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高校书法

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2-24



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

 

华人德

 

 

 

    蔡元培先生是1917年1月4日到北京大学执行校长职务的。北大初办时名京师大学堂,所收学生都是京官,官僚习气很深,学生对于学术并没有多少兴趣,经常在校外吃喝玩乐。蔡先生出长北大前,北大十分腐败,故甫到任,就着手予以整顿,并作正确引导。他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问忆道:“我于第一次对学生演说时,即揭破‘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云云。于是,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认真教授,以提起学生研究学问的兴会。并提倡进德会……以挽奔竞及游荡的旧习;助成体育会、音乐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社),以供正当的消遣;助成消费公社、学生银行、校役夜班、平民学校、平民讲演团、与《新潮》等杂志,以发扬学生自动的精神,养成服务社会的能力。”。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美育的范围“包括一切音乐,文学,戏院,电影,公园,小小园林的布置,繁华的都市,幽静的乡村等等,此外如个人的举动,社会的组织,学术团体,山水的利用,以及其他种种的社会现状,都是美化。”。在蔡元培先生革新北大的决心和教育思想的贯彻下,请了著名画家陈师曾等到北大作美术演讲和举办名画展览,并亲自发起成立进德会(1912年即在上海成立,蔡元培先生在1918年1月又于北京大学发起成立)和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于1918年2月成立),他自己还是进德会乙种会员。即须做到“不镖、不赌、不取妾、不作官吏、不作议员’。在1917年冬至1918年春先后恢复活动和成立的社团有十余个(恢复活动者如北大音乐会,成立于1916年秋)。这些社团大多为蔡元培校长助成。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在1917年初冬,由学生杨提生,罗常培、俞士镇、刘之墉、薛样绥、马志恒、祁仲鸿、董成等人发起并草拟了简章。于12月21日开了成立大学,公推薛祥绥、杨提生为执事,并由校中请马叔平(衡)(1881一1955),沈尹默(1883一1971)、刘季平(三)(1890- 1938)三位先生为导师。该社简章如下:

    定名 定名曰书法研究社。

    宗旨 以昌明书法、陶养性情为宗旨。

    地址 暂假文科第一教室为会所。

    社员 凡属本校本、预各科学生.均得为本社社员。

    职员 本社公推执事二人,经理社中李务。

    教员 本社教请教师数人,指点途径.评嘴成绩。

    碑帖 学校备储各种碑帖于图书馆,啤众观览。其日常临习者,应由社员自备。

    社员职务 各社员于每星期内必须任写各体书数页,交执事转呈教员评定。

    成绩 凡社员中书法较优者,得由教员随时选订成绩。

 

    三位导师中沈尹默35岁,任文科预科教授,并在国文教授会第一次开会时,以得票最多而当选为主任。马衡当时37岁,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研究室主任。刘三28岁.亦是国文教授。都是年富力强、思想活跃的新派人物。蔡元培先生刚到北大时,沈尹默、马衡等都是热情支持他改革的年青教授,关系也不同一般。沈尹默先生讲,蔡先生“到北大初期受我们包围(我们,包括马幼渔、叔平兄弟,周树人、作人兄弟,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刘半农等,亦即鲁迅先生作品中引所谓正人君子口中的某籍某系)。”书法研究社成立时,即由学校聘请马、沈、刘三位先生作导师,蔡元培校长助成了此事。导师的职责是为社员“指点途径、评鹭成绩”,即社员每星期六、日必须任写各体书数页,交书社执事(负责人)转呈导师评定,社员中书法较优者由导师随时选订成绩,导师还经常为社员作讲演示范,开列临习和研究的碑帖目录等,这些课余指导都是义务进行的。蔡元培校长还允拨新修大楼内一间房间作为书法社社址,并委托马衡为书法社购置了许多碑帖.书法社还请蔡校长要求北洋政府内务部拓蹭得《三希堂法帖》一部,贮存社中。蔡校长另出函嘱陕西教育厅拓西安碑林所有碑刻全套,后以费用过高,又值天寒墨冻且易损碑石而未能办到,但是陕西教育厅长郭希仁择要捐赠了碑林自秦至唐碑帖拓本27份,计74张。北大教员也纷纷给书法社捐赠碑帖拓片,蒋维乔捐了30余种,马衡捐了16种,吴宗燕、徐森玉、邹树椿等也都有捐赠,学生中捐赠者有李树华、杨提生,张价麻等。一时书法研究社碑帖收藏甚富,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特为书法社在图书馆内腾出一间小屋,以作为藏碑帖的场所。这些碑帖皆编号保存,并陆续全部装裱,以便观览。导师马衡开列碑版名目百数十种,沈尹默、钱玄同则开列草书碑帖名目,于《北京大学日刊》上连载,均按时间先后排列,极有统系,以便爱好者学习研究。

