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文化书法系列笔谈之五:如何确立传统文化与书法的本...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3-31

 
 

文化书法系列笔谈之五:如何确立传统文化与书法的本体联系?

 

 

编者按2012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招收第三届书法研究生班,在经过近两年的系统书法和文化训练之后,学员对北京大学书法所倡导的文化书法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为此,书法所组织了大家围绕文化书法进行系列笔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系列笔谈共分五个专题,分别是“在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之间如何抉择?”“什么是文人书法?”“新世纪中国书法何去何从?”“书法经典的美何处寻?”“如何确立传统文化与书法的本体联系?”现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陈建胜: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和表现对象的艺术,具有通笔法、墨法、章法、字法之技,来表达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传统文化包括书法,书法依附于传统文化,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方面,在众多传统文化门类中,如音乐、建筑、美术,唯有书法其受众最广,只要认识中国汉字,皆可参与其中,但作为书法有两个特殊要求,一是临摹,一是创作。临摹是基础,且必须为历代名家楷则,否则“野狐禅”,难登大雅之堂。创作是艺术家的个人思想在继承前提下的创新。这里涉及到一个传承问题,中国书法自有传统,其体系传承有续,且风格多样。当下,西方艺术大行其道,书法界亦受其影响,出现诸多流派,书法逐渐失去其文人气、书卷气,书法内容也乏情趣,低俗。这是不健康的。王岳川教授提出“文化书法”很好地诠释了书法也传统文化的关系。

张丰: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传统文化,是一个载体,它使得经史子集中一些经典元素得以保存,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直接进入当代,与当今文明进行对话。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作用是其他的艺术门类所无法替代的。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可以去画画,但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想进行书法的创作却是不可能的,书法就是直接与传统文化对话,而且书法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古往今来,能成为大书法家的必然是具有深厚学养的大文人,因为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修炼,技,小道也。技进乎道,书法要有永恒的生命力,必需靠文化的滋养,胸无点墨的人是成不了书法家的,因为他上升不到一个高度,顶多会沦为匠人。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相互的,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通过书法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传播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艺术品质,增强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在当代,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许多人对它感到非常陌生,甚至许多国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是一种必然的客观存在。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其它艺术门类,比如京剧、美术、音乐等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本身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功能上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唯有书法,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人们,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修养会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书法的层次。文人书法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书法不是单纯的美术,它需要正大气象,而这种气象没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滋养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作为书法人,我们应该高举传统文化的大旗,走“文化书法”之路,方有希望。

黄厚华: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由于汉字的唯一性,书法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是独特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次,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仅为少数人为之,而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之上,故识字者皆可从之。欲研习中国书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研习之上,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而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而产生出的艺术意境。脱离了传统文化,书法便不再是书法。现今社会,受西方文化冲击,出现了“书法无文化”的现象,认为书法家无须研习传统文化,字写得好就行,甚至还出现了所谓职业书法家。纵观历史,成为书法大家的无一是所谓职业书家,晋唐的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清的文征明等等,都是文人身份,都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学识渊博,极具个人魅力,将文化注入书法之中,创造出一个极具个性的书法流派,创造出一个个广为流传的经典佳作。未尝听说有纯写字者可成为书家之例,书匠倒是比比皆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是书法家综合素质的体现,阅历学识修养缺一不可。针对“书法无文化”这一现象,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提出了“文化书法”的概念,主张“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主旨在于技进乎道。所谓道,便是文化,讲求“字外功”,以提升个人素养和知识水平为首要。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入时代,方为书法之正途。

侯雷龙: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神,书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书法又是传统文化的浓缩。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化现象,汉字在这传统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书法则又是汉字书写艺术,这种汉字的书写艺术经历千年愈发浓郁,一直受到国人的热爱和世人的崇拜。书法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面战旗,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的形式内容,基本上都出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都是正能量的言辞同,都是教人从善,激人奋进,或孝敬父母等,所以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面战旗。还有,一个真正的书法大家,基本上至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修养,不仅要有诗词歌赋的文学功底,也要有儒、释、道的精神文化的修养,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要有超强的捕捉瞬间美的能力,要有自我审美的能力,要有很高的境界,能与天地对话。所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家非常难,面对书法作品,我们要透过作品观看作品的背后则是传统文化在支持着,故而写一幅书法作品看似简章随意,其实则不然,2分钟写一幅书法作品,这背后则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挑灯苦读,退笔如山,池水尽墨的勤学与苦练,也只有这样才可有2分钟的书写,一千年的观赏。

