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不忘初心 登高行远——北大《文化书法》新卷出版暨书法所成立十八周年座谈会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1-11-08

 

不忘初心  登高行远

 

——北大《文化书法》新卷出版暨书法所成立十八周年座谈会

 

 

2021年11月6日下午,王岳川主编《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出版暨北大书法所成立十八周年座谈会在北大书法所举行。程郁缀、王岳川、时胜勋、叶欣、萧华、李优良、杨龙、苏洪强、翟鹏玉、王晓南、王稼丰、程立斌、刘巍、韩志华等北京大学书法所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等参加座谈会。

 

《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封面

 

座谈会现场

  王岳川教授首先就《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的编辑情况,就所收录文章逐一做了介绍和评点。本期《文化书法》为《文化书法》总第5期,共收录文章20篇,自2021年6月定稿提交出版社以后,出版社非常重视,加快了出版进程。王老师表示,本次出版座谈会一方面是介绍《文化书法》新一期编辑出版情况,就书法所成立十八年来坚持办刊的经验和问题展开讨论,以期高标北大书法正能量,精益求精扩大影响;另一方面是借此机会重温北大书法所创立之“初心”,十八年来发展的艰难历程,立所“十六字教学理念”的形成和推进,书法高等教育、学术教材出版和海内外师生书法展的扎实工作,对当下书法界问题提出有分量的美学批评,团结一致推进国学文化与书法美育建设等。

 

王岳川教授和程郁缀教授讨论《文化书法》编辑出版情况

之后,北大书法所师生就《文化书法》新一期出版与北大书法所成立十八周年进行座谈,发言摘要如下:

程郁缀(北京大学社科部原部长、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书法所名誉所长):2003年书法所成立,当时我正担任北大社科部部长,金开诚先生任所长,王老师任副所长,2008年金开诚先生去世,社科部批准王岳川接任所长,我要求王教授按照季羡林先生、金开诚先生的既定方针办,当仁不让担起书法所的文化书法发展的重担。王教授在书法所成立后十八年来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成绩斐然,有目共睹,提升了北大文化书法在书法界的地位。

 

程郁缀教授发言

我是研究诗歌的,主要做唐代诗歌研究,主要精力不是研究书法这方面的。但是我认为:一,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遗产,我还写过一篇文章论述这一点。我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书法是国学中的最精华的精华!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特有的一个遗产。我曾经说过两句话,汉字乃华夏之瑰宝,书法为国学之精华。可见书法文化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二,我们北京大学书法所一定要坚持北大精神,第一要走正道,弘扬正气!我特别反对丑书。我自己觉得,书法还是以经典的篆隶楷行草为主去写书法,应该由历代经典入手,这样路才正。北大书法所也要坚持走正道。王岳川教授在十八年前书法所成立时提出“文化书法”观点非常重要,其后紧接着提出十六字教学理念:“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我非常赞同。我曾经在几个重要场合称赞过他这个提法。特别是岳川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岳川书法展”的时候,他让我讲话,我特地精心准备了一个长篇发言,现场发言反应非常好。我认为王岳川所长一直坚持弘扬北大精神走正路,我们很放心。三,北大书法所十八年来之所以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登高行远,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作风——“所办公会”(由名誉所长、所长、副所长、办公室主任组成)集体决议、集体领导、相互监督,随时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杜绝独断专行拍脑门决定,杜绝危害北大书法所声誉的事情发生,使北大书法所能够迅速提升正能量,并在中国书法界开出一片新天地。四,在座的朋友们,我们北京大学书法所需要我们同心协力把它办好。北大书法要办下去,离不开理论原创高度和领头人的学术地位。岳川教授中西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非常精到高远,他是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还是上届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在书法创作实践上,他的书法不断精进越来越好。我与他是非常好的朋友,这些年我看他的书法是“中年变法”——过几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升、不断超越昨日之我,这样虚怀若谷不断精进,我们会看到他的书法更加具有北大人的学术高度和审美风范。

所以,在座的朋友们,我们以后要同心同德把“文化书法”坚持下去。我们知道,北大书法仍在蓄积中的力量大抵不能改变书法界什么大的现状,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要坚持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把“文化书法”的大旗扛下去!我们只要坚持下去的话,必然会有正能量成果的。所以,我愿意和王教授一起与在座的师生们、朋友们把“文化书法”长期坚持做下去。时胜勋博士人非常好,他为人很正派厚道,在各方面工作细致深入,也很任劳任怨,今年一月我与岳川提出由他担任副所长。书法所能有今天,除了王老师举旗帜,胜勋也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我希望胜勋下一步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方面再进行提高,做出更大的成绩,任重道远,把我们北大“文化书法”精神继续弘扬下去。