    导师若作讲演,其内容、时间、地点都事先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登出,社员或其他有兴趣者均可自由参加。书法研究社第一次讲演会是在 1918年2月25日晚上7时举行的,寒假刚开学,书法社首次活动,到会者有百余人。原约请三位导师都要到会的,沈尹默先生因故未来,而托人将他抄录的《书法拾遗》油印本发给到会社员公阅。马衡、刘三两位先生分别作了讲演,刘三讲的是“篆隶之沿革”,马衡讲的是“隶书之源流及变迁’。执事杨提生、薛祥绥分别向社员报告了社务情况,到9时多才散会。第二次讲演会则于3月25口晚7时在文科第一教室举行,由沈尹默先生讲演用笔方法,事先关照听众携带上次所发《书法拾遗》,以便参阅。第三次讲演会是刘三先生主讲。

书法研究社自成立以来.活动组织甚好,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报名,至1918年3月,参加者已达一百几十人,为了便于活动,不得不暂时截止报名。后来因社址没着落,活动停止了半年多。在12月份,觅得文科大楼第一层十三号房间为社址。于13日晚,召开了社员大会。会上修订了简章:社员不再以本预科学生为限,教职员也可参加;公推执事四人经理社务,任期一年;社员每月交两次所临习的各体书。由执事转呈导师评定,社员每学期须交社费大洋二角。选举结果,以廖书仓、刘翰章、杨提生、薛样绥得票最多,当选为执事。执事轮流每日在社址办公二小时(下午1时至3时),办公时间,社员可随意去阅览碑帖。

    1919年1月21日晚7时,在文科事务室开第一次座谈会,请沈尹默、马衡、刘三三位导师往会,马衡因事未出席,社员到会者有35人。“沈先生演讲书法大要,社员请益问难者甚多,至九(点)钟始行闭会。又请刘、沈两先生到社中休息,随意观览社员所习书法。沈、刘两先生回寓时,时已十(点)钟矣。”书法研究社的活动多种多样,有的社员将家中所藏名家手迹带来互相观摩,还和政府内务部联系,组织全体社员参观古物陈列所。

    到3月份,书法社考虑到每次开会人数较多,各人所临习的书体不一样。为了便于研究和交流,征得三位导师的同意,拟分成四个组,有篆书组、隶书组、楷书组和行草组。社员每人暂定专习一种书体,四个组轮流开会,从事研究和互相交流。分组大会召开,各组报名情况为:愿意习筱书者6人,习隶书者8人,习楷书者19人,习行草者3人。还有一些社员一时未定,也有未到会而没有报名的。

    “五四”运动前夕,北大社团活动极为活跃。为了让各社团加强联络,以丰富学校课余生活,并为画法研究会筹集基金,由蔡元培校长牵头筹备组织了学生游艺大会,参与服务者都是各社团负责人或积极分子。游艺大会设立了18个部,其中有“书画部”,以负责展览古代名画和当今名家书画。书法研究社执事廖书仓、薛祥绥、杨提生、刘翰章和画法研究会的褚保衡、周德昌为该部负责职员。另有“出售字画部”和“保管字画部’等等。活动在农历正月初二、初三两Fl下午I时至10时举行,有戏剧、军乐、民乐、昆曲、古琴、钢琴、提琴演奏。北京各大收藏家收藏的宋元以来名画展览共展出二百余件精品,还有陈列当时名人杰作及北大书法社和画法会成员的习作展览。其他另有猜谜、幻术、辩论演说、技击及一些科学游艺活动,中奖者可领到彩品。游艺大会也向校外人士开放,购券人场,来宾每日有千余人.秩序良好。款项集得约一千元,成绩颇佳。

