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海外书法

国际书法教学的今天与明天(一)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2-24



国际书法教学的今天与明天(一)

——中美书法教学国际研讨会
 

  

  王岳川:各位朋友好!我们今天下午在北京大学举办“海外书法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美书法论坛”。这是继北大书法所举办中韩、中日、中马高峰论坛之后的第四次论坛。四次论坛从东方到西方,尤其是美国,意义非常重大。过去,文化教育界有人认为书法在中国已经没落了,变成了一些老头乐、小孩乐的一种玩艺。而今,书法已经上升到一种具有更高文化含义的艺术。有一大批中国艺术家和文化学人在海外正在坚韧持久地、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的国际传播,他们向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传播中国的文化形象、人文精神、书法魅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就促使我们在本土的艺术家和学者们,要更多地去关注与思考书法的守正创新和正大气象。可以这么说,很多人都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是单向地由西方灌输给中国的,我们属于弱势,西方属于强势。然而,季羡林先生却通过对比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德国文化等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任何文化都是双向互动的,都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他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一般人都认为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取来了佛经,并翻译了1335卷,但其实唐僧同时还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介绍到了印度,同时还翻译了一些其他的佛经到印度。可见,唐僧译经不只是文化拿来,也是文化输出。

我很高兴北京大学能够致力于书法和文化的研究,北京大学书法所自创建以来提出了文化书法,确立了自己办学的十六字方针:走近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经典当中的魏晋部分是经典当中的经典;书法创新是要守正创新,不是守邪创新,守歪门邪道创新;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文化必须要有正大气象。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按照这十六字方针去办学,去从事国际书法的交流、讨论和研究。

今天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是以屠新时教授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包括来自英国和俄罗斯的教授。他们将向中国的书法家和媒体人士展示介绍他们在海外从事书法教学时的一些艰难历程、今天的丰硕成果和明天的辉煌远景。他们的可资交流之处在于,他们是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默“墨”耕耘的先行者。当我们还在本土讨论的时候,还在把玩西方的现代派艺术、后现代艺术的时候,还在把中国书法折腾成非汉字艺术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向海外传播中国的经典书法了。我认为他们勇气可佩,他们的经验值得吸收,很值得本土书法家学习和尊敬。他们今天所做的工作,就是我们明天要参与去做的工作。

我们现在有些人可能还觉得去教一个老外学习中国书法是不可能的,其实不然。根据国家语委的统计,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只有三百多万,而2008年奥运以后,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到七千万。在今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日本,并且将在2018年以后与美国持平,届时将会有大批的老外进入中国来学习。本土的同胞们除了教老外学习汉语以外,还要教老外学习欣赏书法艺术。因此,屠新时教授带领回国的团队其实是做了一项重要的前瞻性工作。他们海外教学经验的介绍,可以让大陆很多书法家知道:中国书法在国外文化教育界受到何等的尊重,下一步要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明白书法不仅仅是属于老干部、退休人员或是少年儿童,而是属于整个世界的艺术。与此相应,我们今天也请来了教育部的有关同志,在未来的书法教育中,教育部也会有很多新的政策出台。

 

中国书法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教学状况

 

屠新时(美国丹佛孔子学堂理事长北美中国书法协会荣誉主席): 感谢王岳川教授,非常荣幸有机会同北京大学联合一起作这样的交流,有很高的文化前瞻性,亲切而又感觉气息不同。今天我们丹佛孔子学堂带队,以美国为主,还有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孔子学院的代表,确实可以向国内学界介绍书法在西方文化教育界的传播现状。所以今天的交流非常必要,很难得,意义不同寻常。

