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思想

当前位置: 首页» 东方思想

书法的意义

发布人:发布时间:2014-06-14


书法的意义

王占军


 

  学习书法三十年,我常常想到书法的意义。兴趣自不必说,除此之外也有过名利思想。生活在尘世,希望自己一夜成名天下知,羡慕他人一平尺售价若干胜似印钞机。这是书法的生活意义,很俗气;一日闲翻书,看见明朝人项穆的一段文字,“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心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休,名与日月并耀,岂惟明窗几净,神怡务闲,笔砚精良,人生清福而已哉!”将书法论的很高深,非常人所能理解,也有“掉书袋”之嫌。倒是另有三个故事,别具一番意味。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位义同三司。”这是《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记载在“雅量篇”。裴叔则(名楷)是晋朝的名士。有个叫李肇的人妒忌他的名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偏巧他的儿女亲家因故被朝廷诛杀,在李肇的运作下裴楷受牵连关进了监狱。入狱的裴楷神色不变,气定神闲,要了纸笔在囚牢中写字。这是一个心量宽的人,都关进监狱了还写什么字?也许是痴迷于书法,将生死度外了。在一笔一画,一挥一洒中消磨掉了时间,也书写着一种精神。裴先生写的什么字体什么内容无从考证,但这个书写的动作已经定格在千年那座朝廷的囚牢里。晋朝士人多好书,风气使然。书史称晋书尚韵。其实那时的人也有韵味,风流洒脱,诸如嵇康临刑抚琴,王子猷雪夜访戴,孙子荆吊唁驴鸣之类。裴公的字写好了,人也得救了,后做了高官,这个故事以喜剧结束。

  第二个故事出自《虞初新志》,方苞写的《孙文正、黄石斋两逸事》中说,黄道周在明朝灭亡后被清朝政府投入金陵监狱。在监狱中皇公天天讽诵《尚书》《周易》,抑扬顿挫,悠然自得。数月后黄囚徒竟然貌丰色润,牢狱生活却使他很滋润。囚牢失去了自由,但也没有了捕前为拯救朝廷的劳碌奔波。赴刑前夜,老仆人捏了针线向黄公哭泣说;“是我侍主之终事也。”黄公说:“吾正而毙,是为考终,汝何哀?”朋友们提了酒肉与他诀别,他如平常一样吃喝不误。吃饱喝足一抹嘴,坦然睡去,一觉天明。第二天早上起来洗漱更衣,对仆人说:“曩某以卷索书,吾既许之,言不可旷也。”就在囚室中,磨墨展纸,先写小楷。黄公小楷出自钟王,结体险峻峭拔。一笔一画,如其为人严冷方正,拒人千里之远;写过小楷再写行书。黄公行书久负盛名,而个性鲜明。笔画刚劲,结体开张,字距密丽而字字独立;行距空阔而行行贯通;点转翻折,气力弥满;最后是大字,挥臂遣毫,筋骨雄强。先生的书法很有名,但平时并不重视,只是作为从政与做学问之余的遣兴而已。而今天他写了长长的一幅,写得淋漓尽致,写得惊天动地,写得摄人心魄。终于写完末一笔,黄公长吁一口气,审视一遍,笔一掷,拿出印章,沾点印泥,然后端端正正押下去。一颗红红的印章盖在了字的尾端。这是一幅怎样的书作!它创作于牢房,创作于一个即将赴刑的囚徒之手,而笔墨间流荡着一股勃勃正气。黄公收起印章,走出牢门,昂首阔步走向刑场。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革命家。1935年春天,瞿秋白被捕了。他在囚室里写诗篇、治印、习字,写文章。国民党的官兵向他索字求印,只要开口,他都一一满足。在接到蒋介石处决瞿秋白的命令时,瞿秋白正在用狼毫笔在宣纸上写着一幅字,边写边说“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样做才符合蒋介石的为人。”那份从容,那份淡定,再佐之以书法,使一个年轻的革命者形象更显得俊逸而闲雅。1935年6月18日,他用笔在宣纸上写下这样的诗句,“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刚写完全副武装的士兵列队到时了监狱门口。瞿秋白知道最后的日子到了,他没有停笔继续写下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墨迹淋漓尽,字体飞扬。他欣赏几眼,满意地掷了笔,走出门去。他不是书法家,书法史上没有他的名字,世人也没见过他的作品。但他却将书法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书法,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书法家,才更具生命力;中国的书法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书法家,才更丰富多彩;而我作为中国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书法家,才更热爱书法艺术,并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

  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树常青。
       
                     (来源:燕赵都市报,作者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科研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