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海外书法

屠新时等 | 国际书法教学的今天与明天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2-06-17



 

 

国际书法教学的今天与明天

——中美书法教学国际研讨会

 

屠新时

 

 

 

王岳川:各位朋友好!我们今天下午在北京大学举办海外书法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美书法论坛。这是继北大书法所举办中韩、中日、中马高峰论坛之后的第四次论坛。四次论坛从东方到西方,尤其是美国,意义非常重大。过去,文化教育界有人认为书法在中国已经没落了,变成了一些老头乐、小孩乐的一种玩艺。而今,书法已经上升到一种具有更高文化含义的艺术。有一大批中国艺术家和文化学人在海外正在坚韧持久地、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的国际传播,他们向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传播中国的文化形象、人文精神、书法魅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就促使我们在本土的艺术家和学者们,要更多地去关注与思考书法的守正创新和正大气象。可以这么说,很多人都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是单向地由西方灌输给中国的,我们属于弱势,西方属于强势。然而,季羡林先生却通过对比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德国文化等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任何文化都是双向互动的,都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他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一般人都认为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取来了佛经,并翻译了1335卷,但其实唐僧同时还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介绍到了印度,同时还翻译了一些其他的佛经到印度。可见,唐僧译经不只是文化拿来,也是文化输出。

我很高兴北京大学能够致力于书法和文化的研究,北京大学书法所自创建以来提出了文化书法,确立了自己办学的十六字方针:走近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经典当中的魏晋部分是经典当中的经典;书法创新是要守正创新,不是守邪创新,守歪门邪道创新;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文化必须要有正大气象。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按照这十六字方针去办学,去从事国际书法的交流、讨论和研究。

今天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是以屠新时教授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包括来自英国和俄罗斯的教授。他们将向中国的书法家和媒体人士展示介绍他们在海外从事书法教学时的一些艰难历程、今天的丰硕成果和明天的辉煌远景。他们的可资交流之处在于,他们是中国书法海外传播的默耕耘的先行者。当我们还在本土讨论的时候,还在把玩西方的现代派艺术、后现代艺术的时候,还在把中国书法折腾成非汉字艺术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向海外传播中国的经典书法了。我认为他们勇气可佩,他们的经验值得吸收,很值得本土书法家学习和尊敬。他们今天所做的工作,就是我们明天要参与去做的工作。

我们现在有些人可能还觉得去教一个老外学习中国书法是不可能的,其实不然。根据国家语委的统计,2000年的时候,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只有三百多万,而2008年奥运以后,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到七千万。在今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日本,并且将在2018年以后与美国持平,届时将会有大批的老外进入中国来学习。本土的同胞们除了教老外学习汉语以外,还要教老外学习欣赏书法艺术。因此,屠新时教授带领回国的团队其实是做了一项重要的前瞻性工作。他们海外教学经验的介绍,可以让大陆很多书法家知道:中国书法在国外文化教育界受到何等的尊重,下一步要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明白书法不仅仅是属于老干部、退休人员或是少年儿童,而是属于整个世界的艺术。与此相应,我们今天也请来了教育部的有关同志,在未来的书法教育中,教育部也会有很多新的政策出台。

 

  中国书法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教学状况

 

屠新时(美国丹佛孔子学堂理事长 北美中国书法协会荣誉主席): 感谢王岳川教授,非常荣幸有机会同北京大学联合一起作这样的交流,有很高的文化前瞻性,亲切而又感觉气息不同。今天我们丹佛孔子学堂带队,以美国为主,还有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孔子学院的代表,确实可以向国内学界介绍书法在西方文化教育界的传播现状。所以今天的交流非常必要,很难得,意义不同寻常。

今天的各位都是来自海外书法教学的代表,可以说是两个系统的书法教学:一个是以全球孔子学院为主的教学推广系统,另一个是吴玉如博士这样的代表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书法课程的学术系统,专职的书法和中文教师。我本人自己既在美国两所大学里教授中国书法课程,是一门有三个学分的正式选修课,不少研究生也选修,从1997年到现在,有几百位洋学生秀了中国书法课;又用孔子学院的平台教学书法,组织中国书法的国际展览和推广交流, 书法在海外更广阔的领域和人群中传播。我们的观点:海外书法教学不仅是中文教学的有效的辅助和促进手段,通过书法学习认识记忆汉字,对书写汉字发生兴趣;它本身正是传播中国文化不可忽略的重要和有效的渠道之一;书法艺术包含的中国文化艺术信息如哲学、诗词、文学、历史和美学,让西方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景仰和深表敬重;这种反馈,也更加激励我们自己。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让中国书法艺术走进美国的大学讲坛、文化和学术领域,扩大影响,立定脚跟; 让中国书法表现的审美与哲学逐步成为国际审美共识。这就是我们的大文化报负。

我想请每一位都介绍他们的海外教学和他们的思想理念。一会儿先请任晓明老师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他外派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书法和中文。他发现,用中国书法教学可能更容易吸引美国学生,更有文化内涵。任教授是中国三峡大学的书法专业副教授,被国家汉办作为书法和中文教师派到德克萨斯大学。他的教学成果超出很多中国人的想象,很多人不相信他的学生的作品是外国人完成的。第二位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臧颖教授, 她组织推动了中国书法在俄罗斯大学内的教学。第三位是美国罗格斯大学书法教师吴玉如博士,从事书法和中文教学有多年的经验; 第四位是美国南卡大学叶坦教授,叶教授在南卡大学2005年还成功组织了汉字书法教学国际研讨会;第五位是中国派往英国孔子学院的青年中文教师尚菲。

 

任晓明(美国达拉思大学孔子学院书法教授)

