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

当前位置: 首页» 高校书法

傅录志:“文化书法”教育的时代美育功能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2-09-10



 

“文化书法”教育的时代美育功能

 

傅录志  蒋春鹏

 

20229月,北大书法所“文化书法与美育国策”学术论坛成功举行。王岳川先生的《美育十大问题与文化书法时代格局》主题演讲引发了笔者对当下书法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丑书、怪书之风大行其道,对学生的审美、三观甚至品格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文化书法”教育旨在提升综合素养,提高审美眼光,分辨佳作与丑书、传统与创新。只有具备真善美、假丑恶的辨识力,才不会迷失方向。“文化书法”教育可以正视听、导正人心,只要心正了,悖逆诈伪、淫佚作乱等恶行自然就会消亡。“文化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五育并举”的独特门径,其背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文质兼美,书法除了“法”外,还讲“礼”与“理”,“礼”为传统文化中的内质,而“理”则是笔墨线条的视觉呈现,乃“礼”之外化。

新时代全面推进书法教育,应高度重视其“文化性”和“教育性”,以“书法文化精神”作为引领,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师资不足、设施不全、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丑书、怪书之风影响下“文化书法”教育的时代功能价值

(一)丑怪书之风对学生美育的危害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然而当今有些人却逆而行之,以丑、怪为美,糟蹋国粹。写丑书怪书的人大部分胡乱编造,随意涂抹,甚至错字连篇。有些所谓的书法家故意把字写得扭曲怪异,自嘘探索创新,背离汉字书写规律和艺术美感。

丑书、怪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影响审美培育。现在很多书法家为了能在展赛中“脱颖而出”,以丑怪出奇。误导不少人认为不丑、不怪就入不了展。另一方面影响价值观。丑书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在网络媒体和电视上纷纷亮相,大肆表演渲染,让涉事不深分辨力较弱的学生误认为这就是好书法。致其无法沉下心来认真临习经典碑帖,不能汲取传统养分,而是带来一些哗众取宠、投机取巧的恶习。

在丑书、怪书之风影响下,“文化书法”教育被新时代赋予了特殊的功能价值。于个体而言,提高书写水平,促进学科学习,修身养性;于社会而言,普及美育,以文化人,营造文化氛围;于国家而言,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何谓“文化书法”教育

200311月,北大书法所成立,接续了五四时期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书法文化理念。成立以来,书法所依托北京大学深厚历史积淀和雄厚文化资源,致力于拓展“文化书法”的理论内涵,不断进行书法文化实践,注重东方话语的跨文化国际眼光,把书法艺术引入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从文化书法、大学书法、国际书法等角度促进东方书法文化参与当代文化进程,强调书法的文化性、生态性和精神性,致力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和谐和完善。东方书法文化的推进,不仅将进一步提升东方文化形象和内在精神,同时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

“文化书法”教育十六字方针为:“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守正创新”意味着只能取法乎上,转益多师,要求书法发展方向正,走一条中国书法未来发展的主流道路;“正大气象”则要求具有一种正大书风,对学生和书法家提出更高的审美文化要求,因为当代中国崛起在世界文化语境中须有大气象大境界。这一高标准要求师生深入进行传统文化理论教学,全面讲解中国书法理论知识,针对学生书法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拓展视野,全面提升创作和理论水平。

(三)“文化书法”教育的时代功能价值

1、汉字和以其为载体的书法是中华文化基因

中国汉字有四个独特之处。一是它未借用其他国家的拼音符号,经过中华民族自身创造演变而来;二是数千年薪火相传,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三是具有很强的表意力和组合力;四是每字每画都蕴含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因子。

汉字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血脉。老孔庄墨的伟大思想,就是通过汉字传承下来的,其一撇一捺承载着思想光芒,成为延续不断的人类文明。中国人口世界第一,方言万殊,56个民族能够团结统一,汉字功不可没。而书法则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视觉艺术、语言艺术和民族美学,深深融入了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优秀的书法作品承载了书家当时的心境、情感以及人文历史,时至今日,仍如歌如诉、震撼人心。倘若没有这些书家及传世之作,中华传统文化一定会黯然失色。

2、“文化书法”教育是国家文化战略

近年来,中办、国办及教育部针对书法教育相继出台系列文件,将其高度和地位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

“文化书法”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书法蕴含着博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有着极强的表现力。“文化书法”教育倡导学生书写积极向上的名篇名句,在技法审美和文学审美双重提升。

历史上几无“职业书法家”,绝大多数为心怀家国的士大夫。唐朝名臣颜真卿,一心为民,忠至灭身。而他的书法则成为他坎坷人生及圣洁灵魂的外化之物,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尤其是他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峻涩飞动的笔墨间流露出如泣如诉的忠君爱国之情!在“文化书法”教育中,将这些历代名家励志故事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化,生命得以升华。

3、“文化书法”教育是“五育”并举的独特门径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书法教育。它贯穿了素质教育中的“五育”,有着育德、启智、育美、育劳等多种功能和作用。