王岳川(《文化书法》主编、北大中文系博导、中书协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战略学会艺专委副理事长):谢谢程老师。程教授德高望重,是我们的名誉所长,他这番话语重心长,意义重大!他要求我们坚持“文化书法”正路,北大文化书法旗帜不能变色!我从书法所成立到现在十八年来一直负责书法所的工作,我们经历了社会上对北大书法的不理解甚至攻击,我们以我们不断取得的成绩回答了社会,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全国高校同仁的认同,赢得了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教育部书协的信任和支持。我常想十四年前,我去301医院探望季羡林先生,在住院病房季先生为北大书法所题字“文化书法”的感人情境;我常想到十二年前我去北京医院看重病在床的金开诚先生,他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把北大书法的正能量弘扬下去,不能变味!不能走形!正是有了北大这些大师著名教授的学术加持和鞭策,我们书法所这十八年来才会在风风雨雨中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2006年1月8日,王岳川在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

 

2007年8月,王岳川与季季羡林对话

 

季羡林先生在301医院题写 文化书法,2007年

 

季羡林先生在医院题词 文化书法,2007年

 

王岳川著《季羡林评传》

 

王岳川与季羡林先生、张岱年先生

 

王岳川与金开诚先生

在今后长远发展中,北大书法所工作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要选作风正派、学术水平很高、坚持文化书法正路的同志来继续发展和推进北大“文化书法”,绝不允许将社会上那些丑怪荒诞的东西拿来,变味甚至影响北大“文化书法”。如果那样,我们将按照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最新文件的相关规定办理,得到社科部乃至学校支持加以全面批评整顿。各位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我们要团结一心,继续做好北大书法所的各项工作。

时胜勋博士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两年艰苦支边奔赴西藏,任西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成绩斐然。他从读研到现在,在北大二十年勤奋著述耕耘不辍,已出版学术著作六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完成多项国家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是得到美学界、文艺理论界认可的有理论创新、有美学高度、坚守书法正能量的中青年学者。时胜勋担任北大书法所办公室主任十几年,任劳任怨,作风正派,工作效率高,得到书法所师生的一致好评。去年,他被批准为(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理事,参与书法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他申报中国书协会员的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他有感于书法界不断流行几年而过的世俗书风,试图从根本上加以澄清和改变,决定静下心来,利用最新出土文物,从汉字源头根本入手进行书法研究。据我所知,他除了即将出版《姜夔<续书谱>美学研究》外,正在撰著《甲骨文字书法美学》、《青铜器铭文书法美学》等。我相信以他的宏阔的美学理论视野和坚定笃实的学术正气,一定会早日完成这几部大著的出版,定会在书法界形成北大“文化书法”的新高度。

我们希望季羡林先生、金开诚先生开创的北大书法所,能够在正派正直正能量的新一代手上延续下去!我们希望北大“文化书法”能够在从北大走出来的500多位书法研究生、精英班学员、访问学者,以及众多书法名家顾问、特聘授课书家、北大书法教学软件研制专家中,持续有效地推进“文化书法”大发展。我们不忘初心,将不愧于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不愧于国家美育战略全面展开,不辜负教育部书法进入中高考2亿多中小学生期待的眼光。这也是我们“回归经典、守正创新”的中国身份立场体现,我们将至始至终坚守我们北大“文化书法”之根本——“正”!