各位书法家和朋友们好!我是2008年8月被派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德州大学担任中文教师的。我的专业是书法,所以从接到美方邀请函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神圣和光荣的,同时也希望把独具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也介绍到美国、给该校的大学生。为此我提前进行了一些准备,把国内比较好用的毛笔和宣纸以及教学常用的字帖带了过去。

课程是今年春季开设的,但是在去年11月有一个院庆一周年的系列活动。按照计划安排,院庆晚会有中国书法的展示。因为晚会的舞台很适合以书法作为舞台背景,我就临摹和创作了30多幅作品布置在舞台上,它不仅是一个小型的书法展览,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舞台布景,当时效果非常好。这次活动算是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的一个准备,对校园的书法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寒假期间我开始撰写课程说明和教学大纲。我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呢?按照常规,还是有一点汉语的基础比较好。但是院长建议,如果这样来要求,选课的同学就少了。因此,我们及时调整政策,不对学生设置语言方面的门槛。最后,有11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学生的构成我有一个简单的列表,

 

 

性别

专业

是否亚裔

是否研究生

是否拿学分

有否中文基础

非艺术

艺术

5

6

0

11

2

9

1

10

10

1

1

10

 

 

 

 

 

 

 

 

 

 

 

 

 

 5个男生,6名女生,专业上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主,两个越南籍的学生,其余都是美国人,除了一个曾经有学习中文的经历,其余都是没有中文基础的。

因为开设这个课程只有一个学期,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的的教学大纲是这样安排的:前面三次课的内容是汉字与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书法与书写工具的介绍;随后进入书法基础技法的训练,以楷书为主进行笔法、结构、章法的综合训练;然后是篆、隶、行、草四种书体的体验,书法鉴赏并没有单列而是穿插在五种书体的体验里面;最后是书法展览,经过一学期积累下的作品做一个公开的展示,对他们的学习是不小的激励,布置展览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教学时数是每周一次,一次四个学时,时间应该是比较充分的,所以我有信心在最后结课时推出一个小型的习作展。

根据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我确定了五条教学原则:语言学习和艺术学习兼顾、书法技法训练辅以中国文化传播、基础训练和书法习作相结合、精讲示范多练和多种测评相结合、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相结合。这也是短时间教学取得明显成效的必要保障。

因为学生都是零基础,所以教学的过程我是这样设置的:第一方面,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准备讲义分发给学生,临摹范本部分以双钩图示和墨迹图片对照的方式发给学生,既是课堂教学与训练的依据,又是课后练习的参考;第二方面,点评作业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授新课大约用3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指导学生练习,我的工作就是辅导和答疑,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要求交出课堂作业。

教学总结部分,配合人文学院的春季艺术节,我们全班推出一个书法习作展。展览从5月1日到5月10日共10天,展出11名学生的习作30多件,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幅式的作品。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我自己全身心地扑在上面。书法习作展览成为此次艺术节的一个亮点,参观人数众多,尤其是人文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说,想不到短期内,学生可以把中国的书法学习得这么好!当地一家中文报纸也对此次展览进行了报道。在采访中,很多学生表示,虽然课程结束了,但他们都十分热爱中国艺术,愿意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让他们了解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也为他们开启了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

对于教学方面的思考,我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国内专家的第一印象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教学,蜻蜓点水,但是海外的教学环境下,我认为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学习书法的热情,比教他们学习某种书体某种技法更重要也更有意义,大家都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第二方面,面临汉语零基础的学生,我通过穿插大量相关的书家故事和背景知识来增加课程的文化信息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很多学生会询问某些汉字的意思,某个对联或古诗的意义等;把书法引进海外汉语教学,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第三,教学汇报书法展无疑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难题,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原则的运用,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臧颖(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中方校长,书法导师):

  大家好!我是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臧颖,感谢屠老师的组织邀请。今天能够和各位专家就海外书法的发展状况进行交流,感到十分高兴。下面就我们孔子学院书法课程的开展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远东的第三大城市,和中国的黑龙江省黑河市隔黑龙江相望,被称为姊妹城。学校有78年的办校历史,和中国的黑河学院有20多年的合作交流历史。在双方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在2007年的5月15日双方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孔院以汉语教学为工作中心,第一期学员达到170人,在俄罗斯孔子学院中招生规模居首位。170人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开设了经贸汉语和旅游汉语两个专业,学员来自社会各个层次,年龄从12岁到70多岁不等。2008年9月80名学员经过一年的培训顺利结业。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有武术表演、中国剪纸艺术展、迎奥运汉语知识竞赛、中国民乐演出、中国画展等活动。并邀请当地汉学家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开设国学讲座,另外从国内购置了3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特色展品,包括文房四宝、传统乐器等,创建了中国文化展示室。

在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汉语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中国书法的教学传播。2008年的4月,我们从黑河学院聘请了两位副教授,举办了首届书法讲座,一期学员达到70多人。之后来咨询是否开设书法课程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于2009年的2月份开始,固定在某一时间段给学生开设中国书法课程。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和教材,我们聘请到一位书法老师,非常敬业,自己编写汉俄对照的书法教材,每周六两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对学员进行书法教学和训练。现在有12名学员长期坚持学习。最初,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推广书法教学,但通过汉语教学和文化介绍,俄罗斯学生喜欢并主动提出要求学习中国书法。所以,我个人认为,在书法的推广之前,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和文化知识作为铺垫,还是很有益的。

如果要长期开设书法专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缺少长期的、高水平的能够双语教学的书法教师;第二,缺少适合当地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目前自己编写的教材还很不成熟。这两点,希望得到国内书法界专家的认真的重视,将视野投向中国以外的大世界。今后我们孔子学院书法课教学的重点,将培训学员从对书法外在形式的学习过渡到对书法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上。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法训练,它还具有提升个人思想及品性的重要作用,这些意义需要学员进行长期的学习和修炼才能达到。书法教学一定要从这里提升。