今天的各位都是来自海外书法教学的代表,可以说是两个系统的书法教学:一个是以全球孔子学院为主的教学推广系统,另一个是吴玉如博士这样的代表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书法课程的学术系统,专职的书法和中文教师。我本人自己既在美国两所大学里教授中国书法课程,是一门有三个学分的正式选修课,不少研究生也选修,从1997年到现在,有几百位洋学生秀了中国书法课;又用孔子学院的平台教学书法,组织中国书法的国际展览和推广交流, 书法在海外更广阔的领域和人群中传播。我们的观点:海外书法教学不仅是中文教学的有效的辅助和促进手段,通过书法学习认识记忆汉字,对书写汉字发生兴趣;它本身正是传播中国文化不可忽略的重要和有效的渠道之一;书法艺术包含的中国文化艺术信息如哲学、诗词、文学、历史和美学,让西方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景仰和深表敬重;这种反馈,也更加激励我们自己。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让中国书法艺术走进美国的大学讲坛、文化和学术领域,扩大影响,立定脚跟;让中国书法表现的审美与哲学逐步成为国际审美共识。这就是我们的大文化报负。

我想请每一位都介绍他们的海外教学和他们的思想理念。一会儿先请任晓明老师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他外派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书法和中文。他发现,用中国书法教学可能更容易吸引美国学生,更有文化内涵。教授是中国三峡大学的书法专业副教授,被国家汉办作为书法和中文教师派到德克萨斯大学。他的教学成果超出很多中国人的想象,很多人不相信他的学生的作品是外国人完成的。第二位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臧颖教授, 她组织推动了中国书法在俄罗斯大学内的教学。第三位是美国罗格斯大学书法教师吴玉如博士,从事书法和中文教学有多年的经验; 第四位是美国南卡大学叶坦教授,教授在南卡大学2005年还成功组织了“汉字书法教学国际研讨会”;第五位是中国派往英国孔子学院的青年中文教师尚菲。

 

任晓明(美国达拉思大学孔子学院书法教授)各位书法家和朋友们好!我是20088月被派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德州大学担任中文教师的。我的专业是书法,所以从接到美方邀请函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神圣和光荣的,同时也希望把独具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也介绍到美国、给该校的大学生。为此我提前进行了一些准备,把国内比较好用的毛笔和宣纸以及教学常用的字帖带了过去。

    课程是今年春季开设的,但是在去年11月有一个院庆一周年的系列活动。按照计划安排,院庆晚会有中国书法的展示。因为晚会的舞台很适合以书法作为舞台背景,我就临摹和创作了30多幅作品布置在舞台上,它不仅是一个小型的书法展览,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舞台布景,当时效果非常好。这次活动算是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的一个准备,对校园的书法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寒假期间我开始撰写课程说明和教学大纲。我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呢?按照常规,还是有一点汉语的基础比较好。但是院长建议,如果这样来要求,选课的同学就少了。因此,我们及时调整政策,不对学生设置语言方面的门槛。最后,有11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学生的构成我有一个简单的列表,

 

 

性别

专业

是否亚裔

是否研究生

是否拿学分

有否中文基础

非艺术

艺术

5

6

0

11

2

9

1

10

10

1

1

10

5个男生,6名女生,专业上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主,两个越南籍的学生,其余都是美国人,除了一个曾经有学习中文的经历,其余都是没有中文基础的。

    因为开设这个课程只有一个学期,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的的教学大纲是这样安排的:前面三次课的内容是汉字与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书法与书写工具的介绍;随后进入书法基础技法的训练,以楷书为主进行笔法、结构、章法的综合训练;然后是篆、隶、行、草四种书体的体验,书法鉴赏并没有单列而是穿插在五种书体的体验里面;最后是书法展览,经过一学期积累下的作品做一个公开的展示,对他们的学习是不小的激励,布置展览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教学时数是每周一次,一次四个学时,时间应该是比较充分的,所以我有信心在最后结课时推出一个小型的习作展。

    根据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我确定了五条教学原则:语言学习和艺术学习兼顾、书法技法训练辅以中国文化传播、基础训练和书法习作相结合、精讲示范多练和多种测评相结合、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这也是短时间教学取得明显成效的必要保障。

