传统”或者无根臆造的“创新”固然容易被识破,极端化的“传统”和“创新”之间仍旧有较大的区间成为多元化的书法创作的栖身之所和争论之地。以陶铸时代书风,张扬人文精神为使命的“兰亭奖”在“植根传统,鼓励创新”之外,申明“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倡导雅正书风、彰显时代精神、展示正大气象”,为书法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对于“兰亭奖”来说,自身定位是清晰准确的,只要充分加以落实,势必能够成就和巩固自身的权威性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中国书法家协会完成换届
2021年1月2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修改草案)》,并选举产生了中国书协第八届理事会和主席团。孙晓云当选中国书协第八届主席,王丹、毛国典、叶培贵、代跃、刘月卯、李昕、张继、张建会、张胜伟、顾亚龙、鄢福初、潘善助当选中国书协第八届副主席。大会任命郑晓华为中国书协第八届秘书长,潘文海、张潇羽为副秘书长。推举沈鹏、张海、苏士澍为中国书协第八届名誉主席。聘请言恭达等26名同志为中国书协第八届顾问。
中国书协的换届,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中国书协将如何进一步挥动指挥棒来将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随着孙晓云主席的当选,一段孙主席之前的访谈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孙主席在访谈中明确表示,“我特别地反对现在把书法作为纯艺术看,这个纯艺术是西方的观点。”对于书法的文化本质,对于中国书法的正脉,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孙晓云主席有着清醒而坚定的认识。新一届中书协主席团是否能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正本清源,能否坚持书法守正创新道路,值得关注和期待。
多种古代书画展览举办
2021年5月18,“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特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展览以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的明代书法收藏为中心,结合少量他处借展的文物,试图完整呈现以吴门为中心的明代江南书法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共有93件(套)书法、绘画作品,其中,绝大多数展品为首次面向公众。
2021年5月19日,“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在徐渭艺术馆隆重开展。绍兴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30家文博单位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汇聚展出徐渭书画作品、徐渭及其师友所著古籍文献、徐渭后学书画作品等相关文物100件(组),该展为迄今规模最大、作品最优、参展单位最多的徐渭主题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上海博物馆特别策划举办的“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于2021年6月21日正式开幕。上海博物馆在成功举办“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5)、“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2018)的基础上,继以策划本展构成书画专题研究系列之“海上三部曲”。
近几年国内较大型的古代书画展览频频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展览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各地政府出于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和推广的考虑,将相关展览视为重要的文化工程,以期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其次,学者的广泛参与提升了展览活动的学术性和趣味性。从展览主题的策划,到作品真伪的鉴定,再到专家学者的讲座、访谈、现场讲解,展品在博物馆中成为活的文物,展览成为有灵魂的展览。再次,馆际互借和文物国际合作增强。再次,借助现代化的媒介手段,展览通过不同形式得到广泛传播。此类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反映了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的提升,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
(特约撰稿人: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