 

旅韩书法家叶欣、北大书法访问学者李优良

叶欣(《文化书法》编委、旅韩书法家、中书协会员):很荣幸能来参加这次会议,首先祝贺王老师当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同时再次祝贺王教授前不久在韩国全州举办的“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上,获得第一名金奖!在韩国影响非常好,提振了北大书法所在世界各国的知名度和书法重量!书法教育话语非常重要。我主要在韩国从事书法研究教学,我觉得中国对韩国书法了解还不太充分。再加上韩国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对韩国书法关注很少。我长年在韩国,我觉得应当借《文化书法》出版的机会,能够把韩国的书法介绍给咱们中国书法界。中国文化和书法对韩国影响很深,当然有些东西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变形,我觉得可以把这些不太正确的地方给他们指出来,或者介绍一下,我就想这件事应该是有意义的。我后来在王所长提议和鼓励下想写一本《韩国书法史》,一直没写完,各种因素限制,很难写,至今还是没有完成。比如韩国历史上有一个书法家叫金正喜,非常厉害。他的字受中国的影响很大,清朝书风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在韩国地位上类似于王羲之,可谓家喻户晓。但因为他太倾向于中国,所以有韩国书法家就专门写文贬低金正喜。但韩国书法家又是受到金正喜的影响的,他们心里面很纠结,又打压人家,又学人家。所以韩国书法史涉及中韩文化政治艺术观念等,不好写。

北大书法所在韩国影响很大,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名校,韩国书法界都知道王教授在负责北大书法所,尤其在理论上又很有独创性,在韩国书法界影响很大。刚才程教授提到书法所“文化书法”的宗旨,我觉得提得非常好,“走进魏晋”。魏晋时期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艺术角度来讲,或者说从文字发展史上来讲,有一个大的基因突变,隶书之前是古文字,隶书以后是今文字,是结构上一个大的基因突变。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为什么王羲之历史上非常重要,就因为他在这个时候创立了新体书风,从他开始到现在基本审美上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大的基因突变。虽然王羲之是新体书风,但他是站在转换的那个点上,还带着古意,就是新和旧的他都有,后来人为什么总学不过他,后来人怎么写都写不过他,关键就是在于我们对他之前的魏晋古的东西学的少、看的少。魏晋属于从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走进魏晋”非常重要,不是简单地走进魏晋,走进王羲之,它里面很多书法史的内容,还有各方面,我觉得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对学书法的中外人士可能会有更大的帮助。

李优良(北大书法访问学者、《人民艺术》主编、《文化书法》编委、中书协会员):今天非常高兴。对我来说,看见这个杂志我们很亲切。我一直担任《人民艺术》主编,做报纸做杂志。我觉得我们有了这份刊物,就有一个文化核心,一个美学向心力。我们自己也要给自己压力,督促自己,要写重头文章,发表在《文化书法》里。同时,也希望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把“文化书法”这种正能量声音传播出去,让“文化书法”在社会上有他的话语声音的存在。从文化层面来说,我觉得程老师说汉字是中国文化认知与表现的最基本方式很正确。但现在会有丑书、怪书现象弥漫,说明我们整体社会的审美辨别力很差。一些人小时候没有正规学书法,没有解决书法审美眼光眼界问题,所以整体的社会审美就很差。其实不光是文化层面,它涉及到价值观层面,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怎样辨别美丑,这个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价值观偏差,拉低了当下中国书法的境界。我认为,北大书法所在北大这样中国最高学府,应该有它独特的正能量声音和更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在王老师的领导下,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把书法所办得更好,在全国范围内提振北大文化书法的声音,不辜负王老师的培养和期望。

 

北大书法访问学者萧华发言

萧华(北大书法访问学者、《中国艺术报·少年书画专刊》原主编、《文化书法》编委、中书协会员):我认为“文化书法”这一个好理论,它必须有人去实践!我长期坚定地在我的书法教学中,作为“文化书法”理论的实践者践行者!北大书法所王教授提出的“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是一个多么重要多么透彻的理论,我一直是实践者。第一,我觉得技法的层面必须学经典,我主要是写魏碑,后来开始有意识临颜体,这就是回归经典。王老师很早对我说,不要仅仅写书协展几个评委感兴趣的魏碑,也要写亿万中小学生必须学书法的唐楷,后来我就反复临颜体,写了五六年,领会日益深入,对我帮助特别大。我这几年对颜体那种浩然之气、磅礴之气感受很深。从魏碑到颜体,我这些年对书法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了,王老师文化理论有重要引领指导意义。我做青少年书法教育快30年了,招一些书法专业的老师,但我发现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书法学生普遍存在一个“眼高手低”现象——讲西方现代派洋理论多,但书法具体实践不行,临写经典完全外行,只会一些皮毛和常识理论,实践很差。书法怎么起笔,怎么调锋,怎么收笔,怎么提笔,都不会。其实,他们在学校上学很多都是老师讲不清楚的,老师甚至不给做示范。所以,我们的“文化书法”是有理论有实践的,十六字涉及教学的理念,创作的理念,包括怎么继承,怎么发展,很全面了。所以,我觉得文化书法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们这些以实践为主的教书法的老师们大有帮助。