    因为学生都是零基础,所以教学的过程我是这样设置的:第一方面,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准备讲义分发给学生,临摹范本部分以双钩图示和墨迹图片对照的方式发给学生,既是课堂教学与训练的依据,又是课后练习的参考;第二方面,点评作业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授新课大约用3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指导学生练习,我的工作就是辅导和答疑,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要求交出课堂作业。

    教学总结部分,配合人文学院的春季艺术节,我们全班推出一个“书法习作展”。展览从5151010天,展出11名学生的习作30多件,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幅式的作品。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我自己全身心地扑在上面。书法习作展览成为此次艺术节的一个亮点,参观人数众多,尤其是人文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说,想不到短期内,学生可以把中国的书法学习得这么好!当地一家中文报纸也对此次展览进行了报道。在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虽然课程结束了,但他们都十分热爱中国艺术,愿意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让他们了解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也为他们开启了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

    对于教学方面的思考,我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国内专家的第一印象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教学,蜻蜓点水,但是海外的教学环境下,我认为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学习书法的热情,比教他们学习某种书体某种技法更重要也更有意义,大家都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第二方面,面临汉语零基础的学生,我通过穿插大量相关的书家故事和背景知识来增加课程的文化信息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很多学生会询问某些汉字的意思,某个对联或古诗的意义等;把书法引进海外汉语教学,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汇报书法展无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难题,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原则的运用,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臧颖(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中方校长,书法导师):大家好!我是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臧颖,感谢屠老师的组织邀请。今天能够和各位专家就海外书法的发展状况进行交流,感到十分高兴。下面就我们孔子学院书法课程的开展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远东的第三大城市,和中国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隔黑龙江相望,被称为“姊妹城”。学校有78年的办校历史,和中国的黑河学院有20多年的合作交流历史。在双方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在2007年的515双方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孔院以汉语教学为工作中心,第一期学员达到170人,在俄罗斯孔子学院中招生规模居首位。170人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开设了经贸汉语和旅游汉语两个专业,学员来自社会各个层次,年龄从12岁到70多岁不等。2008980名学员经过一年的培训顺利结业。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有武术表演、中国剪纸艺术展、迎奥运汉语知识竞赛、中国民乐演出、中国画展等活动。并邀请当地汉学家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开设国学讲座,另外从国内购置了3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特色展品,包括文房四宝、传统乐器等,创建了中国文化展示室。

在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汉语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中国书法的教学传播。2008年的4月,我们从黑河学院聘请了两位副教授,举办了首届书法讲座,一期学员达到70多人。之后来咨询是否开设书法课程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于2009年的2月份开始,固定在某一时间段给学生开设中国书法课程。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和教材,我们聘请到一位书法老师,非常敬业,自己编写汉俄对照的书法教材,每周六两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对学员进行书法教学和训练。现在有12名学员长期坚持学习。最初,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推广书法教学,但通过汉语教学和文化介绍,俄罗斯学生喜欢并主动提出要求学习中国书法。所以,我个人认为,在书法的推广之前,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和文化知识作为铺垫,还是很有益的。

如果要长期开设书法专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缺少长期的、高水平的能够双语教学的书法教师;第二,缺少适合当地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目前自己编写的教材还很不成熟。这两点,希望得到国内书法界专家的认真的重视,将视野投向中国以外的大世界。今后我们孔子学院书法课教学的重点,将培训学员从对书法外在形式的学习过渡到对书法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上。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法训练,它还具有提升个人思想及品性的重要作用,这些意义需要学员进行长期的学习和修炼才能达到。书法教学一定要从这里提升。

 

吴玉如(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博士,新泽西州州立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长期教授汉语和书法课程):2005年, 我跟随屠新时教授组团书法交流进修班到北大,听了教授精辟雄辩的演讲,很振奋和内心震撼,真的是觉得对书法教学有一份历史责任。所以,以后每年暑假,都跟屠老师到中国来进修和相关交流活动,来提高充实自己,也把美国大学的教学信息提供给大家。

