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师精英班
抒情书法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5-07
抒情书法
刘庆红 刘斌
摘要:书法艺术化的关键在于“写”,写字有时间过程。书法是时间艺术,具有强烈的表情性与抒情性。抒情书法包括创作和欣赏两个过程,都和感情有关。书法创作有步骤,文字有次序,线条有节奏,节奏引导情绪。抒情书法作品感情化的线条笔墨与读者之间产生感情对应效应,唤起相似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抒情书法,喜怒哀乐,书法形式,书法意境,感情大餐,书法线条。
定义
书法是艺术化的汉字,书法艺术化的关键就在于那个“写”。写者,泻也,它是书法家内在情绪、感受、意志、趣味的流淌,流淌的结果就是那极富意味的线条和点画构成的书法作品。所以书法具有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抒情书法,是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它强调书法的感情表达和个性展示。在抒情书法中,书法家不仅通过字迹来展示文字的意义,更通过运笔、墨色和布局来传达个人的感情和心境。在抒情书法作品中,书法家在线条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个性感情。
书法艺术是对世界万物内在规律的抽象概括,书法文字表现出绘画所具有的空间造型美又表现出抽象美,抽象的特征保证了艺术家可以最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才,造型的特征决定了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既定结构的约束。
书法创作“写”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完成的书法作品固化了这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中书法线条和单字有方向、有节奏、有始有终,最终作品是按文字规范和文字次序呈现的。所以说书法是时间艺术,时间艺术具有时间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时间艺术具有强烈的表情性与抒情性,因为人的感情是在时间中运行的,与时间有着本质联系。
抒情书法,包括创作抒情书法作品和欣赏抒情书法作品两个过程,都和感情有关。创作抒情书法作品,记录了书法家创作时的信息和感情,真实的记录书法家的每个当下,记录下了书法家当下喜怒哀乐的心情。欣赏抒情书法作品,读者感受到书法家的笔触中所展示的生命的活态,以及这种笔触中包含的自然美和精神美,读者能体会到书写过程的美,并且能自然而然的沉浸在里面、愉悦在里面。
理论依据
艺术形象传达出艺术家体验过的感情,读者能感受到同样的感情,感同身受。是因为艺术包含人类共同的能接受能辨识的美的信息,这个信息传达人类能感受到的同样的感情,这个感情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合拍或相一致时,引起读者相似的审美感情。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克莱夫•贝尔说:“审美需要是作为一种积淀了的内在心理结构而存在着的,它一旦发现了合乎这种结构的外在形式,便会产生高度的愉悦,一种超出了功利需要、自然生存的满足的愉悦,即审美感情。”[1]
抒情书法的特点在于抒情书法作品感情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直接性。书法家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笔触之中,使每一笔、每一划、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表达可以是喜悦、忧伤、愤怒、平静等各种情绪,通过书法的形式得以呈现。抒情书法作品是书法家深层心理结构的表现,是创作者真性流露,是创作者的心理历程。欣赏抒情书法作品,通过书法家的笔触,读者感受到了书法家内心的感情波动。
创作有过程
书法创作“写”的过程,需要在时间中进行,是一个自然书写的过程。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时,字的线条和空间造型随时间展开,书法家思想活动与情绪起伏随时间流动,书法线条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同时推进,有方向、有节奏、有韵律。线条随书法家意识、情绪起伏变化,不断延申,自由流动。随着时间的积累,线条构成单字,单字组成文章,直到完成一幅书法作品。最终书法家意识、情绪固化在书法作品线条里,固化在书法作品的文字里。书法作品记录了书法家创作的整个运行过程。日本学者井岛勉说:“书法的完成,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原理,更是一种时间的原理。”书法创作在汉字点画结构的空间形式完成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的时序中绵延,它创造了节奏韵律,表达了人的情绪,它成为生命时间的载体。
书法家是如何将空间转化为时间的呢?这里有一个关键要素——笔序和字序。汉字有书写顺序,每一个汉字有独立的方块空间,也有构成这个空间的笔画的先后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等等,一字到数字,一行到通篇,虽然牵丝连带,往复缠绕,但时序却是不能乱的。在线的流走中完成一个个汉字的构造,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来表现书法家对文字形象的感情,抒发自己内心的心灵隐微。线条里流泻书法家内心的内在节律,书法家内心的律动和情绪流泻在这些变化万端的笔墨痕迹里,而书法家的心灵也在这些线条里自由徜徉。
书法有方向
书法创作有步骤,文字有严格的次序。创作过程是点画构成单字,单字组成文章,文章有章法,最终完成书法作品。创作中,线条的流动方向,单字的排列组合,书法章法的构成,这个有序的过程固化在书法作品里,给读者留下一种时间流动的印象,一种前后推移、具有内在逻辑视觉关系的时间绵延。线条的疾、缓、轻、重、方、圆,被串在一个统一的序列中,线条沿着字结构所规定的运动方向向前伸延。字有字序,字的聚、散、紧、松、平行、交叉等,整个书法作品记录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感情的起伏,形成了从头到尾、自始至终的运动过程,每幅书法作品都记录了书法家感情活动的过程。
书法作品中空白部分构成辅助时间秩序,这些形状、面积、角度不同的空间,构成一种视觉节奏,造成一种以空白形状为基本元的时间绵延。