 

吴玉如(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博士,新泽西州州立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长期教授汉语和书法课程):

2005年, 我跟随屠新时教授组团书法交流进修班到北大,听了王教授精辟雄辩的演讲,很振奋和内心震撼,真的是觉得对书法教学有一份历史责任。所以,以后每年暑假,都跟屠老师到中国来进修和相关交流活动,来提高充实自己, 也把美国大学的教学信息提供给大家。

 我本身并没有书法专业的背景,因职务所需,开始教授中国书法。五年来,边教边学,在这里,把我的书法教学情况与心得汇报给各位专家和学者,希望能得到批评和指教。

 本校中国书法课程开在东亚语言文化系,这要归功于前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涂经贻先生的努力争取。大学开一门新课很不易。 就我所知,美国大学书法课多为一星期三小时,我们学校的书法课时则相对太少, 一星期仅一次80分钟,而学生相当多,一班30个,无需中文学习背景。书法课作为通识选修课程,面向全校的学生开放。 我的班上,一半是华裔,一半是美国人,会中文的少,不会中文的多。但是语言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对中国书法美的欣赏,更不是他们使用毛笔书写的障碍,往往写得最好的学生都是完全不会中文的, 这也反证了书法具有艺术独立性。

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习使用毛笔写字的技巧,而且要介绍与书法相关的历史与文化,进而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并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一直采用蒋彝的《中国书法》为教科书,每节课我会用30分钟来重点介绍各个章节,在期中考和期末考给予测试,剩下的五十分钟要先讲解示范楷书的基本笔法,为了示范方便,我自己投资买了个实物投影仪,示范完毕,接着个别指导,但时间不太充裕,一个学生平均仅1分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让有需要的学生课后到我办公室来辅导。

期中考试之前一直是楷书笔画练习,之后,开始学写字。 所选的字尽量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如六书或结体原则的代表字,帮助没有中文背景的学生掌握书法理论知识。学期末学生有两个星期来准备写一幅作品,内容为古人诗句,我提供四种楷体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一,以宣纸书写,日后可装裱悬挂,同时宣布写得好的作品将有机会在上海展出(感谢屠新时教授和上海中华书画协会组办的两届中美师生书法展提供的交流平台),所以学生都特别努力,写出的作品此时有飞跃的进步。最后是期末考,除了考课本内容,还要考毛笔字。二零零九年春季班,我做了一个新的尝试,那就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写行书,虽然学生从没有练习过,但我想看看有了楷书的笔划基础,学生能不能自己临写行书,我的心中真的没底,结果却让人意外的惊喜。学生的书法潜力鼓舞着我在明年的课上作更进一步的尝试,虽然受制于教学时数,能尝试的也许有限,但我会尽力而为。

学生的回馈资料显示:不论背景如何,学生们选课以前都以为书法课不过就是写字而已, 西方学生甚至还以为中国书法和西方书法差不多,应该不难。上了课以后,才发现不但写字工具不同,而且还得学习书法知识和历史文化,经过一个学期充满挫折感的苦练之后,终于苦尽甘来,能用毛笔写出一幅还颇像样的作品来,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给他们带来一份自豪与骄傲。多数学生准备写幅字送给家人或朋友,其中有一位西方学生计划写一幅作品送给姐姐作为新居贺礼悬挂在客厅,这样,她的姐姐向前来的贺客介绍这是她妹妹的书法作品,对她们来说,这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另一方面,书法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文化的大门,这更令他们欣喜,书法课上收获之丰超出预期,在大学的殿堂里能有机会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观,认识了书法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并在其中品味出了东方哲学的味道,内心感动之余,对中国悠久丰富而伟大的书法文化生起了无比的敬意与尊重,并深刻感悟到,只有能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的人才能成为一位真正有智慧的人。有些学生因此而开始选修中文课程,把中文作为主修或副修,书法课吸引了他们跨入中文之门。

再说,那些已经选过中文课的学生兴致勃勃地来上书法课,本以为会写汉字会让他们有些学习的优势,没想到汉字不仅只是表意的工具,竟然还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用心勤练,一笔一划都有法度,不能马虎,点画之间的安排有很多讲究,用毛笔一丝不苟地练习书法帮助他们改正了平日写字潦草的习惯,汉字写得比以前漂亮得多了,促进和深化了中文学习。一些华裔学生在西方文化中成长,往往遗憾对中国书法的美及价值缺乏认知与欣赏的能力,能在大学学习书法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着实令他们欣慰,加深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上课人数限制,高年级同学可优先选课,为数不少。)皆有同感:上书法课是他们走出校门前送给自己最有价值的礼物,除了知识技能上的收获,练习书法使他们更了解自己,教会了他们澄心静虑,在笔墨间舒解压力,锻炼了耐心和决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不断挑战自己,攀向高峰。作为他们的书法老师,我怎能不被深深地感动而心头沉重起来?书法课已经不只是我的工作职责之一,它对学生的心灵影响巨大深刻,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曾有一位学生说:,在上了书法课之后,终于知道为什么西方的艺术评论家很少将眼光投向中国的书法艺术,原因就是他们没拿过毛笔,不懂基本的笔法和结体,也不了解这个独特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怎么教他们重视中国的书法艺术呢?是啊!今天我把书法的种子撒向这些西方学子的心田,将来会开出怎样的花朵?他们中间可能就有未来将书法艺术推向西方的推手!