我本身并没有书法专业的背景,因职务所需,开始教授中国书法。五年来,边教边学,在这里,把我的书法教学情况与心得汇报给各位专家和学者,希望能得到批评和指教。

    本校中国书法课程开在东亚语言文化系,这要归功于前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涂经贻先生的努力争取。大学开一门新课很不易。就我所知,美国大学书法课多为一星期三小时,我们学校的书法课时则相对太少, 一星期仅一次80分钟,而学生相当多,一班30个,无需中文学习背景。书法课作为通识选修课程,面向全校的学生开放。 我的班上,一半是华裔,一半是美国人,会中文的少,不会中文的多。但是语言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对中国书法美的欣赏,更不是他们使用毛笔书写的障碍,往往写得最好的学生都是完全不会中文的,这也反证了书法具有艺术独立性。

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习使用毛笔写字的技巧,而且要介绍与书法相关的历史与文化,进而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并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一直采用蒋彝的《中国书法》为教科书,每节课我会用30分钟来重点介绍各个章节,在期中考和期末考给予测试,剩下的五十分钟要先讲解示范楷书的基本笔法,为了示范方便,我自己投资买了个实物投影仪,示范完毕,接着个别指导,但时间不太充裕,一个学生平均仅1分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让有需要的学生课后到我办公室来辅导。

期中考试之前一直是楷书笔画练习,之后,开始学写字。 所选的字尽量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如六书或结体原则的代表字,帮助没有中文背景的学生掌握书法理论知识。学期末学生有两个星期来准备写一幅作品,内容为古人诗句,我提供四种楷体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一,以宣纸书写,日后可装裱悬挂,同时宣布写得好的作品将有机会在上海展出(感谢屠新时教授和上海中华书画协会组办的两届中美师生书法展提供的交流平台),所以学生都特别努力,写出的作品此时有飞跃的进步。最后是期末考,除了考课本内容,还要考毛笔字。二零零九年春季班,我做了一个新的尝试,那就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写行书,虽然学生从没有练习过,但我想看看有了楷书的笔划基础,学生能不能自己临写行书,我的心中真的没底,结果却让人意外的惊喜。学生的书法潜力鼓舞着我在明年的课上作更进一步的尝试,虽然受制于教学时数,能尝试的也许有限,但我会尽力而为。

学生的回馈资料显示:不论背景如何,学生们选课以前都以为书法课不过就是写字而已, 西方学生甚至还以为中国书法和西方书法差不多,应该不难。上了课以后,才发现不但写字工具不同,而且还得学习书法知识和历史文化,经过一个学期充满挫折感的苦练之后,终于苦尽甘来,能用毛笔写出一幅还颇像样的作品来,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给他们带来一份自豪与骄傲。多数学生准备写幅字送给家人或朋友,其中有一位西方学生计划写一幅作品送给姐姐作为新居贺礼悬挂在客厅,这样,她的姐姐向前来的贺客介绍这是她妹妹的书法作品,对她们来说,这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另一方面,书法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文化的大门,这更令他们欣喜,书法课上收获之丰超出预期,在大学的殿堂里能有机会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观,认识了书法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并在其中品味出了东方哲学的味道,内心感动之余,对中国悠久丰富而伟大的书法文化生起了无比的敬意与尊重,并深刻感悟到,只有能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的人才能成为一位真正有智慧的人。有些学生因此而开始选修中文课程,把中文作为主修或副修,书法课吸引了他们跨入中文之门。

