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房

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自然美和文化美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5-06

 

自然美文化美

 

刘斌

 

摘要包含自然美和文化美。自然美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相一致,是客观的。文化美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文化美是主观的。自然美是形式,自然美使人真性流露。文化是有意味的形式,文化美感动心灵自然美调动人的情感,文化美调节人的情感。自然美可以单独存在,文化不能单独存在。自然美和文化美相结合产生伟大的艺术

关键词美,自然美,文化美,形式,艺术,有意味形式,情感。

 

一、

 

包含自然美和文化美。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文明愈向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愈趋现代,人们审美心理愈是崇尚自然美。

自然是客观存在,自然现实事物的美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美的根源。自然美的本质是形式自然文化的基础,自然是艺术的灵魂。

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自然美,在自然美基础上创造的符合人类文化需求的的形态文化文化信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文化,文化美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文化是文化认可的传统和行为。文化是主观的,文化符合人类有意识美的愿望文化包含艺术。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的产物。艺术表达自然美,艺术传达文化美艺术表达的自然是人类通用的语言。

艺术美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使美和审美主客观统一艺术品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进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艺术美是艺术家在反映和创造过程中凝聚并显现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自然美和文化美。如一株梅花,它本身只是美的条件客观,还必须加上观赏者的情趣主观,成为梅花的形象,才成为美成为艺术品

郑板桥的眼中之竹是自然美,郑板桥的胸中之竹自然美和文化相结合,而郑板桥的手中之竹则是艺术美。从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整个过程自然美基础上创造文化并创作艺术品

 

二、自然美

 

自然美是客观存在

自然美是客观的,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自然美自然物自然呈现的不受人力影响的美。自然美是形式是和谐,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美的根源。自然美符合人与自然运动规律自然美符合人的本性、天性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合拍或相一致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是通过人的DNA遗传的,是人的本性、天性自然美层次人类的认知,是人类的共是大美,自然美是绝对的美

感受自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自然美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相一致产生潜意识,人机械地产生审美感情。这个审美感情符合人的天性,叩动心灵,使人赞叹惊呼使人真性流露。英国美学家博克说:美大半是物体的一种性质,通过感官的中介,在人心上机械地起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仔细研究在我们经验中发现为美的那些可用感官察觉的性质,或是引起爱以及相应情感的那些事物究竟是如何安排的。[1]无论人们是否曾体验过大自然之美,都会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感受自然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自然美与人的内在心理结构、情感运动有着内在的同一性。人们感受大自然之美是静观静观是感受体验,不是思考。我们站在瀑布前,从大自然的流动方式里面,去感受和我们精神意识流动方式之间的关系。自然美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情感运动相合拍或相一致的时候,同构共鸣便产生出审美感情

自然美可以单独存在,自然美是指原生态自然景象中的美,用美学的专门术语来讲,是指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对人来说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日出东方,夕阳西下及各种自然的形式因素等都属于自然美。人化的自然与艺术化的自然,经过人加工改造的自然,与人力相关的自然的存在形态,自然美和文化美相结合

艺术表达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物象在艺术家头脑中产生的审美形象艺术家观察自然,去感受、去体味、去回应自然物象所散发的信息,主客体交融,提炼出自然美的形式。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创造出鲜明生动、有个性面目、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更多是凭直觉、凭淳朴的情感去追求和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艺术表达的自然美,是对自然美地模仿。艺术表现的自然美,要合乎自然,表现万事万物的不失物象之本性不失自然之美艺术是自然美和文化美相结合,艺术包含模仿的自然美的成分,包含文化美的成分,艺术是自然美和文化美有机的统一体。艺术中自然美和文化美所占比例不同,艺术表达的美的信息不同。自然美所占比例从大到小,艺术传达自然美的信息从大到小,艺术自然美成分减少,文化美成分增加。

艺术表现的自然美,艺术化的自然不是自然物象本身李可染艺术家选择物象必须是很严格的。要选择生活中最美好、最典型的部分入画,一幅好画是精萃事物的集中[2]。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当你走遍了名山大川,才能从万千气象中取材,精萃而集中地反映出祖国河山的壮丽。把人引入艺术的境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横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中国艺术崇尚道法自然西方艺术探索自然的

自然美是形式

自然美表现为形式规律比例等。形式质精华,实质东西。形式自由的、合理科学的完善的、和谐的康德所说的美就是这种形式美,所以他称之为自由的美。狄德罗称它为绝对的美、独立的美。当自然美的形式和人内心相合拍,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相一致便产生了审美感情克莱夫贝尔指出:自由的形式成了接通个体与社会、有限与无限、个别与普通、暂时与永恒的中介。通过这样一个中介,我们便走出了 小我,进入了 大我;脱离了日常感情,进入了与大自然、与他人、与整个人类社会贯为一体的崇高的审美感情。[3]

一切美都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的程度,在不同形态的美的事物中,却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地说,在自然美中,形式的地位就更为重要和突出。自然美的内容,在多数情况下,显得比较隐约、模糊。自然美的内容之所以不明确,原因在于自然物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类有意识地加工的结果;在文化美中,内容跟形式比起来就更占有决定性的分量;在艺术美中,要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在艺术美中,形式美是指美的存在方式,包括两个相关的内容,即色、线、形、音自然物质材料的美及其在空间、时间排列组合上的形式规律的美。