做好在大学课堂内传播书法文化的工作,这样,对中文教学的发展也能有相当的助益。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书法,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就像武术,他们喜欢武术是因为看了李小龙的电影。没有看过书法作品,没有人向他们演示传播,怎么知道喜欢不喜欢呢?书法家多做书法的普及传播,不要只想个人得奖、出新出奇;也只有这样,书法才能逐渐实现国际化。

值此中国迅速崛起,中国热方兴未艾之际,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热心学习中文以及和中国有关的事物,这正是将书法文化推向国际的大好时机,身为书法教育工作者自当全力以赴,为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尽一己之力,不过,在此我们也要问:当西方人对中国书法因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尊重爱慕之时,书法在国内又受到多少尊重?事实上,它已不再是许多小学生们必修的科目,也淡出了多数现代年轻学子们的生活重心,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珍惜书法这宝贵的文化资产,热衷于去解构传统,又如何赢得外人尊重?书法艺术又如何能在海外繁荣发展?显然,海内外有心人士必须同心协力,众志成城,那么,中国书法世界化的辉煌远景庶几可期,书法甚幸,中国文化甚幸。最后,我把带来的学生作品展示一下,请各位专家学者 多指教。

 

叶坦(美国南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南卡大学终身教授):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中国书法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我的一个书法研究生做过这样的题目,但是有些牵强附会。今天我下面播放的图片,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艺术家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些艺术家包括佛兰兹.克莱恩、罗伯特马泽维尔、麦科斯.基波利特等。

中国书法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在哲学上的影响要高于技术上的影响。并不是技术影响不重要,他们学中国书法的技法只学了皮毛, 但这皮毛也非常之有用。在形似和神似问题上,中西方的发展过程是相反的。八大山人画的蜘蛛是很形似的,但他很快就变成了大写意了,在耶鲁大学展出的这幅画中的西瓜已经超越形似,表现一种情趣。舞台演出是也是如此,为了让演员不背对观众,一位演员摔倒时,另一个演员并不是把他抱住,而是用背部顶住要摔倒的人。

任何艺术撞了南墙都只有两个方向可走:一是转弯,二是回头。转弯就是向外国学,西方油画甜到了发腻的时候,毕加索就跑去学非洲的面具;回头就是向自己的历史学,中国字玩儿得精致到僵死的时候,韩愈就重新提倡古文。外头的和古代的都是它山之石,是永远可以攻玉的。可是这里有个在国外教书法的人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要搬的是一块石头,而不是整个一座文化山。但是这块石头包括技法,也包括思想哲学,也就是上世纪初他们所说的东方主义。东方主义不是东方人发明的,它的滥觞是因为西方主义撞了墙,西方有识之士纷纷把眼光投向东方。其时摄影界有阿尔佛莱德斯蒂格利兹、建筑界有佛兰克瑞特、美术界有毕加索、音乐界有斯特文斯基 、舞蹈界有玛莎格兰姆、 戏剧界有布莱希特、雕塑界有大卫史密斯,各自从东方捡了一块石头,就各自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西方艺术很少用黑和白,他们的艺术是三维的。书法给他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和白,可也是最美的。总体而言,他们对于中国书法最为心仪的部分是草书,因为草书大胆随意,可以很容易地就用到当时的抽象表现主义中去。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借鉴很肤浅,未得书法三昧,可是他们自己却玩得十分高兴,而且加了不少自己的理解。比如马泽维尔,他似乎是美国画家中以草书方法来表现的情绪的最明显的一个,但是他的以及他的对比法,在中国草书里基本是看不到的。其实美国人从中国书法及其背后的美学中所借鉴的,也许正是我们传统中最基本的东西。唯因其基本,我们自己反而是熟视无睹。我们之中一些人看西方的抽象派常觉得怪异,觉得是胡来,而不觉得人家是在布局、形态、质感上做文章,要表现一些具象艺术所不能表现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研究抽象艺术比他们早得多,苏州网师园摆的那些石头不都是展示抽象的美吗?中国欣赏太湖石的人往往感觉不到自己是在欣赏一种抽象美,而且中国的书家也很少用抽象二字来形容或评论书法。我们会讲某某的楷书间架好,某某的草书遒劲有力,但我们不会说某某的字抽象。而抽象美恰是美国人赞美中国书法最常用的词。反过来,我们看美国现代画家的作品也觉得抽象,比如克莱恩、马泽维尔等人的画,对于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书法家,来说,就是一幅抽象画,与我们的草书是两码事。我们会认为他们未入中国艺术哲学的堂奥之门。其实不尽然,人家从来就没有想走进去、要把整座中国文化之山搬走。郑板桥讲学一半、撇一半 ,  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其实就都是这个道理。

学是一定要学的,但一定不可以照搬。那些西方文学艺术家做的有点像张之洞理论的西方翻版: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体用之间,他们做的相当好。庞德自称自己发明了中国诗,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明顿发明了中国瓷器,布莱希特发明了中国戏曲,柯基发明了中国音乐,而克莱恩等人发明了中国书法。他们的东西在我们眼里都有些生疏,却又是那么美丽。他们的妙处也许恰在似与不似之间。试想,如果布莱希特真的逼着他的演员演成梅兰芳,会成何体统。白石老人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实在是大师之论。所以,让美国人学书法,不能要求他们都学成王羲之,因为第一是不可能,第二是没有那个必要。

 

尚菲(英国专长教育孔子学院中学书法教师):

各位专家和教授好!为了向世界传播汉语,我于去年9月份开始, 又国家汉办被派往英国的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一年。嘉德中学是一个拥有370年办学历史的文法男校,全校有200多名学生学习中文,并把其作为统考的考试科目。优良的师资使得嘉德中学在历次英格兰的汉语考试中都能名列前茅。

