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文房

当前位置: 首页» 碑帖文房

读梁启超先生《书法指导》心得录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2-07-19



读梁启超先生《书法指导》心得录

 

侯世昌

 

最近在《梁启超全集》中读到了梁公的文稿《书法指导》全文,受益良多,十分欣慰,

虽反复阅读,仍爱不释手。这是1926年秋,梁公在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上的讲演,由他的学生周传儒笔记,以《书法指导》为题,刊于1926年12月3日出版的《清华周刊》第392期上,后收入《饮冰室合集·专集》102卷。1999年张品兴先生主编《梁启超全集》时,收入全集。

我之所以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原因之一是发现了清华大学1926年之前已经成立有“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可视为现在的“清华大学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前身,而且都定名为“研究会”,体现了历代清华人对书画研究的重视。原因之二是梁公在讲演中关于书法的系统观点和许多真知灼见,对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确实有指导和帮助,对我国当今书法事业的发展也确实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梁公在中国近代史上,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许多名人,如陈独秀、鲁迅、胡适、郭沫若等,都受益于他的影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也十分敬仰梁公,他对斯诺说过,当年他曾向社会呼吁“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总统,由康有为任国务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直至今日梁公的声音依然回荡在祖国天穹之下,影响着当代的青少年,教育他们热爱祖国,茁壮成长: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公一生钟爱书法,是一位每日临池,笔耕不辍的书法家,同时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收藏家。

梁公早年写字,宗法于唐代欧阳询的楷书,欧体楷书笔力遒劲,结构端庄,风格严谨,为梁公的书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梁公18岁,受业于康有为主办的万木草堂,攻读经世之学,同时钻研碑学理论,研习魏碑雄强劲健的写法。进而探索其融入欧楷和汉隶的道路,竭尽毕生辛苦终于形成内涵坚韧,外表幽美,刚柔相济、俊雅相宜的独有的楷书艺术风格。

梁公的行草书也写得相当好。梁公一生著述甚丰,重要著作一百多种,著述和信函足有两千多万字,平均每天要写数千字。行草书简捷流畅,自然是他每天著述、书写的主要书体。

梁公的行书,先后宗法于颜真卿、欧阳询和王羲之,并广集汉魏碑帖,吸取魏碑方笔峻励、体态多变的笔意,融入行书的体势之中,行楷互渗,方圆结合,徐疾相安、提按分明,形成劲健而俊美的独具的行书风格。

我从网上下载百余幅梁公书法墨迹,其中以楷行草书的作品居多,这些作品润涵着唐法的严谨,晋法的俊雅和魏碑的古朴雄健。梁公的作品篆书和隶书虽少,但各个皆是精品。

纵观梁公高山仰止的书法成就,究其原因,我以为:首先是他有着深厚的传统书法的功底,其次是他有着对书法创新的不懈的追求,再次是他有着孜孜不倦每日临池的刻苦精神,最后是他有着儒雅的气度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人们本可以期望在中国书法史上因梁公的辉煌造诣而升起一座里程碑式的高峰,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生命的帷幕竟在他56岁的时候徐徐地落下。人们为此而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

收藏碑刻拓本也是梁公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书法事业。梁公仙逝之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发现收藏历代金石拓本共1284件,数量多的惊人。由冀亚平等编写的《梁启超所藏金石拓本目录》可见,梁公所藏,从朝代看,覆盖从商朝到民国的每一个朝代,其中以唐代、东汉和清代的数量为前三甲;从书体看,包括金文、大篆、小篆、汉隶、魏楷、唐楷等;从种类看,有钟鼎、碑石、墓志、造像、摩崖、刻石等。梁公还对其中的130多件拓本作过题跋。最早写于1916年,最晚的写于1926年,以1925年的题跋为最多。题跋的内容主要是碑刻发现的情况及去向、递藏经历、校勘考释、题署名称和年代、书法品评等。内容丰富,文字精炼,字字珠玑。(参见《梁启超全集》5241-5256页)作为碑刻拓本收藏家,其收藏的数量之大,时代之广,种类之全,探研之深,除梁公世界无二。