王岳川:我补充几句。萧华老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提到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书法理论不能只崇拜洋人的理论,要理论与书法实践相结合,不要仅仅是写字,而要看到写字背后的历史、文化、美学的内容。纯粹以书写形式来界定书法是不符合中国书法文化实际的,大都是浅薄的西洋舶来品。形式主义在20世纪出现,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之类,强调形式忽略内容的形式至上主义。于是,西方现代派把艺术“审美”转变为“审丑”——不愿意看到过去的艺术歌颂田园生活的美好,而将艺术变成“荒诞”的艺术——艺术表征出来形态的比生活形态更加丑陋:立体派画的人已然成为了三只眼睛;蒙克《呼号》中人站在桥头惊恐至极以至于眼睛脑袋都大为变形;“野兽派”绘画在变形夸张中表现出对战争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恐惧,一切都是丑陋的而且越丑越吸引眼球!可以说,形式主义和现代派在西方都是过时了近百年的东西,有人却当成书法形式主义宝贝,可见盲目崇拜西方把书法弄成西方美术一路的危害有多大。其实,形式主义在西方很快就被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给超越扬弃了。西马以后的西方文论和美学非常在意作品的内容——社会性、思想性、话语性的内涵。当下应如何看待西方形式主义和现代派呢?应该如何警惕“丑”像瘟疫一样在全球流行泛滥呢?如果把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学艺术弄得“怪力乱神”脏乱差是否可以呢?当然不可以!因为这除了恶心和浅薄以外,没有更多的新思想诞生,没有对整个西方文化史和艺术史走向的准确定位。

 

                      

王岳川著《20世纪西方文论》 

 

王岳川著《当代西方美学主潮》

我们不应该跟在西方形式主义和现代派后面迈上这条丑怪形式不归路,而应该用生态文化精神去重新审视世界艺术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一方面要求自然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要求人的精神生态平衡。就此而言,我们“文化书法”不仅强调社会性,还要强调文化性,更要强调中国身份性,审美立场性。今天西方文艺理论研究越来越强调文化性,提出了很多新观点,国内书法界美术界却对此了解很不够,比如生态美学、深生态学等等,就空前强调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艺术文化性、诗意性等。在“后东方主义”时期,具有东方思想的生态美学和生态文化,应该化解人和他人、人和自己、人和自然的冲突,走向审美的诗意人生境界。所以萧老师提出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很好的想法。书法有“道”,不能做过时的形式主义理论,也不能只关注技法,而是要注入思想性、文化性的充沛内涵,促进技术升华以达到“技进乎道”的高妙境界!

王晓南(北大书法高研班学员、博士、著名音乐家、中书协会员):很高兴来北大参加书法所座谈会。书法所成立十八周年了,风风雨雨十八年,书法所坚定走过来真的不容易。成立之初就已经王老师提出了“文化书法”的理念,紧接着又提出了16字教学理念,起点非常高!我觉得16字很完整,你必须要走完前面“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这几步,才能达到“正大气象”的高度。每四个字,每一组都能指导着我们走向最后的这条光明大道!你回归了经典,就必须要走进魏晋,你守正以后才能谈到创新,不守正你怎么去创新?创新不是说无意义的去创新,一定是在这守正的前提下,有了传统经典的支撑高度,才能冲出井底之蛙的自我藩篱和局限,上升到“正大气象”大美!我觉得这跟我们的音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是我们学音乐也是这样,一开始你不用传统的东西,学一些流行的东西,最后你没有办法达到相当的境界。所以传统经典对于文化来讲,对艺术来讲,非常重要。书法不仅仅是写字,离不开它的文化的积淀,这就是北大王老师坚持的“文化书法”。

 