由于汉字音形分离的特点,汉字书法对于英国学生还是一个难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转变观念,把书法引进了课堂。50分钟的汉字课程,英国学生有些坐不住,我把汉字拆分成偏旁部首打乱顺序写在纸片上,学生分组后,通过组成正确的汉字来激活课堂,这种游戏满足了英国学生喜欢竞争、注重自我的特点。

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毛笔书写的汉字粗细不一的线条,抑扬顿挫的笔画,留有墨香的字迹在英国孩子眼里是如此的神奇。他们总是在课后要求我现场书写,于是我就把汉字学习和书法学习相结合。我教他们执笔、笔画,画中国画,用幻灯片给他们演示,然后他们在水写纸上书写。因为我居住的地方,一张信纸大的宣纸卖到1英镑,只能让他们用水在水写纸上练习。我是把汉字学习注入快乐的活水,添上艺术的美好,加以精致的引导,使学习的行为变成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成为学习的自觉的行为。我在教学中也感受到,书法教学在海外的很大潜力,它同样也促进汉字中文学习,书法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不能只看作是一种写汉字的技法。

除了嘉德中学,我利用多媒体向当地社区的小朋友介绍汉字的起源、书法名作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在一支柔毫书写出的墨韵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深知自己的教学也许算不上真正的书法教学,我希望我的教学为那些想了解中国的人打开一扇窗,帮助他们这些年轻的心灵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东方的美好,感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辉煌。谢谢大家!

 

屠新时:(现任美国《中美邮报》社长, 纳罗帕大学和科罗拉多学院特聘客座教授、落基山中国书法研究会会长,美国丹佛孔子学堂理事长)

以上几位教授、院长从多方面介绍了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与教学。时间所限,我在美国两所大学的教学情况,不详谈了,只就我的美国学生的书法作品和习作的照片,以PPT图片给各位作一展示。不久前在北师大第三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上,我也做了一个报告, 有几位老专家看了这些图片说: 大开眼界,没想到洋学生能把中国书法学得这样有心得,兰、竹、山石画得很有韵致,海外书法教学很有成就!确实,我很为我们这些洋学生自豪,两方面:作品会说话,洋学生的毛笔字能写的这样,没有对艺术的真心喜爱、理解和习练,是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这门书法艺术的伟大和深厚, 它具有跨越国界和文化的穿透力和辐射力,具备有国际审美共识。对自己民族的艺术要自尊自信,我的人生能选择书法艺术,是一种福分;因而更加感受书法艺术国际传播的深远意义:我们把我们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让世界共享;学习书法,将被证明是整个人类的审美与心性健康的需要,让不同种族的人获益,为世界和平与和谐贡献力量。我的不少美国学生没有中国文化和文字的基础, 但他们具备很强的审美和思维能力,具有艺术潜质和创造力; 真是教学相长,从他们身上往往获得启示和异质文化的养分。所以我在那次研讨会上也提出:海外书法教学恰是中国书法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和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要小视国外的艺术教学。一些圈内的有些身份的人物谈到海外教学,不肖一顾不以为然,认为那是闹着玩,他们咋会懂?严肃地说, 这是典型的夜郎自大心态。对国外既无知,也没有调查研究,凭想当然,随意下结论,很有害的。我说这些, 就是再次提请国内学术文化教育界:关注海外的书法教学与创作, 包括国内越来越多的书法研究机构和文化基金会,要向书法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与教学倾斜,这里的天地很大。要有大文化的双向思维和多维视角,这是21世纪时代的呼唤。

    要把中国书法推向世界,我们有艰巨大量的工作要去做,需要一批真正的专家和书法家去铺路架桥,长期坚持,要有一点使命感。具体的说,我们的书法艺术被世人了解认识非常有限。国外文化学术界对中国陶瓷、青铜器、绘画、雕塑、建筑研究了解多,以至真有一批有见识的专家; 而对书法,因文字的障碍、又需要长时间的笔墨磨练,成为外人了解欣赏书法的大障碍;除了有少量洋人收藏家外, 真正懂书法、能创作的屈指可数。在大学领域亦然,要让书法认可其艺术价值、成为一门课程,既有认识高度上的距离,更有教学管理和学术程序上的难度,又缺乏合格的相关导师。因此,所在大学中文教师和相关人员在校内的推动争取,是一大关键。而在另一方面,孔子学院系统具有设置学科课程的主动权,又是以中文教学为主方向,书法教学在孔院系统的拓展应该肩负重责。书法教育应是海外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启功教授多次提出:书法不仅是拿毛笔写字,也是中文教学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读和认的过程中,加强写的训练,特别是用毛笔书写,可以加深对文字的记忆。另一方面,对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审美意识,有极大的帮助。季羡林教授多年前就指出:中国孔子学院的建立,不要只学语言,把中国书法也加在里面,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孔子学院的平台,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书法专长教师能在海外找到舞台,展现他们的才华。各位及早作些准备,要能用英语诠释中国书法,要能在黑板上演示各种书体,展现书法艺术之美。要有高屋建瓴的大文化思考,以理论创新加走出去的自觉实践,提升书法在亚洲文化圈中的地位和在西方世界中的文化身份。从我们走出的每一步做起,改变书法艺术在国际学术文化界长期失语和缺席的尴尬局面。

同时, 书法的海外传播本身是一门艺术,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需要走进经典,守正创新,把书法的精义教授给外人。注意,我们不是要让洋学生上了书法课要求他们去当洋羲之、洋真卿,但要让他们学得书与法的内涵、丰厚的文化和独特的技法,以得到心灵的启示,打开一扇通向人文的窗口。要学到中锋用笔的严谨和东方变化灵动艺术精神,感受如何才是精严的法与高度的自由同时在字里行间表现。有一次,我把我的书法导师沈尹默先生唯一的入室大弟子书法家、书学家胡问遂先生的北魏楷书和大草书作品介绍给学生,告诉他们:我的老师就一本颜真卿的自告身帖练了整整四年,一千多通。这种生命为代价的执著的文化精神,贯注在书法艺术的纵横内外之间。我多次对我的美国学生说: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地球由东方和西方共组而成;要睁眼看世界,开放心怀接纳东方与西方。书法是中国文化与文字中最精微的部分,会让你身心受益终生。

