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以美淑世·经世致用——弘一大师书法艺术展在乐清启幕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11-11

 
以美淑世·经世致用
——弘一大师书法艺术展在乐清启幕
 
 
  大公网温州讯(记者王丽君 帅诚)2025年11月9日, 时值弘一大师(李叔同)诞辰145周年,由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中共乐清市委统战部指导,乐清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乐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乐清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以美淑世·经世致用——弘一大师书法艺术展”在乐清博物馆隆重揭幕。展览汇聚八十余件书法珍品,系统梳理了弘一大师独创的“弘体”艺术脉络,并深情重现其与温州乐清长达十二载的深厚法缘。本次展览以纯公益形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2月9日。
 
 
朱墨相映,珠联璧合:镇馆之宝彰显殊胜因缘   
 
  本次展览最为瞩目的亮点,是一幅弘一大师于1932年在乐清佛教净业社所作的朱砂篆书“南无阿弥陀佛”精楷佛经偈句中堂。此作色若丹砂,结体端严,与温州博物馆珍藏的同内容、同时期墨本中堂并列展出,形成“朱墨映照”的独特艺术景观。清无法师在开幕致辞中特别指出,此二作堪称“珠联合壁”之作,它们的同台呈现“因缘殊胜,文墨飘香”,是研究弘一大师晚年书法与修行境界的珍贵实物。
  乐清市文联主席李敏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期待此次展览能够促使“以美淑世”的理念深入人心,传递大师的精神薪火,以美的力量滋养更多心灵,为乐清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展览开幕之际,学术支持单位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创所所长王岳川教授特发来贺信。他在信中代表研究所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盛赞本次展览是“惠泽学林”的“乐清盛举”。他深情写道,弘一大师的书法是“人格修为与禅悟境界的艺术外化”,其“刊落锋颖、一味恬静”的风格,正是“以艺弘道”、“以美淑世”精神实践的至高体现。王岳川所长在贺信中特别指出,“弘一体”的形成,是其艺术蜕变的顶峰,其“恬静、冲逸”的美学品格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倡导的“回归经典、守正创新”方针高度契合。他进一步透露,弘一大师的书法艺术将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融入该所未来的课程体系,以启迪后学。
 
十二载潜修:温州成为大师“第二故乡”   
 
  1921年暮春,为觅清净之地掩关治律,弘一大师乘“海晏号”客轮抵达温州,自此开启了其出家后历时十二载的最长修行阶段。他不仅在此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等重要著述,重兴泯灭八百年的南山律宗,更将此地视为“潜修胜境”。清无法师表示,弘一大师曾直言“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作为第二常住”,足见其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本次展览通过大量信札墨宝,生动呈现了弘一大师与寂山法师的师徒之谊,以及与当地文士吴鹭山、居士林赞华等的翰墨往来,见证了一段以艺弘法的文坛佳话。
 
“弘体”演境:从精严技艺到平淡天真的精神升华   
 
  此次展览系统勾勒了弘一大师书法从早年雄健、中期清秀到晚年朴拙圆满的风格演变。清无法师对其艺术成就给予了至高评价,认为大师晚年书法“拙朴平整,冲虚淡漠”,已臻“妙造自然,神敛锋藏”之境。 这种世称“弘体”的书法,以其格高意古、温温恭人的法书境界摄化人心,清无法师赞誉其“把中国书法艺术的教化意义推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人文精神境界”,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学术共鸣:从“经典”到“人文”的价值认同   
 
  为深入探讨弘一大师的艺术精神,主办方还同期举办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邀集二十余位海内外学者进行多维度的交流,通过权威学者的深度解读,不仅彰显了弘一大师不朽的艺术魅力,更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主题提升至新的时代高度,为公众提供了一场滋养心灵的文化盛宴。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先生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弘一大师的书法艺术实现了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最终升华至“人文层面”的三重境界跨越。“弘一大师的书法,早期是技术的精熟,中期是艺术的个性表达,晚期则完全超越了技术与艺术,进入了一种人文精神的彰显。他以书法为媒介,传递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和生命态度,这正是‘以美淑世’最深刻的体现。” 连辑认为,这种跨越使“弘体”书法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将个人修养、艺术形式与精神境界完美融合的典范。最后,连辑以其为展览特意创作的七律《拜读弘一法师书法有感》作为学术诠释的升华。
  《拜读弘一法师书法有感》
  雕龙自幼有文心,旧学新知一样神。
  为悟菩提抛俗艺,单留笔墨入年轮。
  人如就简删繁字,字像脱胎换骨人。
  貌取孩童魂是佛,悲他欣己破红尘。 
  清无法师在研讨会中深刻阐释了展览的当代意义,“在当代社会,重新发现和弘扬弘一大师‘以美淑世’的精神,对于抵御浮躁风气、引导公众沉潜内心、提升全社会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格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乐清的这次展览,正是这样一次及时而深刻的文化实践。”他指出,此次纯公益的展览能让观众直观大师墨宝,感受其中的真、善、美,从而“净化心灵,见贤思齐”,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这段跨越世纪的翰墨因缘,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巨匠的深切缅怀,更是一场引导社会风尚、润泽人心的“以美淑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