王晓南博士发言

我觉文化书法影响力和范围还可以再扩大,看如今各种展览都是当下流行的书风,千篇一律,很多年轻人还在迷茫地仿效这些,他觉得那是一个捷径,很快就让你写丑后出人头地。而北大书法所坚持“文化书法”,顶着各种压力一直走到现在,很不容易。到了今天,随着我们国家的文化繁荣,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自省、自信不断地加强,正说明我们北大书法的教育理念是顺时代而行,是正确的。我觉得北大书法所书法大雅之美的美学原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其前瞻性和坚守性——坚守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和经典书法的不可超越性!不光是在书法界,我觉得是在整个艺术界,整个在中国文化界,都应该尊重传统、传承经典。历代积淀的经典来之太不易了,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很多东西是西方没有的,国人应该珍惜。我们也去欣赏别人,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我们的自己,要先把我们自己的东西搞明白了。我觉得30多年来,一些人一直用西方观念来套我们中国文化,这蛮可悲的。但是,好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高层和全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已经跟前十几年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非常欣慰。还有,现在网络泛滥时代,纸质出版物越来越少,我们必须要坚守《文化书法》刊物出版的可持续性。我有一个提议,《文化书法》已经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可以多方面约稿,吸收与书法文化有关的文章,扩大刊物的影响。

杨龙(北大书法访问学者、《文化书法》编委):我简单说几点,一是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尤其对书法里面文化理解。西化改变了中国文化,言谈举止观念等等,但是我们的书法是改变不了的,如果暂时被西化改变,也一定会毫无疑义地回归的。二是书法本身发展的态势,应该以文化做引导,如果把书法纯美术化,是完全是没有前途的。书法是文化也是广义的艺术,但是绝对不是纯美术(Art)。如果说书法不是美术,全中国人民都同意。书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属性,无论西化派如何否定,都没有用!第三,我理解文化书法三个层面,一,书法是文字的美化雅化的高超艺术;二最关键是它的内涵载体是文化,它的内容经史子集不可能不是文化;三,新出的《文化书法》刊物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好,希望刊物能把文化书法的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开来,广大的书法界人士渴望听到北大“文化书法”的空谷足音!

 

北大书法访问学者杨龙发言

韩志华(北大中文系博士后、北大英语系博士):十年前,在北大美丽校园常常看到程老师,非常亲切。我是北大外语学院辜正坤老师的博士,王老师的博士后。两位老师的道德学问,给我影响很大,整个人也变得温文尔雅。这些年主要给大家讲授文化自信、文化安全讲座,这是辜老师中西文化比较和王老师文化战略学术思想的传承。两位导师做学问的坚守精神和正大气象,对我影响很大。我主要研究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安全课题。目前,大众传媒,自媒体传播成为热点。但我始终认为,传媒是技术。技术越好,平台越高,对传播内容和品质要求越高。我们都在强调传播机制、传播效果、传播受众,但关键是思想价值,否则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韩志华博士发言

文化书法本身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因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和指纹,北大倡导“文化书法”,很大程度上是要书法回归文化本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冲工具理性给人类造成的精神生活缺失的最佳方便法门。谈到书法翻译问题,书法是艺术、是审美、是心灵感应,既是感受,这一层面根本不需翻译。艺术交流是高级交流形态,不太需要语言叙说,也无法叙说,是不可译的。书法作品,那种扑面而来的气息就是一切,大家的感受就是最上乘的翻译。十年来,我深受王老师书法影响,喜欢王老师书法作品传达出的“精气神”,尤其是他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那幅巨大的《临王羲之<兰亭序>》,高达四米,宽有十二米,气势夺人,非常震撼!这就是中国文化经典传承中的文化自信,是推陈出新的最佳表达!这种大作品传出去,比写论文讲道理要直观得多!总体上说,这期《文化书法》里有很多书法作品效果很好,让人感受到书法之美,激发人正向的审美兴趣。祝愿北大书法所和《文化书法》越来越好!