1926年秋,梁公为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作书法演讲时,他是十分高兴的,因为他愿意把他在书法方面一生的追求、努力、成功和甘苦,告诉年轻的同事,与他们分享他的快乐和心得。他开头说:“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许多同事所发起的书法研究会上,讨论这个题目。我自己写得不好,但是对于书法,很有趣味。多年以来,每天不断的,多少总要写点,尤其是病后医生教我不要用心,所以写字的时候,比从前格外多。今天这个题目,正好投我的脾味,自己乐得来讲讲。”在演讲结束时,他又说:“今天讲得简漏得很,但是因为用功写字,其中颇多甘苦之言特别向诸君贡献。”

1918年梁公退出政坛,12月下旬,即启程赴欧洲游历,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之际。梁公游历了英、法、比、荷、瑞、意、德等国的20多个城市,并在巴黎写成《欧游心影录》。1920年初归国后,潜心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1925年受聘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这期间花在书法学习和研究的时间也多,再加上在旅欧期间,接触了西方的美学思想,将其运用于中国传统的书法研究中,中西合璧,产生了新的书法美学观。因此,愿意与大家分享他的收获和研究成果。这次书法演讲非常成功。他在这次书法演讲中提出的书法美学思想,被书法界称为中国现代书法美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书法指导》约一万多字,全文分五个部分,简略叙述如下:

一、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

梁公认为理由有七:1、可以独乐;2、不择时,不择地;3、费钱不多;4、费时间不多;5、费精神不多;6、成功容易而有比较;7、收摄身心。

梁公还认为:“写字虽不是第一项的娱乐,然不失为第一等的娱乐。”“所以中国先辈,凡有高尚人格的人,大半都喜欢写字。”

二、书法在美术上的价值

梁公阐述他的书法美术思想是:“爱美是人的天性,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所以凡看一国文化的高低,可以由他的美术,表现出来。美术,世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梁公所以把写字称为美术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线的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线的美,在美术中,为最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

2、光的美。“写得好的字,墨光浮在纸上,看去很有精神,好的手笔好的墨汁,几百年,几千年,墨光还是浮起来的,这种美,就叫着光的美。”

3、力的美。“写字完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可以看出来。”

4、表现个性的美。“美术的一种要素,是在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

梁公概括他的书法美术价值观说:“写字有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现个性的美,在美术上,价值很大。或者因为我喜欢写字,有这样的偏好,所以说各种美术之中,以写字为最高,旁的所没有的优点,写字有之。旁的所不能表现的,写字能表现出来。”

三、模仿与创造

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如何处理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梁公提醒:“许多人排斥模仿,以为束缚天才,我反对这种说法。学为人的道理,学做学问,学所有一切艺术,模仿都是好的,不是坏的,都是有益的,不是无益的。”“总括起来说,模仿是必要的,由模仿可以到创造,无论单学一家,或多学几家都可以。”但他警示:学习书法最初时,选好模仿对象,不要走错了路。

四、碑帖之选择

梁公所处的晚清时代,金石考据学在书法界悄然兴起,并成为一时书坛发展的主流,在碑帖收藏和研习上,梁公追随康有为先生已取得惊人的成就。所以在此一项讲演中,内容详尽而细致。这里仅选录其基本观点,以飨读者。就碑帖的选择来说,梁公认为“临帖,不如临碑,临唐碑又不如临六朝碑。”“唐碑与六朝碑比较,就是前者规矩整齐,后者无一定规则。要想笔力遒劲,学六朝碑亦可。要想规矩整齐,学唐碑亦可。”至于应从何处入手呢?梁公说:“我的意思,仍从方正严整入手为是。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砥砺廉隅,很规律,很稳当,竖起脊梁,显出骨鲠为好。假如像球一样,圆圆滑滑四面乱滚,那就可怕,而且站不住。”