线条有节奏
书法表现的节奏是一种纯形式的节奏,是抽象的节奏。书法线条耐人寻味,书法线条节奏感的构成多依靠运笔的速度控制,以及线条断续连贯,线条轻重粗细变化等,笔墨流泻的线条既是时间的,同时也是空间的。不断变化的书法线条,不断变化的字,不断变化的空间,创造了书法的节奏韵律。宗白华说,“书法的空间不是移写雕像和建筑里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于音乐和舞蹈所引起的一种节奏化的空间,这个音乐化、节奏化的时空合一体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魂灵。”[2]
节奏和情绪的关系
节奏和情绪的关系甚巨,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有力的媒介,甚至可以说,节奏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相同,而每种情绪有它的特殊节奏模式,节奏模式与感情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人心中的情绪变化能够用抽象的线条表示出来。书法家写出与内心的某种情绪感受相适应的线条时,就能把内心的情绪传达出来,固化在书法作品里。这些抽象的线条,人们一见到这些线形就会引起与之相应的感情体验,并在观者心中引起大致相同的情绪体验。
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相同,而每种情绪有它的特殊节奏模式,所以它们引起的生理变化和节奏,也大致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喜则笑而欢快,哀则哭而低沉,羞则面红而含于内,惧则颤抖而形于外。情绪发生时,生理心理的机能随着情绪会产生相应的动作倾向,这种和情绪相关联的动作倾问沉淀在人的心里,就成为形式化的情绪,称为"情感动作”。
“情感动作”是一种形式化的情绪,这种情绪最适合表现在书法的线条里。这样,书法的线条与形体结构同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就有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某种线条和形体结构正好反映了某种相应的生理、心理历程和感受。形式与情感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人心中的情绪变化能够用抽象的线形表示出来。
比如,发怒或激动时人的动作一般是紧张生硬的,喜悦时的动作一般是轻快柔和的,这些动作姿态经过长期反复的心理感受的概括和积淀,可以表现为某些抽象的线形,人们一见到这些线形就会引起与之相应的情感体验。
创作实践
抒情书法是一种融合了个人感情与书法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抒情书法作品感情化的线条笔墨与读者之间产生感情对应效应,唤起相似的审美体验。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内心的感情、思绪和体验,借着柔软的毛笔和洇染的纸的作用,把那种活力的“动”扣留下来,融入抒情书法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使得人人能欣赏,时时能欣赏。书法是写字,但其意义不在字,而在写。要学习和掌握抒情书法,需要不断磨练技艺、积累经验和感悟生活。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够真正领悟抒情书法的精髓和魅力,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抒情书法,有两层意思,一是书法家创作抒情书法作品,把感情写进书法作品里,把自己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固化在书法作品里。二是,读者欣赏抒情书法作品,提炼出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相关信息,感受抒情书法作品带有的情愫,想象作者创作时的动态过程,从而引发读者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变化,起兴感情享受。
创作方法
书法是一种心灵的写照,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张怀瓘《书断》也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书法创造中,线条变化与字的空间构造表现出某种宽泛的感情境界,自由灵活地将书法家的内在气质和个人生命情调带入笔墨。明代的祝枝山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书法家创作时“喜”“怒”“哀”“乐”的感情不同,创作的作品也相应地具有“舒”“险”“敛”“丽”等不同形式。“读”作品的“感情”,就是通过作品固化了的形式,想象书法家创作的动态过程。“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感情。
书法家在书写时,往往将内心的感情融入笔端,使得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他们或疾或徐,或轻或重,通过运笔的速度和力度来展现感情的变化和起伏。墨色变化也是抒情书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书法家通过调控墨的浓淡和干湿,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情氛围。在布局上,抒情书法也注重整体美感和空间感。书法家会根据文字的内容和感情需求,精心安排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使得整个作品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书法家在布局、结构、线条等方面下功夫,使作品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能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同时,抒情书法也注重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书法家在创作时,会运用各种书法技巧和手法,如点画、结构、布局等,使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和谐、均衡的美感。书法传达书法家特殊的感情,满足读者视觉经验的愉悦,是人性的一种非常本质的表现,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种升华的表现。这种美感既体现了书法家的艺术修养,也展示了他们对感情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形式美与意境