再说,那些已经选过中文课的学生兴致勃勃地来上书法课,本以为会写汉字会让他们有些学习的优势,没想到汉字不仅只是表意的工具,竟然还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用心勤练,一笔一划都有法度,不能马虎,点画之间的安排有很多讲究,用毛笔一丝不苟地练习书法帮助他们改正了平日写字潦草的习惯,汉字写得比以前漂亮得多了,促进和深化了中文学习。一些华裔学生在西方文化中成长,往往遗憾对中国书法的美及价值缺乏认知与欣赏的能力,能在大学学习书法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着实令他们欣慰,加深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上课人数限制,高年级同学可优先选课,为数不少。)皆有同感:上书法课是他们走出校门前送给自己最有价值的礼物,除了知识技能上的收获,练习书法使他们更了解自己,教会了他们澄心静虑,在笔墨间舒解压力,锻炼了耐心和决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不断挑战自己,攀向高峰。作为他们的书法老师,我怎能不被深深地感动而心头沉重起来?书法课已经不只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它对学生的心灵影响巨大深刻,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曾有一位学生说:,在上了书法课之后,终于知道为什么西方的艺术评论家很少将眼光投向中国的书法艺术,原因就是他们没拿过毛笔,不懂基本的笔法和结体,也不了解这个独特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怎么教他们重视中国的书法艺术呢?是啊!今天我把书法的种子撒向这些西方学子的心田,将来会开出怎样的花朵?他们中间可能就有未来将书法艺术推向西方的推手!

做好在大学课堂内传播书法文化的工作,这样,对中文教学的发展也能有相当的助益。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书法,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就像武术,他们喜欢武术是因为看了李小龙的电影。没有看过书法作品,没有人向他们演示传播,怎么知道喜欢不喜欢呢?书法家多做书法的普及传播,不要只想个人得奖、出新出奇;也只有这样,书法才能逐渐实现国际化。

值此中国迅速崛起,中国热方兴未艾之际,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热心学习中文以及和中国有关的事物,这正是将书法文化推向国际的大好时机,身为书法教育工作者自当全力以赴,为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尽一己之力,不过,在此我们也要问:当西方人对中国书法因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尊重爱慕之时,书法在国内又受到多少尊重?事实上,它已不再是许多小学生们必修的科目,也淡出了多数现代年轻学子们的生活重心,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珍惜书法这宝贵的文化资产,热衷于去“解构”传统,又如何赢得外人尊重?书法艺术又如何能在海外繁荣发展?显然,海内外有心人士必须同心协力,众志成城,那么,中国书法世界化的辉煌远景庶几可期,书法甚幸,中国文化甚幸。最后,我把带来的学生作品展示一下,请各位专家学者多指教。

 

叶坦(美国南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南卡大学终身教授):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中国书法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我的一个书法研究生做过这样的题目,但是有些牵强附会。今天我下面播放的图片,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艺术家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些艺术家包括佛兰兹.克莱恩、罗伯特?马泽维尔、麦科斯.基波利特等。

中国书法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在哲学上的影响要高于技术上的影响。并不是技术影响不重要,他们学中国书法的技法只学了皮毛,但这皮毛也非常之有用。在形似和神似问题上,中西方的发展过程是相反的。八大山人画的蜘蛛是很形似的,但他很快就变成了大写意了,在耶鲁大学展出的这幅画中的西瓜已经超越形似,表现一种情趣。舞台演出是也是如此,为了让演员不背对观众,一位演员摔倒时,另一个演员并不是把他抱住,而是用背部顶住要摔倒的人。
   
