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启功 | 《平复帖》说并释文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3-27



《平复帖》说并释文

 

启功

 

西晋陆机《平复帖》,纸本,草书九行,前有白绢签,墨笔书“□□(晋平)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笔法风格与《万岁通天帖》中每家帖前小字标题相似,知此签是唐人所题。又有月白色绢签,泥金笔书“□(晋)陆机《平复帖》,是宋徽宗所题,下押双龙小玺,其他三个角上,各有政和宣和小玺。拖尾骑缝处还有政和连珠玺,知此即宣和内府所藏,《宣和书谱》卷十四著录的陆机真迹(明代人有以为写者是陆云,甚至推为张芝的,俱无确据,不复论)。

按陆机(公元二六一三O三年)字士衡,三国时东吴吴郡人,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史称他: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晋书》卷五十四本传)年二十,吴被晋灭,家居勤学十年,与其弟陆云被称为二俊。后入洛阳(西晋的首都),参加司马氏的政权,又受成都王司马颖的重用,为平原内史,又加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为司马颖讨司马乂,兵败,受谗,与弟陆云同被司马颖所杀。著述甚多,今传有《陆士衡文集》。善书,为文名所掩。

唐宋以来,讲草、真、行书书法的,都上溯到晋人。而晋代名家的真迹,至唐代所存已逐渐稀少,流传的已杂有摹本。宋代书画鉴赏大家米芾曾说:阅书白首,无魏遗墨,故断自西晋。而他所见的真迹,只是李玮家所收十四帖中的张华、王潜、王戎、陆机和臣詹奏章晋武帝批答等几帖(见《书史》卷上。《宝章待访录》所记较略,此从《书史》)。其中陆机一帖,即是这件《平复帖》。宣和时,十四帖已经拆散不全。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子集引《宣和书谱》说:陆机《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初年,前王右军《兰亭谯集叙》大约百有馀岁。今世张、钟书法,都非两贤真迹,则此帖当属最古也。(今本《宣和书谱》无此条,如非版本不同,即是张丑误记。)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十跋《米元章临晋武帝大水帖》说:西晋字,在今岂可复得!明董其昌跋说: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其实明代所存,不但钟帖已无真迹,即二王帖,亦全剩下唐摹本了。按先秦和汉代的简牍墨迹,宋以前虽也偶有出土的,但数量不多,不久又全毁坏。可以说,在近代汉、晋和战国的简牍大量出土以前,数百年的时间,人们所能见到最古的,并非摹本的墨迹,只有这九行字。而在今日统观所有西晋以上的墨迹,其中确知出于名家之手的,也只有这九行。若以今存古代名家法书论,这帖还是年代最早的一件,以今存西晋名家法书论,这帖又是最真实可靠的一件。

这一帖称得起是流传有绪的。米芾《书史》记载检校太师李玮收得晋贤十四帖,原装一大卷,卷中有开元印和王涯、太平公主等人的藏印,卷前有梁秀收阅古书印,后有殷浩印。米芾说梁、殷都是唐末鉴赏之家,可知这一大卷的收集合装是在唐末。今《平复帖》第九行下半空处(八行寇乱二字之左)有殷浩朱文印,因而可知就是李玮所收的那一大卷中的陆机一帖。论起这《平复帖》的收藏者,就现在所知,最先的应推殷浩和梁秀。再据《书史》所记,那一大卷宋初在王溥家,传至其孙王贻永,转归李玮。后入宣和内府。但《宣和书谱》所载,并未完全包括那一大卷中的帖,可知大卷的拆散,是在李玮收藏的时候。此后靖康之难,宣和所藏尽失,《平复帖》踪迹不明。到元代曾经张斯立、杨肯堂、郭天锡、马晌等鉴赏,题有观款(见吴其贞《书画记》卷四)。还经陈绎曾鉴赏(见《清河书画舫》子集)。明代万历年间归韩世能,经董其昌题跋,传至其子韩逢禧。转归张丑,著录于《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二集、《南阳法书表》各书。清初归葛君常,这时元人观款被割去。又归王际之。又归冯铨(见吴其贞《书画记》卷四)。转归梁清标,刻入《秋碧堂帖》。又归安岐。后入乾隆内府,进给太后,陈设在慈宁宫宝座旁(见《盼云轩帖》刻成亲王题秋碧堂本《平复帖》)。太后逝世后,颁赐遗念,这帖归了成亲王永理,刻入《诒晋斋摹古帖》,并有记载的诗文(见《诒晋斋集》卷一、卷五、卷八),但未写入卷中。后展转流传于诸王府,三十年前由溥儒先生手转归张伯驹先生。一九五六年归故宫博物院。卷中各家藏印具在,流传经过,历历可考。详见《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七年第一期王世襄先生《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

这一帖是用秃笔写的草字。《宣和书谱》标为章草,它与二王以来一般所谓的今草固然不同,但与旧题皇象写的《急就篇》和旧题索靖写的《月仪帖》一类的所谓章草也不同;而与出土的一部分汉晋简牍非常相近。张丑《真晋斋记》(载在《真迹日录》二集)中只释了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十四字。安岐也说:其文苦不尽识。(《墨缘汇观》法书卷上)我在前二十年也曾释过十四字以外的一些字,但仍不尽准确(近年有的国外出版物也用了那旧释文,随之沿误了一些字)。后得见真迹,细看剥落所剩的处处残笔,大致可以读懂全文。其中有些字必须加以说明,如:

第三行首二字略残,第二字存右半当是字。第五字起笔转处残损。末一字收笔甚长,摇曳而下。

第四行首字失上半,或是,或是

第五行下一字从,是字,是安详,是竦

第六行首字,中直剥断。字或释

第七行首字是,按《淳化阁帖》卷三庾翼帖字下半转折同此。又《急就篇》中字之首,笔作圆势,可证字的头。字。旁残损,尚存竖笔上端。

第八行首字右上残留横笔的左端。右下中二横亦长出,知是(称)字。第三字张丑释,但头过小字过大,且

首笔回转至中心顿结,实非字。按《急就篇》字及出土楼兰简牍之五月二日济白残纸一帖中夏暮字,俱同此。第四字右半残损,存一小竖的上端,当是字。

第九行首字残存右半,半圆形内尚存一点,知是字。

详观帖文,乃是谈论三个人,首先谈到多病的彦先。按陆机兄弟二人的朋友有三个人同字彦先(陆云与平原、与杨彦明书中也屡次谈到彦先,而且是多病的。见《陆士龙文集》卷八、卷十):一是顾荣,一是贺循,一是全彦先(见《文选》卷廿四陆机诗李善注)。其中只有贺循多病,《晋书》卷六十八《贺循传》记述他羸病情况极详,可知这指的是贺循。说他能够活到这时,已经可庆,又有儿子侍奉,可以无忧了。其次谈到吴子杨,他前曾到陆家做客,但没受到重视,这时临将西行,又来相见,威仪举动,较前大有不同了,陆机也觉得应该对他有所称誉。但所给的评论,仍仅止是躯体之美,可见当时讲究容止的风气和作用,也可见所谓藻鉴的分寸。最后谈到夏伯荣,则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如果这帖确是写于晋武帝初年,那时陆机尚未入洛,在南方作书,则子杨的西行,当是往荆襄一带去了。

这一帖是晋代大文学家陆机的集外文,是研究文字变迁和书法沿革的重要参考品,更是晋代人品评人物的生动史料。

一九六一年九月,一九六四年修改

 

附录:

《平复帖》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踌,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口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称之。夏口(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