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书法

王岳川:程立斌《朱和羹〈临池心解〉研究》序言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3-07-26



 

程立斌《朱和羹临池心解研究》序言

 

王岳川

 

 

在学术和艺术领域承受经典之敬经典之重,才明白个体学术与艺术苍白之轻故而才能奋力前行,日积月累登高行远。

北⼤书法艺术研究所自2003年成⽴以来,将书法艺术与北⼤深厚的人文学术传统结合起来。这种书法与文化、书法与文人的结合,是文化书法得以建立和传承的坚实地基。北大大师辈出,文化重镇,当然要重视书法文化。“文化书法”担责匡正时弊正本清源,坚持“回归经典”“⾛进魏晋”——从⼤量的古今优秀的书法经典作品中吸取养分,在精心临创中最终结出⾃⼰的新果来。“⽂化书法”的创作原则是“守正创新”与“正⼤⽓象”。“守正”,即坚守经典之书法正境;“创新”,即通过经典之⻔而获得传承经典DNA后⾃我“出新”。这意味着,必须坚持⼈文精神⻛范的书法⽓息,从而逐渐缩⼩今⼈书法与古⼈书法的差距。

文化书法明确反对那种背离经典的“怪诞”书法,以及书法中的后现代“矮化”⾏为。认为作为东方大国之书法,应以王羲之王献之经典为正脉,以“书法性”审美正能量为特质。书法的“书法性”并不是僵化的东⻄,它是在以“⼆王”为代表的书法经典中整合了⺠间书法、碑刻书法等形成的⼀种新的传统。换言之,只有守正创新的长期坚守,才能真正探索中国书法乃⾄世界书法的未来,只有具有正大气象浩然之⽓的书品,才会给⼈以大国崛起的⿎舞、感动和震撼。我们传承经典而无所畏惧,纵令小人围攻“文化书法”高等学府之大学教学职责所系,必得振臂一呼。

汉字书法是中国大道文化的符号化、形象化。艺术是寂寞的,书法也不例外。相比于现代社会的世俗“繁华”,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真正的书法都应该守住寂寞。因为它需要书法修习者要能沉下心来锤炼技法,更要能静下心来流连于国学经典、文献古籍。

程立斌是我的书法硕士。立斌本是学国学出身,长期从事中学国文教学,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人文素养。无疑,国学修养对他书法艺术修炼能起到正向加持之效。这么多年来,立斌一边教学,一边执着于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默默耕耘,不激不厉,其精神实可嘉许。

立斌在书法临摹与创作上功力殊深,他没有走“展览体”的功名之路,绝不走偏道,不走“捷径”,而是按照文化书法美学要求坚持走守正创新之路,以实事求是、务实求实的态度,每天日课从历代书法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坚持“⽂化书法”的大⽂化属性,在勤奋严谨的基础上,在传统的根基上求实创新,其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立斌的理论新著《朱和羹〈临池心解〉研究》,展示其学术功力。本书研究的时代背景是清朝晚期。晚清书法中心是碑学,多数的书法学习者和研究者们大都把目光集中在了碑学上面,在他们眼中往往只见“碑”而不见“帖”。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当时书坛领导者及社会的整体环境氛围有关系。当时的书坛经阮元、包世臣等碑学理论家的奔走呼吁、身体力行,已是“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了。当然,晚清的碑学运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主流社会的上层的文人圈子里。而在一些地方和人群中,延续千载的帖学血脉依然在众多书法学习者的血管中流淌。道理很简单,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书风已深入至书法灵魂之中,成为古今学书之士难以绕开或无视的高峰。

朱和羹《临池心解》理论的核心是帖学,帖学的核心要素便是“和”。因而《临池心解》理论的美学价值和当今中国社会的弘扬正气、主张和谐的整体价值理念是契合的。从这个层面而言,立斌的《朱和羹〈临池心解〉研究》一书的出版也显得及时而必要。目前,研究《临池心解》的人很少,古今积累下来的素材非常有限。立斌对《临池心解》的研究不乏诸多独到见解。立斌硕士论文通过时,我叮嘱他将这篇学位论文修订出版。立斌的《朱和羹〈临池心解〉研究》一书,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庞大的附录。附录中,立斌对《临池心解》版本、内容的勘校、断句、注释、翻译和评析细致而全面,对前文研究起到了充分而有益的补充。同时,立斌为了其研究的严谨和资料的详实,特地在书中配上了《临池心解》初刻本全书的图片,从而使本书的出版也变得更有学术开创意义。毋庸置疑,立斌此书的出版,为学术界对《临池心解》的再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当给后续研究者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借鉴。

⽂化延伸着中国⼈的精神,书法和其他艺术一起延伸着新时代的中国⽂化。在⼤国崛起的新世纪,书法不仅是中国的,也应该是世界的。北大书法所将在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临创合一的正路中,将国学研究和书法美学推进到新的高度。立斌作为北大书法所国学和书法的优秀学员,我对他寄以厚望。

是为序!

 

               2023年7月23日

 

9fd32da40333cafec30f74ded773b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