刘巍(北京大学书法硕士、《文化书法》编委):正逢书法所建立十八周年,我们迎来了《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我感到很荣幸!王老师是我的恩师,是我的书法引路人。我本科读的是中文系,在读书法研究生班时,每次听到王老师的课,都会收获很多,使我对书法及与其相关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听到那么多书坛有影响力的中书协主席副主席们讲课,尤其是能够听到程郁缀教授的诗词课,能够和王教授众多的博士、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一起学习,我觉得这是一生中最荣耀的事情。我的硕士论文是以古代书法批评理论为研究方向,王老师不仅在我在读期间对我的学习研究做了细致指导,在我平时给学生的书法教学中,也给我提出了教学发展的指引,指明了方向。希望今后能够在书法教学上全面阐释与实践王老师“文化书法”理念,通过文化书法的推进,使得北大精神传播久远。北大“文化书法”理念,我认为非常符合现阶段中国梦的国家观念和理想,王老师出版了几十部重要著作,我在反复的阅读与学习中,越来越感受到这些思想的力量与深度。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书法的发展,王老师在近二十年前就有了深入高迈的思考。王老师《发现东方》《文化输出》《大国文化复兴》《后东方主义与文化复兴》《书法身份》《书法文化立场》等大著中,对东方文化的身份,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发展、对书法文化的未来一直以来都有着清晰且深刻的体认。王老师对中国的书法文化发展饱含着文化深情与发展前瞻性,是远远超越当下各种“怪力乱神”的。北大书法所从建立到现在十八年来,王老师倾注了非常多的精力,也为书法所创造了众多的辉煌。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各尽所能,全面深刻地阐释“文化书法”这一理念,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文化书法”,为书法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苏洪强(北大书法访问学者):非常高兴参加书法所座谈会。祝贺王老师当选(教育部)中国教育战略的理事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希望王老师多呼吁下,让大学书法专业的毕业的书法老师能够进入中小学任教。我昨天阅读了一篇您十几年前在美国与李泽厚的对话,这个里面我有一点感受很深,你和李泽厚先生都提到了,怎么把审美和人文结合起来,进入深层的文化结构里面去。我觉得这是非常的好的一个想法,如果把艺术和人文结合起来,这个是非常好的。我再讲一点,我建议吸收师范院校的一些书法老师,师范院校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学中文的,他们比较认可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书法,他们赞同书法文化,在这方面可以做些普及推广工作。

翟鹏玉(北大书法访问学者):《文化书法》是很有特色的刊物,是坚守中国文化的一个阵地,向着书道的境界去实践、去扩大,而且王老师很多高水平的老师学生在继续做文化书法,给了我们希望,我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共同推进北大文化书法的发展。

 

与会人员程立斌、翟鹏玉、苏洪强讨论《文化书法》

程立斌(北京大学书法硕士、《文化书法》编委):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首先,祝贺北大书法所成立十八周年!十八年来,北大书法所始终坚持“以文化为本位、以重塑文化精神、重构文化身份为目标”。这十八年里,王教授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在王教授的主持下,北大书法所出版著作、招收学员、培养访学。许多年来,书法所培养了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这些立志于书法实践和书法教育的俊彦英才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实践着并宣扬着北大书法、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作为中国文化教育的最高学府,北大始终站在中国文化的最前沿和最高处。无疑,作为最高学府旗下的北大书法自然引领了时代书法文化的潮流及价值取向。其次,祝贺《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出版。北大书法所倡导的文化书法是新世纪应时而生的书法教育纲领和书法文化身份的体现。《文化书法》的出版不仅在北大书法所是一件大事,在中国书法界也应该被视作一件大事。当今社会,大学书法教育依然存在让人担忧的地方,一些院校为了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全国各类书展,完全淡化文化教育和书法基本功训练,另辟蹊径,只关注比赛,从全国各地特聘一批国展高手直接参与教学,过分重视书法作品的形式和书法作品的打磨。社会书法教育也是问题重重,媚俗、功利,完全侧重于技巧训练而缺乏理论教育和文化熏陶,学生学到的只是笔墨技巧,而对于书法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文化渊源却知之甚少。在当今社会书法“怪相”频出的现实环境下,文化书法概念的提出给整个社会的书法和文化生态注入一个新的书法文化语境。可以说,文化书法就是新世纪书法界的思想启蒙。王教授十几年前在创刊号《文化书法》中说,文化书法的提出,意味着中国书法不仅有了自己的跨文化的国际视野,而且有了文化价值担当的书法身份立场。因此,文化书法之“十六字教学理念”也可以看作当今中国书法的定海神针。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引领了时代的书法审美的潮流;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对当代的书法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范畴。最后,我相信,践行、弘扬北大“文化书法”既是北大书法所不变的期许与执念,也更是我们这些北大书法所门人的最光荣的使命。祝贺北大书法所成立十八周年,祝愿北大文化书法走向更大辉煌。

 