同时,抒情书法也注重形式美与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注重形式美,长期的生活积淀和艺术积淀,使古来的书法家总结提炼出一整套书法的审美规律,各种艺术处理的技巧,各种形式美的法则如:对比、平衡、交叉、疏密聚散、点线面的配合等,不管在哪一朝代哪位书法家的笔下,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意象是书法作品中的文字,书法意境是整幅作品的灵魂。书法通过意象来表达意境,书法意象的表达可谓是抽象而纯粹,但却至简而至丰。《易传》里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书法的这种丰富意味,正是因为“象”所具有的比语言更大的宽泛性和涵盖性。蔡邕说:“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社会意义
抒情书法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文字、感情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能够传达文字的意义,更能够展现书法家的个性、感情和心境。因此,抒情书法在书法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家的喜爱和追捧。抒情书法的魅力更在于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过笔墨的韵味和感情的共鸣,打动人们的心灵。它不仅是书法家个人感情的宣泄,更是人类共同感情的表达。因此,抒情书法在书法艺术领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欣赏
欣赏抒情书法作品,主要是看形式。读欣赏抒情书法作品,不仅能够领略到书法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感受到书法家内心的感情世界。
欣赏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尽管我们在看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时,我们主要是从纯视觉的立场去把握它的形式之美。但每个汉字所具有的含义,必然会同时跃现在我们的审美过程中,并作为一种综合因素作用于其间。
欣赏时凝神静观线条和字形的空间结构,遵从时间先后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从头到尾地推移目光,根据纸上的墨迹流走做出历时性的心摹手追,看如何起笔,如何运笔,线条质感怎样。线条如何接,如何转,提按顿挫,墨色交替等。书法中的用笔、运行速度、提按的运动等等,使它不仅有效地保持了视觉艺术的空间本色,还具有音乐艺术那样的旋律美和节奏美。
欣赏时,尽量同步地追寻创作者在挥写时的各种心绪神态、节奏和留在纸面上的韵律。从既成的作品线条构架出发回溯创作过程,甚至追想几百年前古人的创作情态。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有云:“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他懂得不但要赏其点画外形,还要通过点画振动追赏其“挥运之时”。
感受到抒情书法作品“喜怒哀乐”的朋友们,艺术品的“喜怒哀乐”是不受时间、地点制约的,艺术品的感染力是永恒的,值得拥有。克菜夫•贝尔在《艺术》中讲:“如果一件艺术品的形式很有意味,那么它的出处是无关紧要的。面对卢佛尔博物馆中萨默里安的人物塑像的壮观,他所感受到的狂喜与4000年前迦勒底的崇拜感受到的狂喜是同样多的。这正是伟大艺术的标志,伟大艺术的感染力是永恒的。……唯有伟大的艺术长久不变,永不失色!伟大艺术之所以能保持长久而又不失色,是因为它所唤起的感情是不受时间、地点制约的,是因为艺术王国与尘世间完全是两个世界!对于那些对有意味的形式很敏感的人来说,感动他们的形式无论创作于前天的巴黎,还是5000年前的巴比伦,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艺术的形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达到审美迷狂境界,却只有审美感情这一必由之路!”
作用
社会有多丰富、人类需要抒发的感情就有多丰富。艺术家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而且以心灵体验感悟生活现象,以自己良好的感觉和自己特定的理解,通过成功的审美意象的塑造,创造出美的艺术作品。抒情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抒情书法表达了艺术家的愿望和感情,给人蓬勃的联想和心境。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通过抒情书法,人们可以感受到书法家内心的世界,体验到一种超越语言的精神交流。
书法家创作抒情书法作品,宣泄感情,可以释放压力,消除焦躁,恢复平衡。抒情书法作品诱导读者感情,引发感情活动,使读者压力释放、焦虑减轻或消除,使读者感到轻松愉快。总之,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书法家张旭写作草书,“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卿,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在学校、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悬挂抒情书法作品,以‘喜’‘乐’的书法作品来调动人们的喜乐感情,调节大众感情,传递正能量。书法书法传递了人类共同的感情与思考,潜移默化中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美感和精神内涵。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参考文献:
[1][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江苏教育出版社 译者: 薛华,2005-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刘斌.《心路》刘斌抒情书法作品展[展览].兰州:甘肃美术馆,2016.9.
[4]刘斌.书法解读—“传情达意”刘斌楷书作品展[展览].网络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