刚才任教授、叶教授老师讲到,海外书法教学看起来是蜻蜓点水,高山一石,但有时这些皮毛的东西能在学生的一生当中发生作用,这就是文化传播的意义。需要纠正一个误区,海外书法教学并非要培养洋书法家, 这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所以不能完全把国内书法教学与训练的方法理念搬到国外去,内外有别。也可能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优秀人才,将来正是让西方人理解欣赏书法的重要桥梁;由书法这门课后,而从此进一步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每个学期结束,当我审阅每一位书法课学生的学期论文时,是我最感兴奋和满足的时候。美国学生不讲假话,他们论文中的话,是他们理解和收获,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我相信,他们从中国书法中受到启迪、养分和心性训练,是真实的!由此我获得作为一个中国老师的成就感。

最后, 我用美国学生在论文中的话, 作为我的讲话的结束: 我喜爱学习各种艺术样式, 但书法是至今我最喜爱和感觉快乐的, 它促使我想要多学中文,这样我可以用毛笔书写中国诗词。 这是最纯净, 最能表达情感和能令人满足的艺术。

书法真切地唤醒我的人生,它帮助我身心同时的提升和焕发想象力与理性。当我创作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 我感到了极大的快乐, 那是一个魔幻的时刻, 是我得到的一个精神层面的礼物!这是一种灵动的艺术, 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它是瞬间的捕获, 表现美学的本质。我相信,东方为西方学生提供了用不同方式以对应不同的个体, 来比较阴与阳、和谐与平衡, 以求达到真实体验健康、平静和快乐。
     我的精神生活已经和正在被书法练习所影响。长时间的书法练习使我以很多方式扩增而强大;既作为一个人, 也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喜欢本色的单纯的线条, 它富有深刻的含义,  让人精神受益。它让我结识亚洲文化, 有一个好的老师帮助我提高我的艺术作品,我高兴有这样的一段经历和中国书法相遇。 

 

 张培元(香港书谱出版社社长,汉字书法篆刻研究会创始主席):

非常感谢王教授给我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王教授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学者,在与王老师见面之前我就拜读领略了王老师关于发现东方问题的看法。刚才曾来德老师讲了感谢北大人,他提到了王选先生,我觉得还得感谢蔡元培先生他当时在一文章里批评康有为,他认为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是对的,但是步子走得快,如果把培养人才的工作放在前面来做的话,变法的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很多,也不会发生后来这些人才被屠杀的悲剧。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蔡元培先生和康有为走的路才不一样蔡元培在教育上为我们做了伟大的贡献,这是北大的一座丰碑。在当代,我觉得还得感谢金开诚先生,创办了北大书法研究所,现在金老师回家了,接下来这工作王老师来主持,这是非常重要的阵地,今天所做的这个活动我认为是发现东方系列的一个小节,这不仅是北大的事情。北大书法研究所所做的工作是全部中国人的事情,而且屠老师这些在辛勤传播汉字书法艺术的使者们所做的也是咱们大家的事情,所以我非常感谢咱们北大人所做的事情。

第二句话我想感谢屠新时老师,久仰大名,昨天才见面,今天能跟王老师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首先感谢屠老师,我在三年前看到屠老师一篇文章,关于中国书法在海外的教学和传播,当时看后我激动了一阵子,这一阵子就是一直到现在。去年我在筹办香港《书谱》续刊的时候,其他文章都还没落实时,我心里已经有了这么一个位子要把屠新时先生的这篇文章放进去。他里边所讲的人物都在他刚才展示的图框里看到了,包括金晓阳查尔斯,今天都看到了他们的作品,都是非常棒的。刚才王老师请我说话我很激动,不知怎么说。我觉得你们做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刚才曾老师提到的,虽然很基础,但是很重要。如果没有基础,以后怎么提升。刚才大利先生提到文化都是平等的,我很赞同,如果把文化政治化了这会很难传播,也很难交流。各国的文化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优劣之分,它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精神,是每个国家来自传统的一种精神沉淀它们是平等的。必须有这样开放的胸怀,才能进行对话我非常感谢梁云先生,如果梁云先生《书谱》这个品牌,我也没有机会拜视这么多学者专家,所以我从梁云先生里学到的是一种精神:服务社会的精神。从梁云先生我们还再往上看,他的老师于右任先生在七十年前做了一件事情——也就是书法传播,和刚才展示的成果一样,于右任先生在30年代的时候做《标准草书》,目的也在于让大多数的人了解书法的美

最实用的当然是行草书,但不规范不统一,所以老先生当时有这么一个想法。做这些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他一直做下去,一直做到胡公石先生披披云先生接下了于右任先生的这支火炬,在海外做《书谱》1974年创办,发行了20几个国家,所做的工作和在座各位是一样的,异曲同工虽然在89年停刊了,但是现在把它重新恢复起来办起来,不是为个人谋福利的,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梁先生有句话:书谱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家族,而是大家的。我们就按先生的说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家办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有学术成果,我们给优先发表。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共同分享中华民族的文明。先生不仅办《书谱》,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他海内外创办六所学校,包括一所大学——泉州黎明大学,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办了四所学校,还有三份报纸,传播中华文化先生说的最多的是:传播中华文化不是说要表现我们比别人强。昨天屠老师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待客总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别人,我们到海外也是把自己最好的拿给别人,书法也是我们文明艺术之一。先生说:各国的文化都很好,我们的也很好,大家都拿出来。这就叫交流我在这里表态,今后需要《书谱》杂志社提供帮助,我们义务无偿的呼应,责无旁贷。