北大书法硕士王稼丰发言

王稼丰(北大书法硕士、《文化书法》编委、中书协会员):刚才几位老师都说过当代书法的问题,准确地说,当代书法是1983年左右开始发端的,这一段时间整个书法就几种人,一是从“文革”过来的写大字报的人,二是想要回归书法正脉但囿于眼界而找不到正确方向的人,三是强调个性、自有的学西方的Art的人。到了1992、1993年,艺术市场兴起,书法走上了市场的道路。当代书法自80年代以来,流行的就是西方化、Art化的一套,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我认为80年代初至今的书法都处于一个和传统书法割裂的时期,大家都用西方的Art的观点来看待书法,走反叛路子——反经典、反权威、反审美、反历史,走艺术市场的路子,结果就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尽管其间也有有识之士大声呼吁,要求书法回归中国文化、回归中国气派,但这个声音相对来说比较微弱。

中国的书法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我觉得绝对不是向西方学习,用一些过期的形式理论或所谓艺术理论来改造书法,也不是走向市场、以头衔和润格论英雄。用西方的Art的观点硬套到书法上是绝对行不通的,就好像用西方的语言学的理论去硬套汉语一样,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大学学的都是用西方的语言学理论硬套出来的汉语语言学,学的都是西方的艺术理论。我第一次接触到王老师的文化书法的理念是2005年,我当时感觉很兴奋,我认为这是对整个书法几十年的发展脉络的反思和对未来几十年的方向指引。当时我就非常佩服王老师,非常赞同“文化书法”理念。并且我认为现在这个时代也到了一个拨乱反正的时候。我们会迎来中国学术、中国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这也是中国书法全面复兴的时代。我相信未来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是属于“文化书法”的,千年书法正脉会高扬在我们的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文化书法”的理念,把旗帜扛起来,然后传下去,发出我们的声音,壮大我们的队伍,在弘扬“文化书法”理念的道路上努力做一些工作。

 

时胜勋博士发言

时胜勋(《文化书法》副主编、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今天的会非常重要。十八年前我们成立了北大书法所,今天总结十八年来的工作非常必要。今天出版了《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今后还会有新的工作去做。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天的会只是一个小型学术座谈会,但是它让我们重新体验文化书法的重要的意义。十八年来,季羡林先生、金开诚先生、杨辛先生、张振国先生、程郁缀老师、王老师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书法”。文化书法已经成为北大书法的美学特色,一个很鲜明的文化标志。我们的文化立场一定要坚定,从十八年前到现在、将来也是一样的坚定不移地走“文化书法”大道。我们还必须传达我们文化书法的声音,《文化书法》就是阵地,我们旗帜要鲜明地把自己的东西做好做扎实,一步一步坚实地做。我从2002年跟着王老师读研,后来读博,再读博后,最后留北大任教……20年来,耳濡目染,王老师的学术的人格魅力、文化追求对我有很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要把“文化书法”发扬光大,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终身的文化使命。在程老师王老师的支持下,我们要尽己所能推进文化书法的事业的发展。北大的书法所提倡的“文化书法”是指向中国文化的,指向中国哲学精神、美学精神的,这也是程老师王老师一直以来所传达的中国书法的大雅之美、正大气象之美。今天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通过今天的这样一个座谈会,我们相信北大书法所和文化书法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王岳川:今天我们开了一个团结和谐、建设性、前瞻性的学术座谈会。有程老师给我们领航,我们非常欣慰。记得十八年前程老师担任北大社科部部长,远见卓识地续承蔡元培校长百年前“北大书法研究会”余脉,全力支持并亲自批准北大书法所成立!这是全国综合性大学成立高校书法专业第一步!其后程部长多次扶持北大书法所,支持北大书法所,往事历历,感人至深!今天又冒雨前来书法所,至始自终出席这次重要会议,他是书法所这些年来逐渐成长的培育者和见证者。

