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招生
王稼丰 | 文化书法对当今书法界的重要意义——在北大书法所成立22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11-10
文化书法对当今书法界的重要意义
——在北大书法所成立22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王稼丰
今天是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22周年的纪念日,回首这22年,我们艰难但坚定,始终高举文化书法的旗帜,不断践行文化书法的理念。“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道阻且长,我们持正心、行正道,跟随着王岳川教授,踏踏实实往前走。
文化书法的理论萌芽于1995年《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出版,提出于2003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它的背景是20世纪文艺理论主潮的转变,是清中期以来书法的话语之变革,是当代书法重建以来的新场域。
王岳川教授根植于北京大学一百年来的书法传统,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使用西学的话语,提出了如何坚守书法的文化本位、如何体现书法的文化身份、如何进行书法的历史重述的问题,归纳出文化书法的理念,视野宏阔而思虑深远。但此“文化”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文化”,一个人如果对文学、书法的历史脉络缺少深度的理解,如果对文艺理论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文艺理论缺少了解,他是很难理解“文化”这个词语的。他更难理解“文化身份”“文化本位”“文化冲突”“文化竞争”“文化研究”等一系列相关联的词语,也不会通过本体、他者、场域、话语、权力、重述等的理论思考去理解一个庞大的学术架构。
在文化书法的理论中,书法的法,也至少包含了法统、法度、法则等几个维度。然而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缺少逻辑学的必要训练,他们望文生义,臆想出一个对“文化”的粗浅理解,按照所谓书法界对“书法”的一般理解,欣欣然以为自己理解了什么是“文化书法”。但我们毕竟不能“我今何言君且休”,还是要发出声音,以待将来之君子。
一部分的书法界对文化进行了剥离,这个剥离是在书法技术化、书家职业化、书作市场化的当代场域中进行的,这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是通过所谓的把笔墨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把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本体实现的对Arts、对市场的迎合。在剥离文化、迎合市场之后,这些仅以笔墨技艺为能事或以艺术观念相标榜的手艺人,就成了所谓的书法家。而在历史上,特别是在元代以前,大家是不愿意去做书法家的,大家还是希望自己“学善则为君子”,做一个文人,成一番事业。《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更高的目标。历史上极少有人以做个书法家为追求,也极少有单纯是个书法家的人能传之后世。
元代、晚明及清中期以来,书法的生态有所不同,出现了以书法为职业的单纯是个书法家的人,我们表示理解,但并不应该以为那是理所当然。书家首先是文人,书法首先求文化。历史上的书家极少抄录他人作品,王献之抄《洛神赋》、陆柬之抄《文赋》是元以前少有的案例。为什么能抄这两篇呢?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洛神赋》是他的代表作。陆机的《文赋》在文学史、理论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元、明有人抄《赤壁赋》,《赤壁赋》是什么级别的呢,“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今人则不然。今人抄什么?可能不超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我们不能这么做,我们不能沉沦于书法技术化、书家职业化、书作市场化的当代场域,而是要有所追求,走上文化书法的正道,以求书写出中国文化的正大气象。
关于文化书法的争论实际上是书法的本体之争、身份之争。回想22年前的今天,季羡林先生题词“德艺双培”,任继愈先生题词“重振北大美育学风,陶冶一代文化新人”,欧阳中石先生题词“辟雍宣教化,太学务弘文”,季羡林先生发言“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叶朗先生发言“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有一个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题词如在目前,发言犹响耳畔,既是期许,也是要求,北京大学的书法要以文化书法为旗帜。
22年来,在王岳川教授的引领下和推动下,我们有皇皇巨著,藏之名山,我们有八百弟子,薪火相守,是可以“以待将来之君子”的。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是加强理论的研究,对文化书法的背景、历程、观念、方法等进行系统而通俗的阐述,以纲举目张;二是进行书法领域的历史重述,排除清中期以来殖民主义话语对书法领域里的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影响,以正本清源;三是审慎推进书法教育和书法美育,以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我们不必贸然跟进学科升级。它是2018—2021年由书法界推动进行的,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基础教育中,我们还是要按照教育本体规律和方法、遵守学习的规律,而不能照搬书法界的做法。我们要时刻牢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按照“以手指月”的文化书法教育观,引导学生向经典学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根铸魂,而不能急功近利的培养书法行业的从业者、书法市场的捞金者;四是鼓励同道不断实践,呈现出扎实的成果,以枝繁叶茂。22年来,王岳川教授培养了近二十位书法的硕博士、约百位书法的访问学者,加上十期研究生班、名师班、高研班共有近800学员,其中约有两三百人从事书法的基础教育工作,可以举办文化书法基础教育的研讨会、成果展,出版相关的作品集、论文集;其中约有四五十人从事书法的高等教育工作,可以组织文化书法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组织一些研究课题;其中约有近百人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或理事,还有一些人为省市书协副主席、主席,可以组织一些展览与交流。
道直行何惧,书锋晚更遒。让我们紧密团结在文化书法的旗帜下,谨守王岳川教授的教导,严谨学风,端正书风,不期速成,扎实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果,走向文化书法的新局面。