 

程大利(原人民美术总社社长,总编辑):谢谢王岳川教授提供了一次学习机会。刚才听到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我觉得很长见识,也让我思考一些问题。这个书法是中国文化现象,很独特。它不仅仅是中国的,它是人类的智慧,书法智慧是属于全人类的,当然了它是中国人发明中国人创造的100年前钱玄同,提出要废除汉字,当时陈独秀为之欢欣鼓舞,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出来加了这个按语。时间过了100年,刚才提到了王选,我想王选他是一个问题的现象,实质是国家富强了,这100年来中国走过了这么漫长的道路后,中国人开始又重新增长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书法它既属于汉字文化也属于笔墨文化,它既是文化也是艺术,因为它是艺术所以很容易和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去沟通艺术无国界,大家可以从形象的角度去感知而不必考虑汉字,更何况中国的汉字就有艺术性,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反而更容易让各个民族通过汉字来加强沟通我一个朋友叫石鼓,他说:一个汉字是一个王国,一个汉字是一首诗。只有你对汉字理解很深,才会有这样的认识。

用书法和外部世界交流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条道路。因为书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好的注脚,中国的古典文化和传统的哲学,似乎天生就是为艺术设计的,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比如庄子的思想,包括孔子的学说,释家的禅宗拿来都可以当书论画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对中国古典哲学如此钟情,对禅宗有这么大的兴趣,对老庄孔孟都有这么好的感觉和感知,这除了自幼受的教育以外,还包括他们为艺术所做的一些贡献。因为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充满了艺术的辩证法。

刚才有位老师讲我们要想让外部世界了解我们自己的书法,我们自己首先要加强对书法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的笔墨文化研究,对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我们更深地认识它,才能向外推广我刚才看到一些美国的学生书法写的那么好可能是从形象感觉出发的。如果我们民族的成员,我们的青少年都能把书法运用的非常好,对书法有深刻理解,这将会有利于我们同外部世界的交流,现在交流我们只谈讲英语,用英语交流,但是对自己民族文化感知肤浅,这个交流的起点就不高,感知深刻交流的起点才会高,否则就是交而不流

20世纪是中国逐步西化的一个过程,这给我们带来了好的东西,科学民主,物质世界的高度发达,科学精神的引进,这些都是好事情,但是也有不好的事情,就是造成我们自己文化和艺术某些方面的断裂书法的断裂是相当厉害的,我们很难再到王觉斯傅山黄宾虹这样的高度,像林散之这样的人少而又少,当代我们想再找一个林散之是非常困难的这与20世纪传统文化的断裂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国力富强了,我觉得应该借此时机,用北大这个教育重镇的力量以及在座教育家的力量增进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加深对自己文化的累积,然后外民族交流,让别人去学习这里要注意一点,克服民族歧视,交流是平等的,是交和流,而不是灌,不是侵入不是代替。今天就谈一点感受

 

王岳川:北京大学书法所自从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向海外传播与输出中国书法文化,而不是在国内山头林立的书法流派当中去再增加一个山头,所以我也比较重视和海外的朋友们交往。当然,我自己也经常出国,我去年一直都在澳门任客座教授,和海外的同行们有过很多的交往。我到过国外很多地方,非洲、英国乃至美国,都在致力于文化传播工作。

我觉得今天的书法在回到本体上时面临的问题非常大。在汉代是没有国学这个说法的,在王羲之的时代书法是没有身份危机的,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任何西方艺术可以与之媲美,也没有一种高势位的文化对魏晋文化造成冲突。国学是在清代,准确的说是在晚清的时候,中国人觉得自己作为国粹的这门学问快要完蛋了,才开始强调国学。晚清一代,日本把中国称为支那,认为中国是一个很劣等的民族,其文化是一种很劣等的文化。1887年,有一个日本人就写过一篇文章,认为中国之所以是糜烂的是因为她使用汉字。汉字如此,书法则更是糜烂的。所以说文化是有优劣的,这个优劣不是我们认为的,而是那些占据高势位的英国人、美国人甚至日本人提出来的,我们只是在人家出招以后被动应招。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是有优劣的,心态是有优劣的,立场是有优劣的,境界同样是有优劣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天天谈论人类文化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在这一点上,没有人可以成为上帝,告诉全世界是统一的,即使联合国也做不到,只可能在科技一体化和制度并轨化方面达到相近。但是在文化上,任何颐指气使地想把人类统一起来的想法都是霸权主义,是不足取的。

我们知道,基督教不可能把佛教吃掉,伊斯兰教也不可能把基督教击毁,但是宗教冲突从来没有终止。季羡林说,世界上的四大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谁都包干不了一切,谁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我们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变成黄头发白皮肤和蓝眼睛一样,我们必须保持自己的本体,丧失这个本体就只可能变成杰克逊,在50岁就短命死了。他想把自己的黑皮肤漂白,要把自己的矮个子拉高,想拎着自己的头发跳离这个地球,这是不可能的。

当一部分人走近民间的时候,唐人写经、明清墓志,这很好,但是境界欠佳。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你确实可以在端出国宴的时候吃苦菜,鱼腥草,但那不是国宴。若这真是国宴,那这个国家就值得怀疑了。我认为书法是有国家气象的,当文化疲弱之时,书法就是衰败之相,就是鲁迅所说的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很多人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不知道真正的好东西是什么。当一种文化昌盛的时候,一个国家昌明的时候,它的书法必定是正大气象。我们看一个人的文化,看一个人的说法,就知道这个人的境界有多高