五、用笔要诀

执笔:指密,拳空,腕活,笔正,锋齐。

运笔:画平,竖直,中满,转遒,锋回。

下面谈谈我读《书法指导》的心得。

 

第一,梁公应是我们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导师和楷模。

梁公一生热爱书法、广览碑帖,每日临池,追求创新,在繁忙的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外,甚至在逃亡国外和生病住院期间,都要挤出时间练习书法,锲而不舍、顽强挚着,令人感动,令人敬仰!梁公的精神,我们要终生学习。

梁公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写好字,而是要用自己的心志融合自己所爱的书体,创造出新的书法。这种书法的特点应该是端庄遒劲,雄健优美。其实他所追求的书法特点,与他的人品和他所欣赏的人物是一致的。他所推崇的古代书法家是欧阳询、颜真卿和王羲之,而不主张书法初学者去模仿赵、董、柳、苏、李。也许我们会觉得梁公的态度有些偏颇,但他的立场是鲜明的,态度是真诚的,所以在这里依然披露他的观点。在演讲中他曾指出:“以写字而论,或学颜真卿,或学欧阳询,学那一家,终身学他。”“王羲之因为天才相近,又肯用功,所以写出来的字,成绩很好。我们的天才,用功当然不如他,离开他去创作,未尝不可。不过他经几十年甘苦所成的字,天才又高,功夫又绝熟,总可以作模范。”

1913年4月9日,梁公40岁时,他发起在北京万生园(北京动物园原址)举办修禊赋诗书画活动。应邀参加修禊活动的有晚清诗人易实甫,著名思想家严复以及画坛名家姜颖生等40多人。当日正是农历癸丑年三月初三,这让人们联想起《兰亭序》中脍炙人口的第一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26个甲子之后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曲水流觞,尽遣雅兴。真是千载难逢的十分有历史意义的盛事。梁公当时作有七言长诗一篇。(见《梁启超全集》5467页)能成功举办这次活动他十分兴奋,可见他以能遵循王羲之,纪念兰亭盛会,在兰亭修禊1560年之后,传承和延续王羲之的书法伟业而自豪。他说“兰亭以后,此为第一佳话矣。”

梁公的书法成就也是很高的,在他离世后十年,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丁文隽先生在所著《书法精论》中论及梁公的书法“其结字之谨严,笔力之险劲,风格之高古,远出邓石如、赵之谦、李瑞清诸家之上”。长期专门研究梁公书法艺术的专家陈福树先生,在其2003年出版的《梁启超的书法艺术》一书中指出:“梁启超一生在书法方面所下功夫甚多,他是康有为碑学书法理论最忠诚、最杰出的实践者,是近代中国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在民国时期岭南书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既然梁公有这么高的书法成就,为什么在书法界没有应得的地位呢?我想人们所以会忽视梁公的书法成就,除了他谦虚的品格之外,可能在于他在政治、学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过高,被其思想光芒所遮蔽罢了。

 

第二,梁公是中国书法美学研究的先驱和开创者。

梁公1926年在《书法指导》中指出,书法是另一种美术,而且是最高的美术。这是中国书法进入世界美术领域的宣言。他还用很大的篇幅从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从此开启了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

其实,梁公还是把西方伟大哲学家、西方美学奠基人康德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1903年梁公在《新民丛刊》上发表的文章《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中,对康德有极高的评价:“康德者,非德国人,而世界之人也;非18世纪之人,而百世之人也。”又说“以康德比诸东方古哲,则其言空理也似释迦,言实行也似孔子,以空理贯诸实行也似王阳明。以康德比诸希腊古哲,则其立身似苏格拉底,其说理似柏拉图,其博学似亚里士多德。”

此后,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学者也相继在西方美学上,做了大量研究和传播工作,系统地介绍了以无功利性、无目的性的审美本质为其精髓的康德美学理论体系,并努力促进其与中国古典美学重视艺术经验的研究传统相结合,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这一潮流中,当然也希望促进中国书法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促进中国书法美学理论形成的几点思考。