任何艺术撞了南墙都只有两个方向可走:一是转弯,二是回头。转弯就是向外国学,西方油画甜到了发腻的时候,毕加索就跑去学非洲的面具;回头就是向自己的历史学,中国字玩儿得精致到僵死的时候,韩愈就重新提倡古文。外头的和古代的都是它山之石,是永远可以攻玉的。可是这里有个在国外教书法的人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要搬的是一块石头,而不是整个一座文化山。但是这块石头包括技法,也包括思想哲学,也就是上世纪初他们所说的“东方主义”。东方主义不是东方人发明的,它的滥觞是因为西方主义撞了墙,西方有识之士纷纷把眼光投向东方。其时摄影界有阿尔佛莱德?斯蒂格利兹、建筑界有佛兰克?瑞特、美术界有毕加索、音乐界有斯特文斯基、舞蹈界有玛莎?格兰姆、 戏剧界有布莱希特、雕塑界有大卫?史密斯,各自从东方捡了一块石头,就各自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西方艺术很少用黑和白,他们的艺术是三维的。书法给他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和白,可也是最美的。总体而言,他们对于中国书法最为心仪的部分是草书,因为草书大胆随意,可以很容易地就用到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中去。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借鉴很肤浅,未得书法三昧,可是他们自己却玩得十分高兴,而且加了不少自己的理解。比如马泽维尔,他似乎是美国画家中以草书方法来表现的情绪的最明显的一个,但是他的“滴”、“甩”以及他的对比法,在中国草书里基本是看不到的。其实美国人从中国书法及其背后的美学中所借鉴的,也许正是我们传统中最基本的东西。唯因其基本,我们自己反而是熟视无睹。我们之中一些人看西方的抽象派常觉得怪异,觉得是胡来,而不觉得人家是在布局、形态、质感上做文章,要表现一些具象艺术所不能表现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研究抽象艺术比他们早得多,苏州网师园摆的那些石头不都是展示抽象的美吗?中国欣赏太湖石的人往往感觉不到自己是在欣赏一种抽象美,而且中国的书家也很少用“抽象”二字来形容或评论书法。我们会讲某某的楷书间架好,某某的草书遒劲有力,但我们不会说某某的字“抽象”。而“抽象美”恰是美国人赞美中国书法最常用的词。反过来,我们看美国现代画家的作品也觉得抽象,比如克莱恩、马泽维尔等人的画,对于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书法家,来说,就是一幅抽象画,与我们的草书是两码事。我们会认为他们未入中国艺术哲学的堂奥之门。其实不尽然,人家从来就没有想走进去、要把整座中国文化之山搬走。郑板桥讲“学一半、撇一半 …, 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其实就都是这个道理。
   
学是一定要学的,但一定不可以照搬。那些西方文学艺术家做的有点像张之洞理论的西方翻版:“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体用之间,他们做的相当好。庞德自称自己发明了中国诗,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明顿发明了中国瓷器,布莱希特发明了中国戏曲,柯基发明了中国音乐,而克莱恩等人发明了中国书法。他们的东西在我们眼里都有些生疏,却又是那么美丽。他们的妙处也许恰在似与不似之间。试想,如果布莱希特真的逼着他的演员演成梅兰芳,会成何体统。白石老人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实在是大师之论。所以,让美国人学书法,不能要求他们都学成王羲之,因为第一是不可能,第二是没有那个必要。

 

尚菲(英国专长教育孔子学院中学书法教师):各位专家和教授好!为了向世界传播汉语,我于去年9月份开始, 又国家汉办被派往英国的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一年。嘉德中学是一个拥有370年办学历史的文法男校,全校有200多名学生学习中文,并把其作为统考的考试科目。优良的师资使得嘉德中学在历次英格兰的汉语考试中都能名列前茅。

由于汉字音形分离的特点,汉字书法对于英国学生还是一个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转变观念,把书法引进了课堂。50分钟的汉字课程,英国学生有些坐不住,我把汉字拆分成偏旁部首打乱顺序写在纸片上,学生分组后,通过组成正确的汉字来激活课堂,这种游戏满足了英国学生喜欢竞争、注重自我的特点。

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毛笔书写的汉字粗细不一的线条,抑扬顿挫的笔画,留有墨香的字迹在英国孩子眼里是如此的神奇。他们总是在课后要求我现场书写,于是我就把汉字学习和书法学习相结合。我教他们执笔、笔画,画中国画,用幻灯片给他们演示,然后他们在水写纸上书写。因为我居住的地方,一张信纸大的宣纸卖到1英镑,只能让他们用水在水写纸上练习。我是把汉字学习注入快乐的活水,添上艺术的美好,加以精致的引导,使学习的行为变成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成为学习的自觉的行为。我在教学中也感受到,书法教学在海外的很大潜力,它同样也促进汉字中文学习,书法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不能只看作是一种写汉字的技法。

除了嘉德中学,我利用多媒体向当地社区的小朋友介绍汉字的起源、书法名作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在一支柔毫书写出的墨韵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深知自己的教学也许算不上真正的书法教学,我希望我的教学为那些想了解中国的人打开一扇窗,帮助他们这些年轻的心灵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东方的美好,感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辉煌。谢谢大家!