前边说的是书法与国家气象,下面我说一下书法与个人。我认为一个自我意识强健的人,他就要重视身份,他就要重视家传,重视他的脉相承。学者有学统,文化有文统武林也有它的武统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使的是那一家的拳法。如果你使的是花拳绣腿,只要请一个高人,用一指禅就可以把你轻松的打败。当一个人自我意识卑弱的时候,他就会不要自己的身份。他可以跪下,自己打自己的脸,说我不是个东西,我是狗。这种人往往会去反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和血脉,就会去寻找他的继父。文化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书法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所以在我看来,今天中国书法的问题就是中国文化面对世界上真正的强势文化时,中国处于弱势。但是在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以后,中国从弱势国家变成了强势国家。现在已经有变成了中国威胁论的时候了,还有很多人的心态没有转变过来,还在抱着二十年前的那种心态。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是一种文化自卑文化失败的心态。

日本的高木圣雨先生,也是北大书法研究所聘请的一位客座专家,他提出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当代中国书法整体走偏。而很多人却不承认,还在网上谩骂。我曾去过高木圣雨先生家,他家里收藏的中国历代书法精品有一整墙,光是王铎的一丈二的书法作品就有48幅。一个整天泡在中国书法的最精华的部分,而我们的很多人却连美术馆都不去,看王铎的作品都是看低劣印刷品或赝品,这样的人去评王铎会走眼吗?他能感受到王铎的气象和气息吗?没有。高木圣雨告诉我说,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那种现代后现代行为艺术,在日本已经是日落西山、江河日下。这种在日本书法家已经是觉今是而昨非、已经抛弃了的东西,一些人还在津津乐道。我倒觉得匪夷所思了

韩国的金炳基教授。他在这一次杭州组织的国际会议上——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文化的第二次复兴——提出中华民族应当恢复繁体字,这样中国当代的书法才能和古代的书法连接起来,才不至于断代。当然我以为这个问题施行起来的难度比较大,国家语委肯定不会同意。我的想法是,今天的中国人,包括理论家、书法家、评委、媒体人士在内,都应该整体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即中国书法何去何从?

中国台湾的一位舞蹈家鉴于中国书法的疲弱,排练了一个长达一小时的舞蹈,名叫《行草》,就是一群女孩,最初在强烈设灯下只是现一胳膊,慢慢地、慢慢地在一片黑白天地当中由舞蹈人体”——“出了一篇行草。我就想,就连舞蹈家都在为我们书法家担忧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书法变得这么肮脏呢?如果我们自己都是完全数典忘祖,那么海外推行中国书法的同志、先生们可能会相当的困惑。

今天的很多书法家存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错位和文化错觉。而且今天一些人都没有意识到,当一个大国崛起以后,你如果还是要用这样拙劣模仿西方的方法去西方面前显示,会成为国际笑话。因此尊敬书法、尊重书法,干净书法,不要弄脏了书法,因为法国熊秉明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脸。

 

 

附录:

中美书法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北大召开

 

(编者按)为促进中美两国书法文化交流和东方文化世界化,由中国北京大书法艺术研究所与美国丹佛孔子学堂联合主办的海外书法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美书法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参加大会有海外专家、国内书法名家、书法理论家、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和硕士生、北大书法所研究生等。

出席此次国际书法研讨会的主要学者和嘉宾有: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总编辑程大利先生,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书法与青少年发展科研项目负责人刘洪先生,香港《书谱》出版社社长张培元先生;美国丹佛孔子学堂理事长屠新时教授,美国南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叶坦教授,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孔子学院院长臧颖女士,美国罗格斯大学书法教师吴玉如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晓明副教授,英国专长教育孔子学院中文书法教师尚菲,以及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青年教师等。

国际研讨会由王岳川教授主持。与会代表集中讨论了中国书法向海外传播的输出方式,海外书法教学的发展,欧美书法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中国书法本土发展的流派与未来等书法文化前沿问题。

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孔子学院院长臧颖女士通过书法进入学院课堂的漫长历程提出了书法在海外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书法课开展中遇到的问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晓明先生详细介绍了当地书法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美国罗格斯大学书法教师吴玉如博士现身说法,展示了美国学生通过练习创作书法而喜欢中国文化的过程;美国丹佛孔子学堂理事长屠新时教授强调:书法课程进入美国大学教学学术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对学生人文与审美理念的影响;美国南卡大学教授叶坦先生精辟阐述中国书法对西方绘画的影响。这些都说明中国书法的国际化正在进行,中国书法文化正在欧美等国家获得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等高端文化人士们的喜欢。

北京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年轻学者们从审美共识、境界等美学、哲学层面,比较海内外的书法教学,对书法海外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程大利社长和张培元社长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次研讨会以高度评价。

最后,王岳川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西方主义中心话语权力扩张下,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心态、文化立场和艺术境界有高下优劣之分。当代中国书法在20年西化浪潮中暴露出两大问题:古代和当代书法都有主流书法和支流书法之分。文化萎缩时代,书法就呈现衰败之象,文化昌明时代,书法必显正大气象。作为世界第二强国的中国书法艺术应该有自己的大国气象,而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沿亦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复兴!北大书法所倡导的文化书法,将继续坚持十六字方针: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为中国书法的世界化,为中国文化第二次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中美书法论坛是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继北大书法所主办的中日书法国际展与高峰论坛中韩书法国际展与高峰论坛中国马来西亚书法展与高峰论坛等书法国际论坛之后的又一次书法教学和文化交流的盛会。文化书法理念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认可,并在东方文化世界化的过程中起着更为积极有力的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