1.应广泛吸纳各界人士参与这一事业的研究和讨论,特别是书法界人士、美术界人士、美学界人士、古典书法美学学者、科学家、哲学家等。

2.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书法美学的研究和探讨。我支持这种观点:欧洲文艺复兴本质是学术复兴,因而促进了欧洲科学的发展、文艺的繁荣和工业革命的诞生。达•芬奇本人既是画家也是科学家,为了画好人体,他亲自做人体解剖实验,查看人体肌肉肌腱的组成和性状。康德为了准确科学地建立“美”的概念,排除欲望、目的等概念的干扰,对比愉悦、理想、崇高等词汇的内涵,层层剥离,准确把握。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准确地理解、解释和演绎古人对书法的评价方法和内容,传承古人的书法美学思想的内涵和精髓,让古人关于书法的文化思想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书法美学理论的源泉和根基。《中国传世书法》一书的前言是一篇论述中国书法美学的好文章。编者认为,中国书法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而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的看法,是中国书法最精辟的总结。文章按着这一思路详尽地阐述了我国各朝代书法的风格和特质,很有学术价值。

4.在研究中,引用国外资料时,也应注意严谨和准确。比如论证书法的线的美,许多人引用国外名人的语录,如康德的“线条比色彩更具有审美性质”,亚里斯多德的“素描的肖像远比用颜色涂抹的绘画更令人喜爱。”,画家安格尔的“线条就是一切。”等等。其实,这里所说的线条,泛指素描的线条,与我们要研究的书法的笔画线条是不一样的。达•芬奇曾比喻说人影投在墙上,人影的外部轮廓就是线条。而中国书法的线条,是组成中国文字的基本元素,它不是均匀的直线和曲线,本身就有着复杂的形状和结构。正如孙过庭所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尽管不同书体法则不同,但甲骨、金、篆、隶、草、行、楷各体,字型都是很美的。它们为什么美,如何写得美,如何欣赏美,如何评价美,这才是我们要研究的本质。否则,我们将陷入欧洲画家们关于线条与色彩数百年的争辩之中,用一方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跌入误区。也许历史将证明,这种争辩是正常的永恒的,而双方画家的成就却在永恒的争论中不断地走向各自的辉煌。

5.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界涌现出一大批青少年和中老年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他们继往开来,承古启今,创造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丰富了祖国书法宝库,也丰富了基层人民的文化生活,深得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的思潮和轻俗浮躁的风气,不可避免地也浸染了书法界,低俗怪异的书体和粗制滥造的作品也充斥一些文化市场,令人痛心疾首,应以为戒。

6.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创建中国特色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各级书法协会以及书法界的仁人志士,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这些单位和个人,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不辜负历史和人民的期待。

 

第四,书法美学之点滴我见。

我觉得书法或写字,其功能有五:1。信息功能(记事、信函);2。娱乐功能(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3。人文功能(陶冶情操、分析性格);4。艺术功能(彰显书法美、欣赏书法美);5。文化功能(书写诗词歌赋、传递作者心声)。五项功能中前三项是实实在在的功能,使书法者因写字而获得功利,如帮助记忆,信函通信;换换脑筋,劳逸结合;增进修养,提高操守等,其所写的东西是自写自看自娱自乐的,自己享受,不涉及他人。而后两项功能(艺术功能、文化功能)却要求我们拿出自己的作品,请人欣赏和评论。如何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如何欣赏一幅好的作品,这就关系到美的标准。下面就艺术美和文化美的问题,分四点阐明如下:

甲、书法艺术的外在美:

人们站在一幅作品前,赞扬这幅字写的好,说的就是这幅字画的艺术外在美。也是《书法指导》中所指的“线的美”和“光的美”。包括运笔用墨、字的大小、墨的浓淡、线条粗细、字间心连、计白当黑,黑白相称,行间呼应、整体布局等等。关键是字要好,要有韵味。

乙、书法艺术的内在美:

