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历代书法

恨不能读尽天下书—顾颉刚书法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7-22




恨不能读尽天下书—顾颉刚书法

 

作者 管继平

 

    过去,我对文艺界人士将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称为“梅老板”颇不理解,心想,梅既不开门店也不做生意,何故称之为“老板”?后来知道,这是旧社会社交场上的一种习惯,即把艺术圈内成就极高或是某个领域首屈一指的人物尊为“老板”。这一风气同样也在学术界流行,抗战前,学界也喜欢把名望大、学术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时北平(今北京)学术圈内有三人被称为老板,一个是胡适,一个是傅斯年,还有一个就是顾颉刚。由此可见,顾颉刚当时在学术界,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家。

    “顾老板”是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民俗学的倡导者。不过他的名气非常“狭隘”,仅仅就在学术领域中,不像胡适、傅斯年他们,还有政治、社交活动等方而的名声。真正使顾颉刚出名的,是他在三十岁时,于《努力周报》附刊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彻底颠覆了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系统。此文一经发表,遂引起了学术界一场古史大辩论。而后随着一九二六年《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正式奠定了顾而刚作为现代古史辨学派创建人的地位。

    说句实话,顾颉刚先生的书法我读的不是很多,也不太有机会读到。最早见到的是由孔另境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编就并由鲁迅先生作序的《现代作家书简》一书,其末尾好像就附了一叶顾颉刚致叶圣陶的手札影印。顾和叶既是苏州同乡,也是小学时的同学,那幅尺犊书法字写得很小,但笔致非常流畅而娟秀。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后来在一本《中华书局藏名人手札》的书中也欣赏到顾颉刚的几通手札影印件,都是一九四八年写予中华书局金兆梓先生商量书稿出版事宜的,线条似乎凝厚了许多,但流畅的书风依然。曾见有一篇资料说,一九三七年九月至一九三八年九月,顾颉刚受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之聘,到兰州等十余个县市考察甘肃、青海之教育期间,为各界挥毫留下了大量书法作品,尤其是在甘肃临挑,考察讲学之暇,竟“终口为人写屏联,一日近百件,合前数日为学员所写者合计之,殆逾五百件……临挑市上宣纸,其将为予涂尽”。由于我暂时尚未读到其他的相关信息以“佐证”,所以对这段叙述略有点将信将疑。如果顾先生真有如此多的墨迹存世,而我至今却仍然只看到一些零金碎玉,似也太遗憾了。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在我的印象中,顾颉刚先生好像不应是一个性格豪放、挥洒自如的学者。所以他那种四处挥毫、有求必应的题字风格和他的内向低调的性情反差颇大。钱穆先生在《师友杂记》中就说过:“领刚长于文,而拙于口语,下笔千言,泪泪不休,对宾客则呐呐如不能吐一辞……”钱穆与顾颉刚关系极深,是顾颉刚六接把钱穆从中学引荐到大学来任教的,所以顾对于钱可以说有知遇之恩。尽管顾颉刚生性木呐,但他的学问却无人不佩服。钱穆算得上是眼界甚高的一位学者了,对胡适也不大买账,但说起顾先生的学问,还是觉得“货真价实”的。

    顾颉刚先生的学问根抵,最初来自家庭的熏陶。他生于苏州悬桥巷一个有名的书香世家,祖父顾之义,是前清一位秀才,虽没有当过官,但以幕僚为职业,曾游幕于湖北、江西、贵州、山东等地,学问和阅历都非常深厚。而且祖父平时喜欢研究《说文》,工书法篆刻,著有《说文通俗》、《古墓轩印蜕》等专著。由于顾颉刚是数代单传,所以顾家视其为掌上明珠.年仅两岁时,祖父就迫不及待地教他识字。稍长,每天晚上祖父还要给他亲授《尚书》、《周易》,家庭环境对他后来走上治学之路影响很大。顾颉刚在《我与古史辨》一篇长文中,曾细述了他的读书成长历程以及家庭对他的影响:“我的祖父一生欢喜金石和小学,终日的工作只是钩模古铭,椎拓古器,或替人家书写篆隶的屏联。我父和我叔则喜治文学和史学。所以我幼时看见的书籍接近的作品,都是多方面的,使我在学问上也有多方面的认识。”在家庭的影响下,少年顾颉刚博览群书,他八岁时就已读完“四书”,先后读了《诗经》、《左传》等,家中的一些藏书,在十几岁时他已翻得烂熟。十二岁那年,顾颉刚作了一篇题为《恨不能》的文章,就有“恨不能读尽天下书’的雄心。顾颉刚在他的相当于自传的文章中,写了许多读书和做学问的故事。尽管他是史学大家、学问通人,字也写得非常传统而有功力,但他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所以他对儿时练字临帖以及后来有关书法的故事只字未提。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多年前,收藏家潘亦孚先生曾以一本《百年文人墨迹》见蹭,我在他的藏品中见到一副顾颉刚先生的对联:红疏未补蔷薇架.绿满初停茉莉船。这大概是我所见为数极少的顾先生大字书法作品了,该书线条老辣厚重,一笔一画似乎写得很沉缓,气韵虽足但流畅却有所不够。相比他那颇有晋唐风致的尺犊书法来,似乎要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