1)“文化书法”教育能“育德”——文质兼美,内“礼”外“理”

钱穆曾说:“中华文化精神应称为道德精神。”“文化书法”教育由技进乎艺、由艺进乎道,其中多个环节和要点,都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中国书法应书写中国精神,凝聚正能量;作者应德艺双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

书法的“法”,既要讲规范与法度,也要讲“礼”和“理”。“礼”是书法的内质,它承载的是礼乐观、美善观,秩序之礼、社会人伦之“礼”。而“理”主要指书法构成之“理”,是技术层面之“理”,乃“礼”之外化。如“顿笔”,它与“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等哲学思想有关,主张做人做事应且行且思、抓住重点、厚积薄发。结字和章法也蕴藏着“德育”哲思,如穿插迎让、气韵流贯、终篇和谐等,均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向意义:要有大局观,要有和谐思想,要谦恭守礼。

2)“文化书法”教育能“启智”——中国书法经过数千年积淀,蕴含了先辈们的惊人智慧

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只有汉字,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均凝聚和传承于汉字之中。“六书”造字法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其“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等方法蕴含了先辈们惊人的智慧,启迪后人无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文化书法”教育的基础训练是临帖读帖,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理解、想象和记忆。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形”,造型抽象,内涵丰富。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不断强化联想力、归纳力和内化力,进而提升书法临摹能力与创作创新能力。可见,书法对提升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具有独特的“启智”功能。

3)“文化书法”教育能“育美”——中华美育国策的核心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美育以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为主体。

“文化书法”教育是美育国策的核心。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美、欣赏名作美、感受书家心灵美。西汉扬雄所言“书,心画也”,意为作者所呈现出来的书法是他心中的图像。那么,书法的格调与境界,就是书家审美取向、心灵真善美的体现。如王羲之超然洒脱,他的书法则“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米芾独立疏狂,他的书法就“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激越劲健”;吴昌硕人书俱老,他的书法便“苍劲遒韧,力透纸背”;启功豁达幽默,他的书法即“雅、清、简、静”。

4)“文化书法”教育能“育劳”——从体育和劳动之中加以转化和升华

陆游诗曰“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练习书法可笔下生力、墨里增神,能预防疾病、强体健身。

“文化书法”教育倡导“雅”“正”。要求写字姿势需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执笔需指实、掌虚、肘悬;运笔时由大脑“指挥”,将一身之力渐次传达至肩→肘→腕→掌→指,最后发力于毫端。书写时有节奏、有缓急、有气韵,轻时白云浮空、绵里藏针,重时万毫齐力、如锥画沙。张旭看见公主与担夫争抢道路,而悟得了草书的意境;后观公孙娘舞剑,而悟得了笔法之神韵。他“笔势放纵,连绵回绕”的书风就是从“体育”和“劳动”之中领悟而来,又通过自己的“劳动”创新加以转化和升华。

 

二、当前书法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虽然我国已将书法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学体系,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中小学也将书法纳入了必修课。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问题,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社会和个体等诸多原因。

(一)社会:普遍缺乏书法教育“文化性”“教育性”认知

我国在推进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整个社会对于其“文化性”和“教育性”普遍缺乏认知。有的认为书法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有的则认为学生只要能把题答对,管他书写好坏;有的学校排了课,但流于形式,甚至被其它学科占用,主管部门也视而不见。

事实上,书法教育对学生有很强的“文化性”和“教育性”,其“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字如其人”“写好字无差生”等说法是有深刻道理的。因为练习书法可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可提升综合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可锻炼思维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可陶冶爱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学校:专业师资缺口巨大,书法教育被迫打折

中国书协原主席苏士澍在20193月出席“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启动仪式上曾表示:我国约有45万所中小学,若每所学校配一个专职书法教师,那么就缺少45万名教师。

现在不少学校书法课由语文教师或美术教师兼任,多数教师会将备课重点放在其他学科上。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对汉字基本笔画的技巧、偏旁部首的要领、间架结构的规律及书法理论都缺乏了解与认识,难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科学及系统的指导,严重影响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有甚者很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此课。

(三)老师: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的书法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少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多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只是让学生抄写生字生词,或简单的讲解一下书写方法,然后反复练习。

课堂上没有书法理论导入,没有名作赏析,没有名家故事激励,也没有鲜活的富有视觉冲击的现场示范。书法练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加上青少年天性好玩、好动,如果不丰富教学方法,不让课堂生动有趣,就很难让学生长久坚持。

(四)学生:受外界环境影响不愿意坚持学习书法

当今学生接收信息便捷,诱惑很多,对学习书法的积极性负面影响较大。一是不少同学在丑书、怪书之风的影响下,无法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临习历代经典碑帖,不能达到修身养性、提升审美的目的。二是是电脑、手机的普及,书写逐步被替代,导致导致书法被边缘化,甚至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三是觉得练字枯燥乏味,耽误追星、打游戏和玩手机的时间。四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没有建立积极评价体系,对学生没有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