有时人们赞扬一幅字,笔法遒劲,笔锋险峻,势高临下,一泻千里。说的就是“势”,就是《书法指导》中所指的“力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其实,中国的文字最初都是象形字,每个字就是一个最精炼的图画,像“鸟”、“马”、“虎”,就是很美的鸟马虎的形象。即使后来增加了很多形声字和会意字,每个字也是一个美丽的图案。我们写一首七言律诗,就是连续画56个图案。如果书写草书,能做到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从第一个字开始,中间除探墨之外,没有停顿,势如破竹,一直写到最后一字收笔。写完之后的感觉,一定是十分享受,很有成就感。我想这就是书写的“势”。如果这个“势”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他也有气势磅礴之感,那就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关键是字连要好,要有势气。

丙、书法文化的内涵美:

写字与绘画不同,画完一幅画,山水、花鸟、仕女,非常美,一目了然,就完成一幅艺术作品。可是书法写完字,还要品味内容,这就是文化。画画讲究胸有成竹;书法强调意在笔先。有人喜欢诗仙李白的诗,喜欢写《将进酒》,尤其喜欢写诗中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人喜欢诗圣杜甫的诗,喜欢写《登高》,尤其喜欢写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人喜欢写苏轼的词,有人喜欢写陆游的词。有人祝寿,写个斗方“寿”,有人自勉,写个横幅“天道酬勤”。每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和意愿,书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当然人们赞赏书写的文化内容应是给力的,向上的,正能量的,这就是书法文化的内涵美。

丁、书法文化的外延美:

这是与上面书法文化的内涵美相对应的,是人们书写作品的文化内容对读者的影响力。内容的美,会撞击人的心灵,产生美的愉悦,这就是书法文化的外延美。举一个例子:1945年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于9月3日应邀赴于右任家宴,柳亚子作陪。席间柳向毛主席要新作,毛主席当场默写了《沁园春•雪》,落款题字是“沁园春雪,亚子先生教正,毛泽东”。于右任读了这首词,十分赞赏,尤其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他认为是“激励后进的佳句”。于右任当时背诵了他在兰州兴隆山,谒成吉思汗陵时作的小令:“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毛主席听了赞扬说:“哪里及得上你的”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启发人之深哪!”柳亚子先生拿到毛主席书写的词后,遍示文友,争相传抄,于是就传开了。后被吴祖光在《新民报》上发表,震撼了整个重庆。这就是书法文化的外延美的范例。

我认为书法作品只有在书法艺术的外在美、书法艺术的内在美、书法文化的内涵美、书法文化的外延美四个方面都好才是最美的。实际上,像《沁园春•雪》和我们所熟悉的许多经典书法作品,比如《兰亭序》和《祭侄文稿》等,在体现美的四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因此,它们能流芳百世,历久弥新,成为我们研究中国书法美学的最好的范例。

以上是我阅读梁公《书法指导》的心得,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指教。在写作过程中,也查阅和引用了一些有关梁公的非常珍贵的文章和著作,这里一并衷心感谢!

梁公通古博今,博学多才,阅历丰富,一生波澜壮阔,是中国近代的杰出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今年年初去三亚度假,曾和老伴两次去三亚学院参观。三亚学院宏伟的图书馆前,屹立着四尊巨大站立的铜像,他们是孔子(前551-429)、柏拉图(前427-347)、牛顿(1642-1727)和梁启超(1873-1929)。对这四位伟人,人们都肃然起敬,可见梁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他本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巨大贡献,但病魔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在书法事业上,人们本可以期待在他的笔端下,会有一种新的险峻的书体出现,在他的著作中会有中国书法美学集大成的理论出现。然而他的笔过早地停止了书写!他的心臟过早地停止了跳动!

可幸的是,中国的书法事业仍在蓬勃发展,中国书法美学的研究仍在前进。我在百度网页上搜索“书法”、“中国书法”和“中国书法美学”,搜索结果分别是6400万、4700万和486万!可喜可贺!

我相信,我们清华大学老年书画研究会,能秉承梁公的遗愿,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在书画创作和书画研究上,做出新的努力,做出新的贡献。

 

2015年3月8日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