我坚持的“文化书法”的美学立场十分鲜明:绝不含糊地对这些文化低俗现象说“不”!——对书法“怪力乱神”化、书法低俗化游戏化、书法商品化炒作化、书法山头主义帮派主义、书法美术化和形式主义化等等说“不”!我到外国教学多年,去了40几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提出过:打倒古希腊,打倒古罗马,打倒苏格拉底,打倒亚里士多德,打倒柏拉图……。有深厚传统精神的中国一些人,却提出“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pass王羲之”,“解构经典”等等,真是匪夷所思!毛主席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反文化、反经典、反美学里面的诸多复杂问题,我们要长期认真清理。现代社会包括书法界的腐败和贪婪是物质中心化和精神边缘化的人性异化造成的,人们缺乏精神超越维度而处于现实欲望难平的浮躁焦虑中,这一系列现代荒诞性导致了人类的整体精神失衡。可以说西方在近400年走上了文化偏执歧途,仅仅关注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准,这种的严重文化偏执症,导致人痴迷于物质增长而丧失人性深度和人文厚度。可以说,当代文化的精神的无所依托苍白感、书法价值的颠倒感和金钱至上主义,是现代性在强调金钱、速度同时,抛弃了人类赖以生存诗意大地和精神拯救维度所致。我们应该从生态文化角度重新思考拨乱反正之路,从书法低俗化世俗化中解读出被遮蔽的生态美学意义,并重新建立书法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诗意审美关系。中国大可不必哈美哈日,而是应该真正获得自我中国文化身份,找到自己的中国美学立场,发出中国书法的正大气象的时代大音!

十八年北大书法所历程殊为不易,有些人与我们渐行渐远,有些人成为鲁迅先生说的背后捅刀者,有些人走上了不归路,真正的有大视野大胸襟的学者书家正与我们一起,坚定地响应国家美育国策和书法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书法”不畏艰难走在大路上,道路漫长,任重道远!

这次学术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座谈会参会人员合影

 

《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目录

文化书法立场

百年北大:从文人学者书法到文化书法    王岳川

北京大学书法所师生临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展

回归经典:临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展在北京大学开幕

翰墨颂伟人·名家书小平书法艺术邀请展

 

书学思想研究

扬雄的“心声心画”文艺美学观    张跃月

论扬雄“书为心画”    施百忍

姜夔《续书谱》的书法美学思想    时胜勋

学古、得理、立法、得己——论郝经的书学思想    刘德旺

晚明性灵主义书学思想的开端——李日华书学思想初探    王稼丰

 

书法美学研究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之中和美    程立斌

苏东坡的书法观   周东芬

浅议黄道周隶书艺术    黄立成

 

书法教育研究

古代书院书学教育与高校书法教学鉴思    李青刚

 

海外书法研究

王羲之书法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叶欣

 

书学对话与研讨

高等书法教育的文化定位与守正创新    程郁缀、时胜勋

北大书法所召开“羲献经典与书法美育精神”学术研讨会

 

当代观察

关于书法审美与文化问题的前沿理论动态    刘巍

 

资讯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大事记

北大书法所近来出版著作

 

《文化书法》2021年6月卷英文目录

 

Vision of Cultural Calligraphy

Centennial PKU: from Intellectual Calligraphy to Cultural Calligraphy by WANG Yuechuan

Calligraphy Exhibition of Copies of Wang Xizhi’s and Wang Xianzhi’s Works by Calligraphy Institute, PKU

Recalling Canonized Works: Calligraphy Exhibition of Copies of Wang Xizhi’s Works in PKU

Memorizing Mr. Deng Xiaoping: Calligraphy Exhibition of Copies from Mr. Deng’s Discourses

 

Calligraphy Philosophy

Literary Aesthetic Views of Yang Xiong’s “Mind Art” by ZHANG Yueyue

On Yang Xiong’s “Mind Art” by SHI Bairen

Aesthetic Thoughts on Jiang Kui’s Calligraphy Works by SHI Shengxun

On Hao Jing’s Aesthetic Views upon Calligraphy by LIU Dewang

Study on Li Rihua’s Calligraphy Philosophy by WANG Jiafeng

 

Calligraphy Aesthetic Value

On Moderate Style in Wang Xianzhi’s Callipraphy by CHENG Libin

On Su Shi’s View upon Callipraphy by ZHOU Dongfen

On Art Value of Huang Daozhou’s Clerical Script by HUANG Licheng

 

Calligraphy Educ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Calligraphy Education in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ModernUniversities by LI Qinggang

 

Calligraphy Overseas 

Wang Xizhi’s Works in Korea Peninsular by YE Xin

 

Calligraphy Philosophy Illustration

Culture Mission&Value in Advanced Calligraphy Education: Bonds of History, Innovation and Future By CHENG Yuzhui& SHI Shengxun

Forum on Wang Xizhi’s and Wang Xianzhi’s Works and Aesthetic Value

 

Calligraphy at Present

Views on Calligraphy Aesthetics and Culture by LIU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