自然美使人真性流露

自然美与人的内在情感运动有着内在的同一性,人们静观自然之美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运动相合拍或相一致的时候,同构共鸣便产生出一种审美感情无论这个感情是否是人类体验过的,这个感情扣动人类心灵,使人真性流露。

人类有共同的感情。艺术形象传达出艺术家体验过的感情别人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感同身受。是因为艺术包含人类共同的能接受能辨识的自然美的信息,这个信息传达人类能感受到的同样的情感,这个情感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相合拍或相一致从而引起人类相似的审美感情。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克莱夫贝尔说:审美需要是作为一种积淀了的内在心理结构而存在着的,它一旦发现了合乎这种结构的外在形式,便会产生高度的愉悦,一种超出了功利需要、自然生存的满足的愉悦,即审美感情。[3]

审美过程为何必然伴随情感活动,中国传统美学以生命哲学认为外物的生命情态与人的情感能交互感应,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中国感物动情说,则以承认万物禀有生机、生气为前提,尊重外物自身的感性特征。审美过程被理解为物我双方交流共感的过程,在物我双向交流中捕捉对象的生命情态。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三、文化美

 

文化美是主观意识

包含自然美和文化美。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符合人类需求的的形态文化文化信息。文化是主观的,文化是人们在文化层次的认知和表现,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符合人类有意识美的愿望;文化美来源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文化美具有社会性;文化美是大众的,是民族的,是国家的;文化美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美;文化美是人类对自然物象概括、总结、提炼、优化的结果,是有意味的形式文化美,启动心智,使人产生种种感悟、种种联想、种种感情文化美感动心灵,使人热泪盈眶使人低头沉思

文化美是主观的,黑格尔对美下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文化美的主观性,是指客观的对象提供了一个条件,可这条件本身美不美,只有加上我的主观的意识,使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才会美,文化认可的才是美文化美是美感决定美是否美,在于主体的心理感受,在于主体的情趣是由主体的文化认识决定的。如梅花的美在于观赏者,而不在梅花本身文化不能单独存在,因为没有能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化文化社会性是指美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

文化传承文化

文化包含信息,包含文化信息。文化包括经济、政治、宗教、科学、哲学、艺术等熊秉明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意志与创造欲望在实际世界中的体现,也就是这个民族的人生观、宇宙观、思维方式、抒情方式等的具体表现。[4]文化最大的作用是载道,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期望,表现个⼈的思想情感传递思想、观念和要求。

文化赞美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艺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艺术作品社会功能,是艺术对自然、对人生、对世界的观照,是艺术家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人文情怀与价值担当。宗白华说:因为艺术的创造是人类有意识地实现他的美的理想,我们也就从艺术中认识各时代、各民族心目中之所谓美。[5]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赞美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有意味的形式

自然美是形式,艺术家赋予其文化意味和情感,创造出的文化化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人们研究总结的美的因素、美的构成,有意味的形式把创作者的文化和感情传达给我们有意味的形式由两个相互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形式意味。形式指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自然美),意味就是艺术家的文化养、艺术追求和情感表达。

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把自己的文化素养、亲身感受的某种体验、感情等,用艺术语言固化在作品里,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把艺术家的涵养——知、情、意一一传递出来,进而被读者感知。只要艺术家主观上认可的或觉得有意味的,就可以在艺术中出现,而不管它是否是现实中具有的。

文化调节人的情感

社会有多丰富、人类需要抒发的情感就有多丰富。艺术家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而且以心灵体验感悟生活现象以自己良好的感觉和自己特定的理解通过成功的审美意象的塑造创造出美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凝聚和显现的自然美和文化美表达了艺术家的愿望和情感。艺术作品给人蓬勃的联想和心境,触景生情的追述和融入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同样的审美感情,人们感同身受。

艺术唤起人们审美感情的过程,朱光潜认为是在审美观照时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他说:在聚精会神的观照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有时物的情趣随我的情趣而定,有时我的情趣也随物的姿态而定。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还震荡,全赖移情作用。[6]

审美活动体验活动,人们被唤起的审美感情可以调节人的情感。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艺术品的意味,艺术品传达的美的信息满足人的心理要求,符合人的愿望的时候,人们便产生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情文化美包含有意味的形式和文化内容,有意味的形式和文化内容能单独唤起人的审美感情有意味的形式和文化内容能同时唤起人的审美感情。

 

四、总结

 

现实生活中的美包括自然美和文化美。自然美是客观的被动的,自然美符合自然之理,自然美是人类共有的美的唤醒。文化美是主观的,主动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符合人类需求的的形态文化美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美,相同文化不同的时代有相似的文化美。文化美和自然美相结合,文化美才能更长久。

欣赏自然美不需要有文化修养,因为人是机械的感受自然美,是静观。欣赏文化美,需要读者有文化修养,不然看不懂。自然美常看常新,感受自然美,常使人心情舒畅,使人赞叹惊呼无以言表。文化美不断更新,感受文化美使人热泪盈眶使人低头沉思。自然美是现实主义从心;文化美多是浪漫主义,从眼。艺术作品中自然美成分所占比例越大,艺术表达越接近。艺术作品中文化美成分所占比例越大,艺术表达越接近历史前进人类自身及其生活在一天天美化。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李可染.国画意境论——李可染画语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克莱夫贝尔.艺术[M].江苏教育出版社 译者: 薛华,2005-2

[4]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9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朱光潜.谈美.中华书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