    书法研究社还走出校门,服务于社会。如原定于5月15,16日两天配合万国禁烟会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开会,拟书写各种格言标语,在开会那天张挂宣传,事先发出通知.让各社员搜集或自拟合适的格言.在5月日下午到社中书写.纸张笔墨由书法社准备,也可取回宿舍书写。后因“五四”运运爆发,各校学生到天安门前游行,并痛打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遭到北洋政府镇压,万国禁烟会活动未能开展。

“五四”运动以后,北大日刊上就不再有书法研究社活动的通告和纪事了,想必许多学生将情感更投向于关注国事了。如书法研究社执事廖书仓就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当北大学生从蔡元培校长处听到北洋政府密电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在丧权辱国之山东条款上签字的消息后,群情鼎沸,“于是发出通知.决定5月3日(星期六)晚七时在北河沿北大法科(后来的北大三院)大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并约北京十三个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参加。计有:北京大学全体学生、清华、高等师范、中国大学、朝阳法学院、工业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医药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汇文学校(燕大前身)、高师附中、铁路管理学校等校学生代表。到会的人极为踊跃。推定北大法科四年级学生廖书仓为临时主席,推定北大文科学生黄日葵、孟寿椿二人记录,推许德布起草宣言。发言的有丁肇青、谢绍敏、张国熹、许德琦以及各校学生代表夏秀峰等很多人。大会共议决办法四条:(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和约上不签字。(三)通电全国各省市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群众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5月8日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并于翌日出走。学校管理一时无序,学生长时间罢课,而后高年级学生毕业,书法研究社无形中解散,其他社团也有存有亡。书法研究社自成立至停止活动前后凡一年半。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是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最早的一个高等院校书法社团,以学生为主,比之20世纪20年代‘卜期成立的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要一早好多年,成立后在蔡元培校长支持和帮助下,得到沈尹默等三位导师的热情指导,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北京大学在“五四’时期成立的众多社团,形成了学术思想自由、注季美育和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在艺术研究和实践上是偏向碑学书派的。20世纪初期,书学受包世臣、康有为、叶昌炽等碑学影响极大。三位导师中,马衡是金石学家,为书法社开列的碑目都是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碑刻。刘三善隶书、行草,尤以隶书闻名。两位导师所作讲演内容也是篆隶发展历史.而沈尹默自“廿五岁以后,始读包世臣论书著述。依其所说,悬臂把笔。”。“自一九一三年到了北京,始一意临学北碑,从《龙门二十品》人手,而《缝宝子》、《提龙颜》、《郑文公》、《刁遵》、《崔敬琶》等,尤其爱写《张猛龙碑》,但着意于画平竖直,遂取《大代华岳庙碑》,刻意临摹,……几达三四年之久。嗣后得元魏新出土碑褐,如《元显擒》、《元彦》诸志,都所爱临。……一直写北碑,到了一九三O年,才觉得腕下有力。”。沈尹默先生在北大执教的日子里,书法所实践的也是碑学路子。从各方给书法研究社捐赠的拓本看,大多都是唐代以前碑刻。所以社员耳濡目染,研究和临习都受碑学书派之影响。从初次分组报名看,行草仅有3人,其他都为篆隶楷书,也可看出一斑。

    关于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社的一段历史,沈尹默先生在其《我和北大》、《书法漫谈》、《学书丛话》、《六十余年来学书过程简述》、《论书诗词》中都未提到。戴自中先生撰《沈尹默先生年谱简编》中亦无涉及。或许沈先生对这段历史数十年后已回忆不起,也可能认为对书法研究社作讲座和指导,犹如在北大所担任的课程,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不必着意记述。不久前,北京大学学生书画协会同学来信要编纂协会会史,促使我翻阅了“五四”时期与北大书法研究社有关的一些原始材料,写成此文。在书法研究社导师沈尹默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