李君毅:书法首先是汉字的书写,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人们不但讲究书写的质量,而且十分重视自觉的主观意识,使书法作品呈现丰富的美的涵力。汉字的演变篆隶草楷行五体的变化本身就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营养。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书法作品有着两重性,一是外在艺术表现对形而下技法的重视,对技法的表现随着文字的演变,由不自觉到自觉,到书家对自己要求更多而呈现出更多美的艺术表现。书法的发展,从秦汉是文字的演变期,汉至明清是书家作品的重要表现期,而从东汉到东晋为文字成熟演变及风格碑帖结合的多重时期。在书家作品的重要表现期是以正统的经典引领书法发展,呈现出多彩的风格。当然,书法更多的审美是在道的层面上。“技进乎道”,而道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是书法必须遵循的创作宗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书法所强调的简约之美及其一字千变的思想,是据于礼、游于艺的思想表现。技道双修成为书法学所必须遵循的规律。书法从技法上来说,是在晋唐时期就已经达到了鼎盛。且以技为能事表现书法早已被世人所耻。文以载道,以书涣彩,书法与传统文化有着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也是历代经典书作,更是文化艺术的杰作的根本原因所在。

姚晴晖:传统文化为书法之体,书法为传统文化之用。传统文化是一切文化艺术的土壤,离开传统文化空谈书法,书法即成游移之根。首先,书法为我国国粹,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戏剧、茶酒文化一般,共同丰富了我国文化宝库。其次,书法离不开传统文化,一切经典之所以保留千古,皆是美好的。书法书经写史,书法内容离不开经史子集,儒道释经典。学问上“六经注我”而后“我注六经”,书法亦要入古而后新,回归经典,走进魏晋,模仿古人,一步一个脚印,遍临古人而后背临,再而仿创以至最后的独创开创,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养。总之,书法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作为书家,无论个人知识涵养也好,技法训练也好,都要进入传统文化,一头扎进去,不上五年十年,是无法写出好作品的,更不必谈什么作品流传千古了。

席北明: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也是传统文化用艺术形式表现之一。中华文字五千年,中国书法也五千岁。文字是书法的根基,离开文字书法无从谈起。书法要入古为新。古人云“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书法与文字共生,文字是传统经典的符号,“文”、“字”均有意义。古人对文字的研究比今人要多得多,浑的浑,细的细,入古就是要入文字,入经史子集,入古代文人书家。没有“模”就不会有“样”,没有“本”就不会有“末”。古人也是这样的。甲骨、金文、小篆、汉隶、唐楷、行书、草书等都在不断的演变中,在前人的基础的规范,统一,创新,粗有章有法,有统一的法则。当今社会,再现书法离不开这些法,这些道。以古为新,依古求新就是出发点,成不可丢掉。书法要在继承中创新。“我化为古,古化为我”。继承不是照抄照搬,不是体体古字练,不是一种风格用到底。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但毕竟是传统艺术,是文字艺术,要在文字的规范上立根,在文字笔墨的表现上求创新,在“经史集”为内容的表现上立根,在章法布局上求创新;在字字有古法,笔笔有来历的基础上大胆求变,适应当今人们的审美意识。另外,书法在传播传统文化中要走近大众。书法是高雅艺术,是文人墨客的雅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条件提高了,对文化需求也在提高,要把书法与国学热结合起来。学习、传播,从娃娃抓起,进教材,进课堂,从社会各个层面发展,进家庭,进社区,多做些普及工作,让书法作品走进每个家庭,在欣赏书法中领悟传统经史子集的经典意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写出一幅漂亮规范的汉字,甚至一大部分自作自书,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书法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是书法的重要内容,热爱它吧,中华书法奇妙无穷,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伴随着您的终身。

武绍海:首先书法应是运用中国文字书成的平面线条艺术。既然是书法作品,必然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应是内容大于形式的。中国书法传承有序,承载了对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的延续,所以言之为物,言之有格,是传统文化的表现。所以书法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外在的),而用书法来书写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等国学、文学、文化、名言警句,格调才是高雅的(内在的)。综上,我认为中国书法的书写内容首先是文字,应书写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内容,一个书家若没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素养,只会炫技而书,格调永远是低格局的。当前中国书法历经了三十多年(中国书协成立)群众书法热的而轻文化,致使出现了“丑、粗、俗、怪”等书貌,降低了书法品味,也削弱了书法的审美功用。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缺失。北大王岳川教授倡导的“文化书法”理念,似一盏航灯,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走进魏晋,回归经典,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十六字方针,阐明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倡书法的灵魂是文化。应首先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树正气,正大气象,强调文化是核心。

涂君: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随着文字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而唯独中国随着汉字发展的兴衰,起起伏伏走过了差不多五千年。迄今,世界上唯一以文字为书写对象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就是中国书法,这与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书法的书写对象来看,汉字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历史就是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我们知道汉字最早出现可能基于实用目的,表意、表形,有了这样形象而生动的记录,就有了历史,就有了我们现在可以感知的古老传统。后来汉字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用记录,开始出现反映人们情感和思想的文字,这样就让我们的历史出现了彩色的印记,有了灵魂和人类丰富的情感表达。进而丰富了传统文化中的思辨和哲理。从书法的书写内容来看,书法更是紧密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大量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赋、晋人风骨、唐诗、宋词等,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有少量的且诸多书法作品,正是通过书法的记录和传播,让我们更加全面地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兰亭序》更是一副精美的书法作品,又是篇不可多得的晋人文赋。再比如孙过庭《书谱》。是一种堪称精美的草书作品,也是唐代一篇造诣颇深的书法文论。从书法书写的形式来看,有真、草、篆、隶各种书体,通过对各种字体的深入研究,也可以彰显很多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既是传统文化的艺术发展史,又可以进行传统文化中艺术本体的研究,如今我们大量文献研究和古代艺术研究都要以书法作品为研究对象。另外,从书法的主体创作来讲,中国文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着。总之,书法与传统文化相生相伴,相生相灭。而且中国书法最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因此,它是中国文化的指纹,也是汉民族永远跳动的音符。

万明辰: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它的产生演变过程和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基本一致。世界上留存至今的文字,也只有汉字具有审美物质。汉字作为书法的载体是无可置疑的,也只有书写汉字的书法,才称得上中国书法,即使一度风行的少字数,它依然是汉字。其二,书法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交流是一种工具,是实用于作用审美层面,只是附带的,它和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离的。古人讲文以载道,书法是记文的手段而已。到了现代,书法作为实用意义已淡化,尤其是电脑时代更是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它的审美价值却得到了强化。写字已不再为了交流,而是为了审美,为了养眼进而养心,但不管怎样,它依然以汉语为书写对象,尤其以古代名言佳句诗文词赋为对象。所以,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是不会有好的上水平的书法作品的。其三,中国书法美学是中国古代美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美学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有机构成,书法美学的历程和中国哲学的历程也是同步的,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书法中体现,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同样体现在中国书法中。其四,书法所用的材质、工具也是中国文化之一部分,毛笔、宣纸、墨、砚这些都是有别于他国艺术表现手段的,所有这些,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佑成:北大书法研究所王岳川导师提出的“文化书法”这一具有历史高度和里程碑意义的书法理念,就是鲜明指出了书法与文化,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的高度结合。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比较有着自身特征,如音乐、绘画等艺术基本是少数人从事的艺术,而书法艺术只要是识字的人都将从事书法活动。其二,书法为文化所用,文化、文字都是书法的本体依据。文以载道,书以载道。综观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字书法文化,只要是传世经典,他们绝非就写字而写字,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广博的传统文化学养。他们“写字、写人、写文化”。写得是传统文化中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贯穿着儒家和谐之境,治国。道家的神妙之境,治身。佛家的慈悲之境,治心。并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创新。因而,书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何离开传统文化,离开文字文化而谈书法,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没有根基的。我们必须做到入古而出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让我们的书法有着清晰的传承创新脉络。今天我们沿着王岳川导师提出的文化书法及“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十六字方针,付诸实践,一定会走向一个历史性辉煌。

赵宇鹏: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联的,不可分割的。古代的大书法家都是文人、大文豪,有深厚的学养和内涵,如果在这些方面欠缺,那写出的字只是徒具其形,没有真正的书卷气。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我们写好书法,各种内容的诗词,如“大江东去”就需要用雄强大气的草书来书写,如各种佛经就需要正书来写,才能体现出对佛法的崇敬之心。古代大书法家,都能吟诗作赋,下笔千言而字字珠玑,这些正是当代的书家要虚心学习的,不能以只为写好字为满足,没有文化内涵,字写得再好,最后只沦落为书匠、书奴。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浓缩,通过书写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会使我们对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对于经典子集的各种文化,如“孝”文化、“和”文化,对于我们当今的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书法中的“中和”之美,就是书法艺术美的最高典范,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如果失去了这些传统文化,书法就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走不远了。所以,北大文化书法的“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十六字方针,也就有着特别的意义了。守正才会和守乱守缺拉开距离,才会走正道,为迷失方向。不抱残守缺,才会在文化的根基上创出新的技法,新的形式内容,有所突破创新,最终创出正大气象的作品来。书法,在初级阶段是写“字和结构”,中级阶段是写情感,到了高级阶段是写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我们的书法才能渊源流长,开花结果,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