 

屠新时(现任美国《中美邮报》社长, 纳罗帕大学和科罗拉多学院特聘客座教授、落基山中国书法研究会会长,美国丹佛孔子学堂理事长):以上几位教授、院长从多方面介绍了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与教学。时间所限,我在美国两所大学的教学情况,不详谈了,只就我的美国学生的书法作品和习作的照片,以PPT图片给各位作一展示。不久前在北师大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上,我也做了一个报告, 有几位老专家看了这些图片说: 大开眼界,没想到洋学生能把中国书法学得这样有心得,兰、竹、山石画得很有韵致,海外书法教学很有成就!确实,我很为我们这些洋学生自豪,两方面:作品会说话,洋学生的毛笔字能写的这样,没有对艺术的真心喜爱、理解和习练,是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这门书法艺术的伟大和深厚,它具有跨越国界和文化的穿透力和辐射力,具备有国际审美共识。对自己民族的艺术要自尊自信,我的人生能选择书法艺术,是一种福分;因而更加感受书法艺术国际传播的深远意义:我们把我们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让世界共享;学习书法,将被证明是整个人类的审美与心性健康的需要,让不同种族的人获益,为世界和平与和谐贡献力量。我的不少美国学生没有中国文化和文字的基础, 但他们具备很强的审美和思维能力,具有艺术潜质和创造力;真是“教学相长”,从他们身上往往获得启示和异质文化的养分。所以我在那次研讨会上也提出:海外书法教学恰是中国书法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和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要小视国外的艺术教学。一些圈内的有些身份的人物谈到海外教学,不肖一顾不以为然,认为那是“闹着玩,他们咋会懂?”严肃地说,这是典型的“夜郎自大”心态。对国外既无知,也没有调查研究,凭想当然,随意下结论,很有害的。我说这些, 就是再次提请国内学术文化教育界:关注海外的书法教学与创作,包括国内越来越多的书法研究机构和文化基金会,要向书法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与教学倾斜,这里的天地很大。要有大文化的双向思维和多维视角,这是21世纪时代的呼唤。

    要把中国书法推向世界,我们有艰巨大量的工作要去做,需要一批真正的专家和书法家去铺路架桥,长期坚持,要有一点使命感。具体的说,我们的书法艺术被世人了解认识非常有限。国外文化学术界对中国陶瓷、青铜器、绘画、雕塑、建筑研究了解多,以至真有一批有见识的专家;而对书法,因文字的障碍、又需要长时间的笔墨磨练,成为外人了解欣赏书法的大障碍;除了有少量洋人收藏家外, 真正懂书法、能创作的屈指可数。在大学领域亦然,要让书法认可其艺术价值、成为一门课程,既有认识高度上的距离,更有教学管理和学术程序上的难度,又缺乏合格的相关导师。因此,所在大学中文教师和相关人员在校内的推动争取,是一大关键。而在另一方面,孔子学院系统具有设置学科课程的主动权,又是以中文教学为主方向,书法教学在孔院系统的拓展应该肩负重责。书法教育应是海外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启功教授多次提出:书法不仅是拿毛笔写字,也是中文教学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读和认的过程中,加强写的训练,特别是用毛笔书写,可以加深对文字的记忆。另一方面,对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审美意识,有极大的帮助。季羡林教授多年前就指出:“中国孔子学院的建立,不要只学语言,把中国书法也加在里面,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孔子学院的平台,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书法专长教师能在海外找到舞台,展现他们的才华。各位及早作些准备,要能用英语诠释中国书法,要能在黑板上演示各种书体,展现书法艺术之美。要有高屋建瓴的大文化思考,以理论创新加“走出去”的自觉实践,提升书法在“